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小暑,暑者,热也。古人说“小暑一过,一日热三分”,之后会天气越来越热,但因为“暑气至此尚未极也”,虽然热却并没有达到顶峰,因此叫做小暑。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小暑之前,也非没有炎热的时候,但多是一日热一日温,或者说是早晚稍凉,不像小暑这样,连风都会带上几分热度,很难得能够感受到清爽之风。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但对于古人而言,小暑的小字却带着几分庆幸与偷乐。因为最炎热的时候还没有到呢,我们有足够的空闲去挥霍、休憩,慢条斯理的给身体一个精进的机会。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农历六月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长夏了。长夏属土,人体的脾也属土,因此古人认为“脾主长夏”,正好是脾发挥作用的时候。

这段时间,空气中的湿度会比较大,不管是雨水,还是温度,都会渐渐往高处攀升。《黄帝内经》说“湿气通于脾”,脾被湿气困扰很容易引起脾虚、湿重的情况。这时候看看自己的舌苔,会发现它像挂着一层奶皮一样,白厚粘稠,人也没什么精神,不想吃饭,小肚子也是鼓鼓的。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要着手准备给自己祛祛湿气。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但今年的湿气会有点特别,不仅有湿热,还会夹带上寒湿。小暑位于戊戌年五运六气的三之气中,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阳寒水,水火共存。这段时间大家应该感觉会比较明显,明明是在6、7月,却还是一天热一天冷,特别是下雨之后,会感觉特别凉。

下雨后的这些凉意与大环境下的湿气结合,就变成了寒湿。但是人体是很复杂的,寒湿如果在体内堆积久了困住脾胃,脾胃无法运化水湿,就会累积化热,变成湿热。一时间,寒湿与湿热都开始在我们体内交杂,时而湿热做主,时而寒湿又冒了出来。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比较明显的是,很多人会在这时发现自己出现了上热下寒、里热外寒的情况。比如有的时候是体内寒气做主,看舌苔是白厚滑腻,但是又觉得全身发热,很容易上火,让人摸不着头脑。

怎么样判断自己出现上热下寒、里热外寒的情况呢?

  • 上热下寒:人会很虚,稍微补一下就容易上火;脸上会冒小痘痘;容易失眠,睡眠质量也不太好;小肚子凉凉的,痛经。
  • 内热外寒:到了夏天还是觉得怕冷;但是体内又很热,口干、口臭,有时候手心也会冒汗。

所以这段时间想要帮助自己呵护身体,一定要全面、温和的为身体祛除湿气,寒和热一起兼顾,不能求快,平和安稳的度过长夏。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小暑,可以为自己煮一碗小暑汤,里面用到了玉米须、茯苓、冬瓜、生姜,材料都是我们日常可以买到的东西。

在今年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我会推荐大家这碗小暑汤,因为它非常平和。很适合大部分觉得自己湿气比较重、但没办法判断自己是什么类型的湿气的人吃,能够温和的祛除体内湿气。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小暑汤中,玉米须应该是大家最常接触却也很容易忽略的,我以前买玉米吃的时候都会把玉米须扔掉,直到学习中医之后,才知道它原来是这样厉害的一样食材。

玉米须被古人称之为龙须,沾上几丝龙气,就变得十分珍贵。玉米须性甘淡,它除了排湿气之外,还多了一个泄热的功能,《四川中药志》就记载玉米须能“清血热,利小便”,能够很好的祛除湿热。但它本质上是很平和的,不寒不热,对于体质的影响不会很大,就算是孕妈妈都可以稍微吃一点。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玉米须作为玉米的花蕊,可以从上到下输送花粉,古人认为它有疏通我们身体上下气机的本事,可以将体内的湿热慢慢往下引,然后排出体外。很多人吃了玉米须之后都会排尿,这其实就是玉米须在发挥作用,散去我们体内的湿气。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茯苓的淡味有向下渗的力量,它可以配合玉米须帮忙排体内的湿气。冬瓜有清热的功效,在炎炎的夏季能够解除身体上的烦闷,但它性质稍微带点寒,所以会添加一些生姜,利用生姜的温热之性,来中和冬瓜的寒性。而且生姜辛温发散,能够散去体内寒气,特别是脾胃虚弱的人,可以多放一点生姜进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玉米须与茯苓都有利尿的功效,最好不要晚上吃。

食材:生姜 10g / 冬瓜 200g / 玉米须 10g / 茯苓 15g

做法:

1、玉米须、茯苓放入汤料包中;生姜切丝;冬瓜切块备用。

2、将汤料包放入锅中,加水。

3、先用大火煮开,关小火继续煮10分钟。

4、将冬瓜、姜丝放入锅中,煮约10分钟,直到软口好消化。

5、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煮好的小暑汤,颜色淡淡的。喝一口下肚,首先尝到的就是冬瓜的清爽滋味,之后会感觉嘴里润润的,夹杂着点生姜的辛辣与玉米须上残留的玉米甜香,十分好喝。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小暑之后,热浪翻滚,古人说“冬不宜极温,夏不宜极凉”,夏天虽然炎热,但我们也需要注意身体,不要过于贪凉,让心情保持平和舒适的状态,安稳度夏。

  • 《家塾事亲》曰:“西瓜性凉,熟者可食,解暑,名白虎汤。”

西瓜,满满一身都是精华。西瓜瓢是最天然的白虎汤,能清热解暑。但西瓜瓢性寒,老人、脾胃虚弱的人不太适合多吃。而西瓜籽是温性的,可以适当吃一点西瓜籽,帮忙中和一下寒性。此外,西瓜皮还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 《琐碎录》曰:“暑月不可露卧,勿沐浴当风,慎贼邪之气侵人。”

暑月里,人体的毛孔大开,身体很容易就受到各种邪气入侵,而感染到风寒。因此古人认为,人睡觉时不要裸露小肚子,出汗之后不要立刻用冷水洗澡,避免寒邪袭击身体,阻塞住经脉,让四肢出现酸痛、不舒服的情况。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 《济世仁术》曰:“六月极热,可用扇急扇手心,则五体俱凉。”

夏天热,全身汗水比较多,气虚的人直接吹风很容易引邪气入体。所以古人会先扇手心,中医认为,我们两手的气脉都会经过心脏。手心凉了,心神也会跟着安定,“心静自然凉”,全身就会跟着凉爽下来。

小暑|你可以轻松应对,这湿漉漉的长夏

-END-

每年,每个节气的到来,对我们而言都是不同。它是在提醒我们去好好关注自己的身体,这时,不管是喝一碗水,还是一碗汤,都是从生活的细微处出发,带着几分仪式感,让人心生欢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