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資治通鑑札記622張騫二出西域

⑤五月,乙巳晦,日有食之。

⑥匈奴萬人入上谷,殺數百人。⑦初【

按:這是補充當初張騫出使西域的事情。此處文字是張騫對西域的介紹。我們知道在經歷了上千年的文化積澱,特別是當代對西域文化的研究,我們今天對西域的知識已經大大超越了資治通鑑這裡留給我們的資料。所以我們讀這段不是為了增加知識量,而主要是看看至少在宋代人們對西域的基本知識都是什麼可以作為文化史來看。這段文字,經過編輯,內容很清晰,條理性很強了。當然,我們得知道,西域,不論多麼重要,其實都是北方匈奴的附屬地區,漢地政權對西域地區的掌控最終是為了消弭】,張騫自月氏還,〔事見上卷元朔四年。氏,音支。〕具為天子言西域諸國風俗:〔為,於偽翻。〕【按:西域諸國風俗六個字就是本段的內容。在寫法上是最為常見的開篇綜述,然後分類介紹的寫法。內容比較多,這樣寫有利於讀者瞭解。】"大宛在漢正西【按:開篇從大宛寫起。這是從最西邊寫,然後逐次往東來。這是地理方位的介紹順序。正西,是對於漢朝而言的。】,可萬里【按:這是兩國距離。當武帝知此,對於詩經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教化不知道該作何解釋。】。其俗土著,耕田
【按:這是說生產,農業生產。】;〔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水草移徙也。宛,於元翻。著,直略翻。〕多善馬,馬汗血【按:有寶馬。這是漢朝最需要的。算是特產了。】;〔孟康曰:大宛國有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馬置其下,與集,生駒皆汗血,因號天馬子云。一說,汗血者,汗從肩膊出如血,號能一日千里。〕有城郭、室屋,如中國【按:其他的城市和房子和中國類似。這是對社會生活大體介紹。大宛到此介紹完畢。】。

都資治通鑑札記622張騫二出西域

其東北則烏孫【按:大宛的東北是烏孫。這是又一個小國了。】,東則於窴。〔於窴國在南山下,居西城。窴,徒賢翻,又徒見翻。〕【按:大宛的東方是于闐。今天從地圖看則是東南方向才對。這是是三個大國。】於窴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水經注:崑崙山西有大水名新頭河,度蔥嶺入北天竺境,又西南流,屈而東南流,逕中天竺國,又西逕安息,南注於雷翥海。雷翥海,即西海也,在安息之西,犁靬之東,東南連交州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水經注:河人一源出於窴國南山,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西域傳:鹽澤,一名蒲昌海,去玉門、陽關三百餘里,廣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雲。玉門、陽關皆在敦煌西界。括地誌:蒲昌海,一名泑澤,亦名鹽澤,亦名輔日海,亦名穿蘭,亦名臨海,在沙州西南。玉門關,在沙州壽昌縣西六里。〕【按:今天的羅布泊。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漢代這個羅布泊人家是有水的,而且水的面積還不小。一個如此大面積的水域對當地的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周圍一般來說也應該是水草豐美,牛羊遍地。東去玉門陽關三百里,而這裡就是漢帝國西北的門戶。河西走廊的盡頭。所以當時新疆東部地區的地理自然條件是非常好的。這當然是有利於遊牧民族的生存,否則怎麼可能成為大月氏人和匈奴人的王庭?這也是我說霍去病應該是從額濟納居延海西下哈密地區的原因。戰領新疆東部地區,這羅布泊等於是控制新疆南線的一個重要節點。】

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索隱曰:按漢書西南夷傳雲:河有兩源,其一出蔥嶺,一出於窴。山海經雲:河出崑崙東北隅。郭璞雲:河出崑崙,潛行地下,至蔥嶺山於窴國,復分流歧出,合而東注泑澤,巳而復行積石為中國河。泑澤即鹽澤也。西域傳雲:於窴在南山下,與郭璞注山海經不同。廣志雲:蒲昌海在蒲類海東。唐長慶中,劉元鼎為盟會使,言河之上流,由洪濟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狹,冬春可涉,夏秋乃勝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四下,曰歷山,直大羊同國,古所謂崑崙者也,虜曰悶摩黎山,東距長安五千裡。河源其間,流澄緩下,稍合眾流,色赤,行益遠,他水並注則濁。河源東北直莫賀延磧尾,隱測其地,蓋劍南之西。〕【按;這是說這個羅布泊居然是黃河的一條源頭,不過這是古人的看法,似乎是唐宋以後就認識到這個看法是錯誤的了。胡註文中有個大羊同國,宋朝史書《唐會要》:記載大羊同。東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於闐。東西千里。勝兵八九萬。辮髮氈裘。畜牧為業。地多風雪。漢族學者稱之為象雄古國,位置在今天西藏阿里地區。胡注這裡還提到了崑崙山還有個匈奴的名字或者是其他當地部族的稱謂“悶摩黎山”。此處我們也不必多講。崑崙山究竟是在哪,或者是指哪裡,古今莫衷一是。胡注提到的莫賀延磧,位於羅布泊和玉門關之間,現稱“哈順戈壁”,唐時此處以西皆稱“域西”,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西域”的起點。】
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按:以羅布泊定位長安。這樣武帝聽起來就比較瞭然了。那就是大宛,東邊是于闐,在東邊是鹽澤,而後是玉門,長安了。可謂文約指明,要而不繁。這是西域與大漢的地理關係。】

都資治通鑑札記622張騫二出西域

匈奴右方居鹽澤以東【按:再度以鹽澤為座標,定位匈奴了。】,至隴西長城,〔即秦所築長城也。秦築長城起臨洮。臨洮縣,漢屬隴西郡。〕南接羌【按:匈奴右方部落的大體管轄範圍。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霍去病如果兵入今天的祁連山,也一定無所獲。】,鬲漢道焉【按:隔絕了漢與西域的聯繫。這是匈奴右方對大漢的戰略威懾所在。】。〔鬲,與隔同。〕烏孫。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國,隨畜牧,〔奄蔡國在康居西北,臨大澤無涯,蓋北海雲。隨畜牧逐水草而居,無城郭常處,故曰行國。〕與匈奴同俗【按:另外的這些國家都是遊牧部落。這幾個一筆帶過了。】。大夏在大宛西南,與大宛同俗【按:這裡提出大夏,這是重點介紹的。】。臣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臣瓚曰:邛,山名,生竹,高節,可作杖。服虔曰:蜀布,細布也。史記正義曰:邛都邛山出此竹,因名邛竹,節高實中,或奇生,可為杖、布,土蘆布。邛,渠容翻。〕【按:邛都,今天的西昌。這又是一例從商道到戰道的例子。沉默的商道開始說話了。大夏,大夏(Tokhgra,Tochari):中亞和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古國名。

其居民可能是印歐人種的東支——塞種人(又稱斯基泰人)的一支,即古希臘文獻所見Tochari。公元前140年左右,包括Tochari在內的塞種人諸部自錫爾河南下,滅了希臘一巴克特里亞王國。中國史籍將主要由塞種人諸部控制的巴克特里亞地區稱為大夏。“大夏”應為Tochari的漢譯。這也是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古希臘文化最早的接觸。】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孟康曰:身毒,即天竺也,所謂浮屠胡也。鄧展曰:毒,音篤。李奇曰:一名天篤。師古曰:亦曰捐毒。賈,音古。索隱曰:身,音幹。〕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千裡,其俗土著,與大夏同。以騫度之,〔著,直略翻。度,徒洛翻。〕【按:古印度的基本情況。】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漢西南;今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千裡,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按:古印度和大漢蜀地的相對地理位置。】。今使大夏,從羌中,險,羌人惡之;〔使,疏吏翻。惡,烏路翻。〕【按:提到與羌人的關係也不好。】少北,則為匈奴所得;〔少,詩沼翻。〕從蜀,宜徑,又無寇。"〔師古曰:宜,當也。逕,直也。從蜀向大夏,其道當直。〕

【按:戰略上選擇從印度繞到大夏。張騫的這個眼光可是夠遠的。不過我們說的古印度,在當時據說主要是指今天巴基斯坦地區,而不是今天的印度地區。從巴基斯坦地區繞到阿富汗北部,再繞道我國新疆地區。這就是我國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戰略聯繫,在當時那是種浪漫主義的外交思想,在今天則是一種必然了。】

都資治通鑑札記622張騫二出西域

天子既聞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安息治番兜城,臨媯水,去長安萬一千六百里,其俗亦土著。〕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師古曰:設,施也。施之以利,誘令入朝。遺,於季翻。朝,直遙翻。〕

【按:漢武帝在這裡是完全的從現實出發的,財物,這才是核心。這就是大國的外交思想了。我這裡有東西,你就可能來。用東西勾引,怎麼也比戰爭強啊。經濟外交思想。】誠得而以義屬之,〔師古曰:謂不以兵革。〕【按:這裡說的很清楚,不動刀兵,不用戰爭方式解決問題就是義。這是古代的外交思想了。】則廣地萬里,重九譯,〔譯,傳言之人,周官象胥之職也。遠方之人,言語不同,更歷九譯,乃能通於中國。重,直龍翻。〕致殊俗,威德偏於四海【按:這是想要的。是戰略目的。此時的四海概念,天下概念分明又擴大了。我國自古就重視外交目的在於威和德,這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有德無威是不行的。但是有威無德也不行。而威德都是建立在帝國強大基礎上的。】,欣然以騫言為然【按:認可了張騫的外交戰略安排】。乃令騫因蜀、犍為髮間使王然於等四道並出,〔師古曰:間使者,求間隙而行。間,古莧翻。使,疏吏翻。〕【按:四路外交使節。多頭並進。】出駹,出冉【按:
帝時在其地置汶山郡,在今四川茂縣、汶川、理縣一帶。】,出徙,出邛、僰,指求身毒國,〔徙,斯榆也。以手點物為指。使之出求路,指身毒而行。徙,讀與斯同。僰,蒲墨翻。〕【按:胡注徙,斯榆也,斯榆,又作“斯褕”、“徙榆”。古代西南民族。漢代時活動於蜀郡徙縣(今四川天全)。魏晉時越巂郡邛都縣(今四川西昌)亦有該族分佈。僰”是古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稱,秦漢以前居住在長江上游地區(四川南部、雲南東北部)。】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閉氐、莋,南方閉巂、昆明。〔服虔曰:漢使見閉於夷也。師古曰:巂,即今巂州也;昆明又在其西南,即今南寧州,諸爨所居是其地。莋,音昨,又音作。巂,先蕊翻。〕【按:【越巂】(yuè xī)郡名。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治所在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轄境相當今雲南麗江及綏江兩縣間金沙江以東、以西的祥雲、大姚以北和四川木裡、石棉、甘洛、雷波以南地區。南朝齊廢。隋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巂州為越巂郡。】昆明之屬無君長,善寇盜,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於是漢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國。〔滇國地有滇池,因以名國。楚使莊蹻以兵定夜郎諸國,至滇池,因留王其地。華陽國志:滇池週迴三百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謂之滇池。漢為益州郡,後改為永昌郡;魏、晉之間為晉寧郡;唐為昆州。括地誌:滇池澤,在昆州晉寧縣西南三十里。長,知兩翻。滇,音顛。〕【
按:西南也不順利,通使情況。】滇王當羌謂漢使者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使者還,因盛言滇大國,足事親附;天子注意焉,乃復事西南夷。〔元朔三年罷西南夷,至是復通。師古曰:事,謂經略通之,專以為事也。復,扶又翻。〕【按:到此算是第一大部分的第三小部分,從西域轉到西南方面來。另外,從開頭到此算是第一部分,衛青主動出擊匈奴取得不小的勝利,但是依然沒有根本扭轉局面,漢武帝立太子是在衛青取得不小的勝利下和消除淮南王的隱患下出現的事件。從此諸侯王再也不能威脅中央了,皇帝可以集中權力集中資源對付匈奴,西南方面是附屬的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