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侯耀文收郭德綱爲徒,是爲侯寶林還債?

靖逸軒主


當年侯寶林大師對於相聲的去低俗化改革的初衷本是好的,只是在推進的過程中有點過了頭,過頭到將相聲的原本形態都變了,導致以姜昆為代表的相聲只會歌功頌德,每每聽來感覺單調乏味,久而久之相聲不被大家所喜愛,而這一切侯耀文都看在眼裡!



小編我認為,侯寶林大師當年是想將相聲段子裡低俗的內容去掉,並沒有想從本質上改變相聲,只是馬季和姜昆等人在繼續改革的過程中走過了頭,連相聲的本質都改變了,改革後的相聲不再講究“說學逗唱”,更沒有人唱“太平歌詞”,難道“說學逗唱”和“太平歌詞”也是低俗的東西嗎?

很顯然不是,而姜昆馬季一流覺得,既然改革,就改革個徹底嘛,以後說相聲不一定要都會這些,只要“說”這個基本功過了就行,相聲也不能在說那些社會的五味雜陳,我們要讚美!這才是藝術!難道藝術中就不能有五味雜陳了嗎?

很顯然不是,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同樣也有人間的五味雜陳,但這並不影響莎士比亞的作品被大家公認為藝術!


所以,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的侯耀文是有心“扭轉乾坤”的,但是他作為侯寶林的兒子卻有心無力,當他遇到郭德綱時,侯耀文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於是侯耀文收了郭德綱這個徒弟!

郭德綱也沒有讓侯耀文失望,如今的郭德綱儼然是扛起了復興傳統相聲的大旗,他每年在全國的劇場演出可謂是座無虛席,大家又重新對傳統相聲產生了興趣,同時郭德綱也培養了徒弟,這些徒弟中也不乏一些相聲說的好的!

綜上,很多朋友覺得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為侯寶林還債,其實說回來,我個人覺得侯寶林大師沒有錯,有問題的是姜昆,是姜昆所倡導所謂的“主流相聲”將相聲拉向了幾乎覆滅的深淵,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見解,希望姜昆的粉絲輕點噴我!


草根說電影



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至於為侯寶林還債,也是原因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侯寶林雖然被後人尊稱為相聲大師,其力主推進的相聲去低俗化改革給予相聲新的生命力,不僅讓相聲存活了下來,而且從街頭雜耍邁進了藝術的殿堂,貢獻之大不容抹殺。


不過,從另一方面說,侯寶林以及其徒子徒孫們所表演的新相聲與傳統相聲區別很大,更注重內容的宣傳價值,忽視了相聲本身應具備的幽默性,越來越失去觀眾的支持,最終將相聲帶進了窮途末路。


侯耀文作為相聲由盛而衰的親歷者,對於其中的緣由當然是一清二楚,雖然有心復興傳統相聲,但是他所處的地位決定了他不可能將父親奠定的一切推倒重來,所以當郭德綱出現時,正好給予侯耀文一個正合適的機會。


郭德綱在小劇場摸爬滾打多年,一直堅持說傳統相聲,同時將當下的流行元素巧妙的融入作品中去,不僅贏得了觀眾,更贏得了市場。侯耀文只要為郭德綱保駕護航,就能夠為傳統相聲的復興鋪就一條康莊大道,何樂而不為呢?


相聲演義


回答這個問題得從侯寶林先生說起。眾所周知,侯寶林是中國新相聲的始作俑者。新中國成立之後,他立志進行相聲改革,即所謂“淨化”相聲,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婚姻與迷信》、《一貫道》等。為了適應新形勢,遵循毛主席提出的“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宗旨,在老舍等人的支持下,同孫玉奎、羅榮壽、高鳳山等人一起組建“北京相聲改進小組”,先後任副組長,組長。一併創作並演出了不少新相聲,基本上拋棄了《八扇屏》等傳統相聲,後來的徒子徒孫們也說新相聲。而說傳統相聲的反而沒有了市場,在舞臺上逐漸走向末路。



新相聲也是建立在傳統相聲四門功課基礎上的,沒有這些功夫,單靠背誦現成的劇本,肯定觀眾不買賬。侯寶林先生的新相聲是有傳統相聲功底的,所以說起來得心應手,觀眾也認可。他的徒弟馬季也說新相聲,基本上是走師傅的路子。而馬季的徒弟姜昆就走了另一條路,四門功課樣樣稀鬆,甚至根本不會,全靠背誦劇本,像郭德綱演出經常出現的“現掛”就更是不可能。姜昆也收了不少徒弟,真不知他能教這些徒弟們什麼。大約是他位高權重,徒弟們另有所圖吧?姜昆得意的時候,剛好處在改革開放初期,觀眾是“相聲”飢渴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郭德綱為代表的“傳統學派”脫穎而出,雖然很艱難,但還是從小劇場走向了大劇場。郭德綱讓新一代的觀眾們見識了什麼是傳統相聲,人們願意掏錢進劇場聽相聲,體現了相聲的魅力所在。姜昆送票搭雞蛋的相聲肯定是沒有前途的。因此說侯寶林先生“從體制上徹底的壓制並摧毀傳統相聲”,是一個難堪的事實。


侯耀文先生深諳相聲肯綮的,眼見相聲走向末路,非常著急。郭德綱的出現,侯耀文看到了復興傳統相聲的希望。他主動收郭德綱為徒,是完全為了傳統相聲復興大業的舉動。收郭德綱為徒時,候躍文是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說話有人聽,有他的提攜,郭德綱在相聲界取得了一席之地。在侯耀文的羽翼覆蓋下,德雲社才能夠生存壯大。

所以有傳言說,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替他的父親還債。你說這話在不在理呢!


老漁16216402595


《回一派胡言信口雌黃的黃口小兒們》

這個問題對侯寶林大師,充滿了不尊重,還有那幾個冒充磚家叫獸之人的回答,更讓人氣憤!侯寶林大師對於曲藝,對於相聲的功績豈是你一個信口雌黃的黃口小兒就可以抹殺?看待一個人,評價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最大的淺薄之處就是:以當代人的標準去衡量一個人,充滿了歷史侷限性!公平的看待一個人,評價一個人,應該把這個人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看,應該把他放到歷史的長河裡,去對比去評價!甲午戰爭中清廷為何不用雷達鎖定敵人戰艦?派飛機去轟炸?這樣的問題有意思嗎?

把侯寶林大師放到歷史的長河裡,縱觀他的一生,你會發現,他是真正的相聲藝術家,是相聲大師!那些信口雌黃的回答者,麻煩你放下手中的《金瓶梅》抽出十幾分鐘的時間,仔細看一遍候老的生平。侯老把站到街上說的相聲變得登堂入室,是罪過嗎?他參加“相聲改進小組”又有何不妥,文藝的發展也是遵循歷史的規律,有些東西就是要適於時宜,這是某個事物某個人所處在的某個歷史時期無法改變的東西。有一段時期侯老的新相聲“政審”總是不通過,演出必須要按照要求的曲目或者目的去演出,是一些違心的東西,侯老是拒絕的!這就看的出侯老是個有“氣節”有底線的藝術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侯老以及侯老那一代人說的相聲可樂嗎?這是衡量一個相聲藝術家最簡單卻又是最有效的方法,那些“信口雌黃”滿嘴噴糞的“熊孩子們”可以問問你的父親們,或者問問你的幹曾祖,摸著良心說說!他們聽到侯爺的相聲是不是樂的前仰後合?相聲不是沒有輝煌過,估計從70後往前的人群都能知道這一點,俺的老父親當年喜歡聽相聲,買的唱片足足有上百斤,全都是相聲,至於那些耳熟能詳的段子就不要我一一列來吧。

雖然,很多段子拿到現在來聽,都覺得沒什麼意思了,但是在當時那個時代,真的是很“搞笑”很“幽默”了,侯寶林大師的舞臺演出也有過數十次的謝幕的經歷啊。

侯老在去世之前,留下了一段《最後的話》在來溫習一下吧,1993年2月4日,侯老去世,1993年2月1日由他口述:我侯寶林說了一輩子相聲,研究了一輩子相聲。我的最大願望是把最好的藝術獻給觀眾。觀眾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師。我總覺得再說幾十年相聲也報答不了養我、愛我、幫我的觀眾。現在我難以了卻這個心願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愛、視為生命的相聲發揚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寶林,獻給人民更多的歡樂。我一生都是把歡笑帶給觀眾,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別觀眾,我也會帶著微笑而去。親愛的聽眾,尊敬的觀眾,侯寶林將去了,去世了,恕抱不周,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生財有道。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那些滿嘴噴糞信口雌黃的“小毛孩”你看了侯老的遺言有何感想?

俺生平最看不過那些靠詆譭別人而博得別人眼球之人,特別是沒有證據情況下對已經逝去的人,傑出的人做詆譭,此為大不敬,必須予以還擊!你且等俺抽出空來,專門為你們寫一篇,不為公理正義,也要為了你每天出門都被擠了的前列腺,討個說法,我擦!

在來說說侯耀文先生收了郭先生為徒的事,一:侯爺收老郭是2004年,老郭爆紅是在2005年。二:很多場合,看看侯耀文先生對於郭德綱的“言談舉止”那是真愛無疑。

三:落難之時遇恩師,師恩與我大於天,這是老郭一直在說的話。又何來金錢交易,各種黑幕,甚至“還債”一說?


得雲舍聽綱閣


侯寶林與候耀文是父子關係,侯耀文與郭德綱是師徒關係,那麼郭德綱是侯寶林的徒孫,侯寶林與郭德綱沒有直接關係,也就不存在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為侯寶林還債的說法,侯寶林也沒有什麼債需要郭德綱來還,這個問題就是胡址,要說還債也就是郭德綱要繼承相聲藝術的“債"。


侯寶林是中國第6代相聲演員,世紀相聲大師,是相聲界一代宗師,對相聲藝術追求甚高,自我要求甚嚴,侯寶林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不僅是相聲界集大成者,還是相聲改革者,讓相聲藝術成為中國文化,成為語言藝術,他是真正的相聲宗師。
侯耀文,著名的作家、表演藝術家、相聲大師,是侯寶林的第三子,他繼承父親侯寶林的相聲藝術,也不忘侯寶林的精心栽培。侯耀文為什麼要收郭德綱為徒?其實道理很簡單,早在2004年前,郭德綱就創辦了德雲社,只因無人幫助郭德綱,使郭德綱的德雲社經營不景氣,郭德綱具有相聲天賦,在侯耀文心中,郭德綱就是成就侯耀文相聲大師的名聲,郭德綱就是中國相聲界的未來。

別人收徒要收師傅費,而侯耀文收徒,師傅反給徒弟錢,2004年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時,給郭德綱5萬元,用於發展德雲社,郭德綱拜師後,憑藉侯耀文的名氣,郭德綱的德雲社一夜成名,郭德綱也不是當年無名小卒。郭德綱與侯耀文師徒雖然只有3年時間(2004年拜師,侯耀文2007年逝世),也沒有學到什麼能耐,但是郭德綱沒有侯耀文,也就沒有今天如此紅火的德雲社,更沒有郭德綱的今天。

侯耀文已逝世10週年,郭德綱如今不忘恩師之情,2017年6月23日郭德綱專門發博緬懷恩師逝世10週年忌日,顯然郭德綱是真的把師傅放在了心上的。


舞動人生124


這個說法有點偏頗。雖然侯寶林是當年的相聲改良小組的主要發起人和成員之一,但是改良小組的成員絕對不是為了毀相聲而成立,肯定是為了相聲更好的發展而成立,這個問題要從時代背景中去看和思考。 建國初期相聲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很多傳統段子裡有很多舊社會留下來的社會風氣在裡面,比如侮辱勞動人民、羨慕富貴權勢、江湖氣十足、為了餬口無所不用其極。不但沒有藝術上的價值,反倒成了當時社會毒瘤。甚至出現了學校禁止學生聽相聲,婦女不去聽相聲的現象,更出現了演出中相聲藝人被趕下臺的情況,相聲成了一種非常尷尬的存在,如果不進行改進的話,相聲前途一片暗淡。

在這種情況下,由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做為領路人,侯寶林、佟大方、孫玉奎等人發起了相聲改進小組。通過改良使相聲真正成為了大眾藝術,在上世紀5年代初到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兩個時期相聲出現了兩次高潮。在這兩個時期誕生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段子也湧現出了大批的相聲人才。

但是由於當時社會歷史環境的侷限性,一些相聲作品或許強調宣傳和教育的功能,卻忽略了基本的藝術規律,大量的作品已經沉寂。一些老相聲中原本無傷大雅的包袱也在這次改良中去掉,客觀上降低了相聲的娛樂性。在相聲發展高高潮時期一些沒有多少基本功的人員混進了這個行業,依靠背幾段別人寫的作品走紅,基本功的缺失註定這些人不能創作出太多的作品,也正是這些人的魚目混珠,搞得相聲圈內烏煙瘴氣,使相聲不再是為了娛樂大眾而生,更多的是成了一些人往高層爬,以及弄一個鐵飯碗的工具,雖然有幾次相聲大賽也出現了一些優秀的相聲演員和作品,但是環境使然,這些人大多沉寂,也有的人進入了體制,拿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鐵飯碗。隨著老一輩的相聲大師紛紛離世,相聲又一次到了低谷期。直到德雲社的出現,使相聲又一次繁榮了起來。

雖然建國初期的改進有點矯枉過正的意思,但是給相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相聲的沒落更多的是基本功的缺失,那些已經身在高位的人只顧著自己的前途,沒有去真正深入研究一門藝術發展的規律。只顧著爭風吃醋打壓不服從自己的人,扶持一些溜鬚拍馬的人。要知道一個行業和藝術要健康的發展,從業人員的素質永遠是第一位。所以個人認為將相聲沒落的責任推到那一次改進身上,有失偏頗,說侯耀文收徒郭德綱,為侯寶林還債更是無稽之談。侯寶林大師對相聲的貢獻是誰也抹殺不掉的。


吃葡萄不吐葡萄核


侯寶林把相聲進行了改革創新,反而讓相聲漸漸走向末路,差點失傳。郭德綱堅持說傳統相聲,侯耀文收他為徒,助他成名,為傳統相聲的傳承起了重要的作用。


侯寶林雖然被尊稱為相聲大師,但是他的相聲並不是傳統相聲,而是在傳統相聲的基礎上進行了很大的改革和創新,把相聲中低俗的東西全部去掉了,從而讓相聲從廟堂走向了藝術殿堂,所以侯寶林的相聲與傳統相聲差別很大。

特別是他的徒弟馬季、姜昆他們的新相聲已經完全沒有了傳統相聲的模樣,純屬歌頌說教型的。很多傳統相聲的基本功太平歌詞等他們都不會,而且新相聲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越來越多的人不喜歡聽相聲了。



到姜昆這裡的時候,相聲已經哀鴻遍野,快要失傳了,很多相聲演員都已經轉行了。侯耀文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是他一個人扭轉不了這種局面,其實他也想把傳統相聲更好的傳承下去,可是找不到傳承人,這時候就遇到郭德綱了。

郭德綱獨自去北漂,再苦再難,受盡同行打壓,依然堅持小劇場說相聲,而且他說的是傳統相聲,很好的傳承了中國古典文化,這一點是侯耀文非常欣賞的。



他從郭德綱身上看到了中國傳統相聲前途無量,於是便收他為徒。也可以說是替侯寶林還債吧,畢竟侯寶林讓傳統相聲走向了末路,而郭德綱讓傳統相聲起死回生。


R娛記


哎…我是天津人,郭德綱也是天津人!!我喜歡他,但給他捧到這種高度!!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我認為,侯耀文真心地愛才!!說白了也是想保護郭德綱!!至於還債,我不那麼認為!!當時的侯寶林所處歷史及政治環境就是那樣,你們能讓一個經歷過舊社會的藝人多麼的“悍不畏死”,為藝術堅守陣地??不可能!!人本身就沒有錯!識時務為駿捷,何況一個久在江湖的一個藝人,能怎麼樣?讓幹什麼就幹什麼?那個時期的劉少奇比侯寶林牛多了吧??最後呢?

所以說,侯耀文沒有必要那樣做!長個腦瓜子,沒有相應腦部殘疾的都能想明白!說白了,我認為,侯耀文出發點無外乎兩點:

1.真的愛才,怕郭德綱被當時的相聲圈同行給毀了!可能還真不是同行發的話,有思想的可以自己去想想………!侯耀文的出現,並收了郭德綱,也是間接的把同行給擺平了!!但後續的事件是什麼我也不多說了!“冤家”自有出處!2.也是我認為侯耀文最有可能的出發點,那就是“補充或者叫擴充”自己的實力或叫勢力!!都是老中醫不多說了!!

最後說一句,腦殘的編輯們,你們娛樂勞苦大眾的思維方向都是在開會中總結出來的吧??


碧海情濤中國心



郭德綱作為現在相聲界的第一人,對於傳統相聲的復興有相當大的意義。在郭德綱之前,相聲的沒落是大家都可以看得出來的。而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的興起,可以說為相聲的傳承發展帶來了實質性的作用。


而為什麼說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是替父親侯寶林還債呢?因為傳統相聲的沒落是因大師侯寶林而起的。侯寶林作為一代相聲大師,當然有自己的突出貢獻。但對於傳統相聲來說,他是有過錯的。


而侯耀文主動收郭德綱為徒,也就是看出郭德綱能夠振興傳統相聲,也就是間接的替侯寶林挽回過錯。


其實,在我看來傳統相聲也好,新相聲也罷,只要觀眾喜歡聽的就是好相聲。只要相聲好聽,那麼它才能長久的傳下去。


雨天論娛樂


這個觀點之前在網絡上有看過,提出這個觀點的依據是侯寶林大師把傳統相聲改革沒了,作為兒子的侯耀文扶持說傳統相聲的郭德綱,就是為了把丟失的傳統相聲恢復原貌,以此彌補父親的失誤。

面上看,似有些道理,以"父債子還"這個傳統道德觀來引起讀者共鳴。但是稍作深入思考,分析,我覺得有些牽強,其實是在用現在思維對歷史事件進行定論,時空錯位了。

傳統相聲現如今經過郭德綱的挖掘展示,大家都知道確實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傳統段子,表演形式,以及附帶的各種曲藝(太平歌詞,小曲小調),確實是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深。也同時明白了新相聲(主流)拘泥於形式而失去這門藝術本身的精髓。簡單說,就是把"殼"繼承下來了,而殼裡面真正的"料"給弄沒了。

建國後帶頭髮起改革相聲的恰恰就是侯寶林馬三立兩位大師,但主要實施的是侯寶林(當時叫相聲改革小組,包括老一輩相聲名家孫玉奎,羅榮壽,劉德智等11人)。馬三立是侯寶林的師父,馬家以低調,儘量避開政治為"家訓"(健在的馬志明也是秉承這個家風),馬三立又是當時天津相聲界的領軍人物(天津相聲更多傳承了舊相聲,所以郭德綱才會那麼傳統相聲),因此並未過多參與新相聲改革。

但歷史是,在建國後直至改革開放這中間三十年時間裡,需要進行改革的何止相聲,包括京劇及地方戲曲,東北二人轉等,都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國家要改善曲藝工作者生存環境,由民間轉入官方,更好服務新時代。

改革的目的,往大了說,是順應時代潮流,直白了吧,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置身那個年代的藝術家必須做的事情。二人轉,相聲等這些撩地就演的形式已經不符合那個年代的需要。侯寶林等相聲前輩所做的相聲改革也是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必須做的分內之事,同時也是為了相聲能生成下來。逆潮流而上,只有使相聲走向滅亡。

因此,把侯大師當時的改革定論為罪,把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弟理解成贖罪,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