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這麼厲害的人為什麼會一直聽命於希特勒?

A00最後的朋友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合稱納粹三大名將,除了軍事上的才能,他們的家庭出身也都十分優越,隆美爾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教師,母親是公務員;古德里安出身于軍人家庭,父親是上尉;曼施坦因家族地位更加尊貴,他的父親喬治·曼施坦因官至上將,爺爺舅舅都是普魯士將軍,大名鼎鼎的陸軍元帥兼德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是他的伯父。

三位名將不約而同的選擇忠於希特勒,並毫不懷疑的執行著希特勒的每一個命令,包括對英法美蘇等國宣戰,把德國變成了巨大的火藥桶。

希特勒是通過合法手段上臺的國家元首,作為軍人的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選擇執行命令並不奇怪,服從是他們的天職,忠於希特勒是他們的本職工作,不需要做過多的考慮和懷疑,但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名將,他們對世界局勢和德意志民族將來的判斷應該是十分清晰的,為什麼依然跟著希特勒一條道走到黑呢?

一切要從德國的國民性說起。

德意志是歐洲十分有代表性的民族,不同於英國人的自由,法國人的浪漫,德國人更加嚴謹,他們崇尚紀律,遵守法規,做事一絲不苟,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紀律性和辦事的高效率,進而演化成德國人的民族屬性。

德國著名作家路德維希認為,服從是造就德意志民族紀律屬性的最重要原因,並貫穿於德國曆史發展的始終,這種服從性可以從普魯士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中尋找原因。

普魯士人源於日耳曼民族,是歐洲最為好戰的種族,在早期的部落社會中,日耳曼民族逐漸形成了以部落首領為核心的軍事民主制,以方便進行掠奪和征服,德國人長期處於這種制度的影響下,以至於崇拜和服從權威成為後期條頓武士的人生信條。

俾斯麥就不無得意地稱讚普魯士的這種“美德”-“榮譽、忠誠、順從和勇敢貫穿於從軍官到年輕新兵的整個隊伍”。路德維希也說到:“由於好戰的傳統和嚴格的訓練,服從性已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

可見,服從性已經逐漸演變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從一戰到二戰,德國人都毫不猶豫的追隨自己的領袖投入到戰爭中。

基督教是造就德國人服從性的另一個因素,作為傳統宗教的掘墓人,馬丁路德是近代德國思想文化的奠基人,他簡化了天主教的宗教儀式,認為普通人同樣可以與上帝交流,打破了教會對宗教權利的壟斷,促進了宗教自由和平等,但在另一方面,他卻認為世間的一切世俗事務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基督徒應該選擇服從已經確定的權威,安於現狀。

馬丁路德的觀點可以看做是德國國民性與基督教義的融合,卻又從宗教領域鞏固了德國人的服從屬性,束縛了德國人的自由觀念。

兩種觀念的融合,加上德國人骨子裡的好戰性格,讓德國人把戰爭看的十分神聖,尤其是希特勒,打著為子孫後代尋找生存空間的口號,抓住了德國人急於洗刷戰爭失敗恥辱的痛處,繃緊了每一個德國人的神經,讓他們忠實的服從領袖下達的每一個命令,甚至把所謂的元首使命看的比自己的身家性命還要重要。

例如被譽為“金髮野獸”的海德里希,他出身貴族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精通音樂、擅長各種體育運動,對權力毫不熱衷,這樣一個典型的貴族子弟,卻對希特勒頂禮膜拜,面對手無寸鐵的猶太人,他展現出的冷酷無情讓他的親人都感到可怕。

再比如納粹吹鼓手戈培爾,在希特勒自殺後,他毒殺了自己的六個孩子,然後與妻子一起自殺。

毫無疑問, 他們都是服從精神下的犧牲品,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三位雖然沒有這麼極端,但他們對希特勒的命令也都不折不扣(注:隆美爾刺殺希特勒有爭議)。

當然,也並非所有德國人都甘心做納粹失敗的犧牲品,同樣出身貴族家庭的施陶芬伯格上校,就在戰爭後期選擇通過刺殺希特勒來挽救德意志民族,在他失敗後,多達110名軍官被捕並處死,五千人被捕入獄。

據德國曆史記載,這些軍官沒有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他們在寫下遺囑後光榮就義。

搞笑的,直到上世界60年代,德國依然沒有一條街道一個社區為這些死難者命名追悼,德國輿論公然譴責施陶芬伯格和他的同謀是叛國者。



日慕鄉關


首先大家得明確一點,希特勒是憑藉魏瑪時代積累起的群眾基礎,在1933年,通過自下而上的選舉,拿到了最多選票,依據德國憲法規定,正式上臺組閣的。所以,納粹黨與希特勒的理論和行徑再醜惡,那也是民選的執政黨,合法的國家元首。

再看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他們是職業軍人,軍人的本職工作就是服從國家命令,效忠政府,況且,希特勒這套政府班子還是民選出來的,合法上臺執政。

所以,出於國家領導人和政府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的考慮,一個一戰的下士,帶著一群一戰的軍官發動了二戰,而且,多數軍官都堅定的效忠著這位下士,也不是特別讓人意外。

即使有馮·施陶芬貝格團隊的“女武神計劃——720事件”刺殺希特勒,但並不代表主流認知。在二戰的最後時刻,甚至一些國防軍德國高層(注意,非黨衛軍)和其家人選擇自殺給元首和第三帝國”殉葬“。比如,陸軍元帥莫德爾、陸軍參謀長克萊勃斯等等。

還有,希特勒復興國家雖然採用了“殺雞取卵”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認,效果出奇的好。

魏瑪時期的德國,經濟幾近崩潰,三分之一的失業率(還不包括婦女),馬克貶值的如同衛生紙。後來的風雲人物,納粹二把手——戈培爾,響噹噹的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歷,費大勁,託關係找熟人才搞到了一份銀行出納的工作........

而納粹上臺沒幾年,就業率竟然達到了接近100%(當然,還是不包括婦女),老百姓生活水平領先歐洲,一副蒸蒸日上的景象。

經濟和民生的改善還帶動了國際地位的提升,幾乎所有的日耳曼人都沉醉在了“德意志帝國”崛起的榮耀下。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更是神一樣的存在。

早年的一戰,對德國的身心那是巨大打擊。戰敗的德國猶如砧板上的魚肉,被割的四分五裂。剛復國的波蘭還趁火打劫,強行割了德國一條狹長的領土—但澤走廊和但澤自由港,這使得德國被一分為兩半,中間沒有任何的相連之地。

納粹政府致力於不斷的放大、煽動仇恨——英法遲早要對德國動手;波蘭霸佔的波德走廊,踐踏了德意志神聖的領土;捷克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被斯拉夫人踐踏....等等。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這些將領,他們本身就經歷過一戰戰敗的恥辱。此時,元首給了他們一血舊恥的機會,提供了個大舞臺,那可不是得抓緊了機會表現。

因此,希特勒通過一系經濟改革、開疆拓土的軍事手段,短時間就取得了神蹟一般的成果,使得希特勒在德國軍隊中擁有了無與倫比的地位和威信。所以,此時,德國軍中的一大批優秀軍事將領都視希特勒為德國的救世主。加上希特勒個人魅力和宣傳術,國防軍也開始大搞各種發誓效忠希特勒的儀式,這種氛圍下,效忠元首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種類似於本能的認知。

此外,還有個客觀原因。納粹黨的反人道罪行(虐待戰俘、屠殺無辜平民、對猶太人、吉普賽人的種族滅絕等等)主要是黨衛軍實施的。

而且,整個戰爭當中,針對猶太人、吉普賽人的大屠殺是嚴格保密的,甚至大部分德國國防軍都不知道所謂的“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是什麼。

集中營的內幕也是德國戰敗後才被公開的,大部分德軍和老百姓之前完全被納粹政府矇蔽,並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的存在。

(1945年在盟軍戰俘營中的德軍戰俘被組織集體觀看關於納粹集中營的紀錄片,眾多德軍官兵在觀看後紀錄片後都感到震驚、羞愧和無地自容,掩面而泣。)
戰後的紐倫堡審判也證實了,這些國防軍高層,雖然對一些反人類罪行影影綽綽的有所耳聞,但手段之殘忍,數目之龐大也是他們所料未及的。這些醜惡面他們沒有真正接觸到,所以一直保持著職業軍人的操守,效忠著自己的誓言。


最後,舉兩個例子。

隆美爾的多個下屬捲入了“720”刺殺希特勒事件,由此,隆美爾被懷疑是同黨。

1944年10月14日,隆美爾被登門到訪的“元首特使”(蓋世太保)告知,只要他按組織要求自殺,就不動他的親屬和他的幕僚,會被宣佈死於重傷引發的疾病,還有體面的國葬,妻兒享受烈士家屬待遇時,一下子就從了。

隆美爾在赴死前對自己的兒子說,“元首能夠讓我選擇自殺已經是十分體面的了”,貌似還心存感激。

坦然赴死,也可以看作是下屬隆美爾,最後一次執行領導希特勒的命令,拿生命在做最後的效忠。

還有,希特勒自殺前指定的接班人,國防軍海軍元帥鄧尼茨。在接了希特勒兩個多禮拜的班,處理好投降的爛攤子之後,馬上被逮捕,送上了紐倫堡審判席,判了十年監禁。

(下圖,鄧尼茨投降照樣穿的氣派,把旁邊的英國軍官襯托的跟打雜的一般。)而且,不同於大多數提前釋放的德國高層(比如,古德里安就判了三年,還提前放了),鄧尼茨紮紮實實的服滿了10年,半天都沒少關,直到1956年才給放出來。

此時,連“馬爾梅迪慘案”的指揮官,因為屠殺戰俘,犯了“反人道罪“的而被判終身監禁的約阿希姆·派普都被提前釋放了。

鄧尼茨之所以被”特殊照顧“,除了狼群戰術中各色U-Boot擊毀了盟軍大小3500艘艦船這類罪證外,據說,還跟他老人家的一些言論有關。

與施佩爾等人祥林嫂般的高呼悔恨不同,鄧尼茨多種場合表示,並不後悔自己的作為,對國家忠誠,沒有錯,自己作為軍人,就應該在戰爭中對工作,對國家領袖盡心盡力。

結果,這言論一出來,就被直接定義成了“危險人物”。實際上,無論是在監禁中,還是回家後,這個所謂的“危險人物”絲毫沒有表現出危險的一面。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strong>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不要以為這幾位將軍就多麼厲害,你要好好想一想,如果沒有希特勒,今天你們怎麼會知道這幾個人?他們會打仗,但希特勒有比他們更厲害的地方。

第一,希特勒憑藉自己的奮鬥,成為德國總理之後,成為獨裁者。

第二,希特勒有強大的組織能力,鼓吹能力,沒有希特勒,無人能把德國團結起來。

第三,這幾位將軍雖然都有非常著名的軍事才能,但是希特勒掌管整個國家。所有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在希特勒的掌握之中。

第四,希特勒堅定而又強大的野心,這個世界也沒有幾個人比得上。

第五,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這些職業軍人天生就知道要服從。

所以說,通過以上幾點希特勒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去領導他們,也是職業分工所影響的。看到其他人談到劉備,也是同樣的道理,劉備用人和凝聚人的能力,無人能比,關鍵是都不花錢!



傳奇只爭朝夕


問這個問題的是不是腦袋被門夾了!還有那麼多人百度找一堆資料整理半天貼上來。。。。傻不傻啊。

用邏輯思維自己想想啊!

舉兩個例子給你聽聽就明白了。

1、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厲害吧,為啥劉備卻是他們老大呢??

2、林沖,魯智深,秦明,武松厲害吧,為啥宋江卻是他們老大呢?

老大,一定不需要是最會打的,也不需要是最聰明的,老大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把團隊打造起來,下面有會打的,會計謀的就行了,但老大要有本事讓這些狠角色聽你的!他們上就行了,這就是老大的本事。

所以說到希特勒,也一樣是這個意思。



因陀羅indra


文史頻道第93期之忠誠衛士



在二戰中,德國軍隊前期所向披靡,佔領了大半個歐洲,這離不開前線將士的拼殺,也離不開高級將領的誓死效忠。

在德國人眼裡,軍人的榮譽就是服從領袖,服從國家的命令。

像隆美爾,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這些將領,對希特勒唯命是從。



因為在他們眼裡,希特勒是拯救德國的元首,希特勒的執政理念讓他們熱心沸騰。

像隆美爾這些德國名將,是由於希特勒的賞識,才迅速成為軍隊的高級將領的。

對他們而言,希特勒就是自己的伯樂,沒有希特勒的提拔,可能他們沒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


在德國也有對希特勒不滿的,不過大多數流亡到國外。

在希特勒的納粹獨裁統治下,軍隊權力高度集中,全國上下唯命是從。

在法西斯主義橫行的環境下,沒有人能夠倖免,這些名將也成為了戰爭的炮灰。

另外,在隆美爾這些人看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內部政見不同,可以在內部解決。

如果國家利益出現了問題,那麼作為軍人就是服從國家命令,共同對付敵人。

筆者認為,在德國國家利益為重的思想影響了這些人,讓他們對自己的領袖保持絕對忠誠。

—End—



文史頻道


其實一直以來,希特勒的納粹黨和普魯士軍官團的關係都不太好,說不上親密無間。

像隆美爾這些一流的軍人為什麼聽命希特勒,這問題就類比為什麼張良韓信等人願意聽命於流氓劉邦。

最大的原因,我覺得是在於希特勒的個人魅力,是,他們打戰是厲害,但希特勒也不差,從一個普通的美術院學生變成國家元首,並把德國從一戰後的泥潭中拯救出來,他本身就是一個英雄,一個霸主,有著獨特的領導力,為什麼不聽命他呢?

另外,既然提到的都是軍官,那就說說希特勒的軍事才能,希特勒的軍事才能雖然比不上這些人,但自身還是了不起的,隆美爾就說在他的眼裡希特勒是個軍事天才,而且希特勒的其他才能遠勝過這些軍官。比如古德里安打戰是厲害,但如何處理和其他國家的關係?如何協調後勤?如何提高國內經濟生產?如何籠絡人心?這些他會嗎?

所以說,雖然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這些人的軍事才能有99分,但希特勒也有個90分,再加上希特勒組織力、領導力、外交力等分數都遠遠超過這些人,是成就大事的人,有什麼理由不跟著他呢?

往另一方面想,連隆美爾這些大佬都願意聽命於希特勒,那希特勒本身得厲害到什麼程度啊!


你沒讀懂過的歷史


第一,國家之間是存在競爭關係的就好比現在的美國傾其所有都要維持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一樣,而且對於個人來講內心都是有一份民族自豪感在裡面,所以在個人情感上都希望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與其說隆美爾、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聽命於希特勒,倒不如說他們當時目標是一致的,都希望德國控制歐洲然後橫掃世界,讓德國屹立於世界的國家之巔。

第二,軍隊的作用就是保家衛國,軍人向來都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軍隊作為一部國家機器在他們眼裡命令比對錯更為重要,而希特勒作為一個民選領袖軍隊聽從他的命令也是理所應當,當時隆美爾、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身為德國國防軍的將領自然要遵守自己軍人的操守,也可以說這是他們作為軍人應盡的職責,所以在戰後德國的國防軍將領普遍沒有受到追責,這也體現出同盟國對於軍隊職責的認可。

第三,在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的時候德軍的將領就已經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了,因為當時一戰的陰霾在歐洲還沒有完全消散,各國對待德國的態度也多是以防備為主,如果當時德國軍隊不快速佔領整個歐洲,那麼以法國和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勢必會聯合起來攻打德國,在戰爭之初隆美爾等將軍就已經知道了這是一場破釜沉舟的戰爭,如果他們不進攻對手對手就會反撲德國,所以作為國防軍的將領他們只有進攻才是對德國最大的保護。

第四,不可否認的是希特勒的作戰計劃顯然是得到了隆美爾、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的支持,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將軍的支持希特勒即便是能力再強也不可能統領整個德軍,所以他的野心和夢想顯然是和國防軍的將領們不謀而合,因為一戰戰敗後得鉅額賠償早已讓德國不堪重負,正是因為法國極為苛刻的戰後賠償才讓希特勒有了施展自己野心的舞臺,因為身為戰敗國的那種壓迫感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民眾都不願接受的,所以民眾普遍希望改變甚至結束這種揹負戰爭賠款的日子,這也為希特拉日後的崛起創造了機會。


世界淺談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家看過電影《帝國的毀滅》嗎?

電影中,德軍將軍明知道希特勒的帝國馬上就要毀滅,仍然極少有人叛變。

絕大部分德軍將軍都戰鬥到最後一刻。

為啥?

為什麼明知道跟著希特勒是死,還要效忠他呢?

用一個將軍的話來說:我們對元首宣誓過(效忠他)!

這就是普魯士容克貴族軍人的特點,也當年條頓騎士團的宗旨:我最大的榮譽是忠誠!

忠誠,是德國職業軍人的基本素質。

如果沒有忠誠,再回打仗也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希特勒是德國唯一的元首,就是德國軍人效忠的唯一對象。

對於德國軍人來說,他們效忠的也不是希特勒,而是德國。

希特勒只是德國的領導人,本質就是一個公務員,還是為德國服務。

這從德國的國歌就可以看出。

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

高於世間所有萬物 ;
無論何時,為了保護和捍衛,
兄弟們永遠站在一起。
從馬斯(Maas)到默默爾(Memel),
從埃施(Etsch)到貝爾特(Belt),
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
高於世間所有萬物 。

自然,也有一些將軍認為希特勒會毀掉德國,對希特勒進行刺殺。

但對於傳統普魯士貴族軍人來說,刺殺國家領袖是毫無疑問的叛亂,是不可取的。

其實,希特勒從波蘭戰役開始,幾乎無時無刻都在和他的將軍們對抗,雙方的觀點經常截然相反。有的時候是希特勒正確,有的時候是將軍們正確。

但內部爭吵是爭吵,德軍對外還是高度一致的。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並不是聽命希特勒,而是在效忠德國。


薩沙


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等本來很厲害的大人物會無條件的忠誠於希特勒?

首先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是德國的國家文化,再者是德國的現實條件,最後是希特勒的個人魅力。

國家文化

德國,可以說是歐洲最古老的國家之一了,歷史文化深厚。近代德國掘起於俾斯麥的改革後,然後迅速成為了世界強國之列。由於世界體系的不完美,德國為了打破老格局,所以一戰開始了。

德國的軍隊文化更是保守老的一種騎士精神,忠誠是他們用生命來捍衛的榮譽。隆美爾他們作為典型的德國軍人,忠誠和榮譽堅守更是一種他們的特色。

德國的現實

希特勒時期的德國,可以說是非常輝煌的一個時代。但是希特勒沒上臺之前,收到美國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影響,德國已經陷入巨大的國家動亂之中。德國危在旦夕,這時候希特勒橫空出世,拯救了德國,

希特勒的出現,對於德國來說是一個機會,一個擺脫經濟壓力的出口。實際上德國也在他的帶領下走出了經濟危機的困境,使得德國又一次走上了強大。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危機,美國迅速走出了困境。唯獨德國,日本和意大利走上了另一個道路――法西斯主義。將國家經濟壓力轉嫁到其他國家,向海外傾銷商品,就是他的特色。

歷史上所有的戰爭,無外乎最本質的東西都是為了爭奪資源。在希特勒那個時代,雖然德國 處於一種極端的狀態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德國在他手裡獲得了新生。在他手裡,德國就業率出奇的高。

讓國家和人民過的幸福感,能夠生活的下去,讓人直觀的感受到好處,這就是首領的意義,希特勒做到了,所以他獲得了成功,

個人魅力

希特勒早期只是一個畫家,在一戰中只是一個被逼上場的小兵。他也沒有很高的軍事實力,政治素養,他都沒有,但是確得到了部下的鼎力支持。

希特勒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演講大師,縱觀世界歷史,他也算得上非常出色的。

任人為用,這一點他和劉邦差不多,雖然個人能力不強,但是能夠收穫一大批忠實有能力的部下。就像漢初三傑一樣,幫助他開闢一個時代。

雖然我們抵制法西斯,但是也要正確的認識到這種體制的一種優勢,客觀的看待,這才是我們看歷史的態度。


看點兒歷史


這三位將領的性格各有特點,對希特勒的看法和效忠原因也不盡相同。但還是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那就是讓納粹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共同理想。

他們毫無疑問都效忠於納粹德國的軍事擴張政策,在回憶錄以及戰後歲月中都固執地堅持己見,沒有意識到錯誤,希特勒的軍事擴張舉動是受到了德國將領們的熱切歡迎的,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德國就應該再度成為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帝國,而希特勒是這個“偉大復興夢想”的執行者,儘管他選擇了可怕畸形非正義的軍事擴張道路,但誰也不認為戰爭是可恥的。




首先談隆美爾,隆美爾出身不算高,這點和希特勒倒是比較接近,當然比青年喪失雙親的維也納流浪漢還是好得多。但隆美爾也曾抱怨過德國軍官階層對容克貴族身份的固執,而希特勒卻大膽地打破這一桎梏,破格提用了很多忠於納粹思想而又才能傑出的基層軍官。

隆美爾因為擔任步兵學校教官時撰寫的作品《步兵攻擊》而受到希特勒的賞識,升任元首侍衛營營長,在法國戰役前希特勒更是軟磨硬泡給隆美爾求得一個指揮珍貴的裝甲師的機會,儘管後者之前從未有過這方面的經驗。之後又在北非對隆美爾的勝利大肆撐贊,使得隆美爾的晉升速度火箭般提升,最終躋身元帥行列。

所以說,希特勒和隆美爾算是伯樂和千里馬,隆美爾對於希特勒內心肯定是夾雜著崇拜和感激,榮譽,希特勒給予隆美爾無數次創造榮譽的機會,隆美爾也曾說過,他想當拿破崙之後的埃及征服者。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則沒有隆美爾這麼順風順水了。

曼施坦因是這三人中對希特勒評價最不好的,而古德里安則比較中規中矩。

曼施坦因聽命於希特勒更多在於對德國本身,容克貴族的出身給了其自命不凡的資本和濃烈的使命感。曼施坦因曾經多次提到過在蘇德戰爭期間,由於希特勒的固執己見,很多次他想要撂攤子不幹了,支撐他一直堅守職位,不辭職的理由是他要為那些在前線奮戰的將士們的命運負責,這句話很漂亮,不過我倒不覺得是假的。

曼施坦因也不認可刺殺希特勒去結束戰爭的方式,那樣只會讓德國崩潰得更加迅速,局面更加混亂。他一直效忠希特勒直到最後被希特勒解職。其實曼施坦因的想法可以用這麼一句話形容——雖然在希特勒手下幹事很不爽,但除了我,沒人更有能力指揮德軍扭轉形勢了。

至於古德里安,可以發現他是軍事學術文章發表最多的一個。借用他一句名言——“我沒時間俘虜你們,”也可以說——“我沒空鳥希特勒,我只想搞軍事。“



所以說,古德里安的態度和曼施坦因挺像,但沒有後者那麼怨氣滿滿,全盤甩鍋。希特勒的命令他覺得不對的也不會去執行,所以古德里安戰後無罪釋放了,古德里安不是效忠於希特勒,而是效忠於自己,效忠於自己的行為標準與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