現在是決定水稻高產的最關鍵時期,該怎麼管理?

水稻灌漿期是指從揚花結束到籽粒成熟的一段時間。從生物學的角度看,此時是受精卵發育形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的過程。從生產角度看,此時是最終形成產量的關鍵時期,生產上此時要保證有充足的光合面積和通暢的物質運輸渠道

灌漿期的長短和品種、氣候有緊密的關係。一般南方早稻,從齊穗到收穫,大概要30天,而灌漿時間大概為10-15天。雜交中晚秈,相對而言要長一些,灌漿結束在齊穗後25-35天。而北方的粳稻,灌漿期甚至超過40天。

一、影響水稻灌漿結實的因素

1、光照

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影響稻葉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穀粒的運轉。灌漿期的光合效率直接影響水稻產量。

2、溫度

一般最適灌漿的氣溫為20至22攝氏度,且在灌漿前15天,以晝溫29攝氏度,夜溫19攝氏度,日均溫24攝氏度為宜,後15天以晝溫20攝氏度,夜溫16攝氏度,日均溫為18攝氏度為好,結實率高,適宜的灌漿溫度,有利於延長積累營養物質的時間,細胞老化慢,呼吸消耗少,米質好。

3、水分

灌漿期對水分的要求,僅次於拔節長穗期和分櫱期,此期水分不足會影響葉片同化能力和灌漿物質的運輸,灌漿不足,造成減產並影響米質。

4、礦質營養

灌漿期間,維持最大綠葉面積,防止葉片早衰,提高根系活力,對水稻產量影響很大,生產上常採用根外施肥。在齊穗期看苗補肥,採取補施磷肥、鉀肥等手段,確保灌漿過程的正常進行。

二、水稻灌漿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田間管理應以養根保葉、防止早衰、提高光合效率、促進灌漿、提高結實率和粒重為目標。

補施粒肥看苗、看田、看天施用粒肥。葉色偏黃、劍葉短小的應補施,葉色濃綠、劍葉肥大的不施;瘦田補施,肥田不施;晴天多的補施,陰雨天多的不施。一般在破口期每畝施尿素2~3公斤為宜。

合理灌溉灌漿

結實期合理灌溉,可以養根保葉、減少空粒和秕粒。抽穗揚花期田間要保持一定水層。灌漿期以溼潤為主,乾乾溼溼間隙灌溉,即上水後自然落幹1~2天再灌水,以保持根系活力。透水性好的沙壤土常因缺水而早衰,不宜採用此法,應保持薄水層。

揚花期遇高溫或結實期遇低溫,要及早灌深水調節溫度,以減少空粒和秕粒。收割前不宜過早斷水,早稻在收割前4~5天斷水,中晚稻在收割前6~7天斷水。

三、抓好“四防”

1、防治病蟲害。這一時期主要病蟲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等,應將總莖櫱數偏多、長勢旺盛的田塊作為防治重點,抓住水稻破口關鍵時期進行防治,建議:使用【幫守組合】+【諾普豐】水稻專用葉面肥組合噴施。既能有效防治病害又能使水稻最大化增產!

2、防倒伏。水稻倒伏主要發生在結實期,除加強肥水管理,防治病蟲害外,還可對旺長田塊多次噴施3%過磷酸鈣浸出液,抑制穗下間節伸長,增強抗倒能力。

3、防貪青。對生長過嫩、葉片肥大、劍葉下披的田塊在乳熟期噴施500毫克/公斤乙烯利促進老熟。

4、防早衰。除增施粒肥,加強水漿管理外,還可葉面噴施水稻專用葉面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