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一个模型,精进人生

  • 您是否在长期的工作中看不到突破自我的机会?

  • 如何在工作中,不断升级自我?

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一个模型,精进人生

精进人生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企业与个人成长中的节奏思维——战略节奏”,包括节奏思维、节奏能力

节奏思维:帮你掌握产品、资源、股权上的强大思考力

那让我们看看,今天节奏思维对一个人具体会有怎样的帮助。

1. “产品维度”的思考:胜任

你目前的能力,以及服务于什么样的岗位,被显现为工作中的“胜任”。

对于组织来说,你的能力在目前胜任这个岗位,就构成企业购买你的产品(为你的能力付薪资),这就是一种很简单的关系。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讨论这家企业和我之间的购买关系的可持续性,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因为将来一旦有机器或者高人替代我,都会使得我这个产品的买卖,或者这个交易过程不再有效。

这就是“战略节奏”理论中提到的“产品市场”。

长期以来,产品市场是我们思考职业发展的重点,从而延伸出了很多职业发展的套路。

比如说,你的激情在什么地方、你擅长什么以及世界对你有什么样的需求(你能满足什么样的需求),据此画三个圆,中间交汇的部分越大,在某种程度上,你就更为处于胜任并且愉快的状态。

在这里,对于一个职场人能力的划分,就是基于产品市场模型讨论的。

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一个模型,精进人生

胜任

2.“资源维度”的思考:全人

从节奏思维的角度,我们还要考虑第二个市场——资源市场。

从这个市场来看,每个人首先是一个全人,一个完整的人,你被现在的组织购买的能力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你。因此,我们需要想一想,除此之外的其他能力,是不是应该被发展?

这个问题是一个真问题,在自我解答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拉扯,同时,这个问题又特别重要,人人都需要自问。

这个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在大型机构中扮演一个螺丝钉;

另一种人是自由事业者(这里不是自由职业者,也不是自由工作者),他们的自由事业能够为社会带来的,与组织中基于某种特定能力的产品形态并不相同。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进入德勤工作后开始攀升,五年后变成合伙人。但在整个攀升过程中,他使用的完全不是组织所购买的那部分能力——他不是一个好的审计师,但他有非常好的人际能力。

所以,他变成合伙人之后,提出开展一个全新的部门来做公司业务的拓展,没有人同意。于是他就去了别的公司,很显然,他与新公司构成购买关系的能力完全不是原来那家公司购买的能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组织只发挥了雇员的某种看得到的显性能力,而没有意识到他在其他方面的隐性能力。当那些隐性能力一旦有机会显性化,并构成更有力的购买关系的时候,对公司来说是非常大的风险。

所以,企业家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是否有办法可以让员工的隐性能力也对组织有贡献?

那么,从个体角度,我们不要小看自身具备的那部分目前不被公司购买的能力,不论是爱好还是特长,都完全有可能变成另外一条线。

有时恰恰是这样的部分最后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生意。

3.“股权维度”的思考:能力投资

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一个模型,精进人生

能力投资

股权市场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其实非常重要,在我们用股权维度的框架来思考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会具体体现为无形的投资,或对人的投资。

我们中国人喜欢讲“恩人”、“贵人”,我认为,在当前的商业情境下,恩人这个说法可能就是“angel investor(天使投资人)”,有时还可能构成一种“Intellectualventure capital(智力风险资本)”,是对能力、智力的一个风险投资。

你要思考:面对他人(组织、贵人、平台)所带来的机遇、投资、造就、跃迁,该作如何选择?如何把握奋斗与提携的关系?

自己是投资当下在组织中呈现出来的这部分能力,还是在组织之外发展的一些资源和能力?

你愿意对哪一部分投资,或者匹配一些其他的资源,走入怎样的平台,这都会对你自身的竞争格局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请大家不要忘记,商业类书籍其实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提供参考与关照。

因为在我们讨论一个企业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将企业中的很多人合在一起抽象成了一个企业,企业中的这些人最终形成的战略决策都是一个个有很多回合的博弈。

而对个体来说,表面是你自己一个人,实际上你头脑中也存在多个不同的主体与你进行着辩论。

我建议大家,在这些辩论中间,注意从产品、资源、股权等不同维度去思考,在协调当前与未来、能力与潜力、奋斗与提携等问题时,要有放眼量的节奏思维。

阳台上的视角(拥有更宽的视野)

“阳台上的视角”是说,在一个舞会上,舞池里的人很密集,有很多一组一组的舞伴在跳舞,更高明的舞者有一种特别的能力,一方面参与到舞蹈当中,另一方面他注意力的一部分似乎能够来到二层的阳台上,能够看清全局。

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一个模型,精进人生

更宽的视野

这是一种非常棒的能力。

我觉得,对于企业家及我们每个个体来说,这种能力都很重要。

假设你现在正赶一个DD(deadline,时间节点),你能否分出一点注意力来想想这个“DD”完成之后的事情?并非在盘算下一个事情是什么,而是要有一个可以多任务、多进程、多市场进行勾画、协同的本领,这就是战略节奏。

战略节奏要求你在公司积极有为,不忘自我学习,同时也不要忽略对自己发展有益的贵人和资源。

我认为这就是更宽的视野。

延伸阅读:怎样提升节奏感?节奏尤需复盘

节奏是科学与手艺的一个结合,不是艺术,而是手艺。节奏这个东西有天生的部分,也有后天经事而提升的部分,而只有后天可以经事而提升的部分,才让我们有可能去教授给他人。

怎样提升节奏感?我就两个字送给大家——复盘!

节奏尤需复盘。在我们做完一些事之后,在了解成败之外,一定要再进行二阶学习——对整个过程为我们带来的成果,有更清醒的认识。

柳传志先生有很多管理金句,被误解最多的一句话是“能干会说”。

很多人望文生义,认为“能干会说”的意思是这个人不光能干,嘴皮子还得利落,这样的人才能在公司吃得开。这不是柳传志先生的本意。

他的本意是:当我在公司当中看到一个表现不错的人,今年有一个岗位,在决定是否要给他机会承担更重要的担子的时候,我一定要把他叫过来,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做得好。

如果他仅仅是干出了成绩,不能说出其中的究竟,就说明他其实并不是有觉悟地做到这个事,有可能是外在原因,也有可能是走运。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确实很努力,这种努力是不可复制的,就不能提拔;相应地,如果他能干得很出色,而且还能明确地说出他为什么能做好,才给他挑更重的担子。

这才是柳传志先生所讲的“能干会说”的真正本意——

只有搞清楚一个成功真正的原因,才能复制这个成功。(选自笔记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