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在即!教娃100遍“打回去、别和陌生人说话”,不如蔡少芬1招

曾有人问,当妈后,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孩子发生意外

上个厕所都要百米冲刺的速度,就怕一不留神,孩子有个闪失。孩子上了幼儿园,当妈的更是一万个不放心!

二宝上了幼儿园会不会成为受气包?

奶奶没接上他,会不会跟别人走了?

眼瞅着要入园了,今天,科长就跟大家好好说说孩子的安全问题:被欺负和被拐骗。

01

万一被欺负了怎么办?

我们先来分析孩子面对攻击时做出的反应及可能的后果。

被攻击不还手:

打人的孩子下次会继续攻击,而被打的孩子,当下次再被攻击时,仍会选择退让。

被攻击还手了:

反击成功了的孩子,下次会继续反击,而打人的孩子下次会收敛、停止,或转换攻击目标;反击未成功的孩子,下次会继续被攻击。

寻求外力协助:

在大人的介入下,打人的孩子下次会收敛、停止,或转换攻击目标。

➤ 入园前,教会孩子四点!

① 强化权利意识

孩子被打的时候选择退让,很可能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哪里。平时要告诉孩子:

玩具是你的,你可以不给别人玩。

身体是你的,不可以让别人随便碰。

入园在即!教娃100遍“打回去、别和陌生人说话”,不如蔡少芬1招

② 大声说“我不要”

在日常,教会孩子说警告用语,教会孩子勇敢说“不”。

不可以!这是我的玩具!

你再抢,我就要生气了!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看起来不那么好惹。

③ 出手反击,打不过就逃

当对方开始动手时,适时地出手反击是可以的;当发现推不倒对方时,要赶紧回避并向大人求助,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④ 学会一些交往“金句”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直觉行动性,看到喜欢的玩具,先是“我也要玩”,然后就动手拿。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谢谢!”“对不起!”

教会孩子礼貌用语,引导孩子礼貌交往,也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

这三件事不要做!

○ 指责孩子。家长的指责,是在强化被打时的感受,加剧孩子的恐怖情绪;

○ 以暴制暴。不管三七二十一,替孩子出气。孩子看在眼里,会有样学样;

○ 忍气吞声。担心表达太多老师会厌烦,就连忙表示不要紧。不仅没有实质性解决冲突,还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科长叨叨:

入园后,发现孩子被欺负,家长在心疼、生气的时候,要冷静下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

02

万一被拐骗了怎么办?

2018年4月13日在东莞涌口幼儿园的“防拐骗演练”中,

136名仅有3名儿童未上当

对此,幼儿负责人表示:“我们经常会进行防拐骗教育,没想到还是有这么多孩子受骗。”

入园在即!教娃100遍“打回去、别和陌生人说话”,不如蔡少芬1招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跟陌生人走”,类似的话语在孩子耳边说了不下100遍,可一进入实战,就全线崩溃。

➤ 孩子为什么转头就上当?

① 幼儿本来就很“健忘”

3岁前后,孩子用到的主要是机械记忆,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去机械地记住所接触过的事情,这样也就很容易忘记。

② 人贩子骗术防不胜防

别怪孩子听不进去,很多时候是人贩子太精,运用多种多样的骗术:

● 用东西进行诱惑。利用糖果、玩具、iPad哄骗,总有一样能俘获孩子的心;

● 利用孩子的善心。请孩子带路或帮忙,拐走孩子;

● 冒充家长的朋友。谎称是熟人,孩子更易丢掉戒心;

● 给孩子贴上标签。一旦被拒绝,就会用“你不是好孩子了”的话语误导孩子;

● 强行将孩子抱走。更有猖獗的人贩子威胁、恐吓,甚至强行将孩子抱走。

➤ 如何教会孩子防拐骗?

① 把话说得足够清楚

比如,我们口中的陌生人是谁?小朋友的家长?还是警察叔叔?孩子眼中的坏人是,长相恐怖/穿黑衣服的人,我们担心的是,不认识/从未见过的人。

再比如,不让孩子收陌生人的糖。那其他没有被列举的东西呢?事实上,不只是糖果,饮料、气球、iPad等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要。

因此,我们要举一反三,并向孩子发问:如果叔叔要带你去看小狗狗,你会去吗?

入园在即!教娃100遍“打回去、别和陌生人说话”,不如蔡少芬1招

国外网友用一只狗成功拐骗走儿童

② 约定一个秘密“暗号”

有的人贩子可能是熟人,有的甚至能叫出孩子的名字,这时,之前和孩子约定的“暗号”就派上用场了。

“你爸爸有事,跟我走吧!”

“我们的暗号/安全密码是什么?”

孩子有了清晰的模板:只要对方没说对,他都不愿再相信!

入园在即!教娃100遍“打回去、别和陌生人说话”,不如蔡少芬1招

蔡少芬和两孩子约定暗号

③ 有策略地“助人为乐”

让孩子明白,大人要找大人帮忙,有困难要找警察叔叔,而不是向小孩子求助。

“我迷路了,你带我去游乐场好不好?”

“那边有警察叔叔,你可以问问他。”

这样的回答,既避免孩子受到伤害,又保护了孩子助人为乐的品格。

这五件事要注意!

○ 不要拿警察吓唬孩子,警察很无辜;

○ 不要在书包、外套上贴孩子的名字;

○ 不在朋友圈暴露孩子的隐私信息;

○ 教会孩子使用电话报警求助;

○ 让孩子记住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

科长叨叨:

孩子入园在即,少不了危害万千家庭幸福的人贩子,而孩子戒备心弱,很容易被套路。

所以,平时要尽可能多地演练,让人贩子无机可乘。当然,最重要的是家长的防备意识,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做到用心、细心和当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