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燈,馬岱抽刀想殺魏延,爲什麼諸葛亮阻止?

彪218431606



魏延踢滅七星燈,諸葛亮為何阻止馬岱殺魏延?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一生征戰,只為匡扶漢室,掃清寰宇。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才學謀略無人可及。舌戰群儒展現其曠古絕今的演說才能。草船借箭,表現其未卜先知,出神入化的軍事才能。諸葛亮後來輔助劉備巧奪荊州,攻佔益州,最終確立蜀漢政權,也不枉費劉備三顧之恩。

劉備死後,諸葛亮又七擒孟獲平定南蠻,然後北伐中原,踐行“漢室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諾言,先後出師表,讓人一讀淚沾巾。然而天不遂人願,諸葛亮由於日夜操勞,事必躬親,再加上年事已高,公元234年,殞命五丈原。諸葛亮死前,因未能客服中原,留有遺憾,希望用七星燈續命,然而卻被魏延一腳踢滅,馬岱抽刀要殺魏延,諸葛亮卻制止,這究竟是為何,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諸葛亮七星燈續命,被魏延踢滅。話說孔明夜觀天象,看到自己的將星搖搖欲墜,自知大限已到,來日不多,因不想留下遺憾(北伐未成功),故而設置七七四十九盞燈,中間放置一盞續命燈,只要七天七夜不滅就可以延續生命。諸葛亮關閉自己的大帳,不準任何人進出,有要事也要事前通報。此時司馬懿也覺得蹊蹺,諸葛亮連續數日沒有動靜,因懷疑諸葛亮已死,便派人前去假裝劫營,以此來探虛實。


魏延作為鎮北將軍,蜀漢軍隊的二把手,早就對蜀漢軍權垂涎三尺,又知道諸葛亮來日不多,後來不知誰走漏消息,讓魏延知道諸葛亮在用七星燈續命。魏延要有自己的打算,因擔心諸葛亮續命成功,擾亂自己的計劃,無法得到軍權,於是就趁著魏軍劫營,前去諸葛亮帳中稟報消息,並趁機一腳將續命燈踢滅,諸葛亮仰天長嘆:生死有命,一切都是天意。馬岱抽刀要斬殺魏延,被諸葛亮制止。


其次分析諸葛亮為何要制止馬岱殺魏延。

其一魏延確實踢滅七星燈,但並不構成死罪。魏延夜闖諸葛亮中軍大帳,為的是通風報信,防止魏軍劫劫營。而魏軍此時確實正在趕來的路上,喊殺聲震天。即使踢滅七星燈,也不夠成死罪,諸葛亮如果在沒有足夠證據和罪名的情況下斬殺魏延,必然引起混亂。首先魏延本部人馬就不會答應,有可能會造反投靠曹魏。再者蜀漢其他將領也會不服氣,畢竟七星燈續命一說也是沒有根據的。


其二馬岱的武力,遠遠不是魏延的對手,不但殺不了魏延,還有可能搭上諸葛亮的性命。馬代只是個無名將領,而魏延身為鎮北將軍,其威望和資歷遠非馬岱可比。魏延鎮守漢中十年,曹魏也不敢正視,在北伐中,魏延也是戰功卓著,可以說魏延統兵不在關羽之下,武力與張飛相當。以馬岱三腳貓功夫,根本不是魏延對手。再者如果馬岱被魏延斬殺,自知得罪了諸葛亮,有可能連同諸葛亮一同殺掉。蜀軍必然大亂,而魏延也會投靠曹魏,頃刻間蜀漢就有可能滅亡。因此諸葛亮阻止馬代殺魏延夜就是防止打草驚蛇。


其三諸葛亮阻止馬代殺魏延其實是另有安排。諸葛亮七星燈續命有兩個目的,一者是震懾司馬懿,讓司馬懿知道他有通天徹地只能。二者是他一直懷疑蜀漢軍中會有謀反之人,藉此機會找出來。而這兩個目的,諸葛亮都達到了。諸葛亮通過續命燈發現魏延有謀反之心,並未想當場殺掉他,而是有精密的安排。諸葛亮臨死前,在五丈原召開了最後一次會議,主要是如何安排蜀軍成功撤離。而這次會議獨缺魏延,用意已經很明確。


會後諸葛亮召集馬岱、姜維、楊儀等,秘密設計誅殺魏延。諸葛亮留下遺言,如果魏延願意撤軍,就留有重用,如果魏延堅持謀反,就讓馬岱假裝投靠魏延,伺機斬殺。諸葛亮死後,魏延不但不願,還要求主動出擊魏軍,揚言不可信丞相一人而廢北伐大業。由於諸葛亮死後再沒人能和魏延抗衡,魏延便率領本部人馬阻止楊儀等撤軍,只有馬岱追隨魏延。楊儀與魏延對陣,問魏延是否敢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魏延仰天長笑,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馬岱在魏延身後,拔刀將其斬殺,魏延猝不及防,死於馬下,這正是諸葛亮的秘密安排。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殺魏延?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首先說明一點,魏延不是故意踢熄孔明續命的燈的,當時抽刀要殺魏延的不是馬岱,而是姜維,至於諸葛亮為什麼要阻止姜維,諸葛亮認為天命如此,人算不如天算,畢竟人不能勝天。再說魏延是聽到外面有人喊:“魏兵至”,著急之下腳步匆忙,乎乎生風撲滅了續命的長明燈。也可以說是魏延的無意之舉。具體描寫如下:


自日起,孔明按天上七星方位佈下七星燈。前六天,孔明日則計議伐魏,夜則腳踏七星斗。扶病理事,吐血不止。姜維看到主燈忽明忽暗,心想:“只要捱過最後的一天,主燈不滅則丞相可續命”。

卻說司馬懿夜間仰觀天文,忽大驚,乃喚夏侯霸曰:我見將星失位,孔明命不久已,你引一千兵去五丈原探下消息,若蜀兵亂而不戰者,孔明必有病;若不亂而戰者,孔明則無事矣。夏侯霸聽令,引兵而去。


話說孔明在帳中祭祀到了第七天頭上,見主燈明亮,心內大喜,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髮執劍,腳踏北斗,壓鎮將星,忽聽得寨外吶喊聲,孔明剛想讓姜維問下,魏延入帳曰:“魏兵來了”,由於魏延腳步急匆而來,將主燈撲滅。孔明看罷棄劍而嘆曰:“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主燈已滅,我命豈能存乎”?

姜維拔劍在手,欲砍魏延。孔明急止之曰:“是我天命已絕,非魏延之過也”。姜維方才罷手。


秉燭讀春秋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料事如神,他早已料道魏延會在他死後造反,本來完全可以藉此機會除去後患。那麼他為什麼阻止馬岱殺了魏延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理由不充分。要知道魏延在張飛、馬超、趙雲死後,論資歷,論地位,蜀國武將哪個敢和他相比。就算是諸葛亮要殺魏延也要得到朝廷允許,他怎能由馬岱胡來,亂他法度。


二是魏延還有利用價值。雖然諸葛亮知道魏延以後會造反,但之前一直沒殺了他,還讓他在軍中擔任高位,就是看重魏延的武勇和才能。而且魏延這個人野心大,他想學曹操、司馬懿弄權,所以不用擔心他叛蜀投魏。諸葛亮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但他還需要利用魏延的武勇震懾曹軍,以便蜀軍能夠全身而退。若是殺了魏延,等自己死後,蜀軍很可能會因為缺少大將統領而混亂,到時候魏軍來攻就危險了。況且諸葛亮早就授意了馬岱先穩住魏延,等遠離魏軍後,就找機會除掉他,所以殺魏延並不需要那麼急。

你長這麼好看~不點一個關注嗎?


遊戲探索機


孔明燈

三國演義中記載,在五丈原時期,孔明燈是諸葛亮勉強為了延長壽命的方法。這種禳星的做法本來就是古代的一種迷信封建活動,因為古人們堅信每個人在天空中都有自己對應的星辰,通過祭祀星辰以求免除災禍或延長壽命。三國演義中本來對魏延的記載會有失偏頗,魏延小心撲滅了諸葛亮的本命燈,也為後來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埋下了伏筆。這是為了故事情節的需要,這樣頗有天道輪迴的神話色彩,迎合了當時大眾封建迷信的思想。

魏延

《三國演義》中,孔明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便說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如果放到現實生活中,雖然說相由心生,但第一次見到別人就說他以後會造反,這種論斷下的武斷。但是放到三國演義之類的話本小說中,所謂的面相之術,會從側面襯托出諸葛亮的英明神武,後面的情節也會迎合需要把魏延的形象塑造成為本身就是“喪門星”的存在。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本來就是勢必躬親的燈油耗盡的結局。

所以魏延撲滅諸葛亮的本命燈,自然是罪不致死。馬岱抽刀想殺魏延諸葛亮阻制他,不僅顯得大度而且加深了他仁義的形象,進一步昇華了孔明內在的道德修養。這件事情也為後來的故事埋下伏筆,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後,魏延因為和楊儀不和,在退兵過程中,和楊儀發生了摩擦。三國演義中按照諸葛亮的說法將魏延這次兵變定義為,而正史《資治通鑑》中索性把“不便背叛”改為“實無反意也”。可見關於魏延,三國演義中記載的不盡然是事實。


品讀武器裝備


五丈原諸葛禳星時本以為他能“起死回生”,但是星燈被魏延踏滅,也是羅貫中醜化魏延,突出諸葛亮的一個辦法。

原文“忽聽得寨外吶喊,方欲令人出問,魏延飛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這裡未見魏延是故意這麼做的,他只是報軍情而已。而且書中想砍死魏延的也不是馬岱,而是姜維。新《三國》電視劇中也是魏延衝入,姜維怒斥魏延,和《三國演義》吻合,拍攝的非常精彩。

(《三國》電視劇諸葛亮攘星形象)

姜維是諸葛亮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的,經常在其左右。

至於後來殺死他的人是馬岱,那是後話。史書記載也是馬岱將魏延伏法的。

諸葛亮為什麼沒殺死魏延呢?一是這實在是不賴魏延,魏延是無意的,也就是說,諸葛亮之死是“天命”。諸葛亮一向軍紀嚴明,連馬謖都殺了,就不能因魏延這個行為殺了他。

而且魏延還有用,也就是說還有價值。至於魏延反叛,《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也安排好了,魏延斷後,要是聽從安排就算了,不聽再處置他。諸葛亮第一眼就看出來魏延的“反骨”,但是他在怎麼樣,也不可能算出魏延必反和必反的時間。

所以呢,就先用著吧。

歷史上魏延死在和楊儀的爭權上,還有蔣琬、劉禪對魏延的不放心上,楊儀說魏延反,魏延說楊儀反,誰更有反抗的爆發力呢?

魏延。

為了朝廷的安全,魏延必死。也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歷史上他真的未必要反。


大眼大世界


這個問題是建立在演義的基礎上,不過問題有點問題,魏延到底是不是故意很難說,但抽刀要殺魏延的是姜維。

當時已是諸葛丞相第五次北伐,已是遲暮之年。司馬懿採取與諸葛亮耗時間的方法,漸漸諸葛亮身體支撐不下去。魏延熄滅了主燈,也破滅了諸葛亮最後延續生命的希望。按說這罪責肯定是有的,但諸葛亮並沒有懲罰魏延。為什麼呢?原因大致有兩點。

一,一旦懲罰了魏延,使其心懷不滿,諸葛亮又恰好去世,很可能會造成蜀軍內亂,到時候司馬懿就能坐收漁利。

二,那個時候還需要魏延。蜀國實力本就不及魏國,諸葛亮死後,蜀軍撤回漢中,肯定需要一員大將殿後掩護,這個就是魏延。擯棄其它不論,魏延有勇有謀,勇冠三軍,是個沙場大將,所以即使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骨,但還不到殺魏延的時候。


史鑑乾坤


魏延字文長,義陽郡(今河南桐柏東)人。《三國志·魏延傳》說“以部曲隨先主入蜀”,對其早期的活動毫無記載。《三國演義》說他先在劉琮手下為將,後來又去投長沙太守韓玄,然後又殺了韓玄投降劉備,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據史書記載:赤壁之戰後,劉備南徵荊州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相繼投降。可見韓玄並沒有被魏延殺死。《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見魏延便說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下令斬之,這不盡於史無證,而且充滿了迷信色彩。在這裡,諸葛亮又儼然成了一名“相士”。所謂面相,、揣骨這些東西都是假的,不科學的,這無需多辯。《三國演義》所以安排諸葛亮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是要為以後

的事留下伏筆。在諸葛亮死後,魏延因為和楊儀不和,在退兵過程中,和楊儀發生了一場火併。但這並不是對蜀漢朝廷的造反,他只是要與楊儀爭奪蜀軍指揮權,並不是造反。《三國演義》說他先反劉琮,又反韓玄,諸葛亮死後又反,都是沒有根據的。他並沒有真正的造反。何況就是他真的造反,也不是他的腦後生了什麼“反骨”。

《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一百四回又說諸葛亮在五丈原禳星(古代的一種迷信活動,祭祀星辰以求免除災禍或延長壽命),魏延慌慌張張跑進來,撲滅了諸葛亮的本命燈,使諸葛亮難以延長壽命。《三國演義》通過這件事,意在說明魏延本身就是一個“喪門星”,諸葛亮倒黴就是倒在他身上。當然,什麼“反骨”、“禳星”這些東西,

本身就是假的,史書上也是無記載的,都是些迷信活動,這無須多辯。

根據史書記載,魏延並沒有投降魏國或自圖霸業的意圖。《三國志·魏延傳》說:“推測魏延的本意,只是想殺楊儀。平時諸將素來不和,他估計眾將必然會同意由自己來替代諸葛亮。魏延的想法就是這樣,不便背叛。”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時,索性把“不便背叛”改為“實無反意也”,這就說得更清楚了。其實,從史書記載來看,諸葛亮臨死之前也沒有想到魏延會造反,而只是對魏延和楊儀的不和大傷腦筋。且看他死前所作的退軍部署:“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魏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這裡面有三層意思:一是把姜維的軍隊放在魏延和楊儀的中間,把二人隔離開來,以免他們發生火併;二

是如果魏延斷後不利,還有姜維第二道防線來配合;三是如果魏延不服從這個調度,大軍也要自行出發,不要因為魏延的干擾而貽誤退軍的時機。看來諸葛亮考慮得很周密,他是從魏延與楊儀的不和為出發點考慮的,並沒有防止魏延造反的意思,不然,怎麼會安排魏延斷後?如果斷後之軍聯合敵軍共同追擊前面蜀軍,那怎麼得了!

雖然,魏延事件只是一次內訌,或說是搞分裂活動,卻並非造反,因為只是針對楊儀個人而非蜀漢朝廷,但在這種非常時期,他的這種行為對國家也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

魏延的那個死對頭楊儀,卻並不是一個忠於國家的人。《三國志·楊儀傳》說楊儀“性狷狹(性情狹隘)”看來和魏延關係搞得這麼緊張,一個巴掌拍不響,他也有相應的責任。諸葛亮死後,他整掉了魏延,自

以為功莫大焉,應當繼承諸葛亮的地位,不料諸葛亮生前已經指定蔣琬為接班人,掌握朝政大權;楊儀只當了箇中軍師,是個沒啥實權的閒職:“無所統領,從容(悠閒)而已。”楊儀於是大發牢騷,“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五臟)。”後軍師費禕去安慰他,他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從前丞相亡時,我若是率軍投降魏國,怎麼會像現在這樣落魄呢?真令人追悔莫及。”費禕把他的話密表後主。後主把他廢為平民,流放漢嘉郡(今四川汶川)。楊儀到了流放地,又上書罵朝廷,言辭激烈。於是朝廷命令郡守把他抓起來。楊儀在獄中自殺。

由此可見:如果說魏延鬧事卻並無反意的話,那麼楊儀“悔不投魏”,性質就截然不同了。從蜀國角度看,真正危險的人倒不是魏延

而是楊儀。


葉公好龍177224125


禳星之事玄之又玄,看名著大家都覺得神奇,都覺得諸葛亮能耐大,但是在現實中要說這個能續命,恐怕也沒人會信。所以回答此題要以小說內容為依據,史黨要反駁需要先忍忍了!



回答之前先糾正一下,不是馬岱要殺魏延,而是姜維。因為禳星這事只有諸葛亮會,姜維略懂,給諸葛亮護法的是姜維。那麼魏延踏滅主燈,姜維要殺魏延,諸葛亮為什麼要阻止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天命如此

禳星是向天求命,本身就有很大幾率會失敗。這個失敗包括火苗微弱燃燒不了7天而突然熄滅,也包括人為的突然闖進大帳,主燈被風吹滅。天命如此,沒必要惱羞成怒。原著中諸葛亮也兩次說過這是天命:

孔明棄劍而嘆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孔明止之曰:“此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

更何況禳祈之法只有諸葛亮和姜維知道,魏延根本就不知道諸葛亮這幾天鬼鬼祟祟的在幹什麼,魏兵來襲,魏延只是正常的進帳彙報情況,因不知情而殺死魏延,這說不過去。

二、反擊優先

司馬懿也懂天文。

吾見將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軍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亂,不出接戰,孔明必然患病矣。吾當乘勢擊之。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是在試探,如果不組織反擊,或者組織反擊的速度比較慢,勢必引來司馬懿的更多的軍隊來襲。

主力武將都在這廝殺,誰去阻擊魏軍?諸葛亮禳星失敗,意味著生命即將結束,有限的生命不能耗在驅趕魏軍上,諸葛亮需要時間來安排一下後事。



三、保護姜維

1、魏延是蜀漢第一大將。在民間的二十四武將排名中,魏延位居第十九位,姜維打末第二十四位。武藝方面,姜維雖然獲得過趙雲的誇讚,要說

輕鬆斬殺魏延那是很難辦到的。魏延雖然理虧,不可能伸著脖子讓姜維來殺,逼的急了,有可能會反殺姜維。

對諸葛亮來說有安排的智取遠強於臨時性的力取。



2、禳星這事說起來挺玄幻的,懂星象的人理解,但是懂星象的畢竟是鳳毛麟角,普通人理解不了,如果姜維殺魏延成功,再

被別有用心的的人彈劾一下,沒有了諸葛亮的保護(失敗將死),也夠姜維喝一壺的。

諸葛亮大局觀很強,基於上面原因,才阻止了姜維殺魏延。


虹貓大俠


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七星燈被魏延踢翻,孔明為何制止姜維殺魏延,姜維得知後嚇出冷汗》: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風采,頭髮也已經灰白。而這次諸葛亮的對手又是司馬懿,不同的是第一場交鋒諸葛亮便失敗了。諸葛亮深知自己已經老了,但是北伐大業還沒有完成,先帝的遺願也還沒有實現。或許諸葛亮當時也想要回南陽躬耕,但是可憐幼主孤寡,便又不得不看在先帝的情面上輔佐他。

諸葛亮

諸葛亮在五丈原觀天象,結果讓諸葛亮也始料未及,自己的大限居然來的這麼快。自己的星宿已經搖搖欲墜,諸葛亮看著未盡的北伐大業,不得已動用了祈禳之法,希望藉此來問天道,若是上天要蜀漢亡,那麼諸葛亮必死,如果諸葛亮不是逆天而行,那麼上天就將為其增加20年壽命。為此諸葛亮開始了用七星燈續命,其實也是問天道,因為若是天道不允許,那麼諸葛亮就註定不能匡復漢室。

七星燈整整四十九盞小燈、七盞主燈、內外還有兩盞本命燈,如果七天內本命燈不滅,那麼諸葛亮就成功了,就是上天認定漢室氣數未盡,那樣諸葛亮就可以完成北伐大業。七星燈一直燃燒到了第七天,就在要成功的關頭,卻被魏延給故意絆倒了。本命燈一滅,諸葛亮口吐鮮血念道:“天意啊!”而此時姜維抽刀要殺了魏延,諸葛亮趕緊攔下,為蜀漢盡了最後一份力,因為當時的魏延殺不得!

諸葛亮

魏延踢翻七星燈註定是早有準備,一旦姜維當時真的誅殺魏延,那麼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魏延的武力在姜維之上,蜀軍軍中也只剩下魏延這一個虎將。根據魏延之前的戰鬥就可以知道,魏延的武力不在張飛、關羽之下,而且魏延極有野心和謀略,這種人諸葛亮既想殺,但是又捨不得殺,因為畢竟蜀中也就這麼一個萬人敵武將了。

魏延

所以當時諸葛亮立刻制止了姜維,並說這是命中註定,是天意。因為一旦姜維和魏延拼起來,姜維不是魏延的對手,反而會使得姜維陷入絕境,到時候魏延註定是連同諸葛亮一併殺掉,然後嫁禍給姜維。魏延從決定踢翻七星燈那一刻開始,便註定是做好了十足的準備,也就是已經預想到了所有的情況。這也是諸葛亮最忌憚的事情,魏延如果當時就造反,那麼自己的謀略部署都還沒有實行,那樣姜維這群后生,絕對不是魏延的對手。

姜維

而且當時魏延在蜀軍中其實威望已經很高了,所以魏延造反後才會又這麼多人跟隨他,也就是說姜維當時如果真的誅殺魏延,就算魏延沒有勝過姜維,那麼魏延也照樣可以帶上自己的部下,投奔魏國。並且把蜀軍的狀況透露給魏軍,到時候蜀軍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了。諸葛亮臨死前依舊深謀遠慮制止姜維的衝動,令人感到和敬佩。

等到姜維回過神來時,姜維也被自己的衝動給嚇到了,然後悉心聽取了諸葛亮的安排和教誨。並且在諸葛亮彌留之際,姜維接下了北伐這個重擔,諸葛亮囑咐了姜維蜀漢大事,但是諸葛亮內心卻明白天命是要亡蜀漢的,北伐不過是完成一代人的遺願罷了。後鄧艾偷渡陰平,諸葛亮託夢給鄧艾,就說明了蜀漢氣數已盡,望將軍體恤黎明百姓。


小司馬遷論史


因為名不正言不順!蜀漢軍隊總兵力才六萬,其中有兩萬是魏延舊部,以踢翻一盞燈就殺他們的主將,難以服眾並有可能引起譁變。這也是為啥諸葛亮想殺魏延,卻一定要求是他有真憑實據謀反的時候才殺了他!

我們不能忽略一件事就是,魏延是劉備進攻長沙時自願投靠劉備的,他區別於其他降將,他在荊南地區的影響力很大,比如,他一個人就招降了將近兩萬的長沙守軍,要不是黃忠資歷比他高,五虎上將就得有他一個了!劉備進川時就帶著他,並且委任他為漢中太守,並讓他的兩萬部隊駐守漢中!這一守就是十幾年

夷陵之戰,劉備損兵將近七萬。整個蜀漢剩餘部隊只剩四萬四千餘人。要不是後來諸葛亮跟孫權和談,孫權放回兩萬俘虜,諸葛亮連南征都做不來!

也就是說,魏延是真的尊重諸葛亮,否則以他的影響力,諸葛亮想動他還真是沒門!後來被馬岱偷襲殺掉也是因為沒有做準備,否則魏延根本死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