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人不被刺殺,也許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鈍初,號漁父,漢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國“憲政之父”,與黃興、孫中山並稱,主持第一次改組國民黨。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1913年被暗殺於上海,終年三十一歲。

如果這個人不被刺殺,也許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

“霹靂一聲,陰霾盡揭,至此袁世凱、趙秉鈞授意殺宋已成鐵案。”這段話是國民黨喉舌、上海《民立報》1913年4月25日的通欄標題。當年3月20日上海火車站月臺上的一聲槍響,既宣告了國民黨立憲派領袖宋教仁的遇難,也揭開了民國曆史上“二次革命”的序幕。時隔百年,這樁民國曆史“第一兇案”仍然是一道供歷史學家和時人觀察、分析民初中國政治現代化曲折走向的鮮活傷口。

宋教仁19歲中秀才後考入湖北張之洞創辦的武昌普通中學堂,在武昌花園山的吳祿貞組織的革命團體聚會深深地吸引了他,滿清罪行種種,怨懟之情,歷歷在目,從而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為了革新政治,建立真正的民主憲政,宋教仁辭職後積極主張由國會中的多數黨組閣,實行責任內閣制,企圖以此來限制袁的權力,於當年8月在同盟會的基礎上,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以及國民公黨等幾個中間黨派,組成了國民黨。由於宋教仁不斷擴充國民黨的力量,因而使國民黨在國會中逐漸佔據了優勢。1912年底,國會大選開始,國民黨在全國大選中獲勝,取得了多數席位,宋教仁作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自然成了責任內閣的組閣人。為儘快實現民主憲政的理想,宋教仁親臨長江各省演講,尖銳抨擊袁世凱專制政治的黑暗,積極宣傳責任內閣的主張。他向大家描繪未來憲政共和國繁榮昌盛的美好前景,聽者人人振奮,所到之處掌聲雷動。

如果這個人不被刺殺,也許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

如果這個人不被刺殺,也許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

宋教仁是民國初年的政壇重要人物,同時也是同盟會的元老級的人物,宋教仁對國民黨的組成做出很大的貢獻。那時候趙秉鈞奉袁世凱的命令加入同盟會,為了窺探革命黨人的內部情況,所以趙秉鈞和宋教仁走得很近,宋教仁經常向趙秉鈞吐露一些黨中的秘密,而趙秉鈞也會告訴宋教仁關於北洋軍的信息。在1913年3月20日的晚上,宋教仁剛走出上海火車站的檢票口,就被一顆來自背後的子彈打中,子彈打中宋教仁的肋骨並穿入腹部,宋教仁立即被送進滬寧鐵路醫院手術搶救,在醫院宋教仁還命人向袁世凱發報講述自己遇襲的過程,同時也寫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並請求袁世凱一定要保障民權,自己死不足惜。

如果這個人不被刺殺,也許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

宋教仁被稱作中國的“憲政之父”,是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為民主革命貢獻了很多力量,是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對他的評價歷來都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為了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也有人認為他的行為對共產黨、對整個中國革命都沒有任何好處。

如果這個人不被刺殺,也許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