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發文護航企業家!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文护航企业家!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實施意見》,並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文护航企业家!

《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實施意見》公佈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著力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氛圍,引導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創業創新、服務社會,調動廣大企業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企業家作用,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基本原則

——模範遵紀守法、強化責任擔當。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更好發揮企業家遵紀守法、恪盡責任的示範作用,推動企業家帶頭依法經營,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為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態、淨化社會風氣、營造風清氣正環境多作貢獻。

——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生機活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創新政企互動機制,規範政商交往平臺,完善企業家正向激勵機制,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增強企業家創新活力、創業動力。

——遵循發展規律、優化發展環境。堅持黨管人才,遵循市場規律和企業家成長規律,完善精準支持政策,推動政策落地實施,堅定企業家信心,穩定企業家預期,營造法治、透明、公平的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

——注重典型引領、弘揚閩商精神。大力挖掘、宣傳優秀企業家先進典型,引導企業家學習先進、對標先進,增強企業家創新意識和責任擔當。加強年輕一代企業家的教育培養,讓優秀企業家精神代代傳承。

3主要目標

到“十三五”末,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更加完善,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更加優化,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企業家隊伍建設領導體制、工作機制更加健全,企業家培養、選用、激勵、評價體系更加完善,優秀企業家精神得到進一步弘揚,企業家隊伍與企業同步發展壯大,全省企業家結構明顯優化、素質明顯提高,在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

4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

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和我省實施方案及《福建省企業和企業經營管理者權益保護條例》,認真解決產權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及時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在司法實踐中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嚴格執行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和正常經濟活動,嚴格區分企業家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建立由省委政法委、省法院、檢察院、發改委、經信委、公安廳、工商局、工商聯、企聯等組成的企業家權益保護聯繫協調機制。進一步做好司法執法部門與行業協會商會訴調對接,完善產權糾紛多元化解和中小企業維權援助機制,發揮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作用,總結宣傳依法有效保護企業家產權的好做法、好經驗、好案例。加快建立因政府規劃調整、政策變化造成企業合法權益受損的依法依規補償救濟機制。

5依法保護企業家創新權益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犯知識產權重大案件掛牌督辦制度,加大對鏈條式、產業化知識產權犯罪懲治力度,依法嚴厲查處一批侵權假冒案件,發揮司法判決的規則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探索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以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為參照確定損害賠償額度。探索建立非訴行政強制執行綠色通道。研究制定商業模式、文化創意等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

6依法保護企業家自主經營權

企業家依法進行自主經營活動,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建立完善涉企收費、監督檢查等清單制度,清理涉企收費、攤派事項和各類達標評比活動,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商會不得以評比、達標、表彰等任何形式向企業收取費用或變相收費。國家規定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按有關標準下限執行,除賠(補)償性質外的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零收費”。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規範行政執法條件,最大程度減輕企業負擔、減少自由裁量權。依法保障企業自主加入和退出行業協會商會的權利。加快設立全省統一的企業維權服務平臺,市縣兩級行政服務中心增設企業家維權投訴舉報服務中心,設立統一的投訴舉報電話,建立投訴受理督辦機制。對侵害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應在15個工作日內給予書面答覆。

三、營造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

7強化企業家公平競爭權益保障

推進法治政府和誠信政務建設,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和業務。落實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招投標等方面與公有制企業同等待遇。加快完善各級權責清單,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依規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開展市場壟斷行為專項治理,嚴厲查處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壟斷行為,行政機關不得出臺排除、限制競爭的政策措施。

8健全企業家誠信經營激勵約束機制

堅守契約精神,強化企業家信用宣傳,實施企業誠信承諾制度,督促企業家自覺誠信守法、以信立業,依法依規生產經營。強化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應用管理,整合工商、財稅、金融、司法、環保、安監、工商聯、企聯、行業協會商會等部門和領域的企業及企業家信息,完善行業信用信息系統和徵信系統,建立企業家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檔案,將市場主體信用承諾書納入信用記錄,通過“信用福建”網站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為社會公眾提供相關查詢服務,定期向社會公佈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名單和失信企業案例。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誠信記錄良好的企業和企業家,在工程招投標、重點項目建設、資金扶持、融資服務、表彰獎勵等方面依法給予激勵;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在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土地供應、財政資金安排、相關榮譽稱號授予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

9持續提高監管的公平性規範性簡約性

推行監管清單制度,明確和規範監管事項、依據、主體、權限、內容、方法、程序和處罰措施。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有效避免選擇性執法。合理確定年度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次,同一監管部門每年對同一市場主體的抽查原則上不超過2次。推進綜合監管,加強跨部門跨地區的市場協同監管。重點在食品藥品安全、工商質檢、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文化旅遊、資源環境、農林水利、交通運輸、城鄉建設、海洋漁業等領域推行綜合執法,有條件的領域積極探索跨部門綜合執法。探索建立鼓勵創新的審慎監管方式,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市場行為,採取適合其特點和發展要求的監管方式。清除多重多頭執法,提高綜合執法效率,減輕企業負擔。

四、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氛圍

10暢通民營企業家聯繫溝通渠道

充分發揮工商聯以及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與民營企業家的溝通、會商和交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溝通、聯繫、服務企業家平臺,發揮政協委員提案、“政企直通車”“民企訴求反映”等載體作用,建立企業家訴求反映的受理、處置、反饋機制,認真梳理影響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及作用發揮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加強對在外閩商的聯繫服務,推動項目、資金、人才等迴歸。

11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優化政務服務,規範政商交往行為。各級黨政領導和機關幹部要坦蕩真誠地同企業家接觸交往,樹立服務意識,在企業遇到困難時積極作為、靠前服務;鼓勵企業家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相關部門溝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通過正當渠道反映和解決問題。建立省黨政領導與企業家懇談會制度,完善各級黨委和政府與商會組織、民營企業溝通協商機制。各級黨政領導和有關部門要通過調研、走訪、座談、懇談等多種方式加強與企業家經常性的聯繫溝通。引導更多民營企業家成為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典範,更多國有企業家成為奉公守法守紀、清正廉潔自律的模範。

12樹立對企業家的正向激勵導向

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研究制定企業家容錯機制和正向激勵的具體辦法。對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創新過程中依法決策和實施,且勤勉盡責、不謀私利,但由於缺乏經驗、政策調整、市場變化以及其他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損失的,要予以容錯,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幹事者撐腰。加強優秀企業家代表在各級人大、政協、工商聯的政治安排。完善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體系,強化綜合評價成果在民營企業家政治安排中的運用。定期開展福建省非公有制經濟優秀建設者、福建省突出貢獻企業家、福建省青年創業獎評選表彰,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

13營造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和肯定企業家的重要社會貢獻,積極營造理解、尊重、愛護、支持企業家的社會氛圍,讓企業家在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發展上有保障。加強對優秀企業家先進典型的培養和樹立,及時總結、表彰、推廣,在企業家隊伍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態勢。推廣“中國(廈門)商人節”“龍巖企業日”等經驗,弘揚閩商正能量,支持新聞媒體貼近經濟發展,開設宣傳先進企業和優秀企業家的專版、專欄和專題節目,廣泛宣傳優秀企業家的先進事蹟。

五、弘揚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精神

14引導企業家樹立崇高理想信念

加強對企業家特別是年輕一代企業家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企業家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對社會的信譽。開展優良革命傳統、形勢政策、守法誠信教育培訓,培養企業家國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導企業家正確處理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員工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係,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

15強化企業家自覺遵紀守法意識

企業家要自覺依法合規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強化誠信意識,主動抵制逃稅漏稅、走私販私、製假販假、汙染環境、侵犯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不做偷工減料、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等虧心事,在遵紀守法方面爭做社會表率。黨員企業家要自覺做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的模範。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引導會員企業守法誠信經營,促進行業自律規範發展。

16鼓勵企業家保持艱苦奮鬥精神風貌

激勵企業家自強不息、勤儉節約,反對享樂主義,力戒奢靡之風,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企業發展遇到困難,要自強不息、銳意創新,堅定爬坡過坎、砥礪前行的決心,加快轉換髮展動能,迎接挑戰、奮發圖強。企業經營成功,要居安思危、不忘初心、謙虛謹慎。樹立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競爭意識。

六、弘揚企業家創新發展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17支持企業家創新發展

激發企業家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把創新創業作為終身追求,增強創新自信。鼓勵企業家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研發創新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創新商業模式,轉化發展路徑;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創新,增強企業凝聚力,構建企業命運共同體。支持舉辦企業家科學家創新論壇,促進更多科技成果、人才、項目與企業家、金融家有效對接,助力我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內外院士及長江學者、國家“千人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端科技人才,在閩創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企業並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的,給予科研項目政策傾斜或產業化獎勵補助。吸收更多企業家參與科技創新政策、規劃、計劃、標準制定和立項評估等工作,向企業開放專利信息資源和科研基地,對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予以推廣並給予經費支持。支持對民營企業家的職稱評定工作,支持工商聯以及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積極探索重大創新項目對接、落地、轉化的有效形式;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家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探索建立創業保險、擔保和風險分擔制度。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努力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18引導企業家弘揚工匠精神

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建立健全質量激勵制度,強化企業家“以質取勝”的戰略意識,鼓勵企業家專注專長領域,加強企業質量管理,立志於“百年老店”持久經營與傳承,把產品和服務做精做細,以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保證質量、效用和信譽。鼓勵企業建立優秀工匠獎勵制度,根據我省產業發展需求,給予適當財政補貼。引導企業家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培育自主創新品牌,全力提升產品美譽度和企業影響力,走高端高質高效發展之路,打造“福建制造”品牌效應,助推我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引導企業家愛崗敬業、精益求精、持續專注,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培育工作。

19支持企業家追求卓越

弘揚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敢於承擔風險的精神,支持企業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範,應用推廣先進管理技術和方法,加強標準化管理,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科學管理體系,爭創一流企業、一流管理、一流產品、一流服務和一流企業文化,提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的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在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脫穎而出,培育發展壯大更多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

七、弘揚企業家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的精神

20引導企業家主動履行社會責任

增強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在切實履行對員工、環境、市場、消費者等責任的同時,提升企業的軟實力和競爭力,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引導和支持企業家奉獻愛心,參與光彩事業、公益慈善事業、“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民生社會事業、應急救災等,支持國防建設,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促進就業、關愛員工、依法納稅、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家要自覺做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的模範。

21鼓勵企業家幹事擔當

激發企業家致富思源的情懷,引導企業家認識改革開放為企業和個人施展才華提供的廣闊空間、良好機遇、美好前景,先富帶動後富,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引導企業家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投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振興和發展實體經濟、提高我省供給體系質量、促進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等方面作出更大貢獻。激發國有企業家服務黨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擔當精神。國有企業家要更好肩負起經營管理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責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22引導企業家積極投身國家重大戰略和新福建建設

引導企業家充分用好我省“多區疊加”政策優勢,把企業長遠發展和參與國家建設、福建發展結合起來,積極投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參與軍民融合發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援疆援藏工作,為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

八、提升對企業家的優質高效服務

23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深化“放管服”改革

堅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規章、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建立健全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核機制,在一定領域和特殊區域探索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大力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審批事項,所有涉企行政審批部門進入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窗受理、並聯審批、統一收費、限時辦結”。優化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流程,對審批及服務項目實行減程序、減環節、減要件、壓縮時限的“三減一壓縮”,辦理時限壓縮到法定時限的50%以內。用好“閩政通”政務服務平臺,大力推行全流程網絡審批,實行網上收件、網上審批、網上送達。

24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

建立政府重大經濟決策主動向企業家問計求策的程序性規範,政府部門研究制定各項涉企政策、規劃、法規時,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積極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建議,使出臺的政策更符合實際、更具操作性。保持涉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基於公共利益確需調整的,嚴格調整程序,合理設立過渡期。研究經濟工作議題的省委全會、省政府有關會議和各級人大、政協有關會議,可邀請優秀企業家和閩籍異地商會代表列席並聽取他們的建議。有條件的各級政府可聘請企業家代表為經濟顧問。

25完善涉企政策和信息公開機制

利用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網上辦事大廳、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服務熱線等線上線下載體,建立涉企政策信息集中公開制度和推送制度。加大政府信息數據開放力度。強化涉企政策落實責任考核,吸收工商聯、企聯、行業協會商會等第三方機構參與政策後評估。

26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

建立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及時高效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發揮統戰部門、司法機關、國資監管機構和工商聯、企聯、行業協會商會等作用,定期走訪調研企業、開展政策宣講、組織企業家座談,做到幫扶企業制度化常態化。探索選派幹部駐企服務制度,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充分發揮各類服務企業平臺作用,為企業創新創業、轉型升級提供保障。對經營困難的企業,有關部門、工商聯、企聯、行業協會商會等要主動及時瞭解困難所在、發展所需,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前提下積極予以幫助。引導企業依法依規解決問題,支持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兼併重組、債務重整。支持再次創業,完善再創業政策,根據企業家以往經營企業的納稅信用級別,在辦理相關涉稅事項時給予更多便捷支持。加強對創業成功和失敗案例研究,為企業家創新創業提供借鑑。

九、加強優秀企業家隊伍建設

27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規劃引領

遵循企業家成長規律,加強部門協作,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對企業家隊伍建設的統籌規劃,將企業家隊伍建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與我省重大決策部署同步謀劃、同步推進,鼓勵支持更多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脫穎而出。到“十三五”末,培養100名以上具有國際視野、善於國際化經營管理、具有一定國際市場影響力的企業家,1000名以上經營業績突出的知名企業家,10000名以上富有創新精神、具有一定行業或區域影響力的企業家。

28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

支持企業家素質提升培訓。總結推廣泉州市“以企業家培養企業家”模式,組織突出優秀企業家開展先進管理經驗推廣活動。組織優秀企業家赴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參加各類管理提升培訓。大力培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領軍人物,提升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完善各類企業家互相學習交流載體,發揮工商聯、企聯、行業協會商會在培育優秀企業家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優勢互補、共同提高。依託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重點高校和有實力的培訓機構,建設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培訓基地。支持各級統戰部、工商聯在知名高校舉辦培訓班。整合高校、研究機構、職能部門理論和政策研究力量,開展優秀企業家精神研究,重視閩商文化研究和傳承。

29突出抓好青年企業家培養

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大力培育優秀青年企業家隊伍,依託青年閩商聯合會、青年商會、青年企業家協會等各類青年企業家學習交流平臺,引導青年企業家辨清形勢、樹立信心,創業創新、傳承發展。將各類青年企業家培訓班納入各級職能部門年度計劃,每年選拔一批優秀青年企業家進行重點培訓。實行青年企業家培養“導師制”,深化福建青創創業導師庫建設。開展八閩創業訓練營、“101臺灣青年創業扶持計劃”等系列活動,對處於創業期的青年企業負責人進行針對性培訓。

30深入實施“海納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計劃

把企業家納入我省深入實施的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雙百計劃”、省優秀人才“百人計劃”和產業人才“十百千萬”工程,開展省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遴選工作,落實獎勵政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發揮校企合作和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培育一批符合我省產業急需、具有創新精神的產業人才。加快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推動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引導企業大力培養、引進具有世界眼光和創新能力的複合型職業經理人。健全職業經理人選用機制,建立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以公開招聘為路徑的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深化各領域閩臺人才交流合作。加大引進臺灣青年人才等人力資源(含實習就業創業)力度,促進閩臺青年融合發展。

十、加強黨對企業家隊伍建設的領導

31加強黨對企業家隊伍的領導

完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加強黨對企業家隊伍建設工作的統一領導。增強國有企業家堅持黨的領導、主動抓企業黨建意識,建好、用好、管好一支對黨忠誠、勇於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國有企業家隊伍。教育引導民營企業家擁護黨的領導,在人員、經費、場所等方面對企業黨建給予積極支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與企業現代管理體系相融合的新路徑、新方式,使黨的組織和政治優勢切實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實現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雙贏的格局。把企業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團結動員職工群眾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

32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

省級成立省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省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廳、財政廳、人社廳、國資委、工商聯、企聯等組成的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家隊伍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由省經信委承擔,其他省直有關部門要密切協作、形成合力。把企業家隊伍建設情況作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各地要建立推廣企業工作日製度,各級財政應統籌相關資金,積極支持企業家隊伍建設。

33發揮黨員企業家先鋒模範作用

黨員企業家要帶頭參加組織生活,推動黨建和企業文化深度融合,帶頭髮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企業全體黨員立足崗位作貢獻。強化對黨員企業家日常教育管理基礎性工作,加強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教育黨員企業家不忘初心,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定理想信念,堅決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經營管理各項工作中,率先垂範,用實際行動彰顯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重要性;要制定和細化具體政策措施,加大面向企業家的政策宣傳和培訓力度,狠抓貫徹落實。省發改委要牽頭會同省經信委、工商聯等單位細化任務分解,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