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爲什麼沒能統一三國?

handanzhaoguo


在《三國》中我們比較感到惋惜的就是

曹操、孫權、劉備三個英雄沒有一個統一天下,就拿劉備來說,手下有五虎大將、有臥龍鳳雛,最後還是蝸居在四川等地,有人說劉備就是一個酒囊飯袋,有這麼多能人還統一不了天下。

孫權呢?守在江東,守著祖宗的地方,一動不動,最後還丟了荊州,更不是什麼厲害人物,縱觀這三位偉大人物,其中最有能力統一天下的就是曹操,曹操說的那一句話:

寧叫我負天下人,也絕不叫天下人負我。

光聽這句話又有就有一種帝王範。但是最終還是魏蜀吳三足鼎立,曹操還是沒能統一天下,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歷來就有很多人關於這個問題做出討論,其中我們為的的革命領袖毛主席就說出了曹操為什麼沒能夠統一天下。

想必大家也知道,毛主席自由喜歡讀《三國演義》,上學的時候還有很多人經常粘著毛澤東讓他講《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在走向革命之後毛主席也經常在空閒的時候讀一讀《三國演義》,所以在《三國》方面,毛主席還是一個專家呢。

當時毛主席說過這樣一句話:

曹操打過張魯之後,因該去打四川,劉曄、司馬懿建議他打,他們都是大軍師,很能看出問題,說劉備剛打到四川,立足未穩。

也就是這個原因,導致曹操給與劉備重創的機會失去了,本來這就因該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當時劉備取得益州,曹操取得漢中。但是劉備準備經根據地放在四川,對於一個剛進入四川的劉備來說,民心不穩,兵力也有所損失,此時真的是一個重創劉備的好機會,如果這樣進行下去,那曹操在不久就會佔領四川,然後通過四川的山險來防守,待兵力回覆之後就能夠南下打擊孫權。

此時孫劉聯軍將不復存在,要打擊一個孫權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畢竟吳國由長江天險。

其實戰爭就是一會的事情,過了這個階段就沒有這個好機會了,就像當年項羽在鴻門宴中沒有殺劉邦一樣,如果當時項羽在鴻門宴中殺掉劉邦,那天下恐怕就真的是項羽的了。所以說在以往的歷史中我們能獲得更多的經驗,得到更多的智慧,來面對未來的生活和事情。

以及學習《三國》《水滸》,關注我吧。


少讀三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功業!不是曹操不想一統三國,他做夢都想,可是沒能統一,主要是受很多制約,有歷史條件的制約,國家實力的制約,軍事態勢的制約以及天下人心的制約,種種條件所限,所以終其一生也沒能一統天下!不過並不遺憾,曹操雖然沒成為一統天下的君主,但他的功業足以彪炳千秋,他的人生是成功的!我們就沒能一統這個問題分析,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沒有足夠強大的國家實力。想要一統三國就得滅掉其他兩個國家,而滅國大戰是需要超出其他國家很多的實力才能做到的!戰國是秦國為啥能滅六國,就是因為秦國通過變法國力軍力強盛,遠超出其他國家的實力!三國時曹操的魏國雖然比吳蜀都強,但並不強多少,想要滅國談何容易?

二是軍事態勢互相牽制難以下手。大家知道,三角形是最穩定的,三國鼎立能夠持續那麼長時間也是這個道理!這三個國家互相牽制,打一個還得防著背後另一個,否則就腹背受敵!而且孫劉聯盟的建立,給曹操不少打擊,最慘的就是赤壁之戰,曹操要不是和關羽有私交,小命就交代在華容道了!

三是天下人心未附時機未到。東漢末年雖然大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了,但天下人心還是心向大漢的,就連曹操手下的諸多謀士大將也不例外!曹操到死也沒敢稱帝,這就是人心的力量!他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的權利比自己當皇帝還是要差一些的,如果天下人心歸服,曹操一稱帝再去征討,統一起來也許順利些吧。

總之,最重要的還是實力,後來為啥魏國能吃掉吳蜀?就是因為魏國通過新政,國力逐漸強大,而吳蜀兩國國君昏庸,國力減弱!統一才水到渠成!


史海珍珠串一串


曹操生前就完成消滅孫劉,統一全國的唯一機會,其實就出現了一次,也就是在赤壁之戰的時候。赤壁之戰輸了之後,三國鼎立之勢就形成了,孫劉聯盟,協同作戰,曹魏要再滅孫劉任何一方,就都不容易了。

曹操到公元207年才徹底平定原屬袁紹的地盤,成為諸侯中勢力最為強大的一個,也成為當時最有希望統一全國的一個。

當時還存在地方勢力包括荊州劉表,東吳孫權,益州劉璋,漢中張魯,關中馬騰,遼東公孫。表面上看,每一個都有可能對曹操構成威脅,但威脅最大的其實不是別人,就是荊州劉表。其他人的威脅相對來說,都要小很多。

208年,劉表病死,劉琮幼年繼位,曹操認為一舉消滅荊州劉表勢力的機會來了,所以才出兵南下。曹操還沒到荊州境內,劉琮就在他舅舅蔡瑁等人的裹挾下,奉表請降,只剩下前出的劉備還在堅持抵抗。但劉備當時的實力太小,只是稍作抵抗,就馬上撤退了。

所以,曹操南征的目標馬上就從攻佔荊州變成了追擊劉備。因為劉備當時有意逃亡江陵,而江陵是荊州錢糧囤積所在地,如果被劉備佔領,對曹操接下來穩定荊州是很不利的,所以曹操率軍全力追擊劉備,迫使劉備改變方向,退往夏口,和劉琦匯合。

這時候,曹操的南征目標又發生了變化,因為荊州不戰而降,太順利了,所以曹操認為可以順勢利用佔據上游之利,沿江東下,一舉消滅東吳。如果能就此徹底消滅東吳,那麼曹操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部分任務。

其實,曹操這時候的最佳選擇並不是一鼓盪平東吳。因為曹操南征的消息很快就傳到東吳了,無論曹操的目標是荊州還是劉備,還是孫權,因為東吳和荊州的地盤唇齒相依,所以東吳都不會作壁上觀,已經進入臨戰狀態。

曹操當時的判斷是,以他戰勝袁紹、逼降劉琮之後的絕對實力來說,擊敗孫權是不成問題的。而且,東吳內部當時確實也出現了主戰和主降兩種聲音,但在魯肅的勸說下,年輕的孫權還是選擇了與曹操一戰,而沒有投降。這本身就是帶有一定的偶然性的。

因為這時候曹操已經佔據了荊州全境,除了劉備佔領的一小部分和被東吳佔領的一部分之外,其它部分都已經被曹操佔領。如果曹操以他這時候已經佔領的北方為大後方,穩紮穩打,並同時從淮南出兵,兩面夾擊,那麼東吳要扛住這樣的攻勢,是很難的。

但曹操急於求成,想畢其功於一役,所以沒有穩紮穩打,也沒有從淮南出兵,而是直接以荊州為前線,進攻東吳,要和東吳進行戰略決戰。結果是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曹操,加上曹操軍中發生了瘟疫,曹操不得不率軍北撤。之後,劉備搶先佔領了荊州大部分地盤,接管了荊州。

從當時各方的形勢來看,如果曹操選擇穩紮穩打,同時從淮南和荊州兩個方向進攻東吳,勝算要更大。但荊州輕而易舉的投降讓曹操麻痺大意了,因為在此之前,荊州的絕對實力都在東吳之上,東吳都不戰而降了,孫權還有什麼理由不投降呢?

但戰爭本身就是在必然之中存在著大量的偶然性。孫權能夠頂住壓力,決心抵抗,這本身就已經是偶然,而孫劉聯盟能夠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就更是偶然的了。而曹操在戰敗之後沒有退守荊州,而是直接放棄已經佔領的荊州,撤回北方,就更是偶然了。

所以說,曹操一生中唯一一次統一全國的機會,其實就出現在佔領荊州之後,但又在赤壁之戰中戰敗這段時間。歷史就是如此,給你的機會窗口往往非常短,抓住了就可以成就帝王霸業,抓不住,歷史就要改變軌道,走向另一條路。曹操就在赤壁和統一全國擦肩而過了。


蕭武


曹操之所以沒能統一三國,原因就是因為孫劉聯盟的建立,孫劉聯盟的建立的最大依託,就是長江天險,這個也就是歷代,比如東晉時代,南北朝時期,南宋時期。

赤壁之戰,本來是曹操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好機會,但是他打輸了,原因有以下幾個,我們來看看相應的記載:

【瑜曰:"不然。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三國志周瑜傳

周瑜認為,一,曹操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控制北方,還有馬超韓遂在關西,是曹操的後患。二,曹操跟東吳比水戰,肯定打不過,三,南方冬天的冷,北方人肯定是不懂的,必然會水土不服。

【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諸葛亮傳

劉備雖然兵敗於長阪坡,但是還有關羽水軍一萬,江夏的劉琦一萬,曹操是長途跋涉,到現在也是強弩之末了,再加上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並不服曹操,只是被迫屈服的。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三國志諸葛亮傳

只要孫權你能帶幾萬部隊,跟劉備齊心協力,一定能夠破曹操的,那麼曹操一輸,一定會回去的,那麼一定行成,曹,孫,劉三足鼎立之勢的!就像諸葛亮和魯肅分析的那樣,有長江之險,又有水軍,肯定可以跟曹操抗衡的。

其實曹操還有一次機會,那就是【得隴望蜀】,曹操應該在拿下漢中之後,趁著劉備拿下益州不久,人心未定,直接拿下益州的,可惜了。所以從赤壁之戰到三國統一,花了七十多年!


歷史簡單說


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名不正言不順!


雖然當時三國可以說曹操當時的實力和勢力都是三國當中最強大的,要兵有兵,要將有將。但是他也有他自己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因為他頂著的是丞相的頭銜,而且名義上皇帝還是劉家的,雖然曹操他是實際上的皇帝,但是隻要漢朝一天不倒,皇帝就還是劉家的,天底下的老百姓,諸侯肯定認可的也是劉家。而且後面大家都知道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皇帝根本沒有什麼權利。

雖然曹操通過漢天子網羅了很多的人才,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肯屈服他。曹操雖然雄才大略,把自己的勢力經營成三國最強大的勢力,但是他沒有做到像趙匡胤一樣,能夠果斷的稱帝,然後佔據大義,討伐其他人。

他不稱帝,他手下人的官位肯定也不能夠超過他,那肯定也就不會那麼盡心盡力了,像蜀國,吳國可都是稱了帝,獨立成國了的,然後而然,因為這多方面的因素,制約了曹操同意三國。當然,這個也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坐今談古和您分享不一樣的歷史故事)


TT坐今談古


一代梟雄曹操的一生不可以說是不輝煌了,但縱觀三國他也沒有完成統一全國的歷史人物,對此小編認為,首先曹操是一個多疑的人,曾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的話,還怒殺華佗,但他又能夠很好的發現人才,這也為他前期敗袁紹一統北方作了鋪墊,但在赤壁之戰中中了周瑜諸葛亮的計謀一敗塗地,從此只能休養生息,這個時候他已經將近暮年,時間來說,他已經沒有了統一三國的條件。

其次,曹軍在北方縱橫,與江東不同,江東以水軍為主,所以就不存在消滅一說,就像三國之前劉表說過“我打不過他曹操,曹操也奈何不了我”,蜀漢又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再加上劍閣天險,所以說同意三國對曹操來說還是很有難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