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霸座男」的遭遇正在爲他的行爲「買單」

以“站不起來”為由強佔他人座位死活不讓的“高鐵霸座男”,這兩天在輿論場大概真的“站不起來”了。霸佔他人座位的他,如今也牢牢地霸佔著熱搜榜的“C位”。

將他推上“C位”的,不是他的視頻道歉,而是他在高鐵座位上作葛優癱狀的動圖和不斷被扒出的黑料。

一次霸座引發一場“鏈式曝光”,唾棄聲也隨著黑料疊加而滾雪球式地增加,“高鐵霸座男”的遭際,無疑驗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裡的“還”,不只是被追究法律責任,還有遭到“輿論義士”們的道德追懲;也未必是為某個輿論觸點而還,還可能是為之前犯下的各種過錯集中還債。

移動互聯網時代,道德評判的顯微鏡,早就成了人們的內置瞳孔。網民還會“迂迴打法”,揪出當事人360°裡的“死角”去窮追不放:早前因在車禍現場露笑臉引質疑的“微笑局長”楊達才,就被網民扒出名錶;“高校女教師劉伶利患癌遭開除”事件中,涉事院長因開除患癌教師被扒出榮譽注水、學歷或不實。

拿該事件看,“高鐵霸座男”引發刷屏的觸點是強佔座位——坐高鐵與高學歷合成的“高素質”畫像與其低素質的行為,形成了極致反差。此事將他帶入輿論視線後,也成了“搭車式起底”的導火索。最終輿論果報論也在其身上顯現:他的損人之舉激起眾怒後,也將其拉到了聚光燈下,之前的醜事因此被扒出。這些事成了其人品佐證的同時,也逼著他為之前的不堪行為一次性買單。

而時下的道德譴責方式,早已不是街頭坊間零散分佈的道德口水,而是輿論場上批判箭頭對準一物的同聲共氣景象,通常還會呈現出迴音壁效應。

在被唾棄、被挖墳、被揭老底的壓力下,很多當事人很難再選擇“拒絕三連”——拒絕承認、拒絕道歉、拒絕改正。

遭“鏈式曝光”,無疑是“高鐵霸座男”付出的輿論代價,換個角度看,這也是網民以“破鼓萬人捶”的方式給他敲響的警鐘——“我勸你善良”,免得中了自己扣動扳機的“輿論評判之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