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田勝家年少之時是尾張織田信秀的家臣。織田家信秀的諸子之中,織田信長放蕩不羈,標新立異,而織田信行為人謙恭有禮,素得家臣們的敬重。天文二十年(1551年)織田信秀去世後,柴田勝家力擁織田信行接任家督之位,計劃將織田信長驅逐出尾張。弘治二年(1556年),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8月,織田兄弟各領大軍在稻生(現名古屋市西區)展開激戰,史稱“稻生之戰”。 自恃勇猛的柴田勝家所領的軍隊本為多數,卻被織田信長以少量兵力擊敗。柴田勝家被織田信長的能力和氣度所折服,從此成為信長的忠實追隨者。
柴田勝家天生勇猛,一生戰功無數,也留下了很多傳說傳諸於世。其中一個就是湯淺常山的《常山紀談》中所記載的“碎甕出戰”。 元龜元年(1570年),身處近江八幡的長光城的柴田勝家被觀音寺城主佐佐木承幀率大軍包圍。佐佐木承偵使出了“水戰法”,將通往長光城的水路切斷,使得城內斷水。城內守軍若無水可喝,也只能投降。 但是,水路已然切斷數天,長光城完全沒有投降的跡象。佐佐木承偵派遣使者前往,明為講和,實為打探長光城內的情形。使者面見柴田勝家之時,向勝家乞水淨手。柴田勝家命侍從端來滿滿一甕水,使者淨手之後,侍從隨手將殘水潑於庭園之中。 使者返回觀音寺城,回稟佐佐木承偵,言長光城中存水充足,水戰似乎未能奏效。佐佐木承偵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那時的長光城中已無餘水,侍從將殘水隨意丟棄,實則是受了柴田勝家的指令,試圖欺瞞使者長光城中缺水的實態。
佐佐木承偵見長光城中水源充足,以為柴田勝家仍將繼續閉門不出,便放鬆了防守。不料柴田勝家在使者回去當晚,便將城中所有水甕集中在一起,命城中士兵盡情暢飲,隨後將水甕全部擊碎。柴田勝家此舉是破釜沉舟之意,激勵士兵拼死而戰。凌晨時分,柴田勝家率所有士兵衝出城外,直擊佐佐木承偵的軍營。佐佐木承偵猝不及防,潰不成軍。長光城之圍遂解。因為這一傳說,柴田勝家也有了“碎甕柴田”的稱號。當然,若要細細考證的話,這一傳說可能並不符合史實。但是,如這一傳說所描寫的那樣,柴田勝家確實有先見力和決斷力,往往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破解難局。所以,自從他跟隨織田信長之後,先平定越前國(除若狹之外的現福井縣),又在北陸地區立下累累戰功,成為49萬石的北之莊(現福井縣福井市)城主。
天正十年(1582年)6月,織田信長在本能寺遭家臣明智光秀襲擊身亡,時任家督之位的織田信忠也於二條御所中被迫自盡,史稱“本能寺之變”。這一噩耗傳來,尚處戰場之中的柴田勝家並未帶兵為主君報仇,他認為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繼續剿滅上杉家的勢力.而明智光秀所欠下的血債,什麼時候都可以討還。 柴田勝家對織田信長忠心耿耿,絕非薄情之人。他這一決定,看似無情,其實是在為織田家的整體利益考慮。但是,羽柴秀吉(後自名豐臣秀吉)卻沒那麼單純:誰殺了明智光秀,就是為主君報了仇,就有了最大的發言權。於是同在戰場中的羽柴秀吉率領大軍從中部地區神速返回,並一舉擊敗明智光秀。
天正十年(1582年)6月27日,為了討論織田家的後繼者和領地的分配問題,織田家的重要家臣柴田勝家、丹羽長秀、羽柴秀吉、池田恆興等4人在尾張國清州城(現愛知縣清須市)召開了清州會議。柴田勝家推薦織田信長的第三子織田信秀繼任,而羽柴秀吉推舉織田信長的嫡孫,當時還是幼童的三法師繼任。雙方爭論不休,相持不下。柴田勝家雖曾是織田家家臣團之首,但因羽柴秀吉立下了為主君報仇的大功,所以他的意見得到了其他家臣的支持。在領地分配上,羽柴秀吉得的也最多。清州會議之後,織田家內部的勢力分配發生了逆轉,羽柴秀吉取代柴田勝家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家臣。
其後,柴田勝家不滿羽柴秀吉日漸跋扈,與織田信秀、瀧川一益等聯手起兵反抗秀吉。天正十一年(1583年)4月,原屬柴田勝家一方的前田利家的軍隊突然從戰場撤退。後人無從猜測當時的情由,可能因為前田利家因與羽柴秀吉是多年好友,不忍與昔日好友對陣,故而不戰而退。禍不單行,原屬柴田方的不破勝光也率軍撤退。一時間,眾叛親離的柴田勝家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柴田勝家又遭羽柴秀吉偷襲,全軍潰敗,史稱“賤嶽之戰”(賤嶽位於現滋賀縣長濱市)。4月22日,柴田勝家帥殘軍退回越前北之莊城,秀吉大軍一路追趕,將北之莊城團團圍住。 柴田勝家僅剩不足200軍士,且被大軍圍困城中,已知無幸。他召集城內的家臣,表明自己決意於城破之時切腹自盡,勸家臣們出城投降羽柴秀吉,以免城破後慘遭屠戮。一些家臣依言出城投降,但仍有80多名家臣表示願與柴田勝家同生共死。 4月23日的晚上,也就是羽柴秀吉大軍攻城的前一天,月色朦朧,站在天守閣上,能看見北之莊城四周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敵軍。柴田勝家知道到了最後的時候,他將餘下的家臣召集到天守閣中,將城中所有的酒運至天守閣,並設下筵席舉辦夜宴。下定了必死決心的他,和家臣們觥籌交錯,載歌載舞,彷彿大勝歸來。
飲宴直到深夜,家臣都酩酊大醉了,清醒的只有柴田勝家和結婚僅7個月的夫人阿市。柴田勝家明白,一旦城破,很可能玉石皆焚。而夫人阿市是羽柴秀吉的舊主織田信長的嫡親妹妹,阿市若能出城,羽柴秀吉必會厚待於她。柴田勝家勸阿市帶著她與前夫淺井長政所生的3個女兒即刻出城,卻被阿市拒絕。阿市表示自己同意嫁與勝家之時,便已決心與勝家共死。但3個女兒年紀尚幼,希望讓她們出城。當夜,3個女兒,也就是茶茶、阿初和阿江離開北之莊城,投奔羽柴秀吉所在的軍營。目送女兒們離開後,阿市又回到了天守閣。北之莊城內一片寂靜,完全不像被大兵圍城的樣子。但是,阿市是武家女子,柴田勝家也久經戰場,深知天明之時就是大兵攻城之刻。遙望著窗外的夜色,兩人做歌相和。 阿市吟道:“情長苦夜短,杜宇又相催。快近離世時。” 柴田勝家隨後應答:“浮生一世,剎那彈指。杜宇為我證,傳我名。”
留在天守閣中的侍從們都悄悄流下了淚水。柴田勝家知侍從中村文和齋素有文采,便邀請他做歌相和。中村文和靜靜地念出:“杜宇為使者,指引黃泉路。”聽聞此句,柴田勝家和阿市對視一眼,露出了微笑。
4月24日清晨4點,東方的天際剛露出一絲紅光,羽柴秀吉就發動了總攻。在攻城兵士的吶喊聲中,柴田勝家帶著夫人阿市登上天守閣最高層。阿市端坐在柴田勝家身邊,挽起長髮,示意勝家動手,勝家一刀刺中阿市的心臟。阿市氣絕之後,柴田勝家拔出帶血的長刀,對天守閣下的攻城士兵喊道:“仔細觀吾切腹之法,為爾等做一榜樣。”攻城士兵不知柴田勝家意欲何為,驚得目瞪口呆。只見柴田勝家一刀剖開肚腹,鮮血四濺,他忍痛沿著切口將內臟全部拉出,拋在地下,並圓睜雙目望向敵軍,身邊充當介錯之職的家臣隨後一刀將柴田勝家的頭顱砍下。柴田勝家享年62歲。 柴田勝家切腹之後,家臣們點燃了天守閣中事先準備好的火藥,天守閣轉眼間陷入一片火海。在熊熊大火中,80餘名家臣端坐在主君屍身之側,相繼拔刀自盡。集體自盡的場面過於慘烈,連攻城的士兵都停下了喧譁,整個北之莊城變得鴉雀無聲,只聽到火焰燃燒的噼叭作響。
柴田勝家外號“鬼柴田”,這一稱號源於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他在城破之時,用最慘烈的切腹之法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不愧“鬼柴田”這一稱號。但在戰場之外,他為人沖和寬仁,深得其他家臣的敬重。根據《加賀金澤前田家譜》記載,前田利家雖然在賤嶽之戰中背義撤離,但柴田勝家兵敗撤退之時,曾經路過前田利家的居城。面對滿面羞慚的利家,柴田勝家全無怒色,反而說前田利家與羽柴秀吉是多年好友,投降秀吉並不為過。也許正是他溫和、寬大,事事為他人著想的性格,所以直到他末路之時,家臣和阿市還是選擇在他身邊戀戀不去吧。
閱讀更多 州說史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