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进入暑期,上半年的一些现象级的综艺走入尾声,也同时拉开了下半年综艺大战的序幕。台综上有夺回名号的好声音回归,也有打着自主创新的和天后王菲旗号的幻乐之城。网综上曾经火爆去年夏天的嘻哈类真人选秀改头换面以中国新说唱归来,又有一大票全新的内容如康熙合体,陈赫岳云鹏组合的出现。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宅男三宝是游戏、电影、直播好,宅女的三宝则是综艺、刷剧、上淘宝。可以说综艺占据了现代人娱乐生活当中的极大一部分时间,可随着综艺节目的不断发展进化,加之监管环境的一些变化,让人越来越看不懂。好看的综艺越来越少,大制作反而制造了大麻烦,小投入也会有大惊喜,我们的综艺到底怎么了?

这是综艺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拿比较好统计的网络播放量来看,2018上半年播放量破10亿的综艺达到20部,总计播放量为447.2亿,而网络播放排名前十的综艺,总播放量就超303亿。其中浙江卫视的《奔跑吧第二季》最高,为59亿。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截止到7月初《创造101》的总播放量已达49.2亿,微博话题讨论量达3.9亿,#创造101#话题阅读151.8亿;《偶像练习生》总播放量33.1亿,微博话题讨论量则超过《创造101》,达到4亿,#偶像练习生#话题阅读也有149.6亿。

相比较2017年网综年度流量之冠是《明日之子》,微博话题阅读为93.6亿,第二位是黑马爆款《中国有嘻哈》,微博话题阅读为77亿。而今年播放量排名第一的《奔跑吧第二季》的微博话题讨论只有9.4万,相关话题阅读量只有2214.5万,可以说在真实的关注度层面,新一代的网综已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可以说当下是综艺最好的时代,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大大小小的新综艺内容,有创意的节目层出不穷,也推红了一大批流量鲜肉们。但这也是综艺最坏的时代,大量注水的没有营养的综艺充斥着市场,老牌综艺节目创新乏力,新的综艺受制于各种限制,特别是台综,面临着极大挑战。

与观众嗷嗷待哺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的娱乐综艺逐渐走上了“四个现代化”的歧路,低幼化、饲养化、虚假化、广告化让综艺离观众越来越远。

低幼化陷阱 其实是综艺给自己挖坑

如果一个三岁的孩子,表现得萌,有时候有点傻乎乎,我们都会说他可爱。但如果40岁的大爷还这样,就会被认定为真傻。当前的综艺节目里面,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挖着低幼化的陷阱,观众并没有掉进去,反而是综艺自己进坑了,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这个现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刚刚开播不久的《周六夜现场》,一档引进的美国模式脱口秀,节目常驻主持陈赫、岳云鹏,每期一个嘉宾,如大张伟、蔡康永。这个节目看下来,满满的尴尬,就给人两个感受——不真诚、低幼化。

作为节目的主持,陈赫岳云鹏,人比较红,比较忙,大家都知道,但不能一点功课不做,完全看题字板来主持吧?在请蔡康永作为嘉宾的一期中,对比就很明显,两个常驻主持眼睛游离在下面的三块题字板之间,而蔡康永则眼神从容。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我们某些所谓的综艺红人,并不具备自身的某些能力,大部分是靠着包装,靠着台本演出来,是个演员,并不是主持,而且是个不合格的演员。连主持都这么糊弄事,这节目还能真诚到哪儿去。

中国版的周六夜现场,采取的是几段短剧的形式,短剧的低幼化程度简直令人发指。演员耍呆卖萌,嚼着一些不知道多少年的老梗,浮夸的表演之下连自己估计都不知道在表达什么,没有娱乐效果,更没有深层思考,这样的节目连儿童都不爱看,难怪播出之后口碑断崖。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跟周六夜现场的情况类似的,还有期待值颇高的康熙合体节目《真相吧花花万物》,经历连续延期播的风波后,艰难上线后被观众吐槽,跟周六夜现场一样下线了…节目的最大问题,就是两个字,无聊,三个字,低幼化。康熙还抱着当年台湾综艺的方式,制造着一些简单俗气的笑料。

不得不说现在蔡康永已经沦为了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之前还做过一档《男子甜点俱乐部》,时代在发展,曾经台湾综艺那一套早就过时了。当年的综艺天王吴宗宪现在都很难get到观众的笑点。而蔡康永也疲于奔波于各个网综的录制现场,撒播着上半辈子积累的鸡汤。

饲养化喂食 把观众当猪么

同样是受益于节目的歌手臧鸿飞在一档《秘密会客》的节目中,谈论到中国新说唱时说到,这些节目的粉丝很多都不是真正的说唱音乐爱好者,他们只不过是综艺粉,出什么综艺,就粉什么。而现在的综艺,也是走上了饲养化路线,制造一些和文化内容,喂养观众,塞给观众吃。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嘻哈火了,就来个街舞,实在不行来个机器人大战,制作者并不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而是想着怎么拿一些文化内容,做出一份快餐,塞给观众,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一种吃饱的满足。

罗胖最近也搞了个什么硬派知识脱口秀《知识就是力量》,希望用自己所谓的知识去饲养自己的粉丝小白。可是他连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口水都没分清,也可能是他分得清,只不过他不想让他的观众分得清,拿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的实验来去忽悠观众,告诉大家如何脱单,如何提升自己价值,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如果说蔡康永式的情绪心灵鸡汤还有些抚慰人心的文艺味道,那么罗胖的硬派成功社会心理鸡汤则是硬生生的想把自己的观众塞成猪,养大了,任由他宰割,割韭菜可以一茬一茬,但杀猪就是一锤子买卖,这种毒鸡汤,会毁掉人的一生。

饲养化还有个问题,就是混淆观众的审美。在中国新说唱里,所谓的制作人说着这个节奏不对,那个感情不错等等。很多不清楚的观众,就觉得这样是好的,那样是不好的,这样是专业的,那样是不专业的,在这样混淆的审美背后,藏着当前综艺的一个最大问题——虚假。

表演虚假化 你们能把这些说给自己爸妈么

以前在公司的一个大神,在指导别人写文案的时候大骂,你这烂东西,回家给你妈念三遍,她不打你我就认了。现在就想问一句,那些主持、导师、制作人还有那些参与者们,你们在节目上说的和表现出来的假,敢回家表现给爸妈么?他们不会打你么?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这个在鸿篇巨制《幻乐之城》里面表现的最明显,一个短剧表演完,就进入了商业互吹阶段,天后王菲也丢掉了多年的冷淡风,对大部分内容都不遗余力的夸赞,估计这夸赞程度跟她拿的钱成正比,以前的颁奖、演唱会一定是给钱不够,她才不爱说。还有那个何老师何炅,简直是综艺主持界的毒瘤,莫名的鸡汤,突然的煽情,假话连篇却被称作情商高。

难道情商高就不用管别人的智商么,好和不好观众看不出来么,用你那么用力地夸讲么。对了,差点忘了,马桶台的观众也是请去演的,假的有一套。就像在我是歌手里面那闻者必然流泪的观众们,难道真的当电视机前的朋友们是情感障碍加智商低下么。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在这里,甚至可以得出一个综艺第一定律,拿钱越多的人越假。

一个综艺节目制造点效果,假一点没关系,演一点也可以理解,但千万别假到演到侮辱观众的智商,古有指鹿为马,今有综艺尬演。观众们没法配合综艺的演,你们在台上尬演,我们在台下一脸尴尬。反而是那些所谓的草根选秀节目,没有偶像包袱,展现的相对真实,反而会收获很多热情的观众。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刚刚开播的郭德纲张国立的相声选秀节目《相声有新人》,弄出了个召唤师的角色,估计策划是玩王者荣耀玩多了。两个召唤师倒还好,节目里面的参赛选手简直就像是从外星来的,在一些老掉牙的梗和笑话上面,表现出的欢乐程度,直接可以换算成节目组给他们的通告费。好不好笑,观众不知道么,需要你们来演出来,你们笑了,观众就会笑么。话说,有些东西不适合电视这种表现形式,相声这门并不古老的艺术,做成电视节目,只适合八十年代的老一辈,在这个时代,逆潮流而做一档相声选秀节目,失败是必然的事。

电视这门艺术,也有段时间了,如果把它当作一个学科,也有相当多的经验和规律,做电视节目或者网络综艺,也不是无本之木,要遵循这些经验和规律,尊重观众,假的东西是长不了的。而现在综艺节目,有滑向一种更假的趋势,那就是在广告里插播节目,综艺广告化,简直是毒瘤。

综艺广告化 别再广告里植入综艺了

在影视作品里面,植入产品的广告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我国,综艺里面明目张胆的植入广告,也可以追溯到本山大叔,大着胆子在春晚里植入广告。而早前的植入广告还算是有节制,甚至可以说是有节操,至少设计个桥段,让植入没有那么生硬。

而现在的综艺节目,口播广告也就算了,感谢一下赞助商爸爸无可厚非。但厚颜无耻的在综艺节目中,莫名的就来一段广告,突然的就插入口播,无缘无故的就甩出一个赞助商的梗,以前是综艺节目中插播广告,现在是广告中植入综艺节目。

是什么让综艺节目越来越难看?

制作综艺需要经费,拉到赞助,有钱开拍,把创意想法变成现实,哪怕这个现实被赞助商稍微扭曲一些也可以理解。但是毫无节操的为赞助商服务,把节目整个切成无数段广告,破坏观众的体验感,这也是当前综艺不好看的主要原因。

这里给广电总局一个建议,除了管管节目内容之外,能不能管一下广告的问题,下个令,综艺节目中,不许植入广告,广告只能中间插播。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其一,当前综艺节目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拿到赞助开拍的太多了,导致了人才跟不上,创意跟不上,精简一些,让好创意集中到一些精品节目中,会产生更多优秀节目,减少更多文化垃圾。

其二,让主创人员不用再犯愁,怎么给赞助商加戏了,一句话,国家规定就可以回绝了赞助商的要求,一心可以专攻节目内容质量。

其三,在网络节目中,可以给观众更大选择权,可以自行付费避过所有广告的插播,而享受一个完整的节目内容,避免很多出戏的体验。也更利于养成观众对创意买单,为内容付费的习惯。

综艺的初心 创作者和观看者的一体两面

综艺说一千道一万,是一种大众娱乐产品,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现象。本质上,综艺节目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综艺在诞生那一刻,是跟他们观众捆绑在一起的,而不是赞助商。创作者和观看者,是综艺节目的一体两面。

综艺节目就像是一个平台,提供了制作人和观众交流的机会,这种交流,从节目创意考试,节目播出为触点,节目完成为延续。别尝试欺骗观众或者教育观众,好看就是好看,有趣就是有趣,无聊就是无聊,创作者心理清楚,观众心理更清楚。在当下,综艺节目不是播出一次就完成的直播,而是像开了一个对话窗口,围绕着内容,创作者和观看者不停互动的过程。

创作者并不比观看者高明,不要拿着高一等的姿态去俯视观众,企图耍小聪明,制造包袱,创造话题,引领文化等等。现实、踏实、真实、诚实的开展一个综艺对话,才真的能长久的抓住综艺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