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皇帝朱温,政治上却精明得很

888年,唐僖宗驾崩,宦官杨复恭做主,拥立其弟唐昭宗继位。

草莽皇帝朱温,政治上却精明得很

昭宗即位之初,颇思振作,但是,很快就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开始变得心情暴躁,动辄杀害身边的侍从,引起了宦官的不满。这时候的朱温,无暇顾及朝廷政事,只是忙着在山东抢夺地盘。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中尉刘季述、王仲先等废除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事变发生后,宦官主动与朱全忠联络,“季述遣养子希度诣全忠(朱温),许以唐社稷输之;又遣供奉官李奉本以太上皇诰示全忠”。

宦官传达了两个信息:第一,只要朱全忠支持他们,将来会帮助朱全忠获得唐家社稷。第二,太上皇(昭宗)是出于自愿而退位的,有太上皇诰可以证明。

草莽皇帝朱温,政治上却精明得很

朱全忠不为宦官的空头承诺所诱惑,他处事十分谨慎,毕竟在江湖上混了20多年,大约也接受了当年处理与李克用关系的教训。他从前线返回,专门召僚佐商讨对策。有人说,朝廷的事,我们地方藩镇鞭长莫及,还是不要管为好。

唯独天平节度副使李振认为:“王室有难,此霸者之资也。如今您(指朱全忠)于唐朝,犹如当年的齐桓、晋文于周王室,国家安危之所系。刘季述算什么,居然敢囚禁废天子,您不能讨,何以复令诸侯!且幼主位定,则天下之权尽归宦官矣,是以太阿之柄授人也。”

朱全忠大悟,当即扣押刘季述派来的使者,同时派李振去京师打探情况。李振回来后,朱全忠又派帐下亲信蒋玄晖去京师找宰相崔胤谋划。

草莽皇帝朱温,政治上却精明得很

此外,他还召回宣武镇进奏官程岩,让他到大梁,程岩某种程度上介入了刘季述废除皇帝的行动。

“太子即位累旬,藩镇笺表多不至。”两中尉发动的这场政变,没有得到地方军阀的认可。原因在于,宦官如今已不复当年的势力,神策军力量的衰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皇权的衰落,导致依附于皇权的藩镇权力也急剧衰落,现在宦官竟然想削弱本来就很孱弱的皇权来实现自己的权力欲望,自然是南辕北辙了。

天复元年(901)正月初一,宰相崔胤策动神策军中下层军官诛杀王仲先、刘季述等,昭宗复辟。事实证明,李振的分析是正确的。宦官废立皇帝既不能成功,也不符合朱全忠的政治利益。而朱全忠在事变中反复权衡,说明他绝非鲁莽之辈。

草莽皇帝朱温,政治上却精明得很

朱全忠的政治精明在利用崔胤的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