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人不被刺杀,也许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如果这个人不被刺杀,也许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霹雳一声,阴霾尽揭,至此袁世凯、赵秉钧授意杀宋已成铁案。”这段话是国民党喉舌、上海《民立报》1913年4月25日的通栏标题。当年3月20日上海火车站月台上的一声枪响,既宣告了国民党立宪派领袖宋教仁的遇难,也揭开了民国历史上“二次革命”的序幕。时隔百年,这桩民国历史“第一凶案”仍然是一道供历史学家和时人观察、分析民初中国政治现代化曲折走向的鲜活伤口。

宋教仁19岁中秀才后考入湖北张之洞创办的武昌普通中学堂,在武昌花园山的吴禄贞组织的革命团体聚会深深地吸引了他,满清罪行种种,怨怼之情,历历在目,从而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为了革新政治,建立真正的民主宪政,宋教仁辞职后积极主张由国会中的多数党组阁,实行责任内阁制,企图以此来限制袁的权力,于当年8月在同盟会的基础上,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以及国民公党等几个中间党派,组成了国民党。由于宋教仁不断扩充国民党的力量,因而使国民党在国会中逐渐占据了优势。1912年底,国会大选开始,国民党在全国大选中获胜,取得了多数席位,宋教仁作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自然成了责任内阁的组阁人。为尽快实现民主宪政的理想,宋教仁亲临长江各省演讲,尖锐抨击袁世凯专制政治的黑暗,积极宣传责任内阁的主张。他向大家描绘未来宪政共和国繁荣昌盛的美好前景,听者人人振奋,所到之处掌声雷动。

如果这个人不被刺杀,也许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如果这个人不被刺杀,也许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宋教仁是民国初年的政坛重要人物,同时也是同盟会的元老级的人物,宋教仁对国民党的组成做出很大的贡献。那时候赵秉钧奉袁世凯的命令加入同盟会,为了窥探革命党人的内部情况,所以赵秉钧和宋教仁走得很近,宋教仁经常向赵秉钧吐露一些党中的秘密,而赵秉钧也会告诉宋教仁关于北洋军的信息。在1913年3月20日的晚上,宋教仁刚走出上海火车站的检票口,就被一颗来自背后的子弹打中,子弹打中宋教仁的肋骨并穿入腹部,宋教仁立即被送进沪宁铁路医院手术抢救,在医院宋教仁还命人向袁世凯发报讲述自己遇袭的过程,同时也写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并请求袁世凯一定要保障民权,自己死不足惜。

如果这个人不被刺杀,也许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宋教仁被称作中国的“宪政之父”,是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为民主革命贡献了很多力量,是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对他的评价历来都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为了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行为对共产党、对整个中国革命都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这个人不被刺杀,也许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