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谁也别得罪文人,还原历史上真的的朱温

“朱三,尔砀山一百姓,遭逢(唐)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将见汝赤其族矣!”这是一个人当面对朱温的厉声斥骂。朱温经过三十年血海拼杀,终于为自己搏来了属于他的那一份荣华富贵,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唐朝的空头皇帝李晔控制在自己的刀兵之下,杀皇帝,杀皇子,杀皇后,杀大臣,一切朱温认为该死的人,他都敢杀。李克用又如何,几次险些成为朱温的刀下肉,自保尚且不暇。天下,朱温说一不二,南方诸侯如浙江钱镠、福建王审知、湖南马殷、岭南刘岩,都对朱温俯首称臣,还没有谁敢如此放肆地辱骂大梁皇帝。而骂朱温的这个人,正是朱温的同胞大哥朱全昱。朱全昱是在朱温废唐建梁之后为庆祝大梁帝国建立的赌博大会上骂老三的,并掀翻了“大梁皇帝”的赌桌,一桌子金银财宝滚落地上,朱温面如死色。之所以给朱温的帝国加上“伪”,是因为事实正如朱全昱所担心的那样,梁开平元年(907年)三月二十七日,朱温法服衮冕坐在金銮殿上接受群臣山呼时,他是万没有想到,他的帝国仅过了十六年就被李存勖的后唐帝国消灭,“举族被赤”。

从梁朝之后,后唐及其一脉相承的后晋、后汉、后周都不承认朱梁帝国的合法性,皆称伪梁,“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直到宋朝,梁朝尴尬的政治身份才被正式确认。但宋朝官方承认朱梁王朝是有其特殊政治原因的。而自后唐以降,历代在朝或在野的知识分子一提及朱温,几乎全无正面评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欧阳修在《新五代史·梁家人传》开头所论:“梁之恶极矣!自其起盗贼,至于亡唐,其遗毒流于天下。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刃于胸。”明朝狂人李贽称朱温“篡弑巨盗”,王夫之更是把朱温骂得一毛钱都不值,把朱温与乱世巨恶侯景、安禄山相提并论。朱温为什么在历史上留下如此骂名?要说朱温这辈子确实干过不少丑事,可问题是有些历史人物干过与朱温相同的事情,后人却歌颂不断。朱温爬过灰,睡过儿媳妇,可唐明皇李隆基同样睡过儿媳妇杨玉环。朱温杀人无数,但曹操杀的人同样不少,动辄灭人三族。朱温篡唐称帝,赵匡胤欺负旧主孤儿寡母的行为还不如朱温光明磊落。朱温杀唐朝皇子,赵匡胤同样要杀旧主柴荣的三个遗孤,只不过被人劝住。朱温好淫人妻,曹操、赵匡胤都干过这样的事,赵匡胤甚至还毒杀孟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朱温得罪了文人。

得罪谁也别得罪文人,还原历史上真的的朱温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得罪皇帝,也可以得罪大臣,可以得罪任何人,但唯独不能得罪文人,因为文人写史,笔杆子一直掌握在文人手中。损害了他们的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看他们不骂死你!至于天下安危、百姓生活,他们管不着。为什么明朝被黑成这样?原因有很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苛薄大臣,薪水低不说,还经常扒裤子打屁股。朱温是底层草根出身,他身上确实有一股难以克服的匪气,他对文人始终存在一些偏见。某一年夏天,朱温带着自己的幕僚和一些书生坐在一株大柳树下面乘凉。朱温应该是对那些读死书的知识分子早有不满,故意设了一个圈套让他们往里钻。朱温指着柳树说:“柳树的树干可以做车轮。”朱温知道这些马屁文人会怎么样,果然,这些文人为了拍朱温的马屁,众口同声:“大人说得对,柳树适合做车轮子。”朱温冷笑道:“实话告诉你们,车轮只能用榆树来做,柳树脆弱,岂能为轮!——你们这些人除了会拍马屁,百无一用。”立刻喝令左右武士拿下这些马屁拍在马蹄子上的文人,扑杀之。

得罪谁也别得罪文人,还原历史上真的的朱温

这些被杀的文人都是社会中下层人士,中上层文人同样没有逃过朱温的毒手。唐天祐二年(905年)三月,在朱温幕僚双翼之一的李振的劝说下,朱温在白马驿(今河南滑州黄河边)杀害了“(宰相裴)枢等及朝士贬官者三十余人”,并把他们的尸体扔进滚滚黄河。李振是个落第举子,对那些中榜的进士恨之入骨,所以劝朱温“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其实这件事本来是与朱温无关的,但朱温一个“笑而从之”,却深深刺痛了历代自诩清流的知识分子,他们自然恨透了朱温,朱温的名声又怎么能好得了?但有些文人对朱温的批判,细究起来,其实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只不过他们站在自己的利益上看问题罢了。比如说朱温最大的“恶行”——废掉唐朝,杀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