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進入暑期,上半年的一些現象級的綜藝走入尾聲,也同時拉開了下半年綜藝大戰的序幕。臺綜上有奪回名號的好聲音迴歸,也有打著自主創新的和天后王菲旗號的幻樂之城。網綜上曾經火爆去年夏天的嘻哈類真人選秀改頭換面以中國新說唱歸來,又有一大票全新的內容如康熙合體,陳赫岳雲鵬組合的出現。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宅男三寶是遊戲、電影、直播好,宅女的三寶則是綜藝、刷劇、上淘寶。可以說綜藝佔據了現代人娛樂生活當中的極大一部分時間,可隨著綜藝節目的不斷髮展進化,加之監管環境的一些變化,讓人越來越看不懂。好看的綜藝越來越少,大製作反而製造了大麻煩,小投入也會有大驚喜,我們的綜藝到底怎麼了?

這是綜藝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拿比較好統計的網絡播放量來看,2018上半年播放量破10億的綜藝達到20部,總計播放量為447.2億,而網絡播放排名前十的綜藝,總播放量就超303億。其中浙江衛視的《奔跑吧第二季》最高,為59億。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但從另一個側面來看,截止到7月初《創造101》的總播放量已達49.2億,微博話題討論量達3.9億,#創造101#話題閱讀151.8億;《偶像練習生》總播放量33.1億,微博話題討論量則超過《創造101》,達到4億,#偶像練習生#話題閱讀也有149.6億。

相比較2017年網綜年度流量之冠是《明日之子》,微博話題閱讀為93.6億,第二位是黑馬爆款《中國有嘻哈》,微博話題閱讀為77億。而今年播放量排名第一的《奔跑吧第二季》的微博話題討論只有9.4萬,相關話題閱讀量只有2214.5萬,可以說在真實的關注度層面,新一代的網綜已經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可以說當下是綜藝最好的時代,幾乎每天都會看到大大小小的新綜藝內容,有創意的節目層出不窮,也推紅了一大批流量鮮肉們。但這也是綜藝最壞的時代,大量注水的沒有營養的綜藝充斥著市場,老牌綜藝節目創新乏力,新的綜藝受制於各種限制,特別是臺綜,面臨著極大挑戰。

與觀眾嗷嗷待哺的需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前的娛樂綜藝逐漸走上了“四個現代化”的歧路,低幼化、飼養化、虛假化、廣告化讓綜藝離觀眾越來越遠。

低幼化陷阱 其實是綜藝給自己挖坑

如果一個三歲的孩子,表現得萌,有時候有點傻乎乎,我們都會說他可愛。但如果40歲的大爺還這樣,就會被認定為真傻。當前的綜藝節目裡面,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挖著低幼化的陷阱,觀眾並沒有掉進去,反而是綜藝自己進坑了,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這個現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剛剛開播不久的《週六夜現場》,一檔引進的美國模式脫口秀,節目常駐主持陳赫、岳雲鵬,每期一個嘉賓,如大張偉、蔡康永。這個節目看下來,滿滿的尷尬,就給人兩個感受——不真誠、低幼化。

作為節目的主持,陳赫岳雲鵬,人比較紅,比較忙,大家都知道,但不能一點功課不做,完全看題字板來主持吧?在請蔡康永作為嘉賓的一期中,對比就很明顯,兩個常駐主持眼睛遊離在下面的三塊題字板之間,而蔡康永則眼神從容。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們某些所謂的綜藝紅人,並不具備自身的某些能力,大部分是靠著包裝,靠著臺本演出來,是個演員,並不是主持,而且是個不合格的演員。連主持都這麼糊弄事,這節目還能真誠到哪兒去。

中國版的週六夜現場,採取的是幾段短劇的形式,短劇的低幼化程度簡直令人髮指。演員耍呆賣萌,嚼著一些不知道多少年的老梗,浮誇的表演之下連自己估計都不知道在表達什麼,沒有娛樂效果,更沒有深層思考,這樣的節目連兒童都不愛看,難怪播出之後口碑斷崖。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跟週六夜現場的情況類似的,還有期待值頗高的康熙合體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經歷連續延期播的風波後,艱難上線後被觀眾吐槽,跟週六夜現場一樣下線了…節目的最大問題,就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低幼化。康熙還抱著當年臺灣綜藝的方式,製造著一些簡單俗氣的笑料。

不得不說現在蔡康永已經淪為了一本行走的心靈雞湯,之前還做過一檔《男子甜點俱樂部》,時代在發展,曾經臺灣綜藝那一套早就過時了。當年的綜藝天王吳宗憲現在都很難get到觀眾的笑點。而蔡康永也疲於奔波於各個網綜的錄製現場,撒播著上半輩子積累的雞湯。

飼養化餵食 把觀眾當豬麼

同樣是受益於節目的歌手臧鴻飛在一檔《秘密會客》的節目中,談論到中國新說唱時說到,這些節目的粉絲很多都不是真正的說唱音樂愛好者,他們只不過是綜藝粉,出什麼綜藝,就粉什麼。而現在的綜藝,也是走上了飼養化路線,製造一些和文化內容,餵養觀眾,塞給觀眾吃。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嘻哈火了,就來個街舞,實在不行來個機器人大戰,製作者並不是從觀眾的角度出發,而是想著怎麼拿一些文化內容,做出一份快餐,塞給觀眾,讓觀眾在短時間內迅速得到一種吃飽的滿足。

羅胖最近也搞了個什麼硬派知識脫口秀《知識就是力量》,希望用自己所謂的知識去飼養自己的粉絲小白。可是他連什麼是知識什麼是口水都沒分清,也可能是他分得清,只不過他不想讓他的觀眾分得清,拿一些心理學、社會學的實驗來去忽悠觀眾,告訴大家如何脫單,如何提升自己價值,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如果說蔡康永式的情緒心靈雞湯還有些撫慰人心的文藝味道,那麼羅胖的硬派成功社會心理雞湯則是硬生生的想把自己的觀眾塞成豬,養大了,任由他宰割,割韭菜可以一茬一茬,但殺豬就是一錘子買賣,這種毒雞湯,會毀掉人的一生。

飼養化還有個問題,就是混淆觀眾的審美。在中國新說唱裡,所謂的製作人說著這個節奏不對,那個感情不錯等等。很多不清楚的觀眾,就覺得這樣是好的,那樣是不好的,這樣是專業的,那樣是不專業的,在這樣混淆的審美背後,藏著當前綜藝的一個最大問題——虛假。

表演虛假化 你們能把這些說給自己爸媽麼

以前在公司的一個大神,在指導別人寫文案的時候大罵,你這爛東西,回家給你媽念三遍,她不打你我就認了。現在就想問一句,那些主持、導師、製作人還有那些參與者們,你們在節目上說的和表現出來的假,敢回家表現給爸媽麼?他們不會打你麼?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這個在鴻篇鉅製《幻樂之城》裡面表現的最明顯,一個短劇表演完,就進入了商業互吹階段,天后王菲也丟掉了多年的冷淡風,對大部分內容都不遺餘力的誇讚,估計這誇讚程度跟她拿的錢成正比,以前的頒獎、演唱會一定是給錢不夠,她才不愛說。還有那個何老師何炅,簡直是綜藝主持界的毒瘤,莫名的雞湯,突然的煽情,假話連篇卻被稱作情商高。

難道情商高就不用管別人的智商麼,好和不好觀眾看不出來麼,用你那麼用力地誇講麼。對了,差點忘了,馬桶臺的觀眾也是請去演的,假的有一套。就像在我是歌手裡面那聞者必然流淚的觀眾們,難道真的當電視機前的朋友們是情感障礙加智商低下麼。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在這裡,甚至可以得出一個綜藝第一定律,拿錢越多的人越假。

一個綜藝節目製造點效果,假一點沒關係,演一點也可以理解,但千萬別假到演到侮辱觀眾的智商,古有指鹿為馬,今有綜藝尬演。觀眾們沒法配合綜藝的演,你們在臺上尬演,我們在臺下一臉尷尬。反而是那些所謂的草根選秀節目,沒有偶像包袱,展現的相對真實,反而會收穫很多熱情的觀眾。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剛剛開播的郭德綱張國立的相聲選秀節目《相聲有新人》,弄出了個召喚師的角色,估計策劃是玩王者榮耀玩多了。兩個召喚師倒還好,節目裡面的參賽選手簡直就像是從外星來的,在一些老掉牙的梗和笑話上面,表現出的歡樂程度,直接可以換算成節目組給他們的通告費。好不好笑,觀眾不知道麼,需要你們來演出來,你們笑了,觀眾就會笑麼。話說,有些東西不適合電視這種表現形式,相聲這門並不古老的藝術,做成電視節目,只適合八十年代的老一輩,在這個時代,逆潮流而做一檔相聲選秀節目,失敗是必然的事。

電視這門藝術,也有段時間了,如果把它當作一個學科,也有相當多的經驗和規律,做電視節目或者網絡綜藝,也不是無本之木,要遵循這些經驗和規律,尊重觀眾,假的東西是長不了的。而現在綜藝節目,有滑向一種更假的趨勢,那就是在廣告裡插播節目,綜藝廣告化,簡直是毒瘤。

綜藝廣告化 別再廣告裡植入綜藝了

在影視作品裡面,植入產品的廣告早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在我國,綜藝裡面明目張膽的植入廣告,也可以追溯到本山大叔,大著膽子在春晚裡植入廣告。而早前的植入廣告還算是有節制,甚至可以說是有節操,至少設計個橋段,讓植入沒有那麼生硬。

而現在的綜藝節目,口播廣告也就算了,感謝一下贊助商爸爸無可厚非。但厚顏無恥的在綜藝節目中,莫名的就來一段廣告,突然的就插入口播,無緣無故的就甩出一個贊助商的梗,以前是綜藝節目中插播廣告,現在是廣告中植入綜藝節目。

是什麼讓綜藝節目越來越難看?

製作綜藝需要經費,拉到贊助,有錢開拍,把創意想法變成現實,哪怕這個現實被贊助商稍微扭曲一些也可以理解。但是毫無節操的為贊助商服務,把節目整個切成無數段廣告,破壞觀眾的體驗感,這也是當前綜藝不好看的主要原因。

這裡給廣電總局一個建議,除了管管節目內容之外,能不能管一下廣告的問題,下個令,綜藝節目中,不許植入廣告,廣告只能中間插播。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其一,當前綜藝節目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拿到贊助開拍的太多了,導致了人才跟不上,創意跟不上,精簡一些,讓好創意集中到一些精品節目中,會產生更多優秀節目,減少更多文化垃圾。

其二,讓主創人員不用再犯愁,怎麼給贊助商加戲了,一句話,國家規定就可以回絕了贊助商的要求,一心可以專攻節目內容質量。

其三,在網絡節目中,可以給觀眾更大選擇權,可以自行付費避過所有廣告的插播,而享受一個完整的節目內容,避免很多出戲的體驗。也更利於養成觀眾對創意買單,為內容付費的習慣。

綜藝的初心 創作者和觀看者的一體兩面

綜藝說一千道一萬,是一種大眾娛樂產品,是一種文化傳播的現象。本質上,綜藝節目並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個綜藝在誕生那一刻,是跟他們觀眾捆綁在一起的,而不是贊助商。創作者和觀看者,是綜藝節目的一體兩面。

綜藝節目就像是一個平臺,提供了製作人和觀眾交流的機會,這種交流,從節目創意考試,節目播出為觸點,節目完成為延續。別嘗試欺騙觀眾或者教育觀眾,好看就是好看,有趣就是有趣,無聊就是無聊,創作者心理清楚,觀眾心理更清楚。在當下,綜藝節目不是播出一次就完成的直播,而是像開了一個對話窗口,圍繞著內容,創作者和觀看者不停互動的過程。

創作者並不比觀看者高明,不要拿著高一等的姿態去俯視觀眾,企圖耍小聰明,製造包袱,創造話題,引領文化等等。現實、踏實、真實、誠實的開展一個綜藝對話,才真的能長久的抓住綜藝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