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起源新说:彭姓诸稽氏

越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诸侯国,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得影响,因此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其产生过兴趣,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关于越国起源的问题,产生了颇多话题,目前流行的总共有三种说法。

越国起源新说:彭姓诸稽氏

其一是楚国芈姓说,其二是夏朝姒姓说,其三是远古彭姓诸稽氏说。

第一种说法笔者昨天专门发过一篇文章来进行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里面列举了支持这种说法的证据和代表人物。

越国起源新说:彭姓诸稽氏

第二种说法则是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其观点为越国是夏朝少康庶子无余的后裔所立,目前还考证出了从无余到战国后期越国最后一代国君无疆的整个世系表,看起来好像比较让人信服,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第三种说法则是笔者今天要重点说明的新观点。这种说法的支持者较少,提出的年代也很短。其代表人物是浙江大学文史类教授曹锦炎先生,他于1996年发表的著作《浙江省博物馆新入藏越王者旨於赐剑笔谈》里谈到了关于越国彭姓诸稽氏说的考证。

越国起源新说:彭姓诸稽氏

曹锦炎教授

根据曹锦炎教授的观点,越王的先祖是祝融八姓之一,属于彭姓诸稽氏。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祝融八姓。《国语·郑语》记载:八姓,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也。当然祝融后裔不止这八姓,其他姓氏都是从这八姓演变出来的,其中彭姓分支有彭祖、豕韦、诸稽。

越国起源新说:彭姓诸稽氏

而曹锦炎教授的论据有yi以下三点:

1.《宣和博古图》著录有一件越王钟,越王名“者旨於睗”,传世的同人所作青铜器还有一支矛,三把剑。1959年安徽淮南市发掘的战国墓中也出土了带有“越王者旨於睗”铭文的戈,者旨於睗即诸稽於睗,被学术界公认为勾践之子鼫与。

越国起源新说:彭姓诸稽氏

《宣和博古图》

2.诸稽”为氏,“於睗”为名,《越绝书》作“与夷”为“於睗”的同音通假字,《吴越春秋》作“兴夷”的“兴”则是“与”的讹字,诸稽於睗正符合我国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习惯。

越国起源新说:彭姓诸稽氏

3.越国有诸稽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国语·吴语》则作:“乃命诸稽郢成于吴”就是证据。

越国起源新说:彭姓诸稽氏

按照曹锦炎教授的观点,既然勾践之子鼫与为诸稽氏,那么其祖上根据血脉流传的特点也应该是诸稽氏,继续往上推,同理,那么越国的第一代国君(始封君)也应该是诸稽氏。而诸稽氏按照《国语》记载使来自祝融八姓之一的彭姓一脉,组合起来就是越国起源于彭姓诸稽氏。

越国起源新说:彭姓诸稽氏

祝融

这种提法虽然不被大众接受,但是至少看起来没毛病,当然得排除远古时期的母系社会的影响。所以这种说法我们姑且看看,目前还找不到更加有力的证据,就作为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奇特观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