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馬三立的影響力和行業歷史地位似乎比侯寶林弱?

__小易


兩位大師同為相聲界的泰山北斗,都是深受中國老百姓喜愛的相聲老藝術家。那麼為什麼馬老給人一種比侯寶林大師稍弱的印象呢?



首先說,相聲藝人在舊社會的地位相當的低。再牛的相聲藝人在雜耍園子裡說相聲,也只能是倒二。但是從侯寶林走紅後,相聲才第一次壓大軸。這就讓侯寶林大師在相聲界的影響力自然高出一頭。

解放後侯寶林又與老舍,劉寶瑞等人組成相聲改革小組,為相聲的改進與發展嘔心瀝血。而且還專門為毛主席,周總理演出。官方對侯寶林大師的宣傳肯定會比馬老多一些,這種情況自然而然會影響老百姓的認知。


其次,從兩位大師的個性來說,馬老性格更內向,為人低調,樸實無華。除了演出,很少離開天津,在行業內更是長期遠離北京政治中心。

而且馬老的作品帶有很強的地域特色。更多的展示的是天津衛市井小人物的方方面面。京津冀一帶的觀眾能聽得懂。但是稍遠一點的觀眾,理解起來很費勁。

而侯寶林大師,是官方承認的,相聲界唯一的一位語言大師。他的話字正腔圓,是標準的普通話。這就使侯寶林大師的受眾範圍比馬老大一些。

說了這麼多,其實兩位大師只是細微的差距。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也沒有必要太較真。


靖逸軒主


在相聲家譜裡,馬三立是“壽”字輩,侯寶林是“寶”字輩,馬三立比侯寶林大一輩,所以侯寶林一直稱呼馬三立為“三叔”。在講究師承和輩分的相聲行裡,這個規矩不能亂,所以我們能看到的二人合影,永遠是馬三立坐著,侯寶林站著。

但輩分不代表名氣和成就,青出於藍勝於藍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一點似乎也存在於馬侯之間。很長一段時期內,侯寶林的名聲都要比馬三立更大,侯被稱為“相聲大師”,而馬直到晚年才被尊稱為“相聲泰斗”,大師是跟水平有關的,泰斗憑的還是輩分和資歷;政治待遇上,侯也明顯比馬要強,雖然這裡面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認其中還是代表著對其社會貢獻的肯定程度的。

那麼馬三立是不是真的不如侯寶林說的好?

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兩人的風格完全不同。如果按照“帥賣怪壞”的說法看,馬更接近“怪”,侯更接近“帥”;從“說學逗唱”來看,馬更擅長“說”,侯更擅長“唱”;馬更長於敘述和塑造,因此其作品中誕生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小人物,侯更長於文化和技法的運用,所以其作品中戲曲、方言、歷史等內容十分豐富;二人都善於諷刺,但馬更多以自嘲形式來完成,而且大多時候只講不評,留給人自己品味,侯則更多以旁觀角度揭露,是雜文式的;馬顯得更平民,侯顯得更精英。

其次,某種意義上馬的許多作品或許比侯擁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在侯的作品中,時代痕跡非常重,這些東西可能在當時有非常好的效果和重要意義,但時過境遷未必好使;而馬的作品時代痕跡就淡了許多,更多的是人性永恆的醜陋和弱點,因此無論觀眾如何迭代,其表達意圖依然有效。

既然如此,為什麼馬三立的影響力和行業歷史地位看起來確實不如侯寶林呢?

他們各自所處的環境是一個直接原因。侯寶林一直在北京從藝,而馬三立從1950年起就紮根天津了,雖然兩個城市的距離不過一百三十餘公里,但北京是首都,對於全國都有輻射作用,其文化也更多的帶有全國性,天津只是一個地方,影響範圍有限,自然無法相提並論。

而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侯的藝術是殿堂性的,馬是江湖性的,因此侯與權力的關係更近,反過來得到的加持也就更多。

1949年以後,文藝為政治服務,所有舊的藝術形式都要接受新社會的改造。侯寶林是相聲改革的積極分子和領導者,在他的努力下,相聲這門民間藝術不僅得到了文明化清潔,也獲得了可以配合形勢、發揮宣傳作用的新功能。馬三立雖然也積極編演新相聲,也對相聲文明化的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的著力更多還是一個藝術行當自身水準的提升,政治色彩始終淡了許多。加上1958年開始,馬就被運動波及,此後19年遠離舞臺,錯過了最能創造作品的壯年時光。

馬三立的《買猴》、《開會迷》等也是新相聲的代表,但同時與侯的新相聲有明顯不同的面相

侯寶林的相聲新,但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演出影像裡,他永遠都是穿大褂的

當我說到這裡的時候,其實就有另一種誤解的危險了。在今天的語境中,似乎“民間的”就是好的、獨立的、純粹的,而只要與權力產生關係就一定是不好的、依附的、另有所圖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民間也會有阿諛奉承、也有醉翁之意、也有壞的,殿堂裡同樣有專注的、堅守的、優質的。侯寶林對相聲的改革,仍然是以相聲為本位的,和後來的歌頌相聲、政策相聲、口號相聲是不一樣的,徒子徒孫們丟了底線走了歪路,鍋還是不好一味算到前輩頭上去。

說回前面,也因為侯的這種特殊地位,因此侯門弟子也基本都身居高位,不斷開枝散葉之後,即使是為了抬高自身,也要壯大本門聲勢,所以就會一直去強化侯寶林的重要與獨特,侯的影響力隨之越來越大。而馬三立的徒弟們顯赫者寡,話語權也就掌握得少,對馬的追認和抬升自然不及。這都是後人的作用,而且有時與事實並無關係。

所以,馬侯二人其實沒有絕對的高下,只能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徐鵬遠


馬三爺什麼時候影響力和行業歷史比侯寶林弱了?

先說行業歷史地位,按評書和相聲等藝人理算

馬三爺的爺爺馬誠方已經是評書藝人而且還很有名。

馬三爺的父親馬德祿相聲八德之一。

馬三爺的師父周德山外號周蛤蟆,也是相聲八德之一。

馬三爺平輩親戚馬桂元,師承李德鍚,外號萬人迷,也是相聲八德之一。

馬三爺還有一位平輩親戚馬四立先生(女),師承郭瑞林。

馬三爺的侄子馬敬伯,師承侯一塵。

馬三爺的兒子少馬爺馬志明,師承朱闊泉。這點介紹一下,由於馬三爺輩分高,當時跟馬三爺平輩的相聲藝人還活著的全國就3位,是侯寶林提的收少馬爺代拉師弟,侯寶林是朱闊泉的徒弟,朱闊泉師承焦德海,也是相聲八德之一。

這種行業歷史地位我不知道是提問人是怎麼覺得馬三爺比侯寶林低呢?

再說影響力

金文聲金大爺說過相聲藝人 有名 有錢 有能耐 三樣不挨著。60年代相聲界一共評選出兩個半會說相聲的人,一位是濟南的孫少林(孫少林藝名是馬三爺起的),一位是南京的張永熙,然後半個是侯寶林。

馬三爺57年被錯定成右派分子,下放郊區,受苦受罪。61年才回到天津市曲藝團,而且經過挺長時間的冷嘲熱諷,受盡白眼。

2001年告別演出時 問觀眾“我值嗎” 如果沒有深厚的影響力試問哪位相聲藝人敢問這三個字。

侯寶林60年已經參加全國政協三屆二次會議了。

電臺電視基本都是侯寶林了。

不能說侯寶林相聲不好

馬氏相聲主要是接地氣。我認為接地氣的相聲是最讓百姓接受和回味的。

加上地域的氛圍也不一樣,天津別稱哏都不是白叫的。當年在天津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水平不夠臺下真轟人。多大的腕兒能耐不夠觀眾一樣不買賬。說的真好也是真捧。天津人可以不知道市委領導的名字,沒有不知道馬三爺的。 論影響力我沒覺得比侯寶林低。

論輩分,家族歷史 都比侯寶林高。

論能耐,天津是相聲的窩子。馬三爺影響力絕對不差。

如果侯寶林57年也被錯定成右派呢?我是說如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以後不要為了蹭點擊率弄這些話題。

在我心中就等於是拿寶馬7系和帕薩特做比較。


冷強138351010


在文藝界,有人天生就具備旗手的氣質。侯寶林大師好像就屬於這一種。

相聲是門語言的藝術,評判標準其實很複雜,你把一段貫口說得很溜,可以把繞口令倒著背,也不一定是位大師,相聲表演是要看很多綜合起來的素質。

實話實說,我年輕的時候雖然很崇拜馬三立大師,更多的是出於他本身的那些傳奇經歷,並不是喜歡他的相聲。主要是他的相聲包袱少,就像《逗你玩》,聽了老半天就一個包袱。還有《秘方》,通篇都是鋪墊,到最後抖出一個包袱:撓撓。中國的觀眾很有意思,都知道那個梗在那裡,大家還是喜歡聽,憋著等那個包袱出來然後哈哈一笑。



在這老幾位大師中,論作品數量,劉寶瑞留下的作品最多,馬三立老師可能少一些,侯寶林應該屬於中游。馬三立最好的時光應該是最富創作型的階段去下放勞動改造了,這可能是作品少的主因。我記得少馬爺說過落實政策回城的時候,老爺子差不多有整建制旳雞鴨兵團了,都不想返城了。可以看出老爺子的隱忍能力。侯寶林大師最然也有下放的時候,但是時間上應該比較短。侯大師的相聲包袱密集為大家喜聞樂見,而且是京派相聲,侯大師表演功力較深,早期學過京劇,又比較擅長模仿,不論是作品還是表演基本上屬於史無前例的。



論政治影響力,侯先生當過全國人大代表,並當過主席團成員,多次為老一輩國家領導人表演過相聲。而馬三立影響力低多了,僅當過天津的政協委員。當然這和馬老不是那種喜歡出風頭的人有關。


論理論研究,侯大師是行業翹楚,不僅是針對相聲的研究,對於笑做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喜劇也有研究並有論著傳世。就好比曲藝界的王國維,作品就是相聲理論方面的《人間詞話》。

所以從多個方面,侯寶林大師影響力比馬三立大師要高出許多。


河畔一壺酒


馬三立先生的影響力比候寶林弱?這是誰說的?有人說候寶林先生口齒伶俐的確不假,馬三立先生就口齒不清嗎?錯!去聽聽《開粥廠》、《誇住宅》等等作品再來評論。馬先生的作品中多有天津口語,聽不太懂天津話的朋友那肯定沒辦法體會這裡頭的幽默詼諧的意思,馬三立先生喜歡在平淡中忽然的抖個包袱出來,有些聽眾也許還沒反應過來呢,再一琢磨令人捧腹大笑,《相聲的魅力》、《十點鐘開始》、《偏方》等等作品令人回味無窮。最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自我約束和控制,候先生家中兒孫滿堂,外頭也是開枝散葉,直到最近才由候二算是默認了那位唱歌的弟弟,可見當年的候先生還是蠻XX的。另外從聽眾朋友對二位的尊稱也應該能看出來一些端倪了,稱呼候寶林先生是大師,而馬三立先生則是相聲泰斗,高低立判。


善良的惡棍1


其實馬志明就說過,馬老只個民間老藝人。這是謙虛,也是事實。

相聲藝術上,馬老是宗師,這個無疑。其他的,就差一些了。馬派傳人,我是就認馬志明,馬老別的弟子,基本沒全國影響力。更多的人,只能說是私淑馬老。

就說少馬自己,參加相聲大賽一樣拿不到獎。他參賽的作品五味大俠那個,還是可以的。雖然不如李金斗拿一等獎的武松打虎,但三等獎都沒拿到,就不該了。

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馬老在業內影響力有限。畢竟他就是民間老藝人嗎。

侯寶林不同,改良相聲是他的歷史功績,本身也有職位,並非民間藝人,徒弟和徒孫在曲藝界位居高位。地位上誰也比不了。

當然,那些都是虛,馬老和侯老都是相聲大師,或者說宗師,藝術上不分高下。

馬老有一個優勢,退出舞臺要晚一點,晚年還有精品,這又是別人比不了的。


不是劍客的大千世界


馬三立的相聲水平確實不怎麼樣,只是由於舊社會的封建禮教,使得馬三立輩份及宗派的地位無人敢撼動。就相聲技術水平評論,馬季,候寶林,劉寶瑞等,包括後輩馮鞏,郭德綱等都比馬三立的強。只是老藝術家都去世了。才被稱“相聲泰斗"當時"單口大王"劉寶瑞被同行認可,"相聲大師”候寶林被同行認可,馬三立輩分高被認可。另外一個相聲天才馬季,是相聲界唯一活著被授於"終身成就獎"的大師。國家授於同行認可的最後個'相聲大師!'準確的講相聲大師只有三個,即候寶林,劉寶瑞,馬季。由於馬三立在相聲界輩分太高,加之相聲界規矩太多,只有稱馬三立為“相聲泰斗"。如郭德綱所戲言。誰長壽誰是大師,更何況輩分高呢!


一生不撒謊


題主用了,似乎,這個詞用的非常巧妙。似乎就說明了,看起來是,而其實不是的道理。

馬三立的影響力和行業地位其實不是比侯寶林弱,關於這一點,別的題主都義憤填膺地說的差不多了,小涯子我就不再拾人牙慧。

咱們來說一說為什麼馬三立的影響力和行業地位看起來比侯寶林弱這個問題。

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熱眼效應,因為我們平時看電視,總是能看到我師父侯寶林大師,我是侯寶林大師侯派傳人之類的這麼的叫,你看看侯寶林的徒弟都是誰就知道了,馬季,丁廣泉,師勝傑,兒子還是侯耀文,都是曾經電視上的紅人,春晚的常客。再說說徒孫,馬季的徒弟們,姜昆馮鞏這些,組成現在主流相聲的帶頭大哥,都是這些了。

就說現在主流和非主流相聲鬧得這麼兇吧,還是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綱,和馬季的徒弟姜昆,兩人各帶一個陣營。

郭德綱也說自己是侯派,侯耀文侯派,侯耀文又是侯寶林的兒子,這是侯派根紅苗正沒什麼毛病。你要說侯耀文師父不是侯寶林,你別較這個真兒,沒有哪個老子有好玩意兒不傳給兒子的。

從這點來看影響力的話,確實是侯寶林勝了。

但是行業地位,這一行有這一行的特殊性,主要看的是輩分。馬三立輩分大。


小涯子


這本身就是兩個問答。影響力?那是泛指的。單就業內“無人不宗馬”,在馬三立告別舞臺演出時,馬季說:我們永遠忠於您,並題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其他場合馬季言道:什麼是馬三立?馬三立就是相聲,相聲就是馬三立。由此可見一斑!再者馬三爺是當時相聲界文化最高的,人品最好的,為人最低調的。他的相聲不以譁眾取寵迎人而以娓娓道來見長,鋪平墊穩……不經意間這包裹響的你躺在被窩都想樂。泰山北斗妥妥滴!


老豆184544873


相聲在建國後和其它曲藝一樣經歷了一場大變革,最大的特徵就是把傳統一些不適合新時代需要的內容去掉,取而代之的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形式,這本身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無對錯之分。

此改革過程中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可以主導改革的方向。京津地區歷來就是相聲評書的溫床,或說是主場。你想嘛,東北有二人轉,江南有黃梅戲,廣東有粵劇,有誰願意聽兩個人在那邊吧唧吧唧的。

北京相聲位處政治中心,自然處於改革主導地位,但相聲大本營的天津可就不樂意了,又奈何不了。人為的禍水就這麼形成。胳膊擰不過大腿的天津相聲界,逐漸處於弱勢,但有強大的聽眾群體,還是可以和北京相聲界分庭抗禮的,多少和北京相聲界有些水火不容。

慢慢的就出現北京相聲界佔據了國家曲協領導的位置,侯寶林,馬季,姜昆等,天津相聲雖名家輩出,卻在政治上失分。這似乎是時代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