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不是你的免費百度」:沒有人有義務爲你的「不會」買單!

01

每次,一看到微信出現新的好友驗證消息,我都特別害怕與焦慮。

我比誰都清楚,又來一個盤查戶口的“十萬個為什麼”。

公眾號後臺的消息,我會定時查看。有個跟我一樣入坑公眾號的讀者,給我發來一長串的疑問,希望我能在公眾號運營與寫作上幫幫他。

他很開心地加我為微信好友。當然,我把知道的都一一告訴了他。他也毫不客氣地質問我每個月能賺多少、粉絲有多少等跟他不相干的問題。

整個諮詢過程都像審問罪犯的現場,我被壓的喘不過氣來。

本意是善意的幫助,最後他的咄咄逼人,我很難堪。他不斷地逼問最後一個問題:到底如何找公眾號資源,我徹底奔潰了。

發自內心的回答:每個人的條件跟侷限都不一樣。我的資源跟長處,是我自己找的。我們條件不一樣,你的資源得自己找。

我能感受到屏幕那側的憤怒與不滿:

你說了等於什麼都沒說,再見!

終於,他露出了猙獰的一幕。不用去翻看他的朋友圈,我知道已經被刪除好友了。

“我才不是你的免費百度”: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不會”買單!

太多人打著請教的名義,如炮仗一般地逼問你的生活、工作、薪水等等,好像要把你的生活都強姦一遍才甘心。

可是,你的人生,不在我的嘴上。別人只能給出參考建議,而非標準答案。

生活的每一步路,都得靠自己走。成年人的世界,沒有人有義務做你的免費“百度”。

02

去年,好友小帥跟發小鬧翻了。

小帥以前創業開過公司,他的發小就在微信裡給他甩了20元紅包,讓他也幫忙開個公司。

當然,發小被小帥拉黑了。

小帥的朋友告訴他,發小在很多個微信群罵他,說他拿錢不辦事,然後不少不明真相的人就把小帥拉黑了。

像小帥這樣以微信拉黑方式結束友情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

當我們拿起手機添加別人為微信好友時,抱著日後“總有用處”的心態。

微信的好友列表生於人脈,死於“無用”。

當我們對某個曾經的好友暗下刪除鍵時,不過是省出了一個微信位置,留給下一個更有“用處”的接班人。現代人的交友不用走心,反正添加刪除根本不費力。

似乎,朋友就意味著免費“百度”、免費“人力”、免費“設計師”、免費的一切東西。只要我們成了微信“好友”,就得為這段友情拋頭顱、灑熱血,肝腦塗地在所不辭,實在荒唐。

不少人,會藉著請教你的名義,隨手發屬於他的工作給你。

“我寫不好文章,你幫我看看怎麼寫吧”;

“我也開了個公眾號,你關注下,看看有啥改進不”;

“我有個LOGO,你是學設計的,隨手幫我P下”;

“上次的培訓,我沒去,這工作你就隨手幫助做下”

......

“我才不是你的免費百度”: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不會”買單!

任何時候,都能看到所謂的熱心“求教”,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似乎把自己“不會的”積極丟給會做的人,就能緩解自己不會的焦慮。

“三人行,必有我師”,是資源的互換,而非索取無度。

03

每個微信群,都會有一個勤學好問的“寶寶”。

乍一看,特別努力,每天都有新的問題亟待解決。相處久了,卻讓人感到疲憊與無奈。

其實,群主都會把資料、文件、說明等等細心地上傳微信文件或者群公告,只需下載、閱讀、自我消化,不出幾分鐘,問題就能解決。

可“好奇寶寶”,偏偏不。喜歡讓別人教,還得手把手地教。同一個問題會問到無人回答,還不停地埋怨:怎麼沒人回答呢?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請教別人是件充滿儀式感的事情。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疑慮說給有資源、作品背書的前輩,誠惶誠恐地等待回覆,哪怕只等來幾個字的回覆,都能心滿意足。

請教問題的人,本出於弱勢的位置,希望別人能把建議一一告知。不知何時,被問的人,反而成了弱勢群體,明明好心相助,卻容易被當驢肝肺。

伸手黨們秉承著:“我弱我有理,你會做就得教我”的無賴原則,不停地佔用別人的休息時間,荼毒本就脆弱的人際關係。最終,只能被刪除永不再見。

追根究底,是與人發生聯繫的成本太低了。加個微信好友、給公眾號留言、在微博發私信等等,不費吹灰之力似乎就能連接到人脈了。

“我才不是你的免費百度”: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不會”買單!

殊不知,這種唐突的連接,是沒禮貌的打擾。

絕大部分的“不會”,都能通過百度解決。

連百度都不信任也懶得用的人,又怎麼能乞求通過請教他人解決問題?互聯網可是由數不清的乾貨資源組成的,難道還不夠學習的嗎?

就算百度實在解決不了的,虛心請教也行,但別趾高氣昂,誰也不欠你。

主動吸收才能成長;拿來主義不過東施效顰,讓人笑話。

04

小時候,看過一個腦筋急轉彎:如何把一頭大象放進冰箱裡?

答案很簡單:打開冰箱,放進大象,關上冰箱。

會心一笑,如此簡單操作,卻難倒不少高材生。

人生,其實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任何問題都能找到對應的模型。

難走的路、無法攻克的難關,無非是把苦難想的太過複雜,以至於迷了心智。

百度沒出現時,苦於網絡信息的缺失,不恥下問是種時髦;百度普及時,不屑於免費的網絡資源,急於求助他人,本末倒置。

既然,你那麼想成長,那麼想突破,有那麼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與不解,為何不更主動地破殼學習呢?

被過分透支的人際關係,最終只能走向陌路,千萬別把任何人當做免費的“百度”與“垃圾桶”,傾覆的人脈很難修復。

“狼來了”的套路用多了,關鍵時候就不頂用了。

百度是個東西,希望人人都會用;腦子也一樣,記得隨時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