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如何评价明朝?明朝只有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毛主席如何评价明朝?明朝只有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1964年5月,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这段话可谓毛泽东对明代历史的整体印象和基本评价,他认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搞得比较好”。

毛主席对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才能给予过很高的评价。他在读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智囊》一书时曾批注曰:“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李世民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最符合毛泽东的军事智慧特征,而朱元璋之所以能紧随李世民之后排名第二,是因为他夺取天下的一系列军事谋略也深得毛泽东的赞赏

朱元璋在十几年的战争磨炼中,以非凡的军事才能,从普通一卒到三军大帅,直至登上大明开国皇帝的宝座。而那些在他还是无名小校时已久历兵戎的群雄,曾几何时都先后成了他的刀下鬼或麾下将。毋庸置疑,朱元璋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军事上的成功,是他能够得天下的主要原因。
毛主席如何评价明朝?明朝只有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毛主席说:“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朱元璋正是在错综复杂的元末战争中,正确地把握了战争全局,充分利用客观局势造成的有利因素,在战争发展的各个阶段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毛主席对朱元璋的经历研究得非常仔细,甚至一些历史细节也不放过。当他读到《明史》中讲元至正二十四年春,朱元璋在即吴王位后亲自率兵征伐武昌,一举荡平汉、沔、荆、岳等地区的内容时,挥笔批道:“不令诸子孙统兵作战,失策。”在毛泽东看来,朱元璋应该让诸子孙也在枪林剑丛中经受锻炼,不能让他们坐享其成。

朱元璋在巩固朱明王朝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手段,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其残暴的一面。吴晗对这段历史做了画龙点睛的描述:“朱元璋用严刑重罚,杀了十几万人,杀的主要是国公、列侯、大将;宰相、部院大臣、诸司官吏、州县胥役;进士、监生、经生、儒士、文人、学者;僧、道;富人、地主等。总之,都是统治阶级的内部成员,他心目中的敌人。他用流血的手段进行长期的内部清洗工作,贯彻‘以猛治国’的方针,巩固了朱家王朝的统治。”


毛主席如何评价明朝?明朝只有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朱元璋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皇帝中,是一个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做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的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朱元璋还保护商业,取消书籍和田器征税,繁荣了市场。他还改变了元朝的匠户制度,推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在严惩贪官污吏方面,大大改变了元末恶劣的政治风气。这些措施都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是为明朝的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的,是应该肯定的。


​​对于朱元璋的不足和过失

一、他“以猛治国”的方针,过分地运用特务组织,制造了许多血案,野蛮残酷的刑罚,大量的屠杀,弄到“贤否不分,善恶不辨”的地步。许多勋劳卓著的大将和文人,毫无理由地被野蛮杀害。锦衣卫和廷杖两桩弊政,在明朝整个统治时期发生了极其恶劣的作用,都是他开的头,立的制度。二、政治上的措施是必须随社会、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朱元璋却定下皇明祖训,替他一二百年后的子孙统治定下了许多办法,并且不许改变,这就束缚了限制了此后政治上的任何革新,阻碍了时代的前进。三、他所规定的八股文制度,只许鹦鹉学舌,今人说古人的话,却不许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思想、看法,起了压制新思想、摧残科学文化进步的有害作用。四、他自己虽然不信神仙、报应,却为了使臣民信服,大肆宣扬许多荒诞的神迹,欺骗毒害人民,这种方法也是很恶劣的。

朱元璋晚年以猛治国,用严刑峻法惩治贪腐,澄清吏治,结果反使人人自危。但比起那些穷奢极欲、风流成性的皇帝来,朱元璋还算俭约自持。朱元璋晚年猜忌日甚,错杀了许多人,这一点特别为后来人所诟病。毛主席并不是认为朱元璋没有过错,只是认为对朱元璋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应采取基本肯定的态度,所以强调“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