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皇帝朱溫,政治上卻精明得很

888年,唐僖宗駕崩,宦官楊復恭做主,擁立其弟唐昭宗繼位。

草莽皇帝朱溫,政治上卻精明得很

昭宗即位之初,頗思振作,但是,很快就被現實碰得頭破血流,開始變得心情暴躁,動輒殺害身邊的侍從,引起了宦官的不滿。這時候的朱溫,無暇顧及朝廷政事,只是忙著在山東搶奪地盤。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中尉劉季述、王仲先等廢除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事變發生後,宦官主動與朱全忠聯絡,“季述遣養子希度詣全忠(朱溫),許以唐社稷輸之;又遣供奉官李奉本以太上皇誥示全忠”。

宦官傳達了兩個信息:第一,只要朱全忠支持他們,將來會幫助朱全忠獲得唐家社稷。第二,太上皇(昭宗)是出於自願而退位的,有太上皇誥可以證明。

草莽皇帝朱溫,政治上卻精明得很

朱全忠不為宦官的空頭承諾所誘惑,他處事十分謹慎,畢竟在江湖上混了20多年,大約也接受了當年處理與李克用關係的教訓。他從前線返回,專門召僚佐商討對策。有人說,朝廷的事,我們地方藩鎮鞭長莫及,還是不要管為好。

唯獨天平節度副使李振認為:“王室有難,此霸者之資也。如今您(指朱全忠)於唐朝,猶如當年的齊桓、晉文於周王室,國家安危之所繫。劉季述算什麼,居然敢囚禁廢天子,您不能討,何以復令諸侯!且幼主位定,則天下之權盡歸宦官矣,是以太阿之柄授人也。”

朱全忠大悟,當即扣押劉季述派來的使者,同時派李振去京師打探情況。李振回來後,朱全忠又派帳下親信蔣玄暉去京師找宰相崔胤謀劃。

草莽皇帝朱溫,政治上卻精明得很

此外,他還召回宣武鎮進奏官程巖,讓他到大梁,程巖某種程度上介入了劉季述廢除皇帝的行動。

“太子即位累旬,藩鎮箋表多不至。”兩中尉發動的這場政變,沒有得到地方軍閥的認可。原因在於,宦官如今已不復當年的勢力,神策軍力量的衰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皇權的衰落,導致依附於皇權的藩鎮權力也急劇衰落,現在宦官竟然想削弱本來就很孱弱的皇權來實現自己的權力慾望,自然是南轅北轍了。

天覆元年(901)正月初一,宰相崔胤策動神策軍中下層軍官誅殺王仲先、劉季述等,昭宗復辟。事實證明,李振的分析是正確的。宦官廢立皇帝既不能成功,也不符合朱全忠的政治利益。而朱全忠在事變中反覆權衡,說明他絕非魯莽之輩。

草莽皇帝朱溫,政治上卻精明得很

朱全忠的政治精明在利用崔胤的問題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