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内经》:“天地之至数,始于一而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

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

“太极元气,涵三而为一者也。”

“易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者也。”

“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 。”

《周髀算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孔子家语25》)

子夏问于孔子曰:“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耦,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天一,地二,人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

《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2、3本自一物《经世》云:“真一涵三,真三涵九”。太极图一物、两体、三用。一物者,太极也;两体者,阴阳也;三用者,阴一用、阳一用、太极一用。合而为太极分而为阴阳。

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古人提出“尚象制器”的说法,以六十四卦的形象、结构、功能所揭示出的自然性质,来构思设计,发明创造,找出特殊性中蕴含的普遍性。近人张承绪归纳为:

巽绳结离目为网罟,佃渔通田鱼,田谓坤二,巽为鱼,故结绳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巽为曲木,耒象,耒以运耜,艮手把耒入坤田,巽草倒上,故耒耨之利,盖取诸益;

离五在中,为日中,通井巽为市,坎水艮山,百货所出,否五之初,上下易位,震为交巽为退,故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盖取诸噬嗑;

乾为衣,为治,坤为裳,故垂衣裳而治,盖取诸乾坤;

巽为长木象舟,艮为小木象楫,坎为通,艮手持楫,动舟于坎水,故舟楫之利,以济不通,盖取诸涣;

否乾为马,为远,坤为牛,为重,马待巽股跨,牛系物于艮背,初往上来,故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盖取诸随;

艮为门,震反艮又为门,坎为暴客,艮手击震木于坤夜,故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艮为小木,称杵,坤为地,晋上之三,阙坤为臼,艮手持杵,出入臼中,故臼杵之利,盖取诸小过;

睽无妄五之二也,坎为弧,离为矢,无妄乾为威,五之二,故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巽为长木,反在上,为栋,乾为宇,在下,为下宇,故上栋下宇,盖取诸大壮;

巽木为棺,兑为口,乾人入处其中,外体又反巽,内棺外槨,厚于薪葬,故取诸大过;

书以识言,契以认事,夬通剥,坤文为书,兑附决称契,故以书契代结绳,盖取诸夬。(《周易象理证》)

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以上是所谓制器十三卦,事关养生送死,及防寇,防伪等社会生活的演化,这是人类刚要跨过自然之门时,得出的“与天地相似”的简略模型世界。根据孔子的观点,这是把“意象”或完美的上天理想,变为人类器物、习俗和制度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尝试。

《易经·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我们来看这两个卦,一个是雷天大壮卦,一个是风水涣卦:

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雷天大壮卦,上卦震为木柱,下卦乾为圆形,可知早期的房屋为圆形。上“栋”指屋樑;下“宇”指墙壁。《说文》讲“宇,屋边也。”宋司马光说:“风雨,动物也;风雨动于上,栋宇健于下,大壮之象也。”(《温公易说·卷三》)此卦又有雷在天上,震惊百里之象。

风水涣卦,卦象为风行水上,界水而止之象。一爻阴为门户,二爻阳为照壁,三爻、四爻阴为庭院,五爻、六爻阳为房屋。

上互卦为艮,艮为房屋,上卦为巽,巽为风,风在房之外;下互为震,震为出,下卦为坎,坎为水,门口有水,适宜生活居住。下互震为木柱,上互艮为屋顶,用木柱撑住的房屋。

震又为动,艮又为止,进屋则止(休息)。这是指阳宅,那么阴宅呢?《易经·系辞》又说:

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柴草),葬之中野,不封(坟包)不树,(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槨,盖取之诸大过。”泽风大过卦,上、下爻皆阴,为土,中爻皆阳,为棺槨、为埋在土中之象。上卦兑为坑;下卦巽为入,入土为安之象。

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不过根据考古发现,一些器物远远早过《易经》成书年代:

弓箭28000年;

衣裳18000年;

宫室8000年;

舟楫7000-8000年;

鱼网7000年;

耒相杵臼6000-7000年;

文字6000年。

古代哲学家当然没有见到这些考古证据,他们只是在卦象与器物之间看到了共通之处,于是提出了“尚象制器”的思想,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说:“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周易竟是中国古代科技推手

明代学者王夫之说:“制器尚象,非徒上古之圣为然,凡天下后世所制之器,亦皆暗合阴阳、刚柔、虚实、错综之象。”

1935年7月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市章氏国学会讲《周易》时说:“现在火车车辆之间连接是采用詹天佑工程师发明的接合器,它就是一阴一阳的接合,愈拉愈紧,詹是学习易理的阴阳演变而发明的。”(沈延发《忆章太炎论周易》)

在现代社会,这种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如膨胀螺丝,越拉越紧固。就连幼儿园的翘翘板也是一阴一阳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