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讲故事出名的游戏开发商Telltale,为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2012年的Spike电子游戏颁奖盛典上,《行尸走肉》游戏版夺得象征互动艺术领域象征最高荣誉的年度游戏大奖。玩家们记住了Telltale这个伟大的名字,即便是再苛刻的游戏媒体,也将最好的溢美之词献给了这家突然崛起的工作室。

那个讲故事出名的游戏开发商Telltale,为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要知道,当年《行尸走肉》的竞争对手,是《质量效应3》、《耻辱》这些拥有百人规模开发团队和数千万美元投资的超级大作,相比之下,Telltale的人力和财力几乎弱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他们的优势,正在于章节制的发行方式,让自己的工匠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试想一群雄心勃勃,立志制造3A级游戏作品的仁人志士,手中却只有微不足道的开发资金。在如此条件下,究竟怎样才能实现梦想?答案是无论怎么呕心沥血、卧薪尝胆、凿壁偷光……这都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拿手中这点钱先做一小部分的内容,将其当成是“第一集”先拿出去卖,待回收成本之后再接着往下做。

那个讲故事出名的游戏开发商Telltale,为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种与美剧“拍一集,播一集”的运作模式,其正式名称叫做“章节制电子游戏”(Episodic video game,以下简称EG)。章节制游戏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DOS平台上的《阿芭莎神庙》(Temple of Apshai),这种开发模式在《行尸走肉》身上的辉煌,并不是偶然,而是“时势”下的必然结果。

正如Telltale玩家所熟悉的那样,他们推出的所有游戏均为数字发行,并且每次只推出一章内容,流程一般不会超过1个小时。只要玩家肯在电子市场付费下载,制作组就能立刻收到现钞。这种“零延迟”,能够让制作组迅速回笼资金去做接下来的部分。制作方还能根据玩家的反馈,在后续开发中对游戏内容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每次只投入一集的开发费用,投资的风险性也相对较低,最多在持续疲软之后停掉了事,就像电视台对待那些烂尾美剧的措施一样。

当然,到底是赚得盆满钵满,还是亏得就剩内裤,最终还是取决于产品力。

客观的看,在包括《行尸走肉》在内的Telltale游戏中,他们并未推出一种全新的游戏形态:

所有的Telltale作品,都是基于以《神秘岛》为代表的经典AVG的“Point&Click”玩法,角色互动采用了类似美式RPG的对话触发和选择系统,动作场面用的是司空见惯的QTE。

那个讲故事出名的游戏开发商Telltale,为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如果拆分成单项去看,就会发现按照任何游戏的标准去衡量,TWD在上述三个环节做得都不够:AVG元素必备的解谜元素严重缺乏,角色互动的层次较低,所谓的剧情分支都没有实际意义可言,带着“杀僵尸”目的投入游戏的,更是什么乐子也找不到。上述这些看似薄弱的游戏内容,却能够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归根结底在于Telltale对TWD主旨的把握。

TWD游戏版的设计思想,就是让玩家化身为原著世界观中一名普通的幸存者,通过再现一个极端的社会环境,然后让我们体验角色在各种剧情冲突中的心理变化。

在当时高度同质化的AAA的视听轰炸下,这样短小精干,匠心独具的游戏,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然而,尝到甜头的Telltale很快就将《行尸走肉》的套路全面铺开,陆续上马了一大堆所谓的“互动美剧”游戏。

那个讲故事出名的游戏开发商Telltale,为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些“套路游戏”充斥着Telltale在《行尸走肉》中的三大元素——卡通渲染画面、解谜要素、道德判断。很快,Telltale的看家法宝,也和很多热门ip之间产生了强烈的违和感。

卡通渲染风格很适合《银河护卫队》、《与狼同行》这些漫画改编作品,但用来做《权力的游戏》,最后只能变成“权力的儿戏”。

那个讲故事出名的游戏开发商Telltale,为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行尸走肉》的道德系统放在探讨黑与白边界地带的《蝙蝠侠》系列中很合适,但《权力的游戏》根本不重要。

那个讲故事出名的游戏开发商Telltale,为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你问我为什么?因为“冰与火”世界中稍微有点道德操守讲原则的人,往往死起来比谁都快呀!)

《行尸走肉》的动作场面全部用QTE的象征性操作来完成,大家都可以接受,毕竟它的重点是剧情体验。可让韦恩老爷这样搞,我觉得这简直TM是在逗我!

那个讲故事出名的游戏开发商Telltale,为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

即便在Telltale最擅长的剧本环节,随着编剧团队核心成员的不断出走,其质量也是节节下降,甚至染上了很多垃圾美剧挖坑不填、狗血转折、反复黑化和洗白等等毛病,人物的行为更是毫无逻辑可言,让人即便耐着性子玩完一章之后,也不可能再为“Coming Soon”的下一集内容感兴趣了。

那个讲故事出名的游戏开发商Telltale,为何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2012年Telltale的辉煌,源于章节制制作模式所赋予开发者们的灵活性。相信这种成功可以复制的Telltale高层陆续上马了多条产品线,斥巨资购入了热门ip,请大腕演员来提供动作捕捉与配音,也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根与本。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离职员工说得好:““Telltale高层从未真正理解《行尸走肉》为什么会成功,他们只想照着食谱做菜,却不明白为什么做出来的菜肴会美味”。

从2016年开始,Telltale的营收就在快速下跌。去年年末,他们在启动大裁员的同时,却并没有砍掉过多的产品线,员工已经在老板的疯狂压榨之下苦不堪言。除了日趋惨淡的市场反馈,还有巨大的内部危机,时刻都可能在爆发之后吞噬掉这个昔日的明星开发组。

今年夏季,《行尸走肉》将会推出最终季,六年前那个黑人小女孩Clem,如今已经成长为乐一个少女。无论这部作品能否让Telltale起死回生,我们都知道,属于Telltale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