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以怎樣的方式度過一生?|一個模型,精進人生

  • 您是否在長期的工作中看不到突破自我的機會?

  • 如何在工作中,不斷升級自我?

該以怎樣的方式度過一生?|一個模型,精進人生

精進人生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企業與個人成長中的節奏思維——戰略節奏”,包括節奏思維、節奏能力

節奏思維:幫你掌握產品、資源、股權上的強大思考力

那讓我們看看,今天節奏思維對一個人具體會有怎樣的幫助。

1. “產品維度”的思考:勝任

你目前的能力,以及服務於什麼樣的崗位,被顯現為工作中的“勝任”。

對於組織來說,你的能力在目前勝任這個崗位,就構成企業購買你的產品(為你的能力付薪資),這就是一種很簡單的關係。

更多的時候我們會討論這家企業和我之間的購買關係的可持續性,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因為將來一旦有機器或者高人替代我,都會使得我這個產品的買賣,或者這個交易過程不再有效。

這就是“戰略節奏”理論中提到的“產品市場”。

長期以來,產品市場是我們思考職業發展的重點,從而延伸出了很多職業發展的套路。

比如說,你的激情在什麼地方、你擅長什麼以及世界對你有什麼樣的需求(你能滿足什麼樣的需求),據此畫三個圓,中間交匯的部分越大,在某種程度上,你就更為處於勝任並且愉快的狀態。

在這裡,對於一個職場人能力的劃分,就是基於產品市場模型討論的。

該以怎樣的方式度過一生?|一個模型,精進人生

勝任

2.“資源維度”的思考:全人

從節奏思維的角度,我們還要考慮第二個市場——資源市場。

從這個市場來看,每個人首先是一個全人,一個完整的人,你被現在的組織購買的能力並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你。因此,我們需要想一想,除此之外的其他能力,是不是應該被髮展?

這個問題是一個真問題,在自我解答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拉扯,同時,這個問題又特別重要,人人都需要自問。

這個社會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在大型機構中扮演一個螺絲釘;

另一種人是自由事業者(這裡不是自由職業者,也不是自由工作者),他們的自由事業能夠為社會帶來的,與組織中基於某種特定能力的產品形態並不相同。

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進入德勤工作後開始攀升,五年後變成合夥人。但在整個攀升過程中,他使用的完全不是組織所購買的那部分能力——他不是一個好的審計師,但他有非常好的人際能力。

所以,他變成合夥人之後,提出開展一個全新的部門來做公司業務的拓展,沒有人同意。於是他就去了別的公司,很顯然,他與新公司構成購買關係的能力完全不是原來那家公司購買的能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組織只發揮了僱員的某種看得到的顯性能力,而沒有意識到他在其他方面的隱性能力。當那些隱性能力一旦有機會顯性化,並構成更有力的購買關係的時候,對公司來說是非常大的風險。

所以,企業家應該思考一個問題:是否有辦法可以讓員工的隱性能力也對組織有貢獻?

那麼,從個體角度,我們不要小看自身具備的那部分目前不被公司購買的能力,不論是愛好還是特長,都完全有可能變成另外一條線。

有時恰恰是這樣的部分最後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生意。

3.“股權維度”的思考:能力投資

該以怎樣的方式度過一生?|一個模型,精進人生

能力投資

股權市場對於一個個體來說其實非常重要,在我們用股權維度的框架來思考自己的能力的時候,會具體體現為無形的投資,或對人的投資。

我們中國人喜歡講“恩人”、“貴人”,我認為,在當前的商業情境下,恩人這個說法可能就是“angel investor(天使投資人)”,有時還可能構成一種“Intellectualventure capital(智力風險資本)”,是對能力、智力的一個風險投資。

你要思考:面對他人(組織、貴人、平臺)所帶來的機遇、投資、造就、躍遷,該作如何選擇?如何把握奮鬥與提攜的關係?

自己是投資當下在組織中呈現出來的這部分能力,還是在組織之外發展的一些資源和能力?

你願意對哪一部分投資,或者匹配一些其他的資源,走入怎樣的平臺,這都會對你自身的競爭格局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綜上所述,請大家不要忘記,商業類書籍其實也可以對自己的人生和職業規劃提供參考與關照。

因為在我們討論一個企業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將企業中的很多人合在一起抽象成了一個企業,企業中的這些人最終形成的戰略決策都是一個個有很多回合的博弈。

而對個體來說,表面是你自己一個人,實際上你頭腦中也存在多個不同的主體與你進行著辯論。

我建議大家,在這些辯論中間,注意從產品、資源、股權等不同維度去思考,在協調當前與未來、能力與潛力、奮鬥與提攜等問題時,要有放眼量的節奏思維。

陽臺上的視角(擁有更寬的視野)

“陽臺上的視角”是說,在一個舞會上,舞池裡的人很密集,有很多一組一組的舞伴在跳舞,更高明的舞者有一種特別的能力,一方面參與到舞蹈當中,另一方面他注意力的一部分似乎能夠來到二層的陽臺上,能夠看清全局。

該以怎樣的方式度過一生?|一個模型,精進人生

更寬的視野

這是一種非常棒的能力。

我覺得,對於企業家及我們每個個體來說,這種能力都很重要。

假設你現在正趕一個DD(deadline,時間節點),你能否分出一點注意力來想想這個“DD”完成之後的事情?並非在盤算下一個事情是什麼,而是要有一個可以多任務、多進程、多市場進行勾畫、協同的本領,這就是戰略節奏。

戰略節奏要求你在公司積極有為,不忘自我學習,同時也不要忽略對自己發展有益的貴人和資源。

我認為這就是更寬的視野。

延伸閱讀:怎樣提升節奏感?節奏尤需覆盤

節奏是科學與手藝的一個結合,不是藝術,而是手藝。節奏這個東西有天生的部分,也有後天經事而提升的部分,而只有後天可以經事而提升的部分,才讓我們有可能去教授給他人。

怎樣提升節奏感?我就兩個字送給大家——覆盤!

節奏尤需覆盤。在我們做完一些事之後,在瞭解成敗之外,一定要再進行二階學習——對整個過程為我們帶來的成果,有更清醒的認識。

柳傳志先生有很多管理金句,被誤解最多的一句話是“能幹會說”。

很多人望文生義,認為“能幹會說”的意思是這個人不光能幹,嘴皮子還得利落,這樣的人才能在公司吃得開。這不是柳傳志先生的本意。

他的本意是:當我在公司當中看到一個表現不錯的人,今年有一個崗位,在決定是否要給他機會承擔更重要的擔子的時候,我一定要把他叫過來,讓他說說自己為什麼做得好。

如果他僅僅是幹出了成績,不能說出其中的究竟,就說明他其實並不是有覺悟地做到這個事,有可能是外在原因,也有可能是走運。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確實很努力,這種努力是不可複製的,就不能提拔;相應地,如果他能幹得很出色,而且還能明確地說出他為什麼能做好,才給他挑更重的擔子。

這才是柳傳志先生所講的“能幹會說”的真正本意——

只有搞清楚一個成功真正的原因,才能複製這個成功。(選自筆記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