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張騫:一次失敗的出使,卻開闢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張騫:一次失敗的出使,卻開闢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漢武帝

漢武帝時期,漢官張騫奉旨出使西域,本欲聯合大月氏,共伐匈奴,豈料大月連續戰敗已經不想再挑起戰爭,張騫無奈只能返回,這一次本來算是失敗的行程,卻開闢出影響中華數千年的絲綢之路。

西漢建國之初,北方即有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虎視眈眈,不停襲擾邊境,後世統稱為“匈奴”。

西漢初年,由於連年征戰,國庫空虛,民心不穩。從高祖到文景帝都因國力原因無力北進。當面對外部入侵是通常採取防禦和親的策略,在文帝時期,匈奴騎兵甚至深入到今延安甘泉,距離長安不足三百公里,現在開車也就是倆小時的路程。嚴重威脅著王朝的安全。

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大漢近60年的休養生息,特別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文景之治,使得大漢國力空前強大。國家的糧倉堆滿的糧食都溢出來腐爛掉了。國庫內的銅錢因為長時間不使用,以至於串錢的繩子都爛掉了,庫房內的散錢堆積如山,數都數不清。

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史記-平淮書》

張騫:一次失敗的出使,卻開闢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

自漢武帝登基,國力已經足以正面硬剛匈奴。國家有錢有糧有人。萬事俱備,就差行動了,不過漢武帝剛登基,朝政還是竇太皇太后把持,王朝上下都不同意這個時候挑起戰爭。畢竟經過這麼久的修養生息,國泰民安。大部分人已經不願再挑起戰爭,這個時候防禦最好,實在不行,還可以和親。可是在年輕的漢武帝心中,這個心頭之患必須打掉,誰說都不好使。

漢武帝即位不久,從來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連一帶曾住著一個遊牧民族大月氏,被匈奴接連蹂躪,甚至老上單于還把大月國王的頭顱割下來拿去做成了酒器。他們一直想雪恥。漢武帝知道後,便決定聯合大月共同討伐匈奴,王朝上下一聽,既然沒辦法阻止戰爭了,但是聯合大月,一聽還挺靠譜。於是便同意了漢武帝這一要求。

武帝考慮到出使西域的必經之路還在匈奴的控制範圍內,於是便想招募一些能堪大任的人才。

水了一千多字了。至此,主角張騫正式登場。

張騫:一次失敗的出使,卻開闢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張騫


張騫原本就是漢武帝身邊的侍從,看到武帝招募,直接去應聘了。據史料記載,張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擁有非常良好的跟人優秀品質,武帝一看還是自己人。自己人用著也順手,於是武帝便決定讓張騫出使西域,聯合大月。

公元前139年,也就是武帝登基第二年。張騫帶著一百多號人,從甘肅臨洮出發。一個歸順的匈奴人堂邑父,自願充當張騫的嚮導和翻譯。

張騫人品好,不過運氣稍微差一點。一行人剛走大河西走廊的時候,就非常不幸的跟匈奴騎兵撞個滿懷。一百多號人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就全部被俘虜了。等張騫再次回到大漢王朝,衛青已經把匈奴打崩了。其實也多虧衛青,不然,張騫根本逃不出來,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當匈奴騎兵把張騫一行人押送到匈奴王庭時,匈奴王軍臣單于知道了張騫此行的目的之後。對張騫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也就是說,我肯定不會讓你過去的,就好像我想越過大漢去越國一樣,漢武帝肯定也不會同意。於是張騫一行就被扣留和軟禁了起來。

匈奴單于為軟化、拉攏張騫,使出了各種手段,到最後美人計都用上了。還給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漢武帝所交給自己的神聖使命。一有機會就往西搬家,每次也不遠,這一搬,就是十年,後來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但他還在不斷的搬家,他孩子也不明白為什麼老是搬家,剛認識新朋友就搬家。孩子心理苦,他也不懂,也不敢問。

公元前129年,張騫等人趁匈奴放鬆了警惕,趁著一天夜黑風高,果斷帶著隨從逃了,不僅沒帶細軟,老婆孩子也沒帶。

在匈奴非自願的十年居住,張騫等人不僅詳細瞭解了通往西域的道路,還學會了匈奴人的語言,他們穿著匈奴人的衣服,說著匈奴人語言,很輕鬆的就穿過了匈奴的控制區。

至此,中原打破了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困境。因為他們,走出去了。

張騫:一次失敗的出使,卻開闢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陽關遺址


不過,再怎麼說,那也是逃亡,逃亡是註定了孤獨而艱難的旅程。而他們一行人的逃亡則更加艱難。

因為這次屬於倉皇出逃,沒有帶夠足夠的物資,在大戈壁灘上,黃沙漫天,砂石滾燙,加上沿途人煙稀少,水源更是奇缺,幸好嚮導堂邑父擅長弓箭,一路射殺禽獸可以充飢。才不至於行軍未半而中道崩殂。

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大月氏,經過了十年,大月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月氏受到擠壓,被迫西遷後,到達阿姆河。由於阿姆河土地十分肥沃,物產豐富。最重要的是離匈奴很遠,周圍沒有威脅,他們已經從遊牧民族轉變成了農業定居,已經無意再次開戰了,加上這次西遷,跑的有點遠。跟大漢根本無法形成合圍之勢。張騫在大月呆了一年多,也沒成功勸服大月,只得返回。畢竟這一走就是十年,也該回去看看了。

公元前128年,張騫動身返回,為了避開匈奴控制區域,改變了路線,計劃從青海羌人地區路過。但是張騫並不知道,羌人也被匈奴征服了。很不幸的他們一行人又遇到了匈奴騎兵。又被扣留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張騫趁匈奴內亂,逃了出來。不過這次,他帶著匈奴妻子一起逃了出來。隨從沒帶。兒子也忘了。

當到達長安時,僅剩下堂邑父跟他妻子共三人。歷時十三年終於又回來了。這次雖然沒達到最初的目的,不過對西域的地理、風俗習慣有了比較詳細的瞭解。為後續的絲綢之路的開通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這就是《漢書-西域傳》的來源。

當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時候,他的目的就是增進西域各國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由於衛青已經把匈奴打殘了。所以,這次出使西域,算是達成了初始目標。

張騫:一次失敗的出使,卻開闢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張騫劇照


自此,從敦煌出玉門關,再從新疆連接中亞、西亞貫通東西再無阻隔,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張騫“鑿空”西域,這一偉大評價,就是對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做出的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