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舉報了 無證短租房結果……

我們舉報了 無證短租房結果……

數據顯示,2018年在線短租市場交易額預計達到169.6億元。與此同時,與短租房相關的消費投訴也日益增多。據瞭解,短租房普遍打著“青旅”“民宿”的旗號,由民房私自改造,多屬無證照經營。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網站發佈短租房房源時認證審核並不嚴格,有的短租房與平臺上發佈的位置、房間條件等信息嚴重不符,甚至存在多種安全隱患。

標準夠不著旅業規定,又不符合出租屋管理條例,短租房到底應該如何管理?專家認為,應有專門的管理條例應對這個“灰色地帶”。

A 調查

發佈:假地址能成真房源

為測試平臺審核流程,記者在58同城網站上發佈短租房房源信息,但將房源地址標註為“石牌東路22號”這一公廁地址,房源照片也是兩張帶有床鋪的網絡圖片。雖然根據頁面提示,“從7月起所有新發布的信息需要進行認證才能展現,認證的方式:支付認證或芝麻信用認證。”可事實上,記者發佈的這條房源信息在未通過任何認證的情況下已成功發佈,通過“短租房 石牌”等關鍵詞即可搜索到。3小時後,陸續有租客在平臺諮詢房源情況。

隨後,記者又利用網絡圖片及游泳池地址、圖書館地址,分別在途家、木鳥短租嘗試發佈房源,均沒有審核通過,前者是因為信息不符合規範,後者則需要上傳房產證或房屋租賃合同。

針對發佈房源時認證環節所出現的問題,58同城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上發佈的信息都需通過嚴格資質審核流程,如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以及手機號、身份證驗證、芝麻信用認證等資質進行審核。

環境:網上與現實差太遠

價格實在、位置絕佳,不少短租房在預訂時都“看起來很美”,現實中卻大打折扣,甚至存在各種安全隱患。

8月18日晚,記者在58同城網站上隨機找了一家名為“在路上青年公寓”(以下簡稱“在路上”)的短租房,該房源描述稱:“離崗頂地鐵C出口100米內,走路一分鐘不到……設施齊全……廁所每天用消毒液清潔……最低20元一天……不需押金。”但網站上並沒有該房源的具體地址,隨後記者訂了一個床位。19日14時左右,房東發來地址。原來,它位於崗頂百腦匯大廈後的一小區最裡面,記者從崗頂地鐵口步行約6分鐘才到達。這與房源描述中的“走路不到一分鐘”相差甚遠。

名不符實的可不僅僅是位置信息。記者走進“公寓”內,開門即可見在約30平方米的昏暗客廳裡,水盆、除溼機、桌椅、鞋架等等擺放凌亂,儲物櫃寫著“如有遺失,概不負責”。算上客廳內的雙層架子床,這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共提供18個床位,均為上下鋪。衛生間只有十分簡陋的門鎖,地漏集滿頭髮,蹲坑的沖水設置已損壞,只能先用塑料桶接水再自行沖水。

安全:入住不用登記身份證

根據旅館業治安管理條例規定,住宿登記時,應當查驗住宿人員身份證件,逐人如實登記住宿人員的姓名、性別、民族、住址、有效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以及入住、退房房號及時間等信息。在崗頂“在路上”辦理入住時,雖然記者被索要身份證等證件,但當被告知“證件不在身邊”時,老闆則稱:“沒事,晚點拿來也沒關係,先把錢交了吧。”而在記者體驗的另一家短租房——同在58同城預訂、位於一德路地鐵站附近的“迴歸自然高級青年旅社”(下簡稱“迴歸自然”),房東並未要求出示任何身份證件進行登記。

房間內的安全隱患更是觸目驚心。一德路“迴歸自然”房間內電線插板被隨意固定在床架上、空調出水管上及浴室開關燈上,浴室內電熱水器和天花板照明燈的電線也裸露在外。而房間內的滅火器檢驗日期竟然是2012年5月21日。崗頂“在路上”屋內的滅火器的檢驗日期已被塗掉了。

此外,記者在崗頂“在路上”辦理入住時,被男房東帶到女生房間。當時,一名女租客正蓋著薄被在下鋪睡覺,男老闆似乎並“不見外”。而在“迴歸自然”,男女房間佈局也存在一定問題,男生4人間的窗戶可直通女生6人間的陽臺。

記者看到,無論是“在路上”還是“迴歸自然”,兩家短租房均未見到任何營業執照。

B 監管

“查了也能繼續開”

記者於20日9時30分許分別向短租房轄區的工商管理所與出租屋管理中心匿名舉報:上述兩家短租房無經營許可證,出租屋違規開展日租經營等。

兩個短租房所在街道出租屋管理中心都對相關短租房問題進行登記,但至於什麼時候上門處理則並沒有明確。石牌工商管理所建議記者撥打12345市長熱線尋求解決,“像這種短租房,牽扯到很多部門,相應的責任問題比較繁雜,所以最好是由各部門聯動上門處理。工商所單獨去處理的話,結果就是我們上去看,看完就罰他改造(整改),然後就走了,就算一天有六撥人去查,但是他還是在(繼續)開。”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隨後撥打市長熱線,在得知短租房內沒有營業執照,並且設在居民樓後,接電話的工作人員稱:“我們這裡只處理有營業執照的情況,如果是無證經營的情況,你應該向發佈短租房信息的網站進行反映。”記者聯繫58同城網站,相關負責人稱,關於短租房無證經營問題需向工商部門反映。

截至20日12時,記者未見有相關工作人員對崗頂與一德路兩家短租房上門檢查。

街道登記卻無權處理

20日下午,記者來到石牌街出租屋管理中心與越秀區人民街工商管理所。

越秀區人民街工商所相關負責人馬先生說:“工商局只能查經營場所的店鋪,如有違法經營,則下發責令整改書。但居民樓屬於私人住宅,我們工作人員即便穿著制服、拿著執法證也沒辦法進去,只有公安民警才能進去。”由此,他又建議,市民投訴可以直接撥打12345市長熱線電話,由相關工作人員決定是否需要聯合工商局和公安部門執法。

在石牌街流動人員和出租屋管理服務中心,片區安全員孫先生表示:“我們登記了‘在路上’這家青年旅店,但我們無權處理。”同時,他還強調,他們每個月都會前往實地核實,一旦發現是群租房,都會記錄併發整改通知書。據悉,目前同小區共有11間群租房登記在案。

針對“在路上”存在的住改商、無證經營、消防與用電隱患、環境衛生髒亂差等問題,孫先生表示,他們會登記並上報,但沒有實際管理執行的權力,“其實之前也收到很多投訴,已上報歸屬地派出所、工商管理處以及消防安全部門,但我們也只能夠發放整改通知書”。

C 建議

制定法律法規 明確管理標準

短租房應該怎麼管理?首先要釐清短租房應歸為旅業還是出租屋。

據瞭解,在我國,旅館業(包括旅社、飯店、賓館、酒店、招待所等)屬於特種行業,賓館、旅店等從事房屋出租的企業和個人,需要具備分別由公安、工商、消防、環保、衛生等部門頒發的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消防鑑定書、衛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等相關證件。

然而,有短租房房東透露,上述手續是針對20個床位以上的旅館設置的,如果床位數低於20個,則屬群租房。而記者從出租屋管理部門獲悉,出租屋(包括群租房)管理嚴格,明確規定不得提供日租、時租服務,而且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少於5平方米。

這樣看來,短租房既夠不著旅店的高標準,又打著出租屋的擦邊球。廣東省房協專家龍斌認為,這個“灰色地帶”需要規範管理。按照廣州市的相關規定,無證無照、開在居民樓中、安全不過關的短租房,屬於違規存在。“市場雖然不大,但是也有需求。”但如果按照旅店標準來管理不太現實,龍斌表示,希望出臺有關短租房的管理措施。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曾對媒體表示,建議互聯網平臺通過財產、人身安全保障方案及身份識別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房東、租客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和規範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交易雙方可以根據累計評價和信用評級來進行雙向選擇。此外,還應加強行業法律法規的制定,在立法層面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

據瞭解,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出臺加強短租市場管理的相關政策,分類設定建築設施、消防安全、經營管理的標準,相關部門發放相應的經營許可或准予申報登記。

D 說法 短租房內發生安全事故怎麼辦?

律師:平臺違規即擔責 平臺:只能降商家評分

如短租房內發生安全事故,平臺和房東應該怎樣擔責?消費者應該怎麼維權?

廣東傑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甘靜儀指出,如果短租房發生安全事故,導致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若房東在此過程中違反法律規定,未做好房屋的相關保護措施,那麼根據法律規定,房東應對消費者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和財產損害賠償責任。如果房東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則可能會被以“消防責任事故罪”追究刑責。

她進一步指出,若租賃平臺允許未在相關部門註冊登記的房東發佈租賃信息,甚至為其提供招商服務,根據平臺的行為過程,也需要對消費者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消費者若因入住無合法經營證照的短租房,導致自身財產或人身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相關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舉報,同時可以與房東、平臺進行協商,要求其賠償。

不過,媒體報道稱,有在線短租平臺的客服人員表示,平臺和商家之間只是合作的關係。對於商家的欺騙行為,平臺管不了,出了任何問題概不負責。如果房客發生意外事件,平臺只能相應降低商家的評分,情節嚴重的再和商家協商解除合作。數據顯示,2018年在線短租市場交易額預計達到169.6億元。與此同時,與短租房相關的消費投訴也日益增多。據瞭解,短租房普遍打著“青旅”“民宿”的旗號,由民房私自改造,多屬無證照經營。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網站發佈短租房房源時認證審核並不嚴格,有的短租房與平臺上發佈的位置、房間條件等信息嚴重不符,甚至存在多種安全隱患。

標準夠不著旅業規定,又不符合出租屋管理條例,短租房到底應該如何管理?專家認為,應有專門的管理條例應對這個“灰色地帶”。

A 調查

發佈:假地址能成真房源

為測試平臺審核流程,記者在58同城網站上發佈短租房房源信息,但將房源地址標註為“石牌東路22號”這一公廁地址,房源照片也是兩張帶有床鋪的網絡圖片。雖然根據頁面提示,“從7月起所有新發布的信息需要進行認證才能展現,認證的方式:支付認證或芝麻信用認證。”可事實上,記者發佈的這條房源信息在未通過任何認證的情況下已成功發佈,通過“短租房 石牌”等關鍵詞即可搜索到。3小時後,陸續有租客在平臺諮詢房源情況。

隨後,記者又利用網絡圖片及游泳池地址、圖書館地址,分別在途家、木鳥短租嘗試發佈房源,均沒有審核通過,前者是因為信息不符合規範,後者則需要上傳房產證或房屋租賃合同。

針對發佈房源時認證環節所出現的問題,58同城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上發佈的信息都需通過嚴格資質審核流程,如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以及手機號、身份證驗證、芝麻信用認證等資質進行審核。

環境:網上與現實差太遠

價格實在、位置絕佳,不少短租房在預訂時都“看起來很美”,現實中卻大打折扣,甚至存在各種安全隱患。

8月18日晚,記者在58同城網站上隨機找了一家名為“在路上青年公寓”(以下簡稱“在路上”)的短租房,該房源描述稱:“離崗頂地鐵C出口100米內,走路一分鐘不到……設施齊全……廁所每天用消毒液清潔……最低20元一天……不需押金。”但網站上並沒有該房源的具體地址,隨後記者訂了一個床位。19日14時左右,房東發來地址。原來,它位於崗頂百腦匯大廈後的一小區最裡面,記者從崗頂地鐵口步行約6分鐘才到達。這與房源描述中的“走路不到一分鐘”相差甚遠。

名不符實的可不僅僅是位置信息。記者走進“公寓”內,開門即可見在約30平方米的昏暗客廳裡,水盆、除溼機、桌椅、鞋架等等擺放凌亂,儲物櫃寫著“如有遺失,概不負責”。算上客廳內的雙層架子床,這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共提供18個床位,均為上下鋪。衛生間只有十分簡陋的門鎖,地漏集滿頭髮,蹲坑的沖水設置已損壞,只能先用塑料桶接水再自行沖水。

安全:入住不用登記身份證

根據旅館業治安管理條例規定,住宿登記時,應當查驗住宿人員身份證件,逐人如實登記住宿人員的姓名、性別、民族、住址、有效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以及入住、退房房號及時間等信息。在崗頂“在路上”辦理入住時,雖然記者被索要身份證等證件,但當被告知“證件不在身邊”時,老闆則稱:“沒事,晚點拿來也沒關係,先把錢交了吧。”而在記者體驗的另一家短租房——同在58同城預訂、位於一德路地鐵站附近的“迴歸自然高級青年旅社”(下簡稱“迴歸自然”),房東並未要求出示任何身份證件進行登記。

房間內的安全隱患更是觸目驚心。一德路“迴歸自然”房間內電線插板被隨意固定在床架上、空調出水管上及浴室開關燈上,浴室內電熱水器和天花板照明燈的電線也裸露在外。而房間內的滅火器檢驗日期竟然是2012年5月21日。崗頂“在路上”屋內的滅火器的檢驗日期已被塗掉了。

此外,記者在崗頂“在路上”辦理入住時,被男房東帶到女生房間。當時,一名女租客正蓋著薄被在下鋪睡覺,男老闆似乎並“不見外”。而在“迴歸自然”,男女房間佈局也存在一定問題,男生4人間的窗戶可直通女生6人間的陽臺。

記者看到,無論是“在路上”還是“迴歸自然”,兩家短租房均未見到任何營業執照。

B 監管

“查了也能繼續開”

記者於20日9時30分許分別向短租房轄區的工商管理所與出租屋管理中心匿名舉報:上述兩家短租房無經營許可證,出租屋違規開展日租經營等。

兩個短租房所在街道出租屋管理中心都對相關短租房問題進行登記,但至於什麼時候上門處理則並沒有明確。石牌工商管理所建議記者撥打12345市長熱線尋求解決,“像這種短租房,牽扯到很多部門,相應的責任問題比較繁雜,所以最好是由各部門聯動上門處理。工商所單獨去處理的話,結果就是我們上去看,看完就罰他改造(整改),然後就走了,就算一天有六撥人去查,但是他還是在(繼續)開。”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隨後撥打市長熱線,在得知短租房內沒有營業執照,並且設在居民樓後,接電話的工作人員稱:“我們這裡只處理有營業執照的情況,如果是無證經營的情況,你應該向發佈短租房信息的網站進行反映。”記者聯繫58同城網站,相關負責人稱,關於短租房無證經營問題需向工商部門反映。

截至20日12時,記者未見有相關工作人員對崗頂與一德路兩家短租房上門檢查。

街道登記卻無權處理

20日下午,記者來到石牌街出租屋管理中心與越秀區人民街工商管理所。

越秀區人民街工商所相關負責人馬先生說:“工商局只能查經營場所的店鋪,如有違法經營,則下發責令整改書。但居民樓屬於私人住宅,我們工作人員即便穿著制服、拿著執法證也沒辦法進去,只有公安民警才能進去。”由此,他又建議,市民投訴可以直接撥打12345市長熱線電話,由相關工作人員決定是否需要聯合工商局和公安部門執法。

在石牌街流動人員和出租屋管理服務中心,片區安全員孫先生表示:“我們登記了‘在路上’這家青年旅店,但我們無權處理。”同時,他還強調,他們每個月都會前往實地核實,一旦發現是群租房,都會記錄併發整改通知書。據悉,目前同小區共有11間群租房登記在案。

針對“在路上”存在的住改商、無證經營、消防與用電隱患、環境衛生髒亂差等問題,孫先生表示,他們會登記並上報,但沒有實際管理執行的權力,“其實之前也收到很多投訴,已上報歸屬地派出所、工商管理處以及消防安全部門,但我們也只能夠發放整改通知書”。

C 建議

制定法律法規 明確管理標準

短租房應該怎麼管理?首先要釐清短租房應歸為旅業還是出租屋。

據瞭解,在我國,旅館業(包括旅社、飯店、賓館、酒店、招待所等)屬於特種行業,賓館、旅店等從事房屋出租的企業和個人,需要具備分別由公安、工商、消防、環保、衛生等部門頒發的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消防鑑定書、衛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等相關證件。

然而,有短租房房東透露,上述手續是針對20個床位以上的旅館設置的,如果床位數低於20個,則屬群租房。而記者從出租屋管理部門獲悉,出租屋(包括群租房)管理嚴格,明確規定不得提供日租、時租服務,而且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少於5平方米。

這樣看來,短租房既夠不著旅店的高標準,又打著出租屋的擦邊球。廣東省房協專家龍斌認為,這個“灰色地帶”需要規範管理。按照廣州市的相關規定,無證無照、開在居民樓中、安全不過關的短租房,屬於違規存在。“市場雖然不大,但是也有需求。”但如果按照旅店標準來管理不太現實,龍斌表示,希望出臺有關短租房的管理措施。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曾對媒體表示,建議互聯網平臺通過財產、人身安全保障方案及身份識別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房東、租客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和規範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交易雙方可以根據累計評價和信用評級來進行雙向選擇。此外,還應加強行業法律法規的制定,在立法層面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

據瞭解,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出臺加強短租市場管理的相關政策,分類設定建築設施、消防安全、經營管理的標準,相關部門發放相應的經營許可或准予申報登記。

D 說法 短租房內發生安全事故怎麼辦?

律師:平臺違規即擔責 平臺:只能降商家評分

如短租房內發生安全事故,平臺和房東應該怎樣擔責?消費者應該怎麼維權?

廣東傑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甘靜儀指出,如果短租房發生安全事故,導致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若房東在此過程中違反法律規定,未做好房屋的相關保護措施,那麼根據法律規定,房東應對消費者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和財產損害賠償責任。如果房東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則可能會被以“消防責任事故罪”追究刑責。

她進一步指出,若租賃平臺允許未在相關部門註冊登記的房東發佈租賃信息,甚至為其提供招商服務,根據平臺的行為過程,也需要對消費者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消費者若因入住無合法經營證照的短租房,導致自身財產或人身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相關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舉報,同時可以與房東、平臺進行協商,要求其賠償。

不過,媒體報道稱,有在線短租平臺的客服人員表示,平臺和商家之間只是合作的關係。對於商家的欺騙行為,平臺管不了,出了任何問題概不負責。如果房客發生意外事件,平臺只能相應降低商家的評分,情節嚴重的再和商家協商解除合作。數據顯示,2018年在線短租市場交易額預計達到169.6億元。與此同時,與短租房相關的消費投訴也日益增多。據瞭解,短租房普遍打著“青旅”“民宿”的旗號,由民房私自改造,多屬無證照經營。

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部分網站發佈短租房房源時認證審核並不嚴格,有的短租房與平臺上發佈的位置、房間條件等信息嚴重不符,甚至存在多種安全隱患。

標準夠不著旅業規定,又不符合出租屋管理條例,短租房到底應該如何管理?專家認為,應有專門的管理條例應對這個“灰色地帶”。

A 調查

發佈:假地址能成真房源

為測試平臺審核流程,記者在58同城網站上發佈短租房房源信息,但將房源地址標註為“石牌東路22號”這一公廁地址,房源照片也是兩張帶有床鋪的網絡圖片。雖然根據頁面提示,“從7月起所有新發布的信息需要進行認證才能展現,認證的方式:支付認證或芝麻信用認證。”可事實上,記者發佈的這條房源信息在未通過任何認證的情況下已成功發佈,通過“短租房 石牌”等關鍵詞即可搜索到。3小時後,陸續有租客在平臺諮詢房源情況。

隨後,記者又利用網絡圖片及游泳池地址、圖書館地址,分別在途家、木鳥短租嘗試發佈房源,均沒有審核通過,前者是因為信息不符合規範,後者則需要上傳房產證或房屋租賃合同。

針對發佈房源時認證環節所出現的問題,58同城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上發佈的信息都需通過嚴格資質審核流程,如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以及手機號、身份證驗證、芝麻信用認證等資質進行審核。

環境:網上與現實差太遠

價格實在、位置絕佳,不少短租房在預訂時都“看起來很美”,現實中卻大打折扣,甚至存在各種安全隱患。

8月18日晚,記者在58同城網站上隨機找了一家名為“在路上青年公寓”(以下簡稱“在路上”)的短租房,該房源描述稱:“離崗頂地鐵C出口100米內,走路一分鐘不到……設施齊全……廁所每天用消毒液清潔……最低20元一天……不需押金。”但網站上並沒有該房源的具體地址,隨後記者訂了一個床位。19日14時左右,房東發來地址。原來,它位於崗頂百腦匯大廈後的一小區最裡面,記者從崗頂地鐵口步行約6分鐘才到達。這與房源描述中的“走路不到一分鐘”相差甚遠。

名不符實的可不僅僅是位置信息。記者走進“公寓”內,開門即可見在約30平方米的昏暗客廳裡,水盆、除溼機、桌椅、鞋架等等擺放凌亂,儲物櫃寫著“如有遺失,概不負責”。算上客廳內的雙層架子床,這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共提供18個床位,均為上下鋪。衛生間只有十分簡陋的門鎖,地漏集滿頭髮,蹲坑的沖水設置已損壞,只能先用塑料桶接水再自行沖水。

安全:入住不用登記身份證

根據旅館業治安管理條例規定,住宿登記時,應當查驗住宿人員身份證件,逐人如實登記住宿人員的姓名、性別、民族、住址、有效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以及入住、退房房號及時間等信息。在崗頂“在路上”辦理入住時,雖然記者被索要身份證等證件,但當被告知“證件不在身邊”時,老闆則稱:“沒事,晚點拿來也沒關係,先把錢交了吧。”而在記者體驗的另一家短租房——同在58同城預訂、位於一德路地鐵站附近的“迴歸自然高級青年旅社”(下簡稱“迴歸自然”),房東並未要求出示任何身份證件進行登記。

房間內的安全隱患更是觸目驚心。一德路“迴歸自然”房間內電線插板被隨意固定在床架上、空調出水管上及浴室開關燈上,浴室內電熱水器和天花板照明燈的電線也裸露在外。而房間內的滅火器檢驗日期竟然是2012年5月21日。崗頂“在路上”屋內的滅火器的檢驗日期已被塗掉了。

此外,記者在崗頂“在路上”辦理入住時,被男房東帶到女生房間。當時,一名女租客正蓋著薄被在下鋪睡覺,男老闆似乎並“不見外”。而在“迴歸自然”,男女房間佈局也存在一定問題,男生4人間的窗戶可直通女生6人間的陽臺。

記者看到,無論是“在路上”還是“迴歸自然”,兩家短租房均未見到任何營業執照。

B 監管

“查了也能繼續開”

記者於20日9時30分許分別向短租房轄區的工商管理所與出租屋管理中心匿名舉報:上述兩家短租房無經營許可證,出租屋違規開展日租經營等。

兩個短租房所在街道出租屋管理中心都對相關短租房問題進行登記,但至於什麼時候上門處理則並沒有明確。石牌工商管理所建議記者撥打12345市長熱線尋求解決,“像這種短租房,牽扯到很多部門,相應的責任問題比較繁雜,所以最好是由各部門聯動上門處理。工商所單獨去處理的話,結果就是我們上去看,看完就罰他改造(整改),然後就走了,就算一天有六撥人去查,但是他還是在(繼續)開。”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隨後撥打市長熱線,在得知短租房內沒有營業執照,並且設在居民樓後,接電話的工作人員稱:“我們這裡只處理有營業執照的情況,如果是無證經營的情況,你應該向發佈短租房信息的網站進行反映。”記者聯繫58同城網站,相關負責人稱,關於短租房無證經營問題需向工商部門反映。

截至20日12時,記者未見有相關工作人員對崗頂與一德路兩家短租房上門檢查。

街道登記卻無權處理

20日下午,記者來到石牌街出租屋管理中心與越秀區人民街工商管理所。

越秀區人民街工商所相關負責人馬先生說:“工商局只能查經營場所的店鋪,如有違法經營,則下發責令整改書。但居民樓屬於私人住宅,我們工作人員即便穿著制服、拿著執法證也沒辦法進去,只有公安民警才能進去。”由此,他又建議,市民投訴可以直接撥打12345市長熱線電話,由相關工作人員決定是否需要聯合工商局和公安部門執法。

在石牌街流動人員和出租屋管理服務中心,片區安全員孫先生表示:“我們登記了‘在路上’這家青年旅店,但我們無權處理。”同時,他還強調,他們每個月都會前往實地核實,一旦發現是群租房,都會記錄併發整改通知書。據悉,目前同小區共有11間群租房登記在案。

針對“在路上”存在的住改商、無證經營、消防與用電隱患、環境衛生髒亂差等問題,孫先生表示,他們會登記並上報,但沒有實際管理執行的權力,“其實之前也收到很多投訴,已上報歸屬地派出所、工商管理處以及消防安全部門,但我們也只能夠發放整改通知書”。

C 建議

制定法律法規 明確管理標準

短租房應該怎麼管理?首先要釐清短租房應歸為旅業還是出租屋。

據瞭解,在我國,旅館業(包括旅社、飯店、賓館、酒店、招待所等)屬於特種行業,賓館、旅店等從事房屋出租的企業和個人,需要具備分別由公安、工商、消防、環保、衛生等部門頒發的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消防鑑定書、衛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等相關證件。

然而,有短租房房東透露,上述手續是針對20個床位以上的旅館設置的,如果床位數低於20個,則屬群租房。而記者從出租屋管理部門獲悉,出租屋(包括群租房)管理嚴格,明確規定不得提供日租、時租服務,而且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少於5平方米。

這樣看來,短租房既夠不著旅店的高標準,又打著出租屋的擦邊球。廣東省房協專家龍斌認為,這個“灰色地帶”需要規範管理。按照廣州市的相關規定,無證無照、開在居民樓中、安全不過關的短租房,屬於違規存在。“市場雖然不大,但是也有需求。”但如果按照旅店標準來管理不太現實,龍斌表示,希望出臺有關短租房的管理措施。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曾對媒體表示,建議互聯網平臺通過財產、人身安全保障方案及身份識別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房東、租客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和規範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交易雙方可以根據累計評價和信用評級來進行雙向選擇。此外,還應加強行業法律法規的制定,在立法層面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

據瞭解,目前一些地方已經出臺加強短租市場管理的相關政策,分類設定建築設施、消防安全、經營管理的標準,相關部門發放相應的經營許可或准予申報登記。

D 說法 短租房內發生安全事故怎麼辦?

律師:平臺違規即擔責 平臺:只能降商家評分

如短租房內發生安全事故,平臺和房東應該怎樣擔責?消費者應該怎麼維權?

廣東傑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甘靜儀指出,如果短租房發生安全事故,導致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若房東在此過程中違反法律規定,未做好房屋的相關保護措施,那麼根據法律規定,房東應對消費者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和財產損害賠償責任。如果房東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則可能會被以“消防責任事故罪”追究刑責。

她進一步指出,若租賃平臺允許未在相關部門註冊登記的房東發佈租賃信息,甚至為其提供招商服務,根據平臺的行為過程,也需要對消費者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消費者若因入住無合法經營證照的短租房,導致自身財產或人身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相關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舉報,同時可以與房東、平臺進行協商,要求其賠償。

不過,媒體報道稱,有在線短租平臺的客服人員表示,平臺和商家之間只是合作的關係。對於商家的欺騙行為,平臺管不了,出了任何問題概不負責。如果房客發生意外事件,平臺只能相應降低商家的評分,情節嚴重的再和商家協商解除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