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的煩惱》致我的朋友100——願人間處處充滿愛

之前我寫過一些書的讀後感,為了向大家介紹下書的大致內容和我的感受。在昨天,我分析《洛麗塔》的時候提到了一本書,《少年維特的煩惱》,它是一本讓我哭出來的書。

歌德正是這本書的作者,我想到要看這本書的原因,還不是因為他,而是這書的另一位讀者——波拿巴先生,他還有個更響亮的名字——拿破崙。

我希望能瞭解為什麼拿破崙喜歡這本書,抱著這個目的才閱讀的。不過書的魅力確實是無與倫比。它和我之前看過的書不同,是書信體的小說,全本都用信件的形式寫成。

根據前文提示,歌德有過和維特差不多的經歷,後來也想過自殺,所以能寫的那麼真情實感。喜歡一切都好的我希望,不要有人再和維特一樣了。

《少年維特的煩惱》致我的朋友100——願人間處處充滿愛

維特的煩惱與其說是煩惱,倒不如說是折磨,帶來的只有痛苦。不過這愛的痛苦在來臨時又是那麼甜蜜。維特本來就是個熱愛自由的少年,與當時的德國社會是格格不入的,他是個貴族紳士,卻極度鄙視某些同樣是貴族的人。有些貴族只為了身份就遠離下人,有些只會誇誇其談。在維特看來,和他們交流還不如讀一本書來的好。

有的人認為維特的悲劇有一部分就在於此,我認為有些道理,因為維特離開自己心愛的人後,若是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沒準還不會如此難受。工作是抗拒抑鬱的藥物之一,不過絕對不能停下,因為停下就意味著死去。

維特對綠蒂(女主)是一見鍾情,可惜綠蒂已經訂婚了。是的,若是他們能提早的遇到,沒準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他們都有相同的愛好和見解,而綠蒂的男友卻只是個深愛綠蒂的人罷了(我這麼想)。也許對女士們來說,她的伴侶只要愛她就夠了。

綠蒂本打算讓一切處於正軌,阿爾伯特(男二)是她的好丈夫,維特是她的好朋友,但是綠蒂的心裡對維特也是有愛的。像這樣尷尬的關係,完全無法阻止維特那顆火熱的心,他真的想了很多,也想過離開,但他做不到,他愛綠蒂,並且願意為她去死。

一次意外事件讓維特徹底崩潰了。那件事也是至今讓人矛盾的事,為愛殺人究竟對不對。從理智來講,那肯定是錯的;但若真有人阻礙一顆滿是愛和衝動的心,那麼誰先是受害者,誰更痛苦?

對,這也是維特的矛盾所在。愛,全心全意的愛,卻得不到。我希望大家看到此不要立刻下結論,什麼這樣太沖動,太不明智,很多人都會勸說這樣的人太脆弱,應該等時間來撫慰他(她),讓他(她)明白,自己之前是多麼的愚蠢。

現在人也是這種思想。很多人為情自殺都會被譴責自私,不值得。現在我認為,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他們都只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有人希望那些自殺的人能夠活著,而沒有人有義務為誰活著,一切都是自願的。說這值不值得,哪有定義啊,生命是無價的,可誰真的在乎每一條生命。他們選擇結束自己,僅僅為了人最基本的感情。

維特是那樣,為愛而死的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死,要麼一直痛苦消沉,要麼指不定哪天會做出極端的事情(想一下某些因愛而變態的人吧)。

在那晚,維特再也忍不住衝動,吻上了綠蒂的嘴唇,在後來拿到了經綠蒂的手交給他僕人的槍。維特釋然了,他不想再維持這樣的關係,為了不破壞綠蒂的生活,他選擇了放棄自己生命。

《少年維特的煩惱》致我的朋友100——願人間處處充滿愛

根據基督徒的教義,自殺是不能進公墓的。在維特死後,沒有教士為他送行,不過一些當地人,還有些孩子都願送他走這最後一段路。維特生前確實是個好人,善良的人。對孩子好,對當地人好,他曾問耶穌為什麼把大人與孩子區別對待;為什麼大人就高於孩子,曾承認等級的必要性卻也鄙視那些貴族的做作。

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維特的思想是啟蒙思想的體現,追求自由,理性,質問宗教。像拿破崙那樣的革命之子,對這樣的思想當是有共鳴的,拿破崙也曾失戀過,也不知這是否算個愛看這本書的原因。

本書是個孽緣(原諒我這麼說),這樣的緣分該怎麼說呢?那是人最真的感情——愛。

《少年維特的煩惱》不只是他的煩惱,也是很多人的煩惱。不過維特比起那些為愛殺死別人的人,也確實好的多。

寫到這裡,我也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更新到第一百篇了,之前我一直涉及各種影視、書籍,還有自己創作的小說。我這人吧,其實說到底就這麼幾件事兒上心,第一是和平,我希望世界不要再有戰爭;第二是財富,每個人都想掙錢,我們既要掙更多的錢,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錢;第三就是愛,雖然我還不大理解這個字,但我相信愛是存在的,也許有些感情算不上是愛,但溫柔,以及表現出的柔情,也能給人類似愛的感覺。善待他人,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

閱讀能夠增長見識,擴大心胸。影視可以幫人更好的體驗其他人的生活,我們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以後會更好。

《少年維特的煩惱》致我的朋友100——願人間處處充滿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