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去世後,獨自一人的孟小冬在香港是如何某生的?

吖Pat


孟小冬人稱“冬皇”,梨園世家出身,也是民國上海灘大佬杜月笙的五太太,作為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餘派的優秀傳人之一,即使是在杜月笙去世之後,也不至於連自己都養不活。

1949年,新中國成立,杜月笙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沒有選擇臺灣,而是去了香港,帶著孟小冬一起,此時的杜月笙早已是花甲之年,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孟小冬則負責照顧杜月笙,煎湯熬藥,從未離開一步。

1950年,杜月笙向攜全家前往法國定居,然而孟小冬說:“我跟著你去,是以丫頭還是女朋友的名義呢?”

這句話一下點醒了杜月笙,隨後杜月笙表示踐行自己的諾言,和孟小冬舉辦婚禮,其實此時的杜月笙每天都是靠氧氣維持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依然想要給孟小冬這個名分。

這一年杜月笙63歲,孟小冬42歲,穿著旗袍,風韻猶存,所有人都前來祝賀。

1951年,杜月笙病逝,留下孟小冬,年底的時候,孟小冬決定離開杜氏公寓,住在了使館大廈公寓,因為本就不缺錢,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去找工作。在杜月笙去世之後,她最多的就是打麻將、遛狗、看電視、練習太極拳。

1958年,孟小冬前往摩登臺居住,並在這裡教學;

1964年,又遷居繼園臺,在這裡她學會了連太極拳;

1967年,她決定離開香港,前往臺灣,此時的她幾乎再也沒有參加過活動,而是選擇在家中靜養,唸佛誦經,只是偶爾有些弟子前來看望她,生活也算愜意。

倘若說孟小冬沒有生活來源,她自然是需要撿起她的本領來的,但是她在杜月笙去世之後就很少再唱戲,當時內地政府、影視公司都曾出資邀請她去唱戲,孟小冬也是婉言謝絕,只是偶爾在外甥面前提了幾句、清唱了幾句。

以孟小冬在京劇藝術上的地位和成就,她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去掙錢,從她後來接觸的人就能看出,孟小冬本就性格孤僻,但是卻和國畫大師張大千交情極深,兩人也是在香港認識,張大千還送過畫給她,要知道張大千的畫可是非常值錢的。

除了張大千,孟小冬還和溥心畲也關係匪淺,溥心畲是滿人,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但是在繪畫藝術上的成就極高,因為擔心孟小冬的生活狀況,當時孟小冬的生活狀況不如從前,怕有急用,所以特意贈送了一副《觀音》作品畫給她,連落款都沒有,就是為了急用之時可以將其變賣。

光陰荏苒,在臺灣度過了十個春秋,古稀之年的孟小冬身體每況愈下,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哮喘病犯,隨後便昏迷不醒,26日夜裡便去世,享年70歲。


羽評郡主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是如何謀生的?這個問題很明顯太小看孟小冬了。

在舊社會,女子謀生一隻是一個大問題。魯迅在《那拉走了之後》中寫到,娜拉離開家,要麼墮落做妓女,要麼餓死街頭,雖然自由,卻沒有活路。這是舊社會女子命運最悲催的一面。

舊社會在家庭中,女子靠著丈夫的養活,然後不停的像《知否》《大紅燈籠高高掛》裡面的劇情一樣進行宅鬥,這就是全部。如果出門去追求獨立,沒有工作備受歧視,死路一條。

但是,孟小冬不是舊社會女子,她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新女性。孟小冬出身梨園世家,是中國最早的知名京劇演員,孟小冬從不需要男人養著。

二,

孟小冬是新女性,而梅蘭芳是大男子主義,註定這兩人只是露水夫妻。梅蘭芳在孟小冬之前已經有兩任妻子,王明華去世留下四個孩子,福芝芳續絃。

梅蘭芳為了娶孟小冬,騙她說一人祧兩房,說她也是正房。可是當婆婆去世時,孟小冬居然被攔在門外不讓弔喪,梅蘭芳就在跟前,一句話沒說。

如果兼祧謊言還不算什麼都話,槍擊風波恐怕更讓人心寒。按照梅蘭芳的要求,孟小冬息影在家做全職主婦。狂熱粉絲李志剛認為梅蘭芳剝奪孟小冬演出權利,拿槍刺殺梅蘭芳,卻打死了梅蘭芳的朋友。

梅蘭芳把朋友的死全部怪罪在孟小冬身上,這是不公平的。害死梅蘭芳朋友的人,正是梅蘭芳本人。

相對於梅蘭芳的大男子主義,杜月笙明顯更體貼一些。

杜月笙在未發跡以前,就認識孟小冬了。不過兩人再次重逢是梅孟兩人離婚之後了。杜月笙的四姨太姚玉蘭,是孟小冬的閨蜜。在姚玉蘭的撮合下,孟小冬住進杜公館,成了杜月笙的女人。

杜月笙雖然不是戲曲名家,卻很會欣賞戲曲。也正是這種粉絲心態,孟小冬嫁入杜家後,依舊還能上臺演出。這在梅蘭芳那裡,是無法想象的。

孟小冬在杜月笙那裡,雖然是個沒有名分的五姨太,但他保持了人生的獨立,並不需要男人養活。所以,和杜月笙在一起十多年,孟小冬並沒有要求更多,也許只是寂寞時的一個溫暖懷抱。

孟小冬在杜月笙那裡,沒有享什麼福,抗戰八年杜月笙南北奔波,解放中又是惶惶不可終日,遷居香港後一病不起每天端湯送藥。直到赴法國前夕,孟小冬才對杜月笙說“一家人去歐洲,我是丫頭還是女友?”杜月笙聞言,立刻操辦與孟的婚禮。

婚禮一年後,杜月笙就病死了,臨終前,他告訴孟小冬,千萬不要回大陸。

杜月笙死後,人走茶涼他的家庭基本四分五裂,只有四姨太姚玉蘭一方和她關係不錯,其他大都不再來往。留在香港,迴歸北京,或者遠渡臺北?成了孟小冬需要作出的選擇。

當時按照周總理的統戰指示,章士釗先生多次給孟小冬寫信,讓她回北京。流落在香港的京劇演員馬連良、張君秋、楊寶森等都紛紛回京。孟小冬的母親也在北京,但是顧念杜月笙那句話,他還是沒有去北京。

當時臺北方面也派人來請,要求到臺北定居。孟小冬也沒有答應。不過,姚玉蘭卻去了。

不僅如此,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後,再不登臺唱戲,因為最好的聽眾已經故去了。在孟小冬眼中,恐怕只有杜月笙才算知音吧!

在香港獨居的15年,孟小冬深居簡出,專心傳授徒弟。孟小冬的3位弟子趙培鑫、錢培榮、吳必璋,經過孟小冬的悉心栽培,德藝雙馨。在孟小冬的努力下,餘派京劇藝術在香港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姚玉蘭和孟小冬在杜月笙死後產生齟齬,具體情況未知,料想不會是分割家產問題。有段傳言說,孟小冬病重,姚玉蘭勸她快去醫院看看,孟小冬反過來卻勸姚玉蘭早立遺囑,避免死後兒女分割家產鬧矛盾。

1967年,香港發生動亂,恰逢臺北的姚玉蘭和孟小冬也和好了,於是孟小冬到臺灣過了十年安定祥和的晚年生活。

1977年,孟小冬在臺北去世,享年70歲。


歷史知事


在香港沒呆多久就去臺灣了。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善晚年對記者口述時說,杜月笙並沒有給家人留下多少家產。孟小冬在香港和臺灣主要靠學生和戲迷接濟度日,但從常理推測杜月笙死後,孟小冬一直沒有出來工作,肯定還有其他的收入。

杜月笙這種大人物,他的一舉一動其實都牽動著兩岸的神經。杜月笙病重時立有遺囑,交代了兩件事:一是他死後要葬在上海高橋杜家祠堂旁;二是他在宋子文的弟弟宋子安處寄存了十萬美金,留給姚玉蘭和孟小冬做遺產。這筆錢是當年他把杜美路的賭場賣給美國做領事館的房款。

杜月笙臨終前,臺灣派來陸京士慰問杜月笙,並向其轉達了蔣介石的意見:遺囑必須更改,安葬地點必須為臺灣,靈柩運抵臺灣後,姚玉蘭和孟小冬才能領取遺產。

當時北京一直在爭取在香港的之名人士會大陸,杜月笙就在名單之中。上海刊登黃金榮的自白書時,把“四一二事變”的所有責任都攬了過去。1950年,中央在香港成立交通銀行,特聘杜月笙為董事長。

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大陸的示好,以杜月笙的精明,如果沒有信心死後葬回上海,他絕不會立這樣一封遺囑。臺灣用遺產要挾姚玉蘭和孟小冬應該是真的,而且在臺灣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遺產應該是順利繼承了。


史料不輯




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間,可以說是一世情緣。有人這樣評價孟小冬:有了孟小冬,完美大師梅蘭芳就不再完美了。有了孟小冬,大流氓杜月笙就成了真君子。為了這段故事,大導演拍了一部電影叫《梅蘭芳》1,章子怡在裡面扮演的就是孟小冬。

當杜月笙剛剛認識孟小冬的時候,兩個人都處在事業的上升期。杜月笙還是黃金榮的一個小跟班,也只是孟小冬的一個鐵桿粉絲。只要孟小冬有任何要求,凡是杜月笙能夠實現的,他都會全力以赴。

那時杜月笙已經有了大太太,孟小冬還是一個豆蔻少女。在兩個人的心中,都還有太大的一個夢想,需要去實現。杜月笙喜歡孟小冬,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他的喜歡只能象張愛玲說的那樣:低到塵埃裡,打心底裡邊默默的喜歡。

1925年,18歲的孟小冬想飛得更高。因為在當時的經濟圈流傳這麼一句話:情願在北京數十吊一天,不願在滬上數千元一月。蓋上海人300口同聲說好,固不及北邊識字者一字也。於是孟小冬決定去北京發展,杜月笙也只能出資成全。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愛,大概當時杜月笙也是這麼想的。



青年時期的孟小冬氣質出眾,英氣逼人。言談舉止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唱起老生來絲毫沒有一絲女子氣象。就連不喜歡聽京劇的胡適也給她很高評價:身段、扮相、做工,毫無女子之氣,真是好極了。

純情少女孟小冬迅速迷戀上了風流倜儻梅蘭芳,兩個人迅速於1927年完婚。結婚後的孟小冬就不再登臺唱戲了,梅蘭芳幫他請了琴師在家裡吊嗓子,偶爾還學習繪畫和書法。

金童玉女也好,神仙眷侶也好,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被打碎。孟小冬的一個鐵桿粉絲來到府上尋釁滋事,因為處理不當,形勢一度失控,這個粉絲開槍打死了梅蘭芳的好友張漢舉。梅蘭芳脆弱的心對孟小冬的愛就不敢再堅持了,兩個人的感情慢慢也走向了終點。

隨後孟小冬也曾經大鬧梅蘭芳府邸,新聞媒體更是大加炒作,一時成為當時最香豔的新聞。孟小冬曾一度打算皈依佛門,發誓再不相見。



1931年,杜家祠堂建成,杜月笙宴請各方大佬前來喝酒唱戲助興。作為京劇圈的名人,梅蘭芳和孟小冬自然不能缺席,但兩個人的演出從來都是錯開的,以免見面尷尬。但傳說梅蘭芳對孟小東依然念念不忘,雖不在臺下助興,但仍通過收音機來收聽。

早在1929年,杜月笙就娶了孟小冬的閨蜜姚玉蘭為第四房姨太太。1936年,孟小冬接受杜月笙的邀請,為黃金大戲院演出。這時孟小冬正式迴歸大上海,慢慢的和杜月笙接觸也就多了。

抗戰結束後,杜月笙終於回到了上海。他馬上邀請回到北平的孟小冬南下,在姚玉蘭的撮合下,孟小冬以身相許,杜月笙終於如償以願,最終抱得美人歸。

上海即將被解放的時候,孟小冬問杜月笙:我跟你去香港,是以丫頭的身份還是女朋友的身份呢?杜月笙馬上就明白了,當晚就和孟小冬結拜成親,給她了一個名分。



早在上海杜月笙的身體就不大好,來到香港後,更是每況愈下,兩年後他就去世了。儘管杜月笙生意做得很大,最高時期一年能收入3000萬塊銀元。但他卻懂得散財聚人,在他去世時,身上只有10萬美金。

杜家人多,每人也只能分到幾千塊。當時的香港社會混亂物價飛漲,很快孟小冬的生活就陷入了窘迫當中。但畢竟在當時的京劇裡,她被稱為冬皇,出來演幾場京劇,足以打發時光和滿足生活所需。



當時的周恩來愛惜京劇人才,託人給孟小東寫信:汝親亦在北京,不如歸來。臺灣方面有她很多朋友,最知名的莫過於宋美齡,也希望她南渡臺北。

最終孟小冬還是牢記杜月笙的教誨,絕不回中國大陸,前往臺北與老友相聚。閒暇時光,演幾齣京劇,教二三徒弟。後來她還把杜月笙的四太太姚玉蘭也請到了臺灣,兩個人相依為命,共度餘生。1977年5月27日,一代名伶因病去世。


新知傳習閣


“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不會比你差!”能對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說出如此決絕之言的女子,即使是獨自一人,她的日子又能過得有多差呢?

孟小冬(1908~1977/5/26),出生於上海梨園世家,名若蘭,字令輝,乳名小冬。1916年,父親孟鴻群演武生戲時摔倒中風,家中斷了收入還要治病,生活日漸拮据。身為長女的孟小冬,於是拜姨父仇月祥為師,以老生開蒙,走上演藝之路。

喊嗓、練氣、學唱腔、練身段,在嚴格、枯燥、辛苦地學戲三年之後,12歲的她開始在無錫登臺,以《逍遙津》裡的漢獻帝一炮走紅,兩個月裡出演68場,場場爆滿。13歲到16歲,輾轉上海、漢口等地演出,支撐著家中生計,從豆蔻年華到亭亭玉立,以驚為天人的好嗓子,英氣逼人的俊俏扮相,傾倒了一批又一批觀眾。

在上海遇到杜月笙,那時的他還只是黃金榮手下的得力干將,去共舞臺捧閃耀的伶界之星。在漢口遇到同演老生的姚玉蘭,二人義結金蘭。那時的姚還沒有成為杜月笙的四太太,更沒想到將來會成為孟杜之間的牽線人。

雖然當時上海是賺錢的風水寶地,但只有在京劇的發源地北京唱紅,才算是真正的成功。17歲的孟小冬搭班北上,義無反顧地奔向京劇藝術的殿堂。在這裡,她以一出《四郎探母》的楊四郎一炮走紅;在這裡,她拜訪名師,磨練自己的技藝;在這裡,她錄製唱片,獲得邀約不斷;在這裡,她與京劇大師梅蘭芳、楊小樓、餘叔巖、尚小云、馬連良、荀慧生等同臺演出;在這裡,她成為紅透京城的坤伶鬚生。收穫名譽的同時亦獲得豐厚報酬,一年左右,18歲的孟小冬即在北京買下一套小院,把全家從上海接來定居。


(孟小冬和梅蘭芳)

還是《四郎探母》,因一次堂會上餘叔巖的偶然缺席,孟小冬得以和梅蘭芳對戲,18歲的她演楊四郎,30歲的梅蘭芳扮演鐵鏡公主,竟是旗鼓相當,珠聯璧合。不久之後,二人又將愛情故事從戲裡演成現實。1927年,孟小冬不顧師傅的強烈反對,低調地嫁給梅蘭芳,暫居馮公館。那時梅蘭芳的正妻在天津養病,二夫人已育有四個兒女。太完美的激情往往很難持續,各種瑣事困擾之下,不到一年時間二人已漸行漸遠;1930年8月,孟小冬要為梅大伯母戴孝,卻連梅家大門都被拒絕進入,她在倍受傷害之餘業以明白,這場情事註定不會有未來;1931年,孟小冬提出分手,留下那擲地有聲的兩句話將四年的夫妻時光生生切斷。

經人指點,她到上海找律師要將這段婚姻做個清楚了結,姚玉蘭與她見面得知此事後,提議請杜月笙出面斡旋。24歲的孟小冬與43歲的杜月笙再次見面,多少大事對杜來講不過“閒話一句”,這樁小事一個電話就解決問題,梅蘭芳拿出四萬給孟小冬,雙方再無瓜葛。

(孟小冬和杜月笙)

而孟小冬也返回天津,復出梨園,拜師、磨練技藝,繼續對藝術的追求。想不到沉情往事又被媒體翻出炒作,一時間的流言蜚語使孟小冬遭受沉重打擊,再次產生昄依佛門之心。在友人的寬慰勸說之下,孟小冬提筆陳情,以《孟小冬緊要啟事》在天津《大公報》連續三天對輿論做出正面回應,她再次讓自己走出人生的低谷,重新在舞臺上煥發出奪目光彩。

不論願與不願,與心靈傷痛相伴的是對身體健康的磨損,1935年,27歲的孟小冬應邀參加杜月笙在滬發起的賑災義演時,孱弱到只演出八天旋即病倒,休養一年之後才又重新登臺。1937年5月,孟小冬再次來到上海為重新開張的上海黃金大戲院剪綵,姚玉蘭讓好姐妹在自己的住處下榻,孟小冬接受了杜月笙長久以來的綿綿情意。

不久,盧溝橋燃起戰火,淞滬會戰爆發,孟小冬回京,杜月笙秘密去了香港。戰火紛飛中,兩人曾在香港相聚數月,隨後孟小冬再次回京,拜餘叔巖為師,5年如一日地刻苦學藝,閉門息演。期間,遠在重慶的杜月笙給了她堅強依靠。抗戰勝利後,孟小冬趕到上海和杜月笙相聚,在杜月笙60大壽的義演時,冬皇為大家奉獻的餘派親傳贏得滿堂喝彩,卻也成為她訣別舞臺的謝幕演出。這一次,孟小冬留在杜公館,陪伴在疾病纏身的杜月笙身邊,細心照料。1949年,她又跟隨杜家來到香港。當計劃離港前往他國商討辦理護照時,孟小冬問道:“我跟著去,算使喚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呢?”此時63歲的杜月笙已病入膏肓,仍當即宣佈要迎娶42歲孟小冬,即使坐著輪椅也要舉行婚禮。


1951年,曾經名震上海灘的大亨杜月笙溘然長逝,享年64歲。杜家各奔東西,孟小冬分得2萬3千美元遺產,在香港孤身獨居,用積蓄支撐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只先後收過錢培榮等幾位入室弟子。她的生活簡單、清苦但絕不會清貧,畢竟只要她願意,不論是灌製唱片還是拍電影,都有大把機會在手邊。

1967年,她和姚玉蘭再次取得聯繫,此時兩人已整整15年沒有來往。在姚的勸說之下,孟小冬離開香港赴臺。在那裡,她的生活狀況大為改善,有恆社門人和仰慕者的照顧,有姚玉蘭母女的親情陪伴,她生命的最後十年,即使多半在病中也是溫暖平和的。

1977年,古稀之年的冬皇坎坷的一生平靜落幕,曾經屬於她的愛恨情仇也隨之而去,只留餘音在人間。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當年杜月笙還只是黃金榮手下一位小跟班的時候就已經深深愛上了孟小冬,杜月笙對於孟小冬的事情都非常傷心,基本上是言聽計從。孟小冬雖然也明白杜月笙的情意,卻最終還是沒有選擇他。

孟小冬最終嫁給了梅蘭芳,兩人的生活一開始也是非常美好,直到日子久了,再加上發生的事件,孟小冬看出了梅蘭芳性格軟弱,沒有給她帶來足夠的安全感,孟小冬與梅蘭芳關係急轉直下,最終破解。

重獲自由身的孟小冬再一次遇見了杜月笙,此時杜月笙已經取了四房姨太太,不過在那個時代,這都是非常常見的,也並沒有影響他二人的關係發展。杜月笙與孟小冬拜堂成親,日子過得非常美好。

國民黨在大陸土崩瓦解之後,杜月笙帶著全家人去了香港。沒過多久,杜月笙病逝。杜月笙留下一大家子人,只有十萬美金,對於他們這一過慣了富裕生活的家庭肯定是不夠的。



孟小冬為了生活又開始出來登臺唱戲,在宋美齡的邀請下,孟小冬去了臺灣。孟小冬的晚年生活都是在臺灣度過的,日子也算平穩。


麥地傳奇


杜月笙自幼父母雙亡,因此從青少年時期便開始闖蕩江湖,最終成了上海灘里名震一時的黑幫大佬。不過,杜月笙最終於1951年8月在香港病逝。那麼他死後,他年輕的太太孟小冬在香港又靠什麼謀生呢?


孟小冬(右一)

說起來,杜月笙一生共娶過5房太太,分別是沈月英、陳幗英、孫佩豪、姚玉蘭、孟小冬。其中,孟小冬是年紀最小的,也是最漂亮的。

孟小冬本是上海灘裡一位著名的京劇演員,比杜月笙小了整整19歲。她才藝雙絕,容貌秀麗,因此被杜月笙一見傾心,並被娶回了家中。解放後,孟小冬跟隨杜月笙到了香港生活。不過杜月笙後來死在了香港,而孟小冬也失去了唯一的靠山。



杜月笙在1951年病死後,留下了孟小冬一個人獨居香港。為了避免捲入是非,她一直深居簡出,閉門謝客。據說杜月笙在臨終前還曾告誡孟小冬以後不要再登臺唱戲,所以孟小冬從此便徹底告別了戲臺。不過為了謀生,她便在香港專門教授女弟子唱京劇,一直在當地生活了10多年之久。

直到1967年時,由於家族親友的邀請,孟小冬才遷移到臺北市定居,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過大陸和香港。1977年5月25日,已經年近古稀的孟小冬因為哮喘病發作搶救無效去世,終年69歲。



歷史的荒野


民國時期的上海灘,魚龍混雜,梟雄豪傑、名伶名媛輪番登場,創造出一個個傳奇故事。

上海灘著名的黑幫老大,遇到心儀的優伶,註定會有故事發生,這就是杜月笙與孟小冬的故事。

俗話說:“自古紅顏多薄命”,孟小冬的一生就應了這句話,她出生於梨園世家,12歲登臺演唱便一炮走紅,被戲迷稱為“冬皇”。

18歲遇到遇到梅蘭芳,並不顧一切的嫁給他。

這段情緣也稱得上“孽緣”,因為梅蘭芳已經娶妻生子,家裡的妻子不肯承認孟小冬的身份,致使孟小冬深感前途無望,便提出和梅蘭芳分手。

在上海尋找律師的過程中,遇到以前的閨蜜姚玉蘭,此時的姚玉蘭已是杜月笙的第四房姨太太。

在她的提議下,杜月笙一個電話就把這件事做了一個了斷,梅蘭芳拿四萬大洋給孟小冬,從此兩個人再無瓜葛。

孟小冬再返舞臺,期間受到杜月笙的多方照顧,在四姨太姚玉蘭的撮合下,孟小冬接受了杜月笙的綿綿情意。

直到上海解放,杜月笙一家要去香港,孟小冬問:“我跟你去香港,是以丫頭的身份還是女朋友呢?”杜月笙馬上就明白了,立刻安排拜堂成親,給孟小冬一個名分。

早在上海期間,杜月笙的身體就不好,到香港以後更是每況愈下,兩年就去世了。

雖然杜月笙的生意做的很大,但他懂得財去人聚的道理,手底下並沒有多少存款。

“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不會比你差!”

能對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說出如此決絕之言的女子,即使是獨自一人,她的日子又能過得有多差呢?

杜月笙在1951年病死後,留下了孟小冬一個人獨居香港。為了避免捲入是非,她一直深居簡出,閉門謝客。

據說杜月笙在臨終前還曾告誡孟小冬以後不要再登臺唱戲,所以孟小冬從此便徹底告別了戲臺。

不過為了謀生,她便在香港專門教授女弟子唱京劇,一直在當地生活了10多年之久。

直到1967年時,由於家族親友的邀請,孟小冬才遷移到臺北市定居,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過大陸和香港。

1977年5月25日,已經年近古稀的孟小冬因為哮喘病發作搶救無效去世,終年69歲。


有書博物館


杜月笙作為曾經的“上海王”,被大家廣泛熟知。而孟小冬這個名字就相對陌生了,她是杜月笙第五房姨太太。在杜月笙活著的時候,孟小冬的生活過的可謂是風生水起。



孟小冬是一個優秀的京劇演員。年輕時身材高挑,氣質非凡。在舞臺上也是個厲害角色。她的臺功非常紮實,無論是唱功還是扮相都堪稱一流。只要是她的戲,臺下必會座無虛席。杜月笙就是孟小冬眾多戲迷中的一員。



孟小冬在嫁給杜月笙之前,曾有過一段婚姻,她的前任丈夫正是大名鼎鼎的梅蘭芳。兩人不知因什麼原因而結束了婚姻。之後,杜月笙便對孟小冬展開了猛烈的攻勢。憑藉著自己在上海灘的勢力和自身的魅力,孟小冬最終成了他的第五房太太。



抗日戰爭在上海全面爆發之後,杜月笙攜孟小冬移居到了香港。沒了之前的生意和收入來源,杜月笙的日子一度過得十分窘迫。加之從前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杜月笙十分不適應。於63歲那年因病去世。



日子已經十分窮困,杜月笙自然也沒有什麼資產能留給孟小冬。好在孟小冬還有一身的戲臺子功夫,憑藉著這份手藝也能混口飯吃。但她沒有選擇出去演出,而是通過教人唱戲來賺取學費。可以說一直都比較體面。

雅雅: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什麼不同看法或見解嗎?評論區交流一下吧!別忘了給雅雅點贊呀!覺得這篇回答還不錯記得分享出去吧!


金思雅


提起舊上海灘傳奇人物,“厚黑大亨”杜月笙哪個不曉得,但他的五房姨太太孟小冬真正知道的人恐怕甚少。

孟小冬有過一段婚姻,她曾經嫁給有婚室的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後因某種原因最後宣佈分手。

孟小冬年輕時風華絕代,人稱“冬皇”,是位優秀京劇女老生,無論是扮相還是唱腔都深得臺下觀眾喜歡。因此,在舞臺上只要有她的身影出現,每場都席無虛座。

而當時名聲遠揚整個上海灘的青幫大亨杜月笙也是位京劇迷,他非常賞識年輕貌美的孟小冬,在得知孟小冬已經與梅蘭芳分手後,就更加主動對孟小冬展開愛情攻勢,由於他的勢力與地位的影響下,終獲得美人歸。之後,孟小冬便成了杜月笙十分寵愛的五房姨太太。

抗日戰爭爆發後,杜月笙和孟小冬一起逃往香港,雖然在香港尚有些名望,但香港畢竟不是杜月笙的地盤,一向花錢如流水的杜月笙晚年時過得很窘迫,身體一向都很差的杜月笙63歲那年去世了。

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已經感到生活越來越困難了,但因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最後,只好以教學生唱戲為生,生活上總算過得有滋有味,但她的一生也比較坎坷,再後來,移居臺灣在那裡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