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但未「入秋」,三伏剛過半,來看健康提示→

@被高溫折磨的你們,今天21時30分34秒就進入立秋節氣了噢!古諺有云:“朝立秋、涼颼颼;夜立秋,熱吼吼”,看來秋老虎今年將會很威風,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溫準備!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秋主收,五臟對應於肺,立秋時節,容易出現上火、咽部不適等症狀。來看健康貼士↓

今天“立秋”但未“入秋”,三伏剛過半,來看健康提示→

節氣簡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從今天開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也是人體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凡情志、飲食、運動養生,皆以“養”“收”為原則。

今天“立秋”但未“入秋”,三伏剛過半,來看健康提示→

攝影:青簡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立秋了,是不是就意味著進入秋天了?

市氣象局說,上海入秋的標準是立秋以後出現連續五日日平均氣溫<22℃,其首日為秋季首日。上海的8月還處於盛夏期間,氣象上進入秋天常年平均要到10月初。

秋季在五臟內應於肺,而肺在志為悲,悲憂過度易傷肺氣,因此秋季要特別注意調適情緒,做到內心寧靜,以緩和秋的肅殺之氣。

立秋古詩詞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觀國

不肯樓邊著畫船,載將詩酒入風煙。

浪花濺白疑飛鷺,荷芰藏紅似小蓮。

醒醉夢,喚吟仙。先秋一葉莫驚蟬。

白雲鄉裡溫柔遠,結得清涼世界緣。

多發疾病預防

預防上呼吸道疾病:立秋時節,白天炙熱夜晚涼爽,晝夜溫差大,容易誘發感冒、咳嗽、咽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體質較弱的老人及兒童,應及時增減衣物,不可盲目堅持“春捂秋凍”。

預防過敏性疾病:易過敏人群,對環境變化敏感,適應環境能力差,這個時節容易引發哮喘、鼻炎等。一方面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另一方面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亦可通過中藥、針灸進行體質調理,益氣固本,減少疾病復發。

今天“立秋”但未“入秋”,三伏剛過半,來看健康提示→

攝影:青簡

五臟養生

①宜早:人體應遵循自然規律,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

②宜潤:秋季在五臟為肺,五氣為燥,燥邪易通過口鼻內傷及肺,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可食用滋陰潤肺之品,如生地、玄參、麥冬、石斛、沙參等。

③宜收:秋五化屬收,故應調整情緒使情志安定,心平氣和,收斂神氣,以養肺氣。

今天“立秋”但未“入秋”,三伏剛過半,來看健康提示→

攝影:青簡

飲食養生

不宜過早貼秋膘:經過炎夏之後,在夏季食慾較差的人,立秋後食慾逐漸好轉,但是從中醫角度來看,立秋開始貼秋膘為時過早。因為此時還是暑熱炎炎,人體胃腸功能尚未完全恢復,如果吃太多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

宜酸不宜辛:酸味可收斂肺氣,辛味則發散瀉肺,要少吃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蔬果,如西紅柿、葡萄、菠蘿等。但酸不宜太過,否則損傷脾胃。

宜潤不宜燥: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銀耳、百合、枇杷、梨等柔潤食物,生津潤燥。

推薦食譜

今天“立秋”但未“入秋”,三伏剛過半,來看健康提示→

生地粥

配方:生地黃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許。

做法:生地黃(鮮品)洗淨細切後,用適量清水煮沸約30分鐘後,倒出藥汁,再復煎煮一次,兩次藥液合併後約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淨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加入適量白糖即可。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

今天“立秋”但未“入秋”,三伏剛過半,來看健康提示→

醋椒魚

配料:黃魚1條,黃酒、麻油、鮮湯、白醋、鹽、植物油等配料各適量。

做法:黃魚洗淨後剮成花刀紋備用,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幹油;將蔥、薑絲入鍋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麻油等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

功效:健脾開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