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藤县方言文化送入国家保护典藏行列丨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一书

把藤县方言文化送入国家保护典藏行列丨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一书


把藤县方言文化送入国家保护典藏行列丨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一书

邓玉荣、刘宇亮、胡妍、欧伟文四人合著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由商务印书馆于2017年10月出版。该书是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曹志耘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成果的一部分。除藤县卷外,目前该项目还出版了澳门、潮州、杭州、衡山、怀集、怀集(标话)等19卷。“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项目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工程之一,因此,《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的出版标志着藤县方言文化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典藏。

把藤县方言文化送入国家保护典藏行列丨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一书

我们过去对方言的研究,往往只重视读音及语法现象,而忽略了与方言共生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而《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恰恰克服了这种局限,把丰富多彩的与方言共生的文化现象纳入到研究的视野中来。例如,《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里收录了“趁圩”的词条。该词条除配有图片及用国际音标记录的读音外,还有一个解说,其解说如下:“即赶集。集市叫‘圩’,根据人流的不同,只有早上一段时间热闹的集市叫‘天光圩’,只有中午一段时间热闹的集市,叫‘饭滚圩’。各集市约定赶集的日子叫‘圩日’,也叫‘圩期’……‘趁圩’是人们采购商品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个解说,就把过去藤县人们赶集的民俗文化非常生动详实地记录了下来。总之,《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不仅记录了藤县的方言词汇,还记录了相应的藤县民俗文化。全书记录的藤县方言词汇800多个条目,图片600余幅,图文并茂,基本上勾勒出了一定时期内藤县方言文化的全貌。

把藤县方言文化送入国家保护典藏行列丨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一书

虽说全书只有800多个条目,但从条目的选择,到注音,再到解说,都非常严谨翔实,既体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也体现了作者对藤县乡土文化的深入了解。比如,“洋楼”条目它就这样解说:“20世纪初,西风东渐,藤县建造了少量带有西式建筑风格的楼房,这些楼房采用古典主义‘三段式’立面设计手法,中间部分采用两层连拱券形式,两侧窗户设置了拱形山花装饰,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当地把这种中西合璧样式的楼房称作洋楼,目前已所剩无几。”

把藤县方言文化送入国家保护典藏行列丨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一书

该书还记述了很多藤县过去的方言文化,甚至可以说,它记述的侧重点是在过去。如“服饰”一节介绍的“蓑衣”,作者也说:“今极少人用,已难以见到。”作者这是重在介绍藤县的传统方言文化。由于侧重于介绍传统方言文化,于是就显出了与今天的方言文化的差别,因此它也就客观地反映了藤县方言文化的变迁。

把藤县方言文化送入国家保护典藏行列丨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一书

完成这本厚厚的《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非常不容易。我想这首先得益于作者长期从事广西方言尤其是广西东部方言的研究,其次是做了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工作。正如作者在该书的《调查手记》中说的那样,作者调查水上民歌五入船家;调查传统服饰翻遍姐姐家四箱旧衣物;调查地方戏三访老艺人;调查造船技艺二访徐师傅;此外还到丧葬人家调查佛事活动,等等。笔者也从事民俗文化的研究工作,深谙田野调查的甘苦。毫无疑问,正是这些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才垒起了这部厚实的著作,才把藤县的方言文化送进到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的行列中。

这本书现在可以在网上买到哦!

把藤县方言文化送入国家保护典藏行列丨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一书


把藤县方言文化送入国家保护典藏行列丨浅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藤县》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