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熄火?中國樓市可爲什麼樓市調控如此頻繁,可房價依舊堅挺?

01樓市熄火

十年前的8月8日,中華民族迎來了百年來的高光時刻。那一天,奧運蓋頭揭起,驚豔了全世界。

房價熄火?中國樓市可為什麼樓市調控如此頻繁,可房價依舊堅挺?

儘管資本市場走出一波詭異的奧運行情,1580只股票中有近四分之一跌停。樓市也因金融風暴和房價調控而黯淡,交易萎縮,一線城市房價跌了三成。

不過,民眾信心體系依舊。不久前,國家的經濟體量趕英超德,將老牌資本主義帝國踩在了腳下,對於豪氣沖天的中國來說,世間還有什麼困難不可戰勝。

碧桂園剛剛在香港上市,楊國強的眼裡只有世界五百強。許家印蹲在香港,每天陪著鄭裕彤鋤大地,盼望著市場回暖。

很快中央就出手救市,“國六條”和四萬億一頒佈,房地產立刻就走向了萬人狂歡。溫州太太團、山西煤老闆頻頻出擊。誰也沒有想到,十年後的今天,會有一個又一個城市的房價下跌。

廈門樓市的“崩盤疑雲”最受關注。最近一陣子,所有深入島內外調查的媒體都會有一個相同的發現:相比2017年高峰期,廈門二手房價確實已見頂回落。

學區房還比較耐抗,老破小的直接跌個一萬多。就算是島內湖里區核心地段也沒能扛住下跌的行情,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國貿中心附近的房子比起去年最高峰的7萬,已經下跌了一萬塊。

延續多年的神話終於破滅了。上一輪漲過頭的城市,今天都把吃下去的吐了出來:北京、上海、深圳……

向來很溫和的國家統計局說,北京6月份的二手房同比下跌4.6%,上海同比下跌2.5%,鄭州跌了2.2%。

“諸葛找房”說,截至7月底成都一、二圈層二手房掛牌均價為18003元/平,跌回至2017年12月的水平。

一手房的下跌大家見怪不怪,因為統計數據早已失真,而二手住宅的數據,最能反映當下市場的真實狀況。

十年一輪迴,中國的房地產再次熄火。

02最擔憂的事情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回,有更多的人不再相信“樓市奇蹟”。

中央是不可能出手救市的,相反,高層還會繼續刺破泡沫,放任價格的回落,至少,要讓房價迴歸到相對合理的地位。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今天中國的最大擔憂,就是房地產的崩盤。P2P爆了也就爆了,金融難民們動不了國家根基,甚至可以乘機打破剛兌信仰;股市跌了也就跌了,讓人民日報出來吼兩嗓子就算了。

唯獨房地產要穩,要很穩。它扣住虛擬和實體的命門,上下牽扯太多,一旦出現非理性,就是一場山崩海嘯。

這幾輪大放水下來,房價已極度透支了上漲空間。不管從房價收入比、空置率、居民槓桿率、人口增速哪一個指標來看,中國房價的泡沫已高到非常離譜的地位。

而歷史經驗表明,十次金融危機九次是房地產引起的——

發展中國家式崩盤:出口惡化-貿易逆差擴大-市場對該國經濟失去信心—股市下跌-房價下跌-國際熱錢逃離,本國換匯避險-掏空外匯儲備-房價徹底崩盤—金融危機

發達國家式崩盤:貨幣超發—房地產泡沫-債務高臺壘築—通貨膨脹—加息—違約頻發—房地產崩盤—金融危機

根據蒙代爾不可能三角,中國在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貨幣政策獨立中選擇了後兩者。所以並不會像97年泰國那樣,由經濟下行傳導至熱錢的大進大出,進而引發房地產崩盤。但會跟91年日本、08年美國一樣,受國內流動性的影響。

而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中國確實有非常高的概率走上加息週期。

一是中美貿易摩擦下,人民幣貶值加壓,石油、大豆等大宗商品相對漲價,容易造成輸入性通脹,國內或會採取貨幣緊縮政策對沖。

二是美國已進入加息週期。中國的貨幣政策雖然獨立,但也不是完全的,因為我們的資本賬戶防火牆存在缺口,地下錢莊、螞蟻搬家等通道始終存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資本總能找到出去的辦法。為了防止外匯儲備被掏空,中國早晚會加息。

三新一輪貨幣寬鬆政策已定,房價不漲就只有物價漲。提振一段時間的經濟後,放出來的水總是要收回去。否則中國M2/GDP的貨幣超髮指數還會繼續往上走。

站在國運的十字路口上,高層絕對不可能對房價放任不管,否則未來泡沫一搓就破,極易引發系統性風險。

因此中央的迫切目標,就是要抑制剛需以外的投機需求,提前刺破樓市泡沫,釋放風險,該回調的回調,該下跌的下跌,誰也別想著託市。

03收服地方政府

中央不玩虛的,不代表地方就一定會跟牌下注。

房價熄火?中國樓市可為什麼樓市調控如此頻繁,可房價依舊堅挺?

一直以來,房價之所以陷入越調越漲的怪圈,就是因為地方政府的心猿意馬。中央唱白臉,地方唱紅臉。

出於土地財政的衝動,地方一會打個擦邊球,一會睜隻眼閉隻眼。今天剛來個限購,明天就以搶人之名放開,類似關前門開後門的事情時常發生。

以至於任志強說,別問他到哪買房子,“政府已經告訴你了,哪裡調控就到哪裡買”。

不過今天的中國,正發生一些非常有趣的變化。

前陣子,我們的文章提到一個城市房價過高。當地的宣傳部門看到後很緊張,立馬打電話過來想要滅火。地方政府之緊張可見一斑。

7月中旬,廣州住建委旗下的“陽光家緣”網站,悄然隱藏了所有房地產項目的關鍵成交數據,把房價關進了小黑箱。

以前,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會為高房價感到驕傲,甚至以房價論英雄。廣州曾因為房價一度低於南京、杭州等地,而被嘲笑為跌出了一線陣營。

如今大家都在往後退,生怕被曝光了高房價。為什麼地方政府越來越謹慎,不敢隨便造次?

唯一的解釋,就是地方這回中央真的將地方政府收服了。

04房貸風險不容低估

央行的個人房貸數據,只能統計正規金融機構的數據。除此之外,我國居民為了買房子,往往還有其他借貸。

比如一個小白領,為了買上車房,很多時候都是家裡親戚朋友、同學,到處借錢湊首付。然後慢慢還。這意味著,他(她)既要還房貸,還要存錢還親戚朋友處借的首付款。

這幾年,主要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到超過很多人負擔的地步。但是剛需往往還得買啊,所以,有時候除了借家裡親戚朋友的,還要借類金融機構的,比如一些首付貸、現金貸。

還有的炒房客,配資方式多樣。這部分很多也是央行無法統計的。

如上所述,千萬不能低估目前34.29%的房貸債務率,因為實際可能更高。

同樣,住戶貸款佔住戶存款比,2017年末已經超過60%,達到62.14%——應該說已經不低了,如今繼續上升到63.48%。考慮到上述類似的分析,很多房貸家庭還有其他債務,也不可掉以輕心。

當然,很多人會說,我的房子值錢啊,有債務也又資產。只是,這個資產的價格,都是建立在普遍看漲的基礎上。

最後槓桿遊戲想說,房地產(負債)佔家庭資產比重較高,主要原因是我國房價上漲過快。反過來說,如果房價不漲,或者緩漲,那麼家庭資產負債率可能壓力就會變大,甚至惡化。

因為分子不變,還是那麼大,而分母變小的話,就恐怖了。

正如文初上財高等研究院《警惕家庭債務危機及其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得出的研究結論:

在強調將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槓桿降下來的同時,家庭部門債務的隱患,卻被政府各部門和學界嚴重忽視,這弄不好會造成重大潛在風險和嚴重失誤。

該研究認為,家庭債務問題其實已經非常嚴重,逼近家庭部門能承受的極限,對消費已形成擠出效應,致使消費增速連續7年下滑、企業經營活力下降並被動加槓桿,嚴重拖累了結構性去槓桿的進程和經濟發展。

更嚴重的是,該負面效應已經溢出到了企業和金融系統,加劇了企業經營不善和銀行系統脆弱性,加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和經濟下滑發生的概率。

05清算時刻

結合近來中央的動作,我們可以看到國家層面手段的轉變——

機制改革方面。房地產不單單是一個行業問題,還牽涉到財稅、官員績效考核等,錯綜複雜。中央也理解地方的難處。因此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來破除地方政府事權錢權不平衡的局面。

近來高層密集吹風房產稅,預計12月份就能進入初審,在2020年前表決通過房產稅進入了加速通道,並第一次有了明確的時間表;機構改革中,地稅局國稅局合一,理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收入分配。這些都是為了下放更多收入給地方,讓地方放寬心,死心塌地的幹調控。

政治紅線方面。以前的“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原意是不搞一刀切,希望地方因地制宜。結果地方充分利用這個“彈性空間”做文章。

漲多少算是過快呢?這裡並沒有明確標準,從而也導致了“道德風險”。地方總認為債借得再多,房價漲得再高,破產了也有中央兜底,崩盤了也是下一任主事人埋單,才不管死後洪水滔天。“731”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就是把彈性空間都給壓死了,地方無法想著讓下一任背鍋。只要漲一分錢,都能直接算到自己頭上去。

市場預期方面。不管是史無前例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還是接二連三的重拳:密集約談、共有產權房、租售同權……都在改變著市場預期。目前整個市場情緒已出現了大轉變,相信今天不買明天就漲的人越來越少,持幣觀望的人越來越多。

預期的改變是非常可怕的。美國大蕭條中,銀行倒閉潮就是因為大家對銀行的安全預期發生了變化,結果資金鍊健康的銀行受到擠兌,也就真的破產了。這一招具有摧枯拉朽之功力,房地產價格回落更快,接下來便是這樣一條傳導鏈條:

預期改變——房價下跌——開發商資金緊張——土地流拍——地方政府財政減少——聽話的城市多喂胡蘿蔔——收服住地方。

最近一段時間,上海、蘇州、合肥、安慶等地集中爆發土地流拍,地市也有涼涼的徵兆。今年前7月,全國土地流拍率約6%,創下近年來的最低迷,說明這一鏈條已走向了第4步。

這些還只是公開渠道的信號,可能省市一級早已開始揣摩學習中央精神,互相交流心得了。

像731政治局會議還沒結束,深圳就迫不及待地公佈最嚴調控,全面封堵投資投機。這個節點實在特殊,反應也實在太快,你說若是沒有提前收到風聲,應該沒多少人會信。政治表態那麼急,說明地方知道紅線已定,這次真不是鬧著玩的了。

未來,重點城市必然會加大凍結的力度,什麼企業禁止買房,五年限售、離婚兩年內首付7成,通通都會像拿著剪刀和漿糊一樣,從一個城市複製到另一個身上。

投機客被大面積清退掉,市場中的需求一端勢必劇烈萎縮,房價全面平穩下跌幾成定局。

終於,我們都到了該清算的時刻了。挺過這一陣,中國的系統性風險就會大為降低,應對外部挑戰,中國也有了更大的底氣。

最後為什麼今年樓市調控如此頻繁,可房價依舊堅挺?

本輪調控應該從2017年的930算起。

儘管今年1~7月,全國樓市調控已達260次左右;但是,如果我們從930算起,毛估估,應該基本上累計全國樓市調控次數在1000次左右。

是的,你沒有看錯,1000次!

可問題來了,即便如此頻繁、高密度的所謂精準調控下,全國大多數地區的房價依舊堅挺。這就讓很多人鬱悶了。

當然,不少人會說,目前房價確實有下滑的情況。這點,我部分同意。比如,上海,比最高點平均下跌了10~15%左右。

但是,常年在樓市貼近一線市場的人都知道,這個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每一輪牛市起來後,基本上都是調控政策人為干預,硬生生把房價往下打10~15%的範圍,造成一個大眾預期:樓市拐點從此將至,大家不要再買房了。

這個是非常經典的MBA課程之一:期望管理。

就像我明明知道很多事情,我是達不到的。但是,我會用一堆數據的整理、外加一堆故事的編輯,來管理我的老闆、客戶、員工的期望。這樣我就有了騰挪的空間。

而一旦樓市的躁動穩定下來後,基本上先是橫盤,市場會非常冷淡。然後,等市場筍盤消失後,完成築底。再後面,你懂得……

不僅僅如此,當1000次調控下,整整花了20個月,大部分地區才逐漸穩定下來,老鐵們,你們不覺得不可思議嗎?不覺得害怕嗎?不覺得這裡面有大文章嗎?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問題,這個事情的性質就更加嚴重了——

假設未來這1000個調控,只要放棄其中10%~20%的,樓市會不會暴力拉昇???

我很希望那些所謂的空軍和多軍,都能回答我這個問題?

就像2013年我跟我的碩士導致激辯中國未來樓市走勢。他堅定的認為中國樓市拐點已經來臨,而且有數據、有邏輯;而我則完全不認同。該辯論,在當時,導致我們之間整整2年沒有聯繫。

我當時就說了一句:如果上海的樓市首付拉低到1成,我敢保證,買房的人可以從市中心人民廣場,直接排隊到崑山花橋。

——

我當然知道,很多人都在問,大家都沒有錢了,未來誰接盤?

其實,這個問題在未來8年內,不是問題。

目前的調控,其實是在為未來養韭菜。讓普通中產的儲蓄,可以夠得到首付的門檻。否則,按照目前有錢階層的實力,房價再翻個倍都不是問題。但是,這恰恰是有違土地財政的根本原則的。

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並不是要讓房價暴跌,而是不要發生任何系統性風險。房價短期內暴跌和暴漲,都是會引發系統性風險的。

因此,聰明的投資人應該馬上意識到,這等於給了樓市一個巨大的隱性擔保 :

跌不下去了!!!

而另一邊,錢還在印,財政壓力還在越來越大,老年人越來越多;連出口主要目的國,美國,也已經明確表示,吃不消我們的出口傾銷了。

至於馬上要大範圍上馬的大基建,尤其是鐵路8000億,都是燒錢項目,屬於短期大投入,回報卻要週期才能看到的。

所有這些,都讓財政的壓力,或者說債務飆升,成為一種必然。

請問,不靠土地財政,靠什麼?

難道由那些所謂的樓市空軍,去老奶奶家發養老金、送溫暖?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短期內樓市又要暴漲。事實上,我很不認同今年下半年樓市又要熱辣無比的觀點。

同樣是放水,2015年和2018年完全不同。

2015年是要求放水到樓市;可2018年,是放水到實體經濟,絕對不能進樓市投機。

可問題是,目前內需疲軟的情況下,企業就沒有多少可以投資的項目。就算投資了,由於內需不足,也會導致投資血本無歸。

因此,好項目嚴重不足,會是將來長期的經濟困擾,更是金融投資圈的最大難題。

大家能夠做的,無非是政府扶持的項目,多投一些錢,這樣風險小,還有一些回報可言。

但是,這樣會導致實體經濟的投資嚴重不足,實體經濟在長期內,會出現明顯的下滑風險。而這種風險,則會加劇財稅收入的銳減,進而拉大地方債務。

至於這些債務,最終也只能由土地財政幫忙來解決了。

攤開來說,其實這就是老齡化社會的必然。

你沒有足夠的年輕人,哪裡來那麼多消費?沒有人買單,企業投資就會虧錢。

所以,根本不是什麼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而是老齡化下,不搞土地財政,大家馬上都要餓肚子。

作為一個依靠廉價勞動力來玩出口的經濟體,你沒有太多選擇。這就是天道!

看得懂這點,你應該明白後面的走勢;看不懂,那我建議你,既然看空,就身心一致,趕緊拋房吧,不要嘴上BB看空,實際還在想著抄底。

當然,這裡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目前的領導層還是清醒的。

他們知道光靠販賣廉價勞動力,已經是窮途末路。也因此,才提出“高質量發展”,拼產業升級轉型。

只不過,產業升級轉型,如果不能從美國人那裡買來技術,那麼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自己往死裡砸錢來研發。

而這個又要體現為政府債務,最終還是需要有人來買單。

我驚人地發現,中國企業賺錢的路徑這10年基本沒變

其一,賺壟斷的錢,無論是政策壟斷性的金融企業,還是行業壟斷性的電信企業,以及資源壟斷性的石油企業,他們賺錢的邏輯是壟斷;

其二,靠銀行賺錢,10家入圍的銀行的利潤超過了入圍企業利潤的50%,說明實體經濟是為銀行打工的,說明融資貴的確是事實;

其三,靠房地產賺錢,全球總共只有5家房地產企業入圍500強,全部來自中國,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之大可見一斑,中國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房地產經濟在榜單上被坐實。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是10年前我的發現,10年後,這個結論不僅沒有太大的改變,反而更加強化。如果說稍微有所變化的話,那就是一些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相繼殺入了500強,比如阿里巴巴,京東,騰訊,這些企業,藉助過去10多年全球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崛起,在某種程度上改變著中國財富的風口,但很顯然,他們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的基因。

房價熄火?中國樓市可為什麼樓市調控如此頻繁,可房價依舊堅挺?

每一年的《財富》500強榜單一出爐,我都希望在入圍企業裡能夠發現一些變化和積極的因素,然而,這是很不容易的。120家企業入圍,這的確不錯,然而,如果入圍的企業一直是壟斷行業,銀行金融,以及房地產的時候,讓我們對這份榜單驕傲,很顯然是不現實的。

“四個現代化”恐成為擊垮中國的四顆地雷

我曾在10年前,對於靠壟斷、金融和房地產賺錢的中國模式的後果進行過分析:一旦壟斷、金融和房地產成為一個國家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產業的空心化和經濟的虛擬化。

一方面,在佔有壟斷資源的情況下,企業無心通過提高技術含量賺錢,另一方面,在做實業的利潤偏低,和整體環境比較差的情況下,通過理財和房地產投資,就成了絕大多數的企業最理性的選擇。

這樣,中國經濟就出現了筆者一直擔心的“四個現代化”:資源壟斷化、產業空心化、投資虛擬化和經濟沙漠化。這“四化”在某種程度上很可能成為擊垮中國經濟的四顆地雷,從過去10年中國經濟的運行邏輯看,這四顆地雷不僅僅沒有拆除,而是威力越來越大,對中國經濟的威脅越來越大。

對中國這麼一個大國經濟體而言,大批企業的崛起無疑很重要,但如果這些企業賺取財富的路徑主要靠壟斷、房地產和金融,這樣的賺錢模式是不可能持續的,這種模式最終的結果就是沒有人願意去做實業,大家都在追逐虛幻的財富,大家都想著通過壟斷、金融和房地產去分配財富,而不是在創造財富,整個經濟體將演化成一個只追逐財富分配,而不創造財富的“傳銷化”體系。

這種體系,在泡沫膨脹的時候給人很多美輪美奐的財富幻覺,一旦泡沫破滅,則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這兩天,全中國的房地產行情都被一則小消息攪動。

8月9日,工行、農行的上海分行調整首套房利率折扣,從95折降至9折,二套房利率維持不變,A股房地產板塊應聲而漲。

房價熄火?中國樓市可為什麼樓市調控如此頻繁,可房價依舊堅挺?

不到20小時,兩家銀行就紛紛站出來收回折扣,直接說是傳聞否定調整。

房價熄火?中國樓市可為什麼樓市調控如此頻繁,可房價依舊堅挺?

事態變化節奏之快,已快接近諜戰片的水平。在其背後,一方面是上海樓市初露下行跡象,希望適度給剛需一族適度釋放利好的小心理;另一方面,則是對市場可能誤解為調控轉向的顧慮。最終,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對於上海這樣一個風向標城市,我們千萬不要低估這兩個小動作的政策意義。

站在國運的十字路口上,中國最擔憂的事情無疑是房地產崩盤。美國的次貸危機,日本的失去二十年,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還歷歷在目。就算是特殊如中國,也不可能永遠違背經濟規律。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上海兩個小動作就是對政治局會議做出的“嚴格控制房價上漲”的最好闡釋。

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城市,二手房價見頂回落:北京、上海、廈門、鄭州……

這一回,已很少有人相信房價還能再次上演絕地反擊。中央不僅不會出手救市,未來還會繼續刺破泡沫,放任價格合理回調。

控住房價,幾成定局。炒房天團的末日,即刻來臨。從今年8月開始,中國樓市將迎來20年來的第一次真正暴擊。

來源:光遠看經濟 智谷趨勢(ID:zgtr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