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數學思維,關鍵還得「拼爹」

学好数学思维,关键还得“拼爹”

学好数学思维,关键还得“拼爹”

有很多父母都有類似的困惑:孩子四年級後,開始對數學不感興趣了,可是之前他的數學多數都是滿分的啊。這是怎麼回事呢?

腦神經科學最新的研究結論是:9歲,大腦神經發育完成了98%,9歲後開始調整,可能就不如之前重視更有效。

9歲,是孩子一個智力的分水嶺。

很多孩子之前學業表現越好,之後下滑越快。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學業成績的表現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要依據的,考試是對現有知識掌握情況的評估,而不是大腦智力實力發展水平的評估。

第二、孩子學業成績好,是以損失玩的時間以及運動時間為代價。孩子的時間都用在寫作業上,失去了大腦需要的身體活動對神經元廣泛發育的刺激。

第三、孩子大腦獲取信息類別單一,只有學業方面的知識類,多數都是抽象的詞彙、術語、符號,而不是具象的,來自生活的內容。

為杜絕這種現象,孩子9歲之前家長應該注意什麼呢?

首先,擴展孩子思維的靈活性,不能依靠刷題來提高成績。四五年級,吸收的知識量較大幅度提高,孩子不能依靠記憶、靠刷題得到的熟練性來跟上學習進度,跟不上也就是必然的。刷題僅能培養出應對試題的自動反應,卻完全沒有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要培養孩子的主動性思維,具有這種思維的孩子對事物都很好奇,孩子願意多探究,並愛提問。這種思維家長千萬不可扼殺,而是要鼓勵孩子多思考。

存疑是爸爸教給我的一個重要的思維能力。學數學的本質目的就是訓練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可用於任何方面。

学好数学思维,关键还得“拼爹”

以下是我童年時期的日記。

学好数学思维,关键还得“拼爹”

1974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四 晴

爸爸今天配了 3 公斤的豬食,給好幾只公豬吃。有兩個桶,一個是能夠配 8 公斤的,一個是能配 5 公斤的。爸爸把豬食從大桶倒到小桶裡,大桶裡剩下的就是 3 公斤的。

1974 年 10 月 26 日 星期天 晴

小鄭叔叔又來了,他說,有一個 5 公斤的瓶子,還有一個 3 公斤的瓶子,讓我想辦法配出 1 公斤的水來。先倒滿小瓶子的 3 公斤的水,然後倒入 5 公斤的瓶子,再倒滿小瓶子,把小瓶子裡的水倒入大瓶子,直到倒不進了,剩在小瓶子裡的水就是 1 公斤。

爸爸沒有具體教過我什麼,我看到的都是他的行為。

用 8 公斤和 5 公斤的桶配出 3 公斤的水,配出 2 公斤的水,配出 1公斤的水,配出 4 公斤的水,配出 6 公斤的水,配出任意公斤的水。

手裡只有 2 元和 5 元的錢,要配出 13 元,怎麼配?配出 19 元,怎麼配?

這些類似的題目,都要靠背後的思維靈活性來支撐。

認知科學中強調,親身的實踐會映射到大腦,並上升為腦力勞動,就不用再通過觸摸和視覺認知,直接在腦海中進行加工了。本質上,這些題目與桶沒有關係,都是數字之間的匹配,等式兩邊的權衡,加減乘除的調整而已。

我當數學老師後,開過小學數學競賽輔導班,那是在 1985 年。那時,我從挑選出的學生中發現了一個數學潛質的表現:發呆超過 10 分鐘,就是潛質。能夠聚焦一件事情想很久,說明三個大腦中的情況:

● 第一,神經元可以被控制調用在一個焦點上;

● 第二,具備抽象加工事物的感覺了;

● 第三,嘗試形成一個規律性的認識。

通過我的日記,我看到自己小時候就有這種情況。發呆、犯傻或者問出愚蠢的問題來,能夠問出來的,都是自己認真想過很長時間的問題。

其次,在實踐中激發孩子的數學感覺。

數感是很重要的數學能力。它是指能夠靈活地處理數字,拆解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別看數感貌似很學術,其實它和手感、觀感、樂感都是一樣的。要培養孩子的數感,就要充分調動起孩子的各種感覺器官。

在小學裡,很多老師會抱怨男孩子好動,但這恰好是因為孩子的觸覺學習能力還未退化,所以應該鼓勵孩子多動手,進一步激發他的數感。

学好数学思维,关键还得“拼爹”

我小的時候,爸爸經常說,記不住公式沒事,能現場把公式推導出來才是本事;能夠唱出一段歌曲來不稀罕,在鋼琴上找到那段曲子的音符才是本事。

那時,我家隔壁女高音吊嗓子的時候,我就在這邊的鋼琴上一個鍵一個鍵地找那些音,然後寫下來。學習分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1/7、2/7、3/7,就是因為能夠找到音階,嘴裡能夠哼出調子來。這個過程,根本不是在做題,而是在探索。爸爸實際上帶著我走了一條探索的思維小路。

兒童心理的奧秘

波士頓兒童醫院附屬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過去 15 年的研究發現,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音樂的孩子,在數學測試中的表現和對概念的理解都比沒有接觸過音樂的孩子高出許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通過過去 50 年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再次,要從小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學感覺。舉一個例子,三年級課堂上學習小數,全班40個學生,大多數第一次聽到小數這個詞。凡是第一次聽到的,已經失去實際具象掌握小數的機會了。如果父母從小帶孩子出去購物,孩子看到酸奶一瓶3.2元,立刻就接觸了小數,然後,他進行交錢、找錢、核對等生活中的具體過程,就完全掌握了小數的運算。等到課堂上,孩子腦海中出現的都是熟悉的畫面,學起來就會易如反掌。除了購物外,還可以帶孩子數樓梯,把家裡的桌子椅子、門窗等等都貼出長寬高的尺寸,這樣一來,孩子一下子就有了度量的概念。這些都是在孩子身邊的數學,但是很多家長都容易忽視掉,所以希望家長能重視早期的培養。

長期培養,孩子就能夠建立一種活的思維。如果一個孩子具有較強的數學思維,將會對各種現象背後的規律有感知。他在生活中會不斷去發現:這事兒有規律嗎?經常這樣思考,他的數學思維能逐步形成和強化。

学好数学思维,关键还得“拼爹”

對比現在很多家庭,父母自身文化水平較高,在家裡給孩子輔導數學時,常常直接使用術語,這必然會導致三個消極後果:

1. 孩子大腦中對直觀事物熟練的時間不夠,擴展不出神經元土壤,種子沒有種到位。

2. 孩子似懂非懂地到了課堂上,聽老師一講,貌似自己知道術語,也就忽視了聽老師的全面解釋,進一步造成殘缺不全的理解。

3.當遇到不會做的題或者經常出錯的時候,孩子會陷入兩難的認識,不知道該信老師的,還是該信父母的。

在家中,不要講解學校中的數學術語,不要講解學校中的數學公式。要用生活中的現象啟發孩子對數學概念的認知。

最後,引導孩子深入閱讀,開闊思維。不要因為眼前的成績而怕荒廢時間去閱讀。支持孩子深入閱讀,就一個內容多次閱讀,並在閱讀後,與父母展開討論,讓孩子的思維更具有深度。

- 作者 -

孫路弘

l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曾任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數學老師。

l 自稱腦力工程師,擅長調整智力結構、塑造思維形態,從心理學、腦神經科學入手,解讀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大腦和認知變化。

l 互聯網時代,通過各種網絡平臺授課,開設課程從小學生數學課程到家長心理學課程,還包括樂高中的數學學習方法、從撲克牌的玩法中學會加減乘除等。

l 曾翻譯圖書《孩子天生會數學》,作品有《媽媽教的數學》《爸爸教的數學》。

影響孩子一生的理性思維習慣,

是爸爸教的。

媽媽,啟發數學興趣;

爸爸,精深思維方法。

從興趣到思維,

成功跨越孩子的數學能力分水嶺。

《爸爸教的數學》

(Math Learned From Dad)

家庭數學啟蒙,爸爸不可缺席。

学好数学思维,关键还得“拼爹”

《爸爸教的數學》

定價:42.00元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6

ISBN:9787213076640

好玩的數學

好玩的數學以數學學習為主題,以傳播數學文化為己任,以激發學習者學習數學的興趣為目標,分享有用的數學知識、有趣的數學故事、傳奇的數學人物等,為你展現一個有趣、好玩、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

学好数学思维,关键还得“拼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