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一個賣豆腐的攤位上擺滿了玉米粒,人人都需要它!

去到雲南的朋友們也許會在小吃街上發現這樣一個情景:

賣豆腐的小攤上,人們繞著火爐坐滿一圈,老闆做在中間燒著小豆腐,客人看上哪塊豆腐就夾哪一塊,隨意方便,大家也吃的津津有味,只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每個人桌上都放著一個小盤,裡面沒裝豆腐沒裝蘸料,只有一顆顆玉米粒。

這就是雲南出名的小吃之一——建水燒豆腐

奇怪!一個賣豆腐的攤位上擺滿了玉米粒,人人都需要它!


建水燒豆腐

奇怪!一個賣豆腐的攤位上擺滿了玉米粒,人人都需要它!

建水縣舊稱臨安府,臨安城豆腐的歷史極其悠久,早在清代中後期就享有盛名,所以臨安豆腐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臨安城中要數城西周氏燒豆腐味道最佳,相傳周氏豆腐從公元1883年(清光緒九年)開始製作, 其選料認真,加工精細,專用大而圓的白皮黃豆,做出的豆腐潔白細嫩、火燒不變黑,做好後用小塊紗布包好,壓上特別的木板,待水流盡後,去掉紗布裝入簸箕內,每塊豆腐放上一點鹽,再蓋上一張簸箕,隔日翻動一次,待呈灰白色,即可燒烤了。燒時用火盆裝上點燃的木炭,架上用鐵條焊接成的炕,鐵條上塗以香油,放上豆腐烘燒,邊烤邊翻動,待豆腐充氣膨脹,即可蘸以配好的甜鹹醬油、辣椒末、蒜泥、味精、小米辣等佐料食用。

大家都雲南的第一印象想必就是那讓人羨慕的天氣了吧。

由於雲南天氣舒爽,人們也喜歡出行,新鮮的空氣,慢節奏的生活,雲南的人們最喜歡親朋好友聚在燒烤桌上吃吃美食,聊聊生活。

燒豆腐就是每一個燒烤攤上必不可少的菜品之一。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食物。

雲南燒豆腐的豆腐塊每個約一寸見方,小巧玲瓏。其中以建水的豆腐口感最好。

一塊塊小巧的豆腐在炭火的慢燒之下,一點點的鼓脹起來,像小饅頭一樣。咬下一口,熱氣撲騰,疏鬆可口。

而蘸料更是讓人酸爽可口,辣椒麵、鹽、花椒麵、味精、小米辣、蒜油!更是把燒豆腐的味道推倒了一個頂端。只是想一想那個畫面,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奇怪!一個賣豆腐的攤位上擺滿了玉米粒,人人都需要它!

奇怪!一個賣豆腐的攤位上擺滿了玉米粒,人人都需要它!


奇怪的玉米粒

奇怪!一個賣豆腐的攤位上擺滿了玉米粒,人人都需要它!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一個吃燒豆腐人的身前都有著吹乾了的玉米粒。黃黃的玉米粒在豆腐中間甚是突出。

其實這個玉米粒的作用只有一個:計數

由於豆腐的小巧玲瓏,一人一口氣能吃五六個,更別說坐一下午聊著天能吃多少,斷斷續續的吃,要是一次一次的計算數量,人滿為患的小店裡老闆根本忙不過來呀~

一顆玉米粒代表著一塊豆腐,結賬時,老闆會根據小盤子裡的玉米粒計算。

是不是很有古代“撒豆成錢”的感覺呢!

這樣純正的風土人情吸引了眾多來雲南旅遊的遊客,體驗雲南民族特色生活!

你,要不要來嘗一嘗呢!

奇怪!一个卖豆腐的摊位上摆满了玉米粒,人人都需要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