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風險投資的崛起

  • 2018全球科技中心報告

來源:資本實驗室(ID:coinsay)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17年全球風險投資總額1540億美元,亞洲地區佔比達到40%,而其中的主要部分來自於中國。

要知道,在10年前,亞洲地區風險投資額的全球佔比還只有5%。與此同時,美國的風險投資額佔比已經從2007年的75%下降到2017年的44%。

中國科技風險投資的崛起

毫無疑問,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風險投資市場。在此背後,是中國市場已經持續10餘年的風險投資熱潮。

從募集資金來看,2016年中國市場風險資本募集總額超過500億美元,首次與美國持平。與2007年相比,幾乎增加了十倍。

中國科技風險投資的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風險資本募集現在主要來自於國內渠道:2016年人民幣基金佔中國風險資本總額的75%,而在十年前僅佔25%,2014年的佔比也只有50%。

活躍的風險資本不斷推動著中國科技創業公司的發展壯大。

據pitchbook6月初發布的數據,在全球最具價值的30家未上市創業公司中,中國公司達到11家。即使與全球市值最高的已上市科技公司相比,在前20家企業中,中國科技公司(含上市、未上市)也達到了9家。

同時,風險資本的崛起也有力促進了中國具備全球化特徵的科技中心的出現。

據CB Insights新近發佈的《全球科技中心報告》,北京與上海位列全球科技中心25個城市榜單,同時也是亞洲地區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

中國科技風險投資的崛起

獨角獸企業的大量誕生,離不開大體量和高度活躍的風險資本。例如,北京已經成為繼硅谷之後吸引風險資本最多的城市。上海則位居紐約之後,排名全球第四。而在該項數據的背後,深圳、杭州這樣的城市同樣也在高速成長。

中國科技風險投資的崛起

回顧五年前或更長的一段時間,如果與美國市場相比,國內風險投資還存在很大差距(更嚴格地說,也是差別),例如:

國內更關注商業模式創新,技術驅動型創業較少;

國內風險資本更關注消費端,企業級服務涉及較少;

眾多企業爭相要做“大平臺”,而美國市場有著更多的創業公司甘當行業“送水人”……

這既有中美兩地產業基礎、創新環境與創業土壤的差別,也與風險資本的成熟程度緊密相關。但從目前來看,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以人工智能行業為例,中國已經是全球的人工智能創新、創業與投資重鎮。

中國科技風險投資的崛起

據CB Insights數據,2017年中國對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的投資在全球佔比48%,已經超過美國(38%)。

此外,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開始頻頻走向美國等海外市場“掘金”。

數據顯示,中國2016年對美直接投資額達到460億美元,較2015年增加了兩倍。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進入到了科技領域。

以生物醫療行業為例,據pitchbook數據,今年一季度,來自中國的風險資本已經向美國私營生物科技公司投入超過14億美元資金。而在同期,美國該行業融資總額37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資本投資佔比已接近40%。

中國科技風險投資的崛起

在資本“出海”熱潮中,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企業風險資本正在成為引人矚目的大“金主”。

例如,騰訊與百度攜手參與了基於深度學習的美國藥物發現公司Atomwise(A輪融資4500萬美元)的投資,而百度還參與了另一家醫療人工智能企業Engine Biosciences的10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此外,在人工智能領域,BAT同樣在進行全球化佈局。

中國科技風險投資的崛起

據CB Insights數據,2014年至2018年4月間,在BAT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版圖中,對美國公司的投資佔比高達44%,對以色列公司的投資佔比8%,而對本土的投資佔比則為46%。可以說,中國資本正在全球不斷拓展投資的邊界。

在持續高漲的資本熱潮下,不可否認的是,在過去幾年中,中國風險資本在O2O、P2P、共享經濟、智能硬件等多個領域催生出的泡沫與繁榮假象

同時,據研究數據,中國風險資本自今年以來,無論是基金募集數量還是規模,都產生了嚴重下滑。換句話說,中國風險資本正在面臨“錢荒”。

這既與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國內金融監管的增強有關,更深層次的原因則來自於風險投資自身轉向“理性”的調整。因為在過去,我們已經看到了太多的估值神話、退出受阻與“一地雞毛”。

在未來,隨著產業環境、創新環境的不斷改善,以及風險資本的進一步成熟,一方面,我們將看到更多精耕細作的專業化投資機構的出現;另一方面,我們也將看到更多技術驅動型創業,包括前沿科技領域創業的興盛。

在那個時候,也才是中國科技風險投資真正強大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