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我生平最討厭的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相互折磨,尤其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本可以胸懷坦蕩地盡情歡樂,可是他們卻彼此拿一些無聊的蠢事把不多幾天的好日子都糟蹋掉,等意識到浪費的光陰已經無法彌補時,已經太晚了。”

總有一些作家生不逢時,去世之後其作品才開始受人關注,而有些作家,其作品生前就暢銷不已,在讀者和社會中掀起了巨大波瀾,比如歌德的這本《少年維特之煩惱》。

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作家歌德在1774年、25歲的時候完成的一部小說,篇幅雖然不長,卻講述了24歲的進步青年維特在進入社會時,面對愛情、階級時所遇到的種種問題,這些問題給他帶來疑惑和不解、困擾和折磨,最終維特選擇自殺。

這本書一經出版就成為暢銷書,不少年輕人都模仿書中維特的穿著:藍色的燕尾服,再配上黃褲黃馬甲,更有甚者模仿維特的吞槍自殺。以至於書籍再版的時候,歌德迫於壓力在書中勸誡讀者“不要步我(維特)後塵”。

歌德寫《少年維特之煩惱》時,年僅25歲,正是年輕氣盛之時,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在面對問題之時很容易就會意氣用事,不接受轉圜的餘地,顯得更加理想激進,這也是維特悲劇的原因之一。

雖然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快兩百五十年了,但讀者依然能夠從中獲得共鳴,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有維特的影子。但我們都不是書中的人物,我們活在現實之中,每個人只能向前。

01 維特的愛情失意

歌德曾說:初戀是唯一的戀愛。而縱觀歌德的一生,主要就是寫作、做官和談戀愛三件事,其情史也是很多人的研究主題。

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歌德

在《少年維特之煩惱》裡,歌德也化用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曾在一次舞會中認識了一位名叫夏綠蒂的少年,一見鍾情表白後,夏綠蒂有些驚慌失措,就告訴了自己的未婚夫,雖然未婚夫對此並不在意,但歌德覺得十分震驚,就離開了。

幾個月以後,歌德的另一個朋友葉爾查林因為愛上別人的妻子,受不了社會輿論的指責自殺了。歌德以此為原型,寫出了小說。

小說裡,維特的一大困擾就是他鐘情的綠蒂已經有了未婚夫,並且之後綠蒂也和他人成婚了,木已成舟,他的愛情無所實現,一切無望迫使他最終和世界訣別。

這其中必須要說一說的,就是綠蒂的態度:她究竟愛不愛維特?按照今天的眼光去看,可能不少人會覺得綠蒂有些綠茶,因為她既為了生活,理性選擇了阿爾貝特,但又渴望浪漫的愛情,所以對於維特給予的愛慕和關懷,無法抑制地想靠近。人就是如此的矛盾。

只是或許她也沒有想到,她時而回饋的小小恩賜在維特這裡是致命的引誘,最終導致他在痛苦中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當初彼此都果決一些,結局也許就會改變。

除此之外,現在一些年輕人,因為文學影視對愛情的歌頌,對愛情產生了過高的期待,失意時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所欠缺,同時還可能為了讓自己符合愛情故事中純粹專情的愛情形象,而自覺不自覺地進入了自己的腦內小劇場,上演一出愛恨情仇的大戲,結果只感動了自己。

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維特

對愛情的渴望也許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但愛中的情況太複雜,情竇初開的年輕人總會為愛痴狂,只是痴狂可以,別輕易以命相搏,事後看似留下一段佳話,實則什麼都沒有了。

這樣說來,倒是不太建議年輕人看這本書了。

02 維特的事業不得

維特曾經試著離開綠蒂,於是他從鄉下回到了城市,並在公使館當了辦事員。但和所有初入職場的人一樣,維特也感覺到不適。

這其中,既有上司的刁難,也有同事的提防,官場上的種種作態都讓他苦惱不已,甚至在伯爵家吃飯時,也被貴族嘲弄和驅趕,於是維特一氣之下辭職而去。

這樣的處境也許就是那些在網上詢問“到底要不要裸辭”的年輕人所正在經歷的,當工作的繁雜和重壓叫人透不過氣,懷疑人生價值、人生意義的時候,當複雜的人際關係不斷擠壓私人空間,還要笑臉相迎的時候,誰都會想現在就離開工位,現在就把辭職信交給領導,現在就不用苟且,現在就去追尋詩意和遠方。

之後維特也曾有過別的嘗試,但最終無疾而終。

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人們常說“學校是個象牙塔,社會是個大染缸”,很多年輕人在進入社會的時候都會不斷產生各種懷疑,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只是有的人自我撕裂,快速蛻變,丟棄掉笨重無用的殼,轉而學會利用社會的種種規則交際應付,遊刃有餘;有的人則蜷縮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偏安一隅,只要守住自己的精神世界就好,工作嘛,無非就是為了生活費。

作為旁觀者,無從評判他人的人生選擇。只是人生短暫,不能浪費,也可以試著一邊摸索,一邊尋找自己的事業。

當下,人們都談“副業剛需”,這個“剛需”不僅指的是金錢物質上的需求,也有自我實現、成就滿足的需求。時代在發展和進步,我們的眼界在開拓,我們擁有比維特更多的選擇和機會,只要我們準備好去嘗試。

03 他人的社會悲劇

在愛情無望、事業迷茫之時,維特重新回到鄉間,只是此時物是人非。

之前,他曾給村民的兩個孩子畫過畫像,然而現在孩子的媽媽告訴他,自己的小兒子已經去世了。

而曾告訴他自己喜歡女主人的農夫,在表白後被解僱了,因為女主人的弟弟怕他搶走姐姐的財產。之後農夫殺了人,維特為他辯護,卻被法官反對。

現在,綠蒂也已經嫁做人婦,維特壓抑著自己的愛情,他甚至夢到深愛綠蒂而丟了工作發瘋的青年。此時的維特,經受著種種折磨,承受著過激的心理壓力,最終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

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維特的境遇令人唏噓,但審視現在,心理壓力過大甚至患上抑鬱症的人也不在少數,人們因為自身的種種遭遇而低落、消極、悲觀、厭世。2017年世衛組織就已經公佈數據:全球有超過3億人是抑鬱症患者。

在這種情況下,學會及時疏導自己的心理壓力,釋放消極情緒,改變自身狀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2020年初疫情期間,因為全員隔離,大家宅在家裡,空閒時間就看新聞、刷社交網站,反而看到了更多信息,這些信息有好有壞,上一秒氣得跳腳,下一秒就感動到要落淚,情緒大起大落,所以就有人建議不要過多的關注外界信息,避免信息過載。

雖然對於他人的經歷境況理解並同情是有同理心的表現,但這些也可能會成為自身的應激源,給我們帶來壓力,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對此,必須學會適量,並及時讓自己減壓。

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所帶來的理解和共鳴也是如此,雖然它也許能夠部分緩解我們的焦躁不安,讓我們知道從過去到現在,日無新事,大家愁的都是一樣的問題,但是維特以死來自我實現的方式並不可取。

看看現實中,作者歌德雖然逃離了夏綠蒂,但他沒有自殺,還寫出了《少年維特之煩惱》,一舉成名,成為活著就名利雙收的大作家,這或許才該是“維特們”的正確模仿對象。

年輕人可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但你要學的是歌德

我不想過多地探討時代背景、社會背景、階層人文等集體疊加所帶來的群體困境,因為首要的還是個體如何自救,如何解決這些煩惱和痛苦。

這本書如果早幾年看,可能我會和維特一樣陷入深深的疑惑、懷疑、抑鬱之中,因為這一階段是人生的必經之路。而現在,雖然我仍舊對人生持有悲觀態度,但還是會試著去做出一些改變,哪怕僅僅是讓自己高興一些,開心一些也是好的。

人生路漫漫,或許還會有下一個“中年維特之煩惱”、“老年維特之煩惱”,生活的本質就是如此,絕不可能叫你順心一些的,所以還是接受它、解決它吧。


彩虹誒:和你一起分享閱讀的樂趣,團結向上,嚴肅活潑,奮發有愛。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