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和領導發生爭執

領導批評你的時候,一定要靜下心來聽明白。切記,千萬不要和領導發生爭執。因為一旦發生爭執,受傷的最終還是自己。你可以告訴領導,你已經做好了聽的準備,請他坦誠地說,這樣很多矛盾就能大而化小,小而化無。如果是自己的錯誤,就懇切地道歉,以彌補自己的過失。如果錯誤不在自己,瞭解了真相後,領導更不會責怪於你。有時候,領導會衝你發脾氣,這是因為他所處的地位不同,肩負的責任不同。特別是企業一把手,肩負的責任更大,他的壓力也更大。他是一個企業權力的行使者,凡是企業的問題,他都有責任管,管不好就要承擔責任。這種權力使他可以按企業需求管理下屬、分配工作,並實施懲罰和獎勵。他之所以對下屬發脾氣,是因為下屬沒有按照要求落實工作、遵守規章制度。發發脾氣要比溫和地批評和規勸強烈得多,在很多時候也有效得多。現代領導學研究證明,一次強烈的刺激要比多次低度的刺激更能夠對其產生作用,更能影響其以後的行為。這種影響往往令下屬、員工終生難忘。的確,發脾氣已經成為不少領導推進工作的一種方法。實踐證明,發脾氣的確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只要運用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比說服教育更能達到預期的目的。領導善於運用發脾氣,還可以達到文武結合、一張一弛的管理效果。如果平時很少發脾氣,一旦動怒則舉座皆驚,令下屬生畏,讓員工不敢忘懷,不再輕舉妄動。就一般情況來看,領導發脾氣往往與工作有關,即領導常常是有意無意地在用發脾氣的手段去達到一定的工作目的。發脾氣對於一般人而言是一種應該控制的不良情緒,但對於領導而言往往代表著一定的權威,這一點可以從戰場上前線指揮員的行為態度得到驗證。不少指揮員在激戰時都是發著脾氣指揮作戰。小王在一家商貿公司工作。一天,公司經理與外商談判進行得非常不順利,本來談妥的事情又中途變卦。當他怒氣衝衝地回到辦公室,見到辦公室亂七八糟,心情更加煩躁,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大罵起來。此時,小王正在不緊不慢地看報紙,以為領導是衝著他來的,加上平時就以為領導好像對他有意見,心想:自己的工作做完了,看會兒報紙還挨臭罵。於是,他與經理爭吵起來。另一位同事連忙過來,向經理問明瞭情況,領導此時也有些醒悟過來,便說:“心情不好,不好意思。”但對小王卻悻悻然,感到他不懂事。下屬在與領導相處時,必須正確對待領導發脾氣的問題。否則,要麼會使領導小看你,要麼容易激化雙方的矛盾,從而使一方或雙方遭受不應有的損失。對待領導發脾氣的正確態度是:只要領導不是有意侮辱人格,或故意找茬,你就應該以忍讓為上。特別是當你在工作上出了差錯,領導為此發脾氣時,下屬最愚蠢的行為莫過於當時與領導對抗、頂撞。此時,你不僅應該忍耐,而且應主動表示認錯,因為事實證明,糾正一個下屬的錯誤的最好方法,與其好話說了一籮筐,不如適當地發點脾氣。只要不超分寸,教育效果往往優於和風細雨。因此,對待領導因工作問題發脾氣的正確態度是忍耐、自我反省總結教訓。在領導發脾氣時,如果你認為自己受到了委屈,也不應該當場頂撞和對抗,同樣應該忍耐。不同的是,你可等領導冷靜之後再向其做解釋。當然,這是指比較重大的事情,對於一些不涉及切身利益和個人尊嚴的小事情,你則大可不必與領導斤斤計較。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在領導對其發脾氣之後,特別是受到委屈誤解時,能主動向領導表示親近的下屬,將會被視為聰明、有理智的下屬。這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種良好的素質修養。領導發火時,下屬要控制住自己在一個企業裡,下屬服從領導的安排是天經地義的。但當你將目光聚焦於某個企業、某個單位時,桀驁不馴的下屬卻不乏其人,甚至每個員工都有過刁難、衝撞領導的時刻。同樣是服從,領導的感受卻大相徑庭,其中,唯有服從是關鍵。

當領導發脾氣或者犯錯誤時,下屬最愚蠢的做法就是和領導對抗、頂撞、對著幹,做下屬的要給領導臺階下,要顧全領導的面子,你如果做到了,領導自然會明瞭,自然也不會怠慢你、虧待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