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實的太平公主是怎樣一個人?

一個人的歷史


人們對太平公主的第一印象,大多可能來自《大明宮詞》。


歷史上的太平公主一生都沉浸於爭權奪利中,沒有像小說電視所描述的那麼文藝、善良。她一生有過兩次婚姻,她好男色,在歷史上聲名狼藉的程度僅次於山陰公主。



她真正的生活是非常奢華的,遠遠超出了一國公主可以享受到的榮華。她的男女僕人有1000多人,她所享受的封戶最高達到萬戶。

史學家認為太平公主的死結束了唐朝女人干政的時代。因為不能預測太平公主登上皇位會怎麼治理大唐,但知道李隆基實打實的政績。


人們就以李隆基的勝利來否定了太平,也否定了在那個時代女人干政的能力,這是非常不公平的。那個時候她在好幾次政變中取得勝利,謀略與膽識不輸於男人 ,最起碼比她那兩個皇帝哥哥強。


太平公主為何沒像武則天當女皇?


太平沒像武媚娘一樣登基成皇,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身份上的不如。

按理說,太平應該是當時大唐出生最尊貴的女人了,而她母親只是一個小族出來的。這裡的身份說得不是社會地位,而是人倫綱常。太平出生再尊貴,也只是外嫁的女兒。而武氏再不好,也是娶進來的媳婦。

在古代社會,女兒是外人,人們無法忍受一個外嫁的女兒來管孃家的事。太平少一個合乎情理的插手李家皇朝的理由。對於武則天來說,幫丈夫兒子管理朝堂,是家事,是份內事。

第二個原因是她的實力不如母親。

女皇帝在成為皇帝前當了二十幾年的皇后,數年的太后,朝堂已經牢牢掌握在她手裡了。而太平參政只有幾年,雖然權傾朝野,但根基不穩,做事也沒有母親成熟。



第三個原因是兩人對手水平不同。

武則天的對手是兩個兒子,而他們都是庸才。自己還是他們的母親,佔著名分上的優勢。

而太平的對手是李隆基。李隆基一手打造了開元盛世,是繼唐太宗後又一名垂千古的帝王。而且他合乎正統,太平不能以姑姑的身份逼迫他。

在太平死之前,她連皇帝都不能掌控,當一個攝政公主,更不用說登上皇位了。

其實,太平公主的政治才華並不遜於她的母親,在用人的方面也很有一套。可是她把她的政治才華用在了朝堂的勾心鬥角上,沒有像她的母親一樣表現在治國上。


太平公主的丈夫


太平公主有兩任丈夫,前夫是自己姑姑的兒子,第二任丈夫是母親堂兄弟的兒子,都與自己有血緣關係。



前夫叫薛紹,餓死在了獄中。自己的婆婆是父親的嫡親妹妹,也是高傲的女人,因此與強勢的武則天很不對付。所以婆媳關係只能說很客氣。

太平應該對這個丈夫很有感情,在7年的時間裡,就和他生了四個孩子。在自己最純真的少女時代遇見了翩翩少年郎,太平自然把丈夫看作心頭最愛。


後任丈夫叫武攸暨,一生都過得很富貴,也是那個朝代為數不多自然病死的人。在死之前,與公主共同生活了22年。公主在他死後一年也被賜死了。

這個男人是武則天在武氏家族中精挑細選的,他沒有什麼野心,將來不會連累太平;為人謙和,也不會阻攔太平;也被封了王爵,身份足夠配得上太平。

他的頭上被公主戴了無數綠帽,但他沒有和公主鬧翻。也許是因為懼怕武后,也許是因為自己和太平各過各,這樣的生活狀態讓他很滿意。武攸暨在死後受到了太平的牽累,登基的新皇惱怒謀反的太平,下令毀掉了武攸暨的墓。


【點關注更多有趣歷史!歡迎點贊、轉發、評論交流!】


峰子奇觀


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先天二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的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皇族幼女,命運多磨

太平公主出生年份尚無確切說法,根據她第一次結婚的時間和他哥哥李旦出生的時間推定,她可能生於麟德二年前後,是高宗和武后的最後一名子女。

太平公主五、六歲時,常常往來於祖母榮國夫人家,她隨行的宮女遭表兄賀蘭敏之逼奸。此事引起武則天大怒,加上此前賀蘭敏之曾姦汙未定的未來太子妃,武則天最終決定撤銷賀蘭敏之武家繼承人的身份,流放並在中途殺死了賀蘭敏之。



太平公主八歲時,以替已經去世的外祖母榮國夫人楊氏祈福為名,出家為道士,道號太平。雖然名義上出家,其實還在宮中居住。直到吐蕃派使者求婚太平公主,武則天不想讓她嫁到遠方,又不好直接拒絕,便修建太平觀,讓太平公主居住。對吐蕃使者說公主已經出家,來避免和親。

下嫁薛紹,夫喪寡居

過了很多年,有一次太平公主穿上武官的衣服在唐高宗和武則天面前跳舞。唐高宗和武則天都笑著問她:“你又做不了武官,為何要這樣?”太平公主回答說:“將它賜給駙馬可以嗎?”唐高宗知道太平公主的意思,於是為她挑選駙馬。



開耀元年,太平公主十六歲時,下嫁唐高宗的嫡親外甥,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婚禮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館舉行,場面非常豪華,照明的火把甚至烤焦了沿途的樹木,為了讓寬大的婚車通過甚至拆除了縣館的圍牆。 武則天對女兒非常寵愛,她認為薛紹的嫂嫂蕭氏身份不夠高貴,想逼迫薛紹的哥哥休妻。有人以蕭氏出身蘭陵蕭氏,並非寒門相勸說,才讓武則天放棄這個打算。薛紹的兄長也因為太平公主來頭太大,而怕惹來禍事。不過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間,安分守己,並未有不軌事件傳出。
太平公主的第一次婚姻結束於688年,因為薛紹的哥哥參與謀反牽連到他,薛紹被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事後,武則天為了安慰女兒,打破唐朝公主食封不過三百五十五戶的慣例,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兩百戶。

武李聯姻,母后之謀

不久,武則天曾打算將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給武承嗣,因為武承嗣生病作罷。載初元年,太平公主改嫁於武攸暨。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這次婚姻被認為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而採取的手段,太平公主婚後兩個月,武則天正式登基,太平公主因為成了武家的兒媳,而避免了危險。



武攸暨性格謹慎謙讓,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間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並將自己中意的男寵,進獻給母親武則天。

太平公主喜權勢,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的長相、性格都像自己,常和她商議朝廷大事,但武則天生前從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洩。太平公主畏懼母親,因此行事比較收斂,對外只大肆裝修府邸,購買別業。武則天時期,太平公主在政治上的建樹,只有因為自衛而剷除來俊臣勢力這一件。

李唐正位,鎮國有功

武週末年,武李兩家矛盾尖銳化,武則天召回廬陵王李顯,立他為繼承人,並通過一系列聯姻想想將武李兩家聯繫起來,以圖能消弭未來的政治鬥爭。同時她也開始讓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以及她的兩個男寵張昌宗、張易之掌握權力。太平公主本人雖然是武家兒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擁護者。


張昌宗、張易之二人用手中的權柄,大肆排除異己,但同時也得罪了武李兩家,特別是他們誣告魏元忠與太平公主的情人司禮丞高戩,導致二人被武則天下獄,太平公主因此與其勢不兩立。

神龍元年,李家的擁護者,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武則天將皇位讓給太子李顯。太平公主由於參與誅殺二張兄弟有功,受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誅殺韋后,權傾朝野

李顯復位之後,太平公主逐漸走到前臺,積極參與政治,她受到李顯的尊重。中宗時期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亂權,唯獨害怕太平公主多謀善斷。

景龍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謀反。安樂公主與宗楚客想趁機陷害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兄妹,誣告他們與太子同謀,因主審官御史中丞蕭至忠對李顯流淚進諫:“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讓人羅織罪名殘害嗎!”太平公主與李旦得以倖免於難,但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的敵對已明顯白熱化。


景龍四年六月,李顯被韋皇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試圖在韋皇后和皇族之間謀取平衡,但宗楚客與韋皇后黨羽商議,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李旦,打破這一平衡。

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簡與劉幽求一起參與了李隆基等誅殺韋后的行動,清除了韋后黨羽,並親手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功被晉封為萬戶,為唐朝公主權勢之頂峰。

姑侄鬥智,針鋒相對

太平公主屢立大功後,權勢地位更加顯赫重要,李旦經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針。太平公主每次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談上一段時間,有時沒去上朝李旦派宰相到她家中徵求意見。每當宰相們奏報事情的時候,李旦就詢問這件事情和太平公主商量過了嗎?接下來還要問和三郎李隆基商量過嗎?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後,李旦才會對宰相們的意見表示同意。

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升遷或降免,全在太平公主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舉。由於太平公主的權勢甚至超過了皇帝,所以對她趨炎附勢的人越來越多。

太平公主認為太子李隆基還很年輕,因而起初並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後又因為懼怕太子英明威武,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做太子,以便於自己能長期保住現有的權勢地位。

太平公主屢次散佈流言聲稱:“太子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因此不應當被立為太子。” 景雲元年,李旦下詔書警告天下臣民,以平息各種流言蜚語。太平公主還常常派人監視李隆基的所作所為,細微之事也要報告給李旦。此外太平公主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裡感到十分不安。



宰相宋璟和姚元之秘密向李旦進言,建議將對李隆基為東宮太子造成威脅的太平公主及其他幾個王外派,以穩固東宮的地位。李旦並不同意他們對太平公主下手,但是下令:“今後諸王駙馬一律不得統領禁軍,現在任職的人就必須改任其他官職。太平公主知道之後勃然大怒,因此責備李隆基,李隆基感到害怕,便向李旦建議將兩人貶為刺史外放,他們的建議也不了了之。

太平落幕,開元盛世

延和元年,李旦退位為太上皇,將皇位傳給李隆基,李隆基正式登基成為天子。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矛盾越發尖銳,但是朝中七位宰相中有五位出自太平公主門下,文臣武將中有一半以上依附於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黨羽遍佈朝野宮廷內外,同時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也定下計策,準備對李隆基下手,形勢已萬分危急。

李隆基聽從了部下建議,控制住左右羽林軍和左右萬騎軍,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以竇懷貞為首的太平公主黨羽。


太平公主逃入山寺,直到事發三天以後才出來,被李隆基下詔賜死於她自己家裡。他的兒子以及黨羽被處死的達數十人,太平公主家被查抄,她家裡的財產可以和國庫相媲美。李隆基開創了唐代的又一生盛世,史稱為“開元盛世”。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太平公主李氏是唐高宗李治與武皇后最小的女兒。她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兩個哥哥分別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母親則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則天皇帝”,就連侄子李隆基也是締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太平公主自幼飽受父母和兄長的寵愛,因而養成了驕橫跋扈的性格。同時,由於她深受母親武則天的影響,行事和作風都與武則天相似,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太平”是她出家時所取的道號,原因是她為逃避吐蕃與唐朝的聯姻而出過家,因此世稱為“太平公主”。話雖如此,不過她的一生並不太平。在681年,才16歲的太平公主嫁給了薛紹。婚後的兩人原本幸福美滿,羨煞旁人。不過在公元688年,薛紹因為受到兄弟薛顗謀反事件的牽連,被武則天囚禁起來活活餓死。當時的太平公主雖已有身孕,但仍然不能阻止母親。不久後,武則天將寡居的她嫁給親堂侄武攸暨。武攸暨的性格比較懦弱,不受太平公主的喜愛。也許是受第一次婚姻的打擊,太平公主在婚內與許多男性公然廝混,私生活變得不檢點。武攸暨不敢得罪武則天,對於這些事情只是裝作不聞不理。


武則天稱帝時期,太平公主就曾以宗室的身份與母親議政,甚至參政決策。武則天雖然十分欣賞女兒的能力與才幹,但也看到了她的野心。武週末年,以太平公主為首的李唐宗室力量和武家的利益衝突爆發,一場政變已不可避免。

公元705年,太平公主聯合李唐的舊臣張柬之、桓彥範等人發動兵變,擁立廬陵王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史稱“神龍政變”。通過這件事,太平公主因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朝廷給的封邑高達五千戶之多。短短數年之後,昏庸懦弱的唐中宗李顯竟然被韋皇后與安樂公主聯手給毒死了。太平公主與兄長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合謀起兵,立即誅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事後,李旦被太平公主擁立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


此後,太平公主的封邑增加到萬戶之多,三個兒子都被封為王,顯赫一時。不過,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並不滿足於此,她在朝中積極培植黨羽,圖謀不軌。當時,朝內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太平公主的心腹。除了姚崇、宋璟等人外,多數朝臣都依附於太平公主。

延和元年,怯弱的唐睿宗因不願捲入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政治鬥爭中,主動讓位給李隆基,這就是唐玄宗。唐玄宗認為姑母太平公主想要效仿祖母武則天稱帝的行徑,因此與親信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先發制人,控制了宮內的左、右羽林將軍,將勾結太平公主的朝臣誅殺殆盡,血流成河。太平公主畢竟還是女流,魄力又遠不及母親武則天,因受到此事驚嚇,倉皇逃入南山佛寺中。直到三日後,她才憔悴地返回府內,旋即被唐玄宗賞賜自盡,爵位與封地都被廢除。


中外歷史


按照今天的標準評判,太平公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作女”。簡直是太作了。她的一生,主要乾了兩件事情:一是搞破鞋,二是搞政變。

先說搞破鞋。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則天都極其寵愛的一個公主。唐高宗視她為掌上明珠,而武則天則覺得她和自己最像,最貼心。

這樣的投胎技術,簡直是人神共羨。太平公主本該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事實上,在23歲之前,太平公主的人生確實很完美。

童年時無憂無慮,16歲那年,她嫁給了姑家表哥薛紹。兩人青梅竹馬,感情甚篤。此時的太平公主,應該是幸福的。

可7年之後,薛紹因為牽扯進了一宗謀反大案,死在了牢裡。23歲的太平公主瞬間變成了小寡婦。這應該是她初次嚐到人生的苦澀。此後的太平公主,性格大變。

在武則天的逼迫下,太平公主再次下嫁,這次嫁的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攸暨。太平公主特別討厭武攸暨。從此,她正式開始了搞破鞋生涯。

太平公主包養了一大批男寵。其中,張昌宗就是她最喜歡的一個。張昌宗長得特別漂亮,人稱“蓮花六郎”。

後來,太平公主為了討好武則天,就把張昌宗送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大喜,自此離不開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除了男寵,太平公主還和大臣有染。比如當時的宰相崔湜、司禮丞高戩,都是太平公主的床幃之客。

除了搞破鞋,太平公主的第二大愛好就是搞政變。

宰相張柬之發動政變,誅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太平公主是重要的參與者之一。

武則天退位後,唐中宗李顯復位。韋皇后聯合安樂公主,毒殺李顯,立幼子李重茂為帝,打算重走武則天之路。

結果,太平公主聯合侄子李隆基發動政變,幹掉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廢掉了李重茂,讓唐睿宗李旦復了位。李旦是太平公主的親哥哥,是李隆基的親爹。

李隆基登基後,太平公主再次發動政變,打算推翻自己的侄子,自己當女皇。可她不是李隆基的對手,被李隆基打敗了,賜以自盡。

李隆基是誰呢?就是唐玄宗。他有個馳名中外的愛妃,叫楊貴妃。


趣談秘史


太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孫女,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是後來的武周女皇武則天,兩位哥哥分別是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

自太平公主身處權力漩渦之中便註定一輩子權力的詛咒如蛆跗骨,生之於斯,發之於斯,死之於斯。



說實話,就一介女流而言,太平公主實在令人賞識,甚至把她排在武則天第二的位置都不為過,她要是再有那麼點兒她母親的霸道與絕情,幾乎就擁有了天下。

她的出生自不必說,是李治與武則天最寵愛的小女兒,而且是唯一一位從始至終得到了武則天的寵愛與信任的人。相比於其他公主犧牲於權力而不得不連姻外嫁的傳統,他的父母乾脆為了把她留在身邊而欺騙連姻使臣和天下人說

“太平公主已歸道削髮為尼,不宜再嫁!”從這點上來看,能夠讓二聖為了把她留在身邊鋌而走險欺騙外邦(萬一事發隨時可能以此開戰)和天下人,足見太平公主平日裡在二聖面前的機靈、乖巧與睿智。

等到到了武則天稱帝,太平公主又十分有戰略眼光地站在了武氏身後而不是李唐宗親後面,這直接決定了她能保命且為後來復李唐神器留下了火種。

武則天的皇位乃是屠戮了大量李姓宗親子弟乃至自己兒子壘起來的。除此之外,她深知自己母親的多疑,又主動以迷戀榮華富貴、田宅等以自汙,這讓武則天十分欣慰覺得她不是李賢等想復李唐神器的人。然後她又忍住了武則天杖殺自己恩愛丈夫薛邵的憤恨甘願改嫁給了武則天外戚武攸暨。太平公主知道只有這樣她才能裝作是武家的人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嘛。


果然,安定了太平公主的位置後,武則天對她十分信任,家國大事都會和她商量。於是太平公主就在這麼一來二去之下便慢慢在朝中有了自己的熟人,威望,親信,最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把武則天身邊舍人上官婉兒和寵臣宰相張諫之都收買了,最終一鳴驚人聯合朝臣發動了神龍政變迫武則天下臺,扶太子李顯復位,還天下於李唐。

此時的太平公主對武則天所做的一切除了憤恨,我們實在找不出比忠心李姓王朝更好的理由,在復李唐神器這件事上,她雖一介女流,卻幾乎力挽狂瀾,實在令人敬佩。

等到了李顯上位,她靈敏的政治嗅覺又聞到了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的異味,馬上果斷地與李顯、李隆基等發動政變殺了韋氏和安樂公主,扶李旦上位。也就是在這次政變中,李隆基很有心機地把她的內應上官婉兒殺了。事後,太平公主主動上請睿宗皇帝從民間蒐集婉兒的遺著編造成策傳之後世,足見她是個有情且有大義於後世的人。但恰恰也是這個有情有義害了她。李隆基殺婉兒本應該是給她的警告,但是她那時以為三郎年幼,無心為之,等到三郎大了,已經表現的英明神武了又婦人之仁,優柔寡斷遲遲不肯下手。



姑侄兩鬥法的時候,她手裡幾乎握著大唐幾乎所有的好牌。當時中宗高瞻遠矚,不願意成為殺自己唯一妹妹的皇帝而置身於她和李隆基之外,態度很明顯,我誰也不願意幫,也不想幫,兩個都是我的至親,誰死了我都不忍。但當時太平公主有大權,為了讓自己兒子李隆基不至於太弱,李旦直接退位給了李隆基,如此這般至少兒子李隆基名義上與太平公主旗鼓相當了,他退位太上皇,不再過問二人之事。

當時朝中七位宰相有五位曾出自太平公主門下,而朝臣多是宰相門生。之前李旦時,朝內大事都問政於她,慢慢的朝內大臣有一大半以上表面臣於李旦,實際唯她馬首是瞻,其中李旦朝留下來的左右羽林軍(宮中禁衛軍)、左執金吾令(晝夜巡查宮衛的軍隊)、太子太保(李隆基的保鏢)、中書舍人(李旦身邊起草詔書的親信,相當於上官婉兒)、右散騎常侍(李旦隨從軍師幕僚)、鴻臚寺卿(主外交的主官)、雍州長史(雍州參謀)等都是太平公主的人。但就是這樣絕對實力碾壓面前,她還扭扭捏捏不直接兵發李隆基,只是想著逼迫李隆基下位就行了,還想著慢慢用毒藥來慢性謀殺李隆基。結果李隆基可不甘為人魚肉,雷厲風行,以皇帝名義逐個瓦解、一鍋端了她的親信隨從,三天後,賜死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為政唯一缺點就是沒有把她母親霸道、絕情的精髓學到家,在位置上,她母親已經做過女皇的事,她本不用考慮不敢為天下先的忌諱,但就是婦人之仁,優柔寡斷,不然當皇帝綽綽有餘。

太平公主畢竟不是武則天,也從未向忤逆自己的兒子下過殺手,不然經歷了霸道絕情也不至於不忍殺一個侄兒李隆基,那樣的話歷史又尤未可知啊!


不書公子


太平公主活得其實並不太平,她和她母親武則天一樣,權力慾強。但是不管怎麼說,她還是在關鍵的時候站在了李唐這一邊,成功了讓李唐延續了下來。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二女兒。至於她姐姐,剛出生不久,武則天為了陷害王皇后,便死在自己母親手中。從這一點看,太平公主運氣還是挺好的。雖然她是太平公主,但是實際上長得很豐滿,有權謀。史書是這麼說的,她“豐碩、方額廣頤、多權謀”。

她母親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很像自己,因而特別喜歡她。

當時一般親王封戶不過八百,最多不過一千。太平公主則高達一千二百戶。吐蕃人曾經請求以太平公主和親,不過被武則天果斷拒絕了。

太平公主在當時地位非常獨特。武則天在的時候,她便能夠和武則天謀議政事。武則天其實知道武家和李家的矛盾,一旦自己去世,自然是避免不了的。由於太平公主後來嫁給了武家人,所以她的身份地位最適合居中調停。但是,太平公主和後來的李隆基一樣,都是捍衛李唐政權的中堅分子,同屬於李唐宗室勢力。

她一輩子大體上參與了唐代的三次宮廷政變:一、謀誅二張,復位中宗;二、聯合李隆基殺韋后和安樂公主;三、李隆基滅太平。

五王誅殺二張,太平公主因為功勞被封為了鎮國公主,封建奉食邑五千戶。

衛後亂政的時候,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結成聯盟,擁立了自己的哥哥李旦做皇帝。這個時候的太平公主權勢熏天,當時七個宰相,五個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

俗話說月圓則虧,太平公主最後在李隆基的鬥爭中失敗了,最後被後來的玄宗所殺。

其實最慘的就是他的兩個哥哥李旦和李顯,天性軟弱的他們天天看著身邊的親人鬥得你死我活,做什麼都無濟於事。據說李旦求著自己兒子李隆基放過自己的妹妹太平公主,可是自己的兒子並不聽自己的,自己的妹妹還是死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太平公主——完美繼承了其母武則天的野心,和其父唐高宗李治的政治才能。她的一生情路坎坷,爭權失敗後自盡。

太平公主從小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寵愛,兄長唐中宗也對其疼愛有加。在史書記載中,並沒有太平公主的名字,太平實是她的道號,八歲時,以為逝去的外祖母祈福的名義出家,但一直居住在宮中。直到吐蕃派來使者提親,李治和武則天都不捨得讓女兒出嫁到離家那麼遠的地方,出於對國家穩定的考慮也不好直接拒絕,便修建太平觀,以出家之名拒絕和親,此後一直稱其為太平公主。

多年之後,太平公主像李治和武則天表明自己要選駙馬的想法,便與唐高宗的嫡系外甥薛紹結婚。此次婚姻期間,太平公主安分守己,為人妻母。後因薛顗與李衝的謀反牽連到薛紹,薛紹雖未參與謀反 ,但武則天不再同意太平公主和他繼續下去,兩人便以離婚告終。

從太平公主的第二段婚姻起,她就在一點點發生著細微的變化。武則天為了保護太平公主,殺了武攸暨的妻子,讓太平公主改嫁給武攸暨,武攸暨性格溫順,懂得謙讓,太平公主在結婚期間多次包養男寵,與朝中大臣關係親密。

此後,她便迷戀上了權利的魅力。有了武則天的寵愛和自己的野心,她多次參與和武則天討論政事。但當時都只是給武則天相關意見,並不會親自去處理。直到武李兩家矛盾激化,太平公主從幕後走到臺前。

太平公主登上政治舞臺後,憑藉其出色的政績和獨特的眼光,在朝廷中受到重視,權利不斷提高。然而太平公主害怕李隆基的威嚴觸及到自己的地位,便對外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非皇帝的嫡長子。同時還在李隆基身邊安插眼線,與其他官員在政治上有所計謀。

最終事情敗露,李隆基將太平公主的罪狀一一上報於李旦,李旦宣佈沒收太平公主的所有財產,賜死在自己家中。


史之策


唐朝有三個非常著名的公主,分別是安樂公主、文成公主、太平公主,這三個當中,名氣最大的還是太平公主,因為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女兒,被人叫做小武則天,那麼正史上,真實的太平公主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我們知道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共生了四兒兩女,而太平公主是最小的那個,所以李治和武則天,還有太平公主的哥哥們都十分的寵愛太平公主,這個也就是太平公主,不管在唐高宗時期,武則天時期,唐中宗李顯時期,唐睿宗李旦時期,太平公主都很受寵。

太平公主曾經出家兩次,第一次是她要為已去世的外祖母,也就是武則天的母親榮國夫人楊氏祈福,出家成為女道士,太平就是她的道號,不過,她一直生活在宮中。

第二次是因為吐蕃向大唐和親,點名要太平公主,但是李治和武則天都捨不得將太平公主遠嫁,但不好直接拒絕吐蕃,於是修了一個太平觀,讓太平公主住進去,吐蕃的使者看到太平已出家,自然就無法和親了。

在公元681年,李治把太平公主嫁給了自己的外甥,城陽公主與薛瓘的二兒子薛紹。公元688年,李世宗的第八子越王李貞的兒子李衝謀反,薛紹的哥哥薛顗有參與,薛紹也被牽連了。

薛顗最後被處死,而薛紹被杖責一百,最後也死了,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婚姻自然也就結束了。武則天為了安慰太平公主,將她的封邑增加到一千兩百戶,而唐朝公主封邑一般不超過三百五十戶。

後來,武則天打算把太平公主嫁給自己的侄子武承嗣,但是武承嗣生病了,所以這個事情就沒下文了。公元690年,太平公主嫁給了武攸暨,武攸暨是武則天的伯父武士讓的孫子,也就是武則天的堂侄。

武則天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還將武攸暨的妻子給處死了,太平公主給武攸暨生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公元712年,太平公主被唐玄宗李隆基賜自盡。


歷史簡單說


太平公主是一代女帝武則天的女兒,因她性格沉著冷靜,聰明而有謀略,武則天認為她最像自己,所以在眾多子女中最喜愛她。武則天經常有意讓她參與政事謀劃,讓她歷練一番,然而她畏懼武后的威嚴,不太敢恃寵生嬌,招攬權勢。

史載,丞相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非常寵溺張易之、張宗昌兩兄弟,這兩個面首倚仗武后的威權,在朝中遍植黨羽,勢力很大,驕橫跋扈,滿朝文武都懼其三分。

後來,武則天老病纏身,二張勾結武后侄兒武三思,開始獨攬朝政,一時間勢焰熏天。

太平公主見朝堂上群魔亂舞,萬馬齊喑,於是趁機聯合丞相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等人,掌握了禁軍指揮權,一舉將二張誅殺,迫使武則天退位,迎接唐中宗李顯復位。這就是唐史上著名的“神龍政變”。太平公主復辟唐朝有功,聲望日顯。

唐中宗復位後,昏聵懦弱,他老婆韋后乘機掌握朝政,她重用武三思,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國事混亂不堪,關鍵時刻太平公主再次果斷出擊,她聯合侄兒李隆基,誅滅了韋后團伙,擁立唐睿宗李旦上位。

由於太平公主幾次力挽狂瀾,功莫大焉,她的地位更加尊崇,唐睿宗經常和她商議朝政大事,宰相也經常到她府裡徵詢她的意見。

每遇宰相上奏朝政大事,唐睿宗經常會問:“這事和太平公主商量過嗎?她意下如何”?要麼問:“與三郎(太子李隆基)商議過嗎”?然後參照二人意見予以批准。

凡是太平公主想做的事,睿宗不敢不同意。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的,無論是升遷還是降職,都由太平公主說了算。漸漸地,太平的權勢甚至超過了睿宗,每日前去她府裡拜訪、趨附的人絡繹不絕。

睿宗生性淡泊,又痴迷黃老之術,整日尋仙問道,打坐煉丹,顯得有些闇弱,太子李隆基卻精明強幹,很有能力,太平公主對他頗為忌憚,於是經常在睿宗面前挑撥離間,唆使他廢黜太子。睿宗深知太平公主的厲害,他吸取以往宮廷變亂時血淋淋的經驗教訓,打算讓出帝位,以避免同室操戈、互相殘殺的災禍。

公元712年,睿宗頒詔,將皇位讓給太子李隆基。不久,李隆基正式繼位,是為唐玄宗。唐玄宗尊睿宗為太上皇,一些重大事務還是由太上皇定奪。此後,太平公主倚仗太上皇的勢力,繼續獨攬朝政大權,經常與唐玄宗發生衝突,她權勢煊赫,朝中7位丞相中,有5人出自她的門下,廟堂上超過一半的文臣武將都依附於她。

唐玄宗不是他爹唐睿宗,他才幹出眾,精於權謀,胸懷不凡抱負,因此與野心勃勃的姑姑太平公主矛盾日益尖銳,彼此間的關係已經勢同水火。太平公主權勢慾望很強烈,她與心腹親信們日夜謀劃,想要廢掉李隆基。

《唐書》記載:公元713年7月,侍中魏知古告發了太平公主準備起兵作亂、發動宮廷政變的陰謀,唐玄宗於是召來岐王李範、薛王李業等人緊急商議,決定先下手為強,一舉誅殺太平公主。

玄宗調集300多御林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逮捕並處死了太平公主的死黨賈膺福、李猷等人。接著玄宗找太上皇,讓他將軍政大權全部交給自己。不幾日,太平公主的黨羽抓的抓、死的死、逃的逃。

看到叛亂失敗、大勢已去,太平公主慌忙逃到一座山中寺廟中藏匿起來,躲了3天才出來回到府裡。唐玄宗將她軟禁起來。後來,玄宗下旨賜死太平公主,她的兒子和數十位心腹黨羽也同時被處決。從此,唐朝結束了自唐中宗復位以來愈演愈烈的混亂局面,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治理下逐漸出現了興盛的局面。歷史將這段花團錦簇的繁盛時期稱作“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為電視劇照 圖片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太平公主是唐朝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她是一個夢想當皇帝的人,學自己的母親一樣。從小就倍受寵愛,是一個“幾乎擁有天下的公主”,她不但繼承了母親武則天的強勢和聰慧的性格,而且還對權力十分迷戀,是一個權利慾望十分強烈的一個人;當然在生活上也是糜爛不堪,養男寵,與其他人偷情是常有的事。

一:經歷兩次婚姻的女人

太平公主第一次婚姻是嫁給了薛紹,當時的婚禮場面極其壯觀,而太平公主對此次婚姻也是很滿意的,一直安分守己,一是因為薛紹本就英俊帥氣,太平公主很滿意,兩人婚後也生下四個孩子;二是因為此時他的父親和婆婆可能看的比較嚴。

第二次婚姻是嫁給了武攸暨,武則天的侄兒,據說長得醜矮,太平公主是極其不滿意,但是武則天為了保護她只能這樣做了,即使知道她在外面養男寵也不管,這段期間,太平公主包養了很多男寵,還與朝臣通姦,還把張昌宗獻給了武則天。

二:對朝政極其感興趣的女人

太平公主有一次還穿武官的服飾在父母面前跳舞,從另一方面能看出來她還是很迷戀權力的,武則天自己也知道,說自己女人像自己,所以經常和這個小女兒一起商議政事,但是商議完之後從來不讓她在外面說,這為太平公主以後權傾朝野做了鋪墊。

李顯復位後,太平公主走到幕前,積極參與政事,後又因擁立相王李旦復位有功,受封萬戶,到達了人生的巔峰,此時李旦也就是唐睿宗,無論何事都要與太平公主商議,她不同意的事情就不行,任何事情只要她點頭,睿宗馬上就會下令施行。

三:權力不保被賜死

太平公主一開始萬萬沒想到李隆基竟然如此英明神武、有沉浮,怕自己的地位在他登基後不保,所以想擁立軟弱的皇子來當作太子,但是唐睿宗李旦並沒有聽他們的讒言,而是極力將帝位傳給有德才之人,傳給李隆基之後,自己退位太上皇。

李隆基登基後發現朝中大部分勢力都在太平公主手下,而兩個人的矛盾日益加深,最後太平公主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政權得到集中,開啟了開元之治,又一次的唐朝盛世。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