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中亚粟特壁画

后梁覆灭时,朱温时代的谋主李振主动投降沙陀人。沙陀人的中门使郭崇韬与李振同为谋臣,对李振的传奇早已仰慕,这时感到非常意外、震惊,不禁指着李振对旁人说到“人言李振乃一代奇才,吾今见之,乃常人耳!”

这句话不仅非常伤人,其后面的历史意义也异常深刻:你李振本是关陇贵族,何以跟朱温厮混?以致于泯灭德性至此……

李振本姓安,为凉州安氏,源自中亚安国,其家族是西晋以来几百年的豪门贵族,后加入关陇集团建立唐朝,成为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

李振本姓安,其祖先是移民陇西凉州的中亚安国人。虽然是外族人,但这个家族确实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早在西晋时期,其族人就迁居凉州。据一些专家考证,这支安姓中亚人一开始可能是商人,直到北魏时期其祖先安难陀出任萨宝,该家族才正式成长为一方土豪。

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粟特人壁画

隋末大乱,与安氏同为凉州土豪的李轨贸然称帝,意图与太原李家争霸。安氏权衡形势,决意投靠李渊家族。当时,李振的祖先安兴贵对李渊打包票说肯定能搞定李轨,其言语透露出安氏的实力已经达到了令人生畏的地步:

《旧唐书·李轨》:兴贵对曰:……臣于凉州,奕代豪望,凡厥士庶,靡不依附。臣之弟为轨所信任,职典枢密者数十人,以此候隙图之,易于反掌,无不济矣。

这些话说明安氏已经在北魏到隋末期间转型成为拥有军队、财富、土地的豪强集团,当地土豪李轨家族已经远远不是其对手了。稍后安氏就联合吐谷浑人灭掉了李轨,正式投靠唐朝,被李渊封为”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食实封六百户,其弟弟安修仁封申国公、食实封六百户“。兄弟二人都上了凌烟阁,名列武德功臣,成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请注意:这里是实封。

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安元寿墓志

安氏稍后出现一位要人,名为安元寿。此人充任唐太宗亲卫,在颉利可汗紧逼渭水之际,深得太宗信任,竟能随侍左右出入突厥营地,死后陪葬昭陵。其墓志《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安府君墓志铭并序》,是唐代墓志的重要文献,明确记载了安氏出自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布哈拉地区(“

妫水导源,凉土开国”),与《元和姓纂·安姓》一道证实了凉州安氏的身世隐秘。

《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安府君墓志铭并序》:君讳元寿,字茂龄,凉州姑臧人也。……父兴贵,皇朝右骁卫将军、左武卫将军、冠军将军、上柱国、凉公,别食绵、归二州实封,六百户克施在封,六百户克施在操。……贞观元年,突厥颉利可汗拥徒卅万众来寇便桥,太宗亲率精兵出讨。吉利遣使乞降,请屏左右,太宗独将公一人於帐中自卫。其所亲信,多类此也。……妫水导源,凉土开国……

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粟特壁画

”唐宋转折“导致门阀势力衰退,宗室子弟的命运成为晚唐一道悲伤的风景线

安史之乱中,安氏再次站对了立场,支持在灵武登基的太子李亨。安抱真、安抱玉叔侄加入李光弼部,曾打败史思明,得以全族赐姓李氏,成为宗室势力的圈内人。

此后唐朝发生了历史学家经常谈及的”唐宋转折“,科举出身的牛党与宗室李党发生了长期内斗,大多数宗室子弟被排挤出权力圈,如著名诗人杜牧、李商隐等。从李商隐的一生中就可以看到,在他之后的李振的命运只会更悲惨。门阀贵族身份不仅没有任何用处,还会成为致祸之源。

果然,作为李抱真曾孙的李振,在唐朝只做到了非常虚名的金吾卫将军、台州刺史,刚要赴任,台州还被盗贼占领。更令人愤怒的是,他多次科举都没有考中进士。其中原因非常简单:牛党把持的朝廷是不可能给宗室子弟考中进士的,反之亦然。

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唐代壁画 藩镇牙兵

宗室集团子弟的这种命运是晚唐历史的一道悲伤的风景线。李商隐、杜牧的多少名句都在表达这种贵族沦落的痛苦?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这些所谓的宝剑,大多数被基层的琐碎压抑和丛林生态消磨得不堪一用了。但李振不同,他怒而投靠了流寇起家的朱温。

《旧五代史·李振》:李振,字兴绪,唐潞州节度使抱真之曾孙也。祖、父,皆至郡守。振仕唐,自金吾将军改台州刺史。会盗据浙东,不克之任,因西归过汴,以策略干太祖,太祖奇之,辟为从事。太祖兼领郓州,署天平军节度副使。

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杜牧

郭崇韬为何看不起李振?因为他很快就在无底线的游戏中堕落了,连带其才华也彻底枯萎

但李振的选择被他的后半生证明为大错特错。朱温集团是一个流寇起家的势力,所作所为可谓毫无底线,实际上也正是毫无底线才造就了朱温的崛起。这个集团的崛起是靠狡诈、反复、暴虐、压榨……,可以说,后梁的统治是一种比唐朝官僚统治更糟糕的东西,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丛林法则。

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唐五代壁画 五代乱世

李振很快就堕落了。他曾为朱温献策”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了昭宗迁都,并实际主导了唐朝最后几年的朝局。但内心的怨毒和权力很快就发酵,他开始作威作福,过足了一把大唐宰相的瘾,同时也把唐朝带到了最后的绝路,直至最后把那批唐朝官僚集体沉河而死,还留下了千古名言:「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

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五代内蒙古壁画 宴饮图 相对安定的朔方地区

《旧五代史·李振》:唐自昭宗迁都之后,王室微弱,朝廷班行,备员而已。振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朋附者非次奖升,私晋者沈弃。振每自汴入洛,朝中必有贬窜,故唐朝人士目为「鸱鸮」。……天祐中,唐宰相柳璨希太祖旨,谮杀大臣裴枢、陆扆等七人于滑州白马驿。时振自以咸通、乾符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尤愤愤,乃谓太祖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太祖笑而从之。

这一切罪行犯下之后,李振的才华也忽然消失而去,异变为一个庸碌无耻的人。在沙陀兵进入汴梁时,丛林法则让他习惯性的认为投靠新君就没事了,结果竟被族灭。郭崇韬的评价并非没有深意:李振的一生已从一个奇才堕落为他自己最痛恨的小吏,他走向了自己人格的反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怨毒攻心,接受了丛林法则。(完)

贵族就不该跟那些无底线的人瞎混,关陇集团最后的奇才李振的悲剧

五代武士陶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