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有多少一二年級成績優異的孩子到了三年級掉隊的?

靜等花開0308


“三年級現象”是真的有,但是隻會存在於一小部分人身上,然後等到了“四年級現象”的時候,又會增加一部分(當然也可能會有一部分擺脫了三年級的滑坡,以下類推),再然後“五年級現象”、“六年級現象”、“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天下,初三天上地下”…………總之你會發現從三年級開始彷彿每個年級都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

實際上你再好好的觀察一下,可能就會發現:總有一些孩子的成績穩定的很好或者很差,也總有一些孩子成績是波動不穩定的。

所以具體問題還是需要具體到個體來說的,不能一概而論。

既然成績好習慣好,那還擔心什麼?

誠如題主所言一二年級成績好、學習習慣也好的學生,只要繼續保持,那麼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階段最為重要的其實就是學習興趣以及各種“習慣”的養成。知識點本身並不難,難的是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如何讓孩子無論是在態度上還是行為上都能夠正面的提升。

所以題主不必太過擔心這個問題。

“三年級現象”可以不存在

我記得二年級結束的時候,在家長會上老師們就說“三年級是一個分水嶺……”,然後三年級結束的家長會老師又說“四年級是一個分水嶺”。其實這都沒啥!只要這個孩子想學,而且智商不存在客觀的缺陷,我認為根本就不存在這些“三年級現象”!

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雖然跟知識難度提升有些關係,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基礎(習慣)不好,導致積攢到一定程度之後在成績上體現出來罷了。

這些雖然跟孩子有關係,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父母的問題。

我說幾個例子:

1、從來不跟孩子老師溝通,從來不知道孩子在學校表現情況,僅僅問一句“今天怎樣?”然後就沒有下文了。

2、孩子作業從來不檢查,也不看看老師的批改情況孩子的改錯情況,甚至孩子作業完成與否都不知道。

3、從來不要求孩子預習或者複習,對還唯一的要求就是“作業寫完就可以玩了”。

4、對於平日練習、測試、考試的各種問題只會以“成績不重要”為藉口不能及時給孩子加以正確引導。更重要的是對那些不足之處“視而不見”,小到計算粗心,大到讀不懂題;小到錯別字,大到作文不會寫……啥都不在乎。

5、家庭整天負能量滿滿,兩口子整天或是天天吵架,或是沒完沒了的看電視玩遊戲,或者是整天看不起那個瞧不上這個…………

6、總是認為“孩子還小”,然後各種嬌慣、縱容。

……

我認為以上這些情況如果達到一定程度的話,這孩子基本上是不太可能有什麼學習能力的!只要知識點稍微提高點難度、題目稍微繞一點,那麼孩子分分鐘就會繳械、放棄!

所以以上這些問題(包含但不侷限於這些)平日如果能夠注意到,那麼孩子肯定不會出現明顯掉隊情況的。

實際上一般情況你會從二年級的時候基本上就能確認誰有可能會掉隊的————很多時候不需要看孩子,看父母就能判斷的了了。

說到這裡就還是要再提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儘管不可否認的是學校、老師對於孩子影響確實很大,但是不要把“在校學習”和“在家學習”完全的割裂開,這兩者原本就是一體的!“家校合作”才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我想這個道理並不是很難理解,對吧?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是一位在小學奮戰了三十年的老教師了,我來說說我觀察到和思考到的原因吧。

三年級現象確實存在,真的不容忽視。

總結一下我看到的原因。

一、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家長們比孩子還緊張,對什麼都很認真,包括對孩子的管理和輔導,都可以說是盡心盡力。通過老師能夠即使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多和老師交流,所以孩子們即使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小朋友跟不上的少之又少,因為家校聯合了,孩子們的進步很明顯。

二年級,孩子們在一年級的基礎上,知識點沒有太難的基本承接一年級的知識,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習慣,懵懂地也知道如何聽課,一些基本的事情自己能夠料理,所以,二年級和四年級是孩子們比較輕鬆的學段。

到了三年級,首先是孩子們的知識點多了,重了。數學中只是開始走迷宮,語文也有了不再簡單的閱讀題和寫作文這兩大塊。所以孩子們感到忙頭無緒,手忙腳亂。

而家長大部分新鮮勁過了,看似孩子們按部就班的學習,可沒有看到孩子們課程的加深,還有就是如果孩子學習好,家長還喜歡和老師交流幾句,學習不好的,自己就首先不敢和老師交流了,感覺自己孩子就那樣了,和老師交不交流無所謂了。實際是老師忙於工作,家長自己就放鬆甚至放棄了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瞭解,自己不知道孩子在學校聽不聽了,直到老師叫家長來時,孩子一定是已經有問題了,老師不的不叫了。



一二年級,孩子只要智力沒問題,一般都能打個九十多分,因為知識點雖然不難,但習慣好的,就是幾個百,習慣不好的永遠得不到一個一百。到三年級,孩子們的學習習慣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凸顯出它的好處來。這樣,

第一種:家長忽視的中等生開始掉隊。有完不成作業的,有不能獨立完成的,有開始懂得投機取巧抄作業的,還有的乾脆挑著做,自己持無所謂態度。反正家長不知道。

第二種:學習習慣不好的,上課不好好聽講,知識難度加大,緊跟老師的步伐都很吃力何況上課搗亂玩耍的,自然掉隊。之後的情況,家長如果不重視家庭作業的質量,孩子就會被甩很遠了。

第三種:一二年級特別緊張的家長,過分包辦,孩子沒有自己思考的餘地,家長對孩子輔導的方法不對,完成孩子自己不思考,過分依賴於家長的答案。這樣孩子的思考能力沒有培養起來,理解三年級的除法應用題就會產生困難,造成數學落後吃力,語文始終在作文沒有話可說上裹足不前。出現掉隊現象。



不能不說的是,三年級有學校小循環,要換老師,孩子們又得重新適應新老師的講課方式,做事方式,也有不適應的,布喜歡的也容易掉隊。

三年級孩子們要換鋼筆用,孩子們有的一二年級沒有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鉛筆尚可以將就,鋼筆就不能將就了。打大墨水,換墨囊的,不會正確用筆尖,劃本子的,吞墨水的,本子上,臉上手上,都是墨水,孩子們的書寫明顯下降,寫作業速度明顯放慢。作業量或許更多了,可孩子們的運用鋼筆寫字的能力卻不高,速度還慢,這樣孩子們寫作業時間拉長,注意自然受到影響。墨水又不好擦掉,寫錯就是一大難題,看見孩子們右手鋼筆,右手擦擦筆,甚至寫一個字擦一個,彷彿重新回到了一年級。難怪有研究表明三年級是孩子們整個求學階段最最困難的時期。



所以,各位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幫助孩子們順利度過三年級,四年級就好多了,五年級六年級孩子們又將迎來新的挑戰。

我的一點思考:孩子上三年級時,作文就是首要的難關,家長們不妨從二年級下班學期的暑假,慢慢和孩子學習作文的方法,以日記的形式,一件事,一點體會,一個笑話,都可以寫成短小的文字,多讀故事,給孩子作文打基礎。

一樣的我回答能幫到朋友們。


漫語慢文


三年級分水嶺現象,我確身體會過。我兒子現在剛上四年級。在一二年級的時候,他們班有好幾個小姑娘,幼小銜接做的很不錯,所以一二年級都是當班長,做學霸,但是到了三年級學習成績就慢慢的落下去了,現在四年級跟學霸基本不沾邊,當然不可能全部都落下去,有的同學保持得很不錯👍。而我兒子一二年級是屬於很調皮的小男生,被請家長了無數次,我們家長高度配合老師抓的也緊,三四年級學習成績慢慢上升。我總結下來發現:要克服三年級現象,必須家校共育。學生上課專心聽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下來家長配合老師完成各種督查。家長想放手不管那是不可能的,會讓自己的孩子慢慢退出學霸的行列。講真,三年級之前最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玩者無疆




看到這個問題,本來我想用小學的教學大綱為您解答,為何三年級會出現所謂的“分水嶺”,可看到這個問題已經被提出了好多年而且還在頭條,這說明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困惑,我還是想以過來人的角度談談我的個人學生經歷。

小學的學習經歷大多數人都有,但大多數人都還記得嗎?小編卻記憶非常深刻,因為我在小學後期時成績一直不突出,現在回頭來看大致的原因也非常清晰,無非是學習習慣不端正不懂得複習。隨著年級的上升,哪怕就算是最基礎的小學,課業內容也是越來越多;而當時的我,老師每天講了很多,習慣於一二年級優越成績的我,完全沒意識到那是因為一二年級的知識還很淺,以為耍耍小聰明就能跟得上,結果知識也被我記得支離破碎。



就這樣一直到了初中,真正到了沒法吃老本學習的階段,問題開始大範圍暴露了,審題不認真老馬虎、知識點不紮實易混淆、邏輯不嚴謹下筆很隨意等等。為了完成中考,我利用初一、初二兩年的時間迎頭奮起,把小學欠下的債一點一點還上;期間給我最大的動力就是當年我市的中考狀元,他小學時很不聽話,是老師眼中的差生,可是到了初中,他的初中班主任和家長對他仍然沒有放棄,他憑藉一股勁衝了上來。而我,最後也如願考上了我市的省重點高中。



我想通過我的經歷告訴您,小學到了高年級很容易出現所謂的掉隊,這種情況一般不是因為孩子的智力不夠,往往問題就出在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及時改正很快就能一馬當先!而且,即便到初中,只要家長和老師不放棄孩子,一切都為時不晚!


三遷兒立


我記得我在一二年級的時候,考雙百很正常,以至於家裡人都覺得我很聰明,導致我自己也覺得是這麼回事。

到了三年級就開始下滑,但還不明顯。

四年級開始數學基本與八十分無緣了。

當然,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沒有多少文化,所以對於我的學習似乎不怎麼操心,他們覺得我以後就是接班當工人的命。

最終我高中混了畢業,滿足了父母的願望,接班進了還不錯的國企,當了一名工人。

以前不懂,老給自己找原因,交了壞同學,馬虎了,沒有認真聽,現在想想其實根本不是那回事,主要就是自己笨,很笨,聽也聽不明白。

一二年級的成績真的什麼也證明不了,學的都是基礎知識,有的在學前班已經學過了,如果最簡單的加減法,拼音都學不會,那真的就不要上學了。

所以那些覺得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認為理所當然的三年級以後成績也會好的家長們,現實一點,真正的實力是從三四年級以後開始的。


林夕com574


三年級是小學階段一個分水嶺,有的老師誇張地說過: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天上地下。

這是真的嗎?

其實,一二年級的成績因為太過“繁榮昌盛”,掩蓋了許多事實。

一年級知識真的很簡單,而且考試題目也非常簡單,有些孩子在學前基本掌握許多知識,最後的考試考不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有的班,一大片98.99,100的。

其實一年級孩子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有的閱讀量很大,但是考試並考不出來。有的反應非常遲鈍,考試成績也體現不出來。

在二年級,繼承的是一年級的考試模式,作文基本就是寫一小段話。

所以,二年級也差不到哪裡去。

這是一二年級,給家長一個錯覺,感覺孩子還是不錯的嘛!於是很放心,也很安心。


到了三年級,別的不說,一個閱讀理解一個大作文,把很多孩子活活“打下馬來”,有些孩子壓根沒有閱讀基礎,根本讀不懂文章。有的孩子,沒有寫作文的能力,拿起筆來不知所云。這倆項就能拉開檔次。

語文再不是簡單的生字詞了

而這時候,有些家長誤認為孩子已經很好,不用多操心,也沒有閱讀的引導,家裡也沒有讀書氛圍。再加上鋼筆書寫,有些孩子感覺吃力。某些地區,三年級開始加了英語。有些孩子就真的忙不過來了。

孩子也糊塗了。

這就是三年級現象。

真正優異的孩子,指的是閱讀量特別大,很有閱讀儲備的孩子,而不是虛假繁榮的高分孩子。

一二年級,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有可能就差幾分。

到了三年級,最高分和最低分,就有可能差到三四十分。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而到了五年級,有的孩子能考個位數,也是十分令人尷尬的。

所以,一直保持閱讀,一直能看書並消化書,才是保持不敗之地的優勢。而不是分數高的孩子就學習好。


Longsuixinyuan


我的女兒正好上三年級,來談談我對此事的觀察。

1⃣️一二年級,語文主要是字詞拼音,數學主要是基礎運算和生活裡的數學。現在孩子多是提前學習過的,不論是幼小銜接,還是家長。所以孩子的能力足以應付。

2⃣️三年級的分水嶺:

語文:向閱讀和寫作能力轉型,難度突然增加,第一單元,女兒考了前三,但也只是89。接下來,有閱讀積累的孩子,用了老師的方法,會快速調整,但沒有的,就會開始吃力。

數學:初級邏輯開始,不少孩子總是掉坑。這個地方也不是方法能快速補充的。

三年級的分水嶺,主要分的是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如果孩子在這兩個地方缺少積累,必然快速下滑。當然,要補,也是從這兩處訓練開始。

我的建議:

1⃣️閱讀打底,訓練理解能力。也就是現在高考轉型都在提的大語文學習。建議讀些有趣的科普類和思維比較活躍的文學類。前者開眼界,後者拓思路。

2⃣️生活打底,加強思考聯繫。生活處處皆學問,小到桌子怎麼擦更乾淨,東西怎麼收會又快又容易找,為什麼吃糖壞牙,大到共享單車到底怎麼運營更好……都是開放性的,可以探索,可以查資料,也可以和父母討。沒事多示弱,問孩子一些為什麼,幫他打開思考的源泉。


嫻聊成長



誠邀。

作為家有四年級的小學生,這個問題深有體會。

平時工作忙,加上沒有上過有限銜接班,孩子入學時只會簡單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100以內的數數,所以一年級的時候送孩子去了班主任老師辦法晚託班,一學期下來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反而經常被表揚,分數看起來還不錯。

第二學期,因為工作調整,我們把孩子接回來,才發現孩子在做作業、看書上其實是沒有什麼所謂的習慣的,只是在班主任老師的要求下完成作業或者說學習任務。而在家長面前,就開始各種磨蹭,各種拖拉。為此,我是很難過的,於是下狠心,要求家人配合,著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半學期下來,學習習慣基本養成,雖然還有時不時的反覆,而分數竟然有了提高。

二年級下學期,工作又有了變動,孩子爺爺生病,家裡沒老人幫忙按時接送,結果只好有送去晚託班,半學期下來,成績又降了……三年級又回家學習,要求嚴格下,成績又回來了。

這個時候我就明白了:的反覆其實就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所以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那麼到了三年級,孩子的成績是不會掉的。現在我孩子四年級結束了,成績都在班級前五名,我個人認為都歸功於她在我要求下養成的回家第一時間完成作業,晚上睡覺前堅持半小時閱讀等較為良好的學習習慣。

而她班上那些一二年級成績優秀的孩子,也確實有掉隊的,從我觀察和在家長群裡的家長們聊天可以看出:一二年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是掉隊的很大一個原因。


一家人三座城


專職輔導一年級,常年跟小學生打交道。

在我和同行看來,三年級現象,在一二年級早有苗頭,只不過家長們都沒發現而已。


一二年級考高分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幾種:

學習能力強

一看就會,一聽就懂,超強記憶力,超強理解力……

同樣的知識點,這些孩子學習時只需要花一半甚至更少的時間,學習後又能舉一反三。在任何一個老師眼裡,這些都是“好苗子”。這些孩子,不能保證第一名,但也很難掉隊。


學習習慣好

不會就學,不懂就問,看過就記住,學過就掌握,當天知識當天消化……

我有個學生,每天中午固定寫一頁生字;又有一個學生,每天10道計算題,自己出題自己作答自己批改;又有一個學生,數學作業中,重點信息、解題步驟、答題格式一清二楚。

這些孩子未必學得快,但紮實。到了三年級,不可能掉隊。


考試運氣好

這些孩子,常常就是所謂的“聰明”孩子,他們比一般孩子更懂得“考試”,更會猜題。

上課不一定認真,但考試經常高分;知識點未必紮實,但分數總有驚喜。

這樣的孩子,在一二年級中是非常多的,其中又有不少曾提前學習過,所以提前學習也常常因此背鍋。

這也就是三年級現象中,掉隊最明顯那些孩子。

特別是數學,一二年級時題型少,作答可能性窄,不是A就是B,最多也就C,就是瞎蒙的準確率也不低;到了三年級,題型多,可能性範圍大,很難猜中,分數就開始直線下滑。三年級,原本應該紮實掌握的一二年級知識,這些孩子也多半遺忘,所以不僅分數下降,還會出現因為銜接失誤學不會學不懂的情況。


對大部分家長來說,輔導孩子時沒有參照對象,所以容易把分數當成唯一標準。

但對我們或是任課老師來說,孩子學得好不好,扎不紮實,一眼就能看出來,分數只不過用來衡量考試狀態而已。


想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學習情況,最好還是多跟老師交流。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這種情況見得太多了。也的確成了很多家長的心病,每每談起來呢,總是會孩子一二年級時如何如何,更甚至呢,認為老師怎麼了怎麼了。

實際上,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就是課堂學習能力。

一二年級的成績,可以說是一種表面現象。為什麼呢?即便孩子沒上一年級,他在幼兒園,或者家長所教的那些知識,也足以應付考試。也就是說,幼兒園所教授的知識,基本上和小學一二年級是對接的。

你想想,課上講的,孩子都會。他還有興趣聽下去嗎?更為關鍵的是,他上課走神,考試的時候還考滿分。回到家後,家長也好,爺爺奶奶也好,都不停地誇讚。

你想想, 這會給孩子造成一種怎樣的影響?

漸漸的,孩子在學校的課堂效率越來越低,終於有一天,自己的老本被吃光了,才發現問題。原來,以前很多不如我的同學,竟然超過我了。而這個時間段呢,往往就是三年級和四年級。

所以,我認為,不要過早地給孩子傳授超越年齡段的知識。那樣的話,會影響學校課堂效率。你想想,孩子都會了,還要老師幹什麼?孩子都會了,上課還會那麼專心嗎?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有這樣的情況,一切要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要學會聽課。否則的話,真的有一天,你會產生這樣的疑惑,這還是我的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