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说自孔子以来,儒家就是用来愚民的,如何反驳?

用户68886090


孔子的一生有五字真言:“恭、宽、信、敏、惠,对后世修身做人影响颇大,五个字逐一都有解说。

(1)恭,恭则不侮。对人态度谦和、恭敬,就不会使自己招来侮辱。

(2)宽,宽则得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会得到人们的拥护。只有得到拥护,你才有可能做事成功。

(3)信,信则人任焉。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诚信才能得到人们的信认,别人才有可能给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4)敏,敏则有功。只有才思敏捷,你才能够更容易做出成绩,取得事业的成功。

(5)惠,惠则足以使人。懂得分享胜利成果,施惠于他人,才会有很多人甘愿为你效力,促成你的成功。

结尾语:

做人说话是一门艺术,孔圣人教导我们做人要灵活多变,不能执于一边,要内方外圆,即所谓的圆通。说话讲求合用,不是说让你遇人就把心里话全掏给别人,不然就是虚伪。他告诉你,我们只说合适的话,合适的话与真假无关。有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孔子的话,所以才觉得他的思想“假,大,空”!


欧阳大拙


谈起孔子,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从两千年前的海昏侯齐论语书简,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穿越千年,精准地投射出了中华民族灵魂的轮廓。

述作于东周的《论语》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听到的人便觉得孔老二对人民极提防——段绝民智——儒家这么早就开始愚民工程建设了。

汉武帝纳董仲舒之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更是妥妥的愚民政策了。明清时期盛行文字狱,几乎直接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

二十一世纪,有人叫嚣说中国新儒家卷土重来,“法律人思维”横空出世——企图以少数人垄断法律来加强管控,不可不谓“自孔子以来,儒家就是用来愚民的”!

愚民政策,指有意封闭知识(与积极普及知识悖逆),如某个政体不将信息为公众所知。

这种组织知识在公众流传的政策,在人类历史上从古至今比比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从我国的统治者角度而言,讲究“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以“仁”为理论核心,既不像墨家那样求真务实,又不像道家那样残酷虚空,其积极入世的现实性和深入骨髓的阶级意识对于巩固统治极为有利,皇帝一看:选法家,亡国啦。选儒家,棒棒哒。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统治者借用儒家这个工具成功的达到了维稳的目的。但是就儒家本身并不虚伪,也无意愚民。就儒家思想的传播及其影响看来,相较其他社会影响,愚民效果不甚明显。

我们努力还原一下真实的儒家。道为三皇之学,儒为周朝之学,以周公为导师的孔子,在他看来 ,“ 就天赋而言 ,人类中的一些人天生就是‘不移’的‘下愚’”,“民众愚昧”是孔学不可或缺的公理性预设 。

正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恰以“教民”为主导。为了“庶、富、教”周游列国,广收门徒,躬身践行了“有教无类”——教育普及势在必行,极大地推动了春秋战国的学术下移,促进新鲜知识在中下层的流动。

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孟子一派影响最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人性本善,要做大丈夫。秦二世而亡,汉初复兴黄老之学,以恢复元气,而后的大一统帝国需要的又是王道思想,汉儒借儒家之名,实为“百家饭”,杂糅多家思想,把一地碎镜子拼拼凑凑成了一大块圆镜子。

唐儒不值一提,而后宋儒以道援儒,明清儒则只是宋儒的注脚,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探求真理,与愚民政策相左。民国时,华夏道统几近消亡了。反智而疯狂的文革“打倒孔家店”,更是在儒家的伤口上撒盐。

儒家想兼济天下,奉行天道,厘清人伦,修缮其身——儒家坚信人人都能成为并也应该成为大丈夫的。与有意封闭知识恰恰相反——要求信息公开。与反智主义背道而驰——知识改变阶级命运,不可不学。

国人难以否认自己从未受过儒家思想的影响,平心而论可谓受益匪浅。至于现今人民是否被愚而且不自知,这是个国际性的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且喫茶去。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有书共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因为它牵扯的问题太多。第一、题主所说的长辈,应该是指自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来经事的人。因为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就是那一时期开始的。当时多数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国落后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以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为核心主导的封建帝制造成的。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帝制和民主。封建帝制的国家体系特征是皇权至上、家族世袭;以人治国、权大于法。民主共和制国家体系特征是人民当家做主、通过政党执政实现共和;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两相比较,不难得出结论:封建皇权治国,当然是百姓懂的越少越好统治,因而人治必然愿意选择愚民政策。中国历史上,多数封建帝制朝代以儒家思想为主体,所以儒学必然躺枪。第二、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首选治国理念?准确地说,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治国理念涵盖了儒、释、道、法各家学说,但主体以儒家学说为主。统览人类史,各种族、各民族都大改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主义社会几个节段。大约两千年前,人类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也就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和古希腊,各自进入了人类思想的启蒙时代,其时,百家争鸣,精采纷呈,产生了众多的思想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阐述对宇宙、自然、人类的看法,预测未来。其中,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认为人性本善、可教化,在政治上主张德政、仁政,于民以教化,即可克己复礼,恢复社会秩序。由于东亚优越的地理条件,适合农耕,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养活了大量的人口,至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率先进入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帝国时代。如何管理庞大的帝国,经历秦末汉初近百年的实践,汉武帝摸到了治国法门:以大汉族为主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仁、德、礼治天下。以后历代纷纷效仿,并且完善加强,至宋代形成程朱理学,愚民学说完善到登峰造极。理学的愚民文化,极大地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宋以后,汉族经历了蒙元、满清和日倭的三次大规模入侵和两朝外族统治。而反观欧洲,地理环境不适合农业生产,古代没有产生发达的农业文明,也没有产生一家独大的民族。即使偶有强大的封建帝国建立,由于没有一股独大的单一民族人口做支撑,因而难以成就长时间的大一统封建帝国,而是民族林立、矛盾重重。以契约精神和民主法制与准则的城邦制、邦联制国家形态丛生于欧洲大地。他们的哲学思想本源是人性本恶,与中国的儒学正好相反。经历中世纪的黑暗,以民主、人权、法制、契约为代表的思潮率先在欧洲大陆开端,史称文艺复兴,代表了人类社会新的发展方向,进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总之,是长期大一统的帝国体系和一股独大的汉族人口比例,决定了儒学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治国主导理念。第三、政治上的愚民政策不是儒学的全部,客观公正地理解儒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正确的认知态度。儒学在政治上的保守思想和主张,被封建统治者发展为程朱理学,用以愚民,不合历史潮流,应当批判。但是,做为中国人,完全抛弃儒学,可能寸步难行,或者就不是中国人了。不问诗书礼乐易、丢掉仁义礼智信,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恐怕也难。有道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创建于2017.12.14

杂家论谈


首先,我强烈反对儒家思想是用来愚民的这个观点!持有这种观点的,大概是两种人,一是人云亦云的人。自己没有深入研读自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特别是对先秦儒家孔子、孟子的经典著作视而不见的人,在看了一些反对儒家思想的人的书之后,没有经过大脑深入思考,鹦鹉学舌的人!第二种大概就是抱有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的人,失去了文化自信和自觉,照搬照抄西方的观点的人!

1.什么是愚民?愚民就是糊弄老百姓。如果说儒家学说是愚民,那么为什么不说佛家思想也是愚民的呢?佛教思想认为一切都是虚无,人是要转世的,这辈子不好,是因为上辈子做的孽,反正还有下辈子。道家思想崇尚虚无,崇尚坐地飞仙长生不老,这种宗教思想不是愚民吗?其实都不是!哲学和经验相比,之所以是哲学,哲学就是要有最终极的追求。佛家思想的终极追求是成为佛而普济众生,道家思想是成为仙而逍遥于世。而儒家思想,是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成为道德高尚、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君子、圣人、大丈夫,这种目标是现实的,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是要求我们向上、向善的,这怎么能说是愚民呢?

2.一般来说,认为儒家思想是愚民的主要论据是,儒家强调忠君。要老百姓死心塌地的为君主服务。但是,我们研读孔子和孟子的著作,我们会发现,孔子并不是愚忠,孔子认为,臣子和君主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臣子说的话君主不听,那么大家可以一拍两散走人。而孟子就更为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民主和反抗精神。孟子认为,臣子、老百姓和君主之间,是完全对等的。君主不好,臣子可以离开,君主不好,可以被还掉,甚至杀掉!所以,朱元璋看到孟子的书,恨不得把孟子拉出去砍头!

3.先秦儒家特别是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是以民为本的。孟子是儒家重第一个明确提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家。他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4.孔孟之道,其实在本质上是一种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他们强调仁义礼智信,这都是对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形成了深远影响的学说。仁就是要爱人,义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礼,就是要遵守社会规范,智,就是要加强学习,信就是人要诚信。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都是我们要遵守和践行的,怎么能说是愚民?


好玩的国学


可能搞清楚长辈为什么这样想才是问题的关键,搞清楚之后至于说要不要反驳长辈反倒无关紧要了。

列强入侵,民族失去文化自信

之所以出现这种言论的缘由是自晚清以来,中国在列强的打击之下,逐渐失去了文化自信,开始西学东渐,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主流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激进的思想影响,认为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是封建制度,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及其儒家,所以提出打倒孔家店,废除汉字,中医.....解放后引发的一系列运动。也就是说这一百多年来,中国都在拼命否定自己,毁坏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才出现了各种奇怪的言论和论调。

革命都要为自己找个合法的理由

过去王朝更替,新的政权总是说前朝如何黑暗,如何违背天道人伦,自己要替天行道,获得政权后便说是“受天命”,“天命所归”,历代农民起义也都总是要给自己找一个合法的理由,所谓“造反有理”。所以晚清和民国的革命者也总要给自己的革命起义找一个合法理由,孙中山说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左派人士便说自己要替无产阶级说话.但是因为接受新学后便开始反对传统,所以便失去了传统“君权天授”的合法理由,于是只好先把这个否定掉,然后自己再造一个合法的理由。


当然,革命成功之后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方面执政者需要不断用自己的宣传机器强化那些革命言论,给每一个民众洗脑,当每个民众逐渐失去个人的独立思维,便会与国家的宣传机器观点一致,但当发现革命言论无法治国,甚至与治国完全相反,过一段时间便又开始悄悄地改变自己的说法,这时候被洗脑的民众反倒被抛弃到了历史的角落里。


所以长辈有这样的观点应该是被国家的宣传机器洗脑的结果,例如我们小时候成天读的教科书,都会产生这样的影响。另外,经历过特殊年代的人也会有这种看法,因为在那个年代一切都被意识形态化,只能听到一种声音,只能看一个人的言论,所以被洗脑也是最彻底的。遇到这样的长辈,应该体谅和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必和长辈计较,当然也可以试图帮助他们跟上时代,但是不一定能成功。

区分清楚官方的儒家和民本的儒家非常重要。

不过话说回来,回到历史上的孔子及其言论,其实要分清楚。孔子本人出身平民,他的言论里也充满了人文关怀,读他的著作其实都是在启发人的独立思维,让人坦坦荡汤做一个君子。后世儒家自汉朝开始成为历朝历代的治国思想,实际上和孔子本人的思想相比已经有所变化了,肯定会根据统治者自己的需要进行改造和利用,即使在当代也一样如此。


因此只能说被官方利用的“儒家”确实有被愚民的可能性和事实,但是从本来的和民间主流的儒家来说都是启蒙人心,开发心智的,都是强调独立精神的,都是不屈服于当权者,历史上朱熹、王阳明,近代的梁漱溟都是这样的代表人物。

所以,区分清楚官方的儒家和民本的儒家非常重要。


目光如电

求真知灼见

独立的价值不输于任何

这里是独立撰稿人李艺泓的问答号


盛唐豪歌李艺泓


我想先说说孔子,再将华夏祖先的来龙去脉说一说,以便将来子孙后代会将这些历史事实澄清。

西周灭亡,东周式微,就是社稷难保,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儒、道、墨、法、阴阳五学等百家著书立说,各成一派,历史上称为“庶民乱议”,儒家也是其中之一。孔子最主要的主张就是恢复周礼,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可惜处处碰壁,以后孔子能够成为“万世师表”,自己也是想不到的。

春秋战国以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楚汉相争,刘邦建立了汉朝。从汉高祖刘邦、惠帝、文帝、景帝都采用了“黄老之学”,到了汉武帝时,有一个大儒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学融入到儒学中去,“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等掺和进去。

汉代的丞相卫绾、田鼢、窦婴先后都去听董仲舒上课,其中包括后来的太史令司马迁。听了董仲舒的儒学,丞相们纷纷向汉武帝推荐董仲舒。董仲舒在汉武帝面前特别主张神化君权,提出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武帝接受了儒学,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术”就是骗术,实际就是民可使之,不可知之。

太史公司马迁因腐刑而著“史记”,史记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象、70列传,共五十八万字,真是旷世大作,以后的史书不免受其影响。但是,司马迁与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走的很近,将三皇五帝儒家神话也一起写了进去,可能当时为了汉朝的大一统,将七国的臣民凝聚在大汉之下。但是,二千年来尽然这些炎黄子孙的神话变成了中国的历史。

最早的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应该是周文王的祖父姓姬,名亶,也被称为古公亶父。古公亶父当时住在豳地,就是现在的陕西旬邑,因不堪戎狄的侵扰,带领全族从豳地迁徙到今天的陕西的岐山,就是现在的周原。那里是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古公亶父带领全族营房造地,成为了最早的农耕民族。“诗经”中也赞扬古公亶父“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当时解释“水浒”的意思就是安身之地。周武王夺取了天下,追封古公亶父为“周太王”。

周武王灭商,联合了庸、羌、髳卢、彭、濮、等部落,没有看到有炎黄子孙的部落出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废嫡立庶,申侯联合缯国、西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被杀于骊山,褒美人被犬戎虏去,西周灭亡。也没有见到中原最强大的部落炎黄子孙出现。

“诗经”中提到大禹,就是大禹治水;孔子在春秋的论语中出现了尧舜,以后有尧舜禹禅让;战国早期有五帝之说,邹衍是战国晚期人(公元前324-250年)他将黄帝列为华夏共祖;汉代时开始流行伏羲和神农;开天劈地的盘古,在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为何越早的人,反而越后出现呢?历史学家顾颉刚说过:同是一台戏,越是后来越添枝加叶,一层一层累加进去。中国的神话,这也是层累地建造的中国古史,一代代的往上穿凿附会,最后成为中国的炎黄子孙了。

东周的百家争鸣采用的“致用态度”,儒家为了给自家的观点制造充足的证据,不得不引出“古人如何如何”,这时候的“古人”带有自家学说的色彩,儒家为了宣传仁政,给君王立下榜样,依托古王压今王,将古王的道德功业提高到顶端,伪史开始出现了。

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梳理了上古帝王们的血缘关系,让各民族各地区自己认同始祖都同出一源,这一源头就是“炎黄”。可惜的是,在排列中,将尧舜与禹相隔了四代,由于没有人怀疑炎黄血脉,也没有人去查阅他的出错点。

总的来说,随着人类的进步,那些神秘兮兮的神话,终将被带进历史舞台,历史终将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一切炎黄子孙的神话终将成为笑话!


张律明


愚民与否,就看你如何理解了。

自人类社会开始,就没有过完全平均、平等的情形。绝大多数的情形都是少数人引领潮流,大多数人“赢粮景从”的状态。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讨论过人性善恶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性恶论更符合事实,但人们更倾向于相信性善论。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希望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预期,即便很有可能迎接我们的是意外,而不是未来。

在这个充满意外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人类很脆弱,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野外的一次迷路就很可能要了一个人的命,生活中的一次重大挫折很可能毁了一个人的信念。所以大多数人面对未知,面对未来,能做的只有保持谨慎的态度,同时以美好的预期付出全部的努力而已。

古人讲:尽人事,听天命。也就是这个意思。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想说的是,题主所言之“愚民”,如果是指欺骗民众,不让他们得知实情,那么我认为儒家确实是在愚民的。而且不论任何国家,任何思想,都会选择愚民。因为这是一个国家保持稳定发展自身必要的做法。因为民众心理脆弱的属性,就决定了不可能告知他们一切实情。否则即便是有法可解的灾难性事件,也会因为自乱阵脚而大大降低挺过灾难的几率。

让民众保持一个美好的愿景和希望,也是维持国家凝聚力和发展生机的必要手段。而儒家以道德治天下的理论体系,正好能够帮助脆弱的我们安心,安神,安身。

如果说“愚民”是对民众的思想方面的控制,以达到统治阶层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话,我想说的是,民众并不是傻瓜,他们只是比较脆弱而已。如果哪家政府真的敢于撒这么个弥天大谎来掩盖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的话,我只能送他们一句话:

你可以永远欺骗一个人,或者暂时欺骗所有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不可告人之事公诸天下之时,就是阴微之人灰飞烟灭之日。

若有人愚民为前者,则我辈甘当无忧无虑的盛世小民,若有人愚民为叵测,则我辈当人人得而诛之,以正视听。


东方国学


本来就是事实,怎么反驳。

儒学的堕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从那时起,儒学从仁义礼智信的独立学术流派,自我阉割,堕落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可耻工具!愚民,不过是捎带脚的事!



儒学,扼杀了中国人的血性,一味懦弱屈服。

儒学,扼杀了中国人的质疑精神,一味厚古薄今。

儒学,扼杀了中国人的科学精神,一味在故纸堆里浪费生命。

儒学对中国人最严重的伤害,不是智力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摧残。

儒学,根本不是在教我们做一个更好的人。它只是在教人做个好奴才!

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父子君臣。儒家的所谓礼教,束缚扭曲摧残了多少中国人。如果你感受不到礼教的危害,就请看一看印度,那些变态的不可思议的理直气壮的欺压、虐杀,也曾经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

血淋淋的吃人的礼教!

幸运的是,我们先辈一脚踢翻了孔家店。不幸的是,礼教的余毒根深蒂固。弟子规之类的毒草还在肆无忌惮的荼毒祖国的花朵。这是值得警惕的。



带着孩子看看科技展,读一读百科全书,培养孩子独立、科学精神。哪怕什么也不做,就是去看看大自然玩一玩,也比读《弟子规》这样的糟粕强一千倍一万倍!


上将嗳福斯


儒家文化曾长期作为我国的主流文化存在,然而自近代以来“打倒孔家店”的呼声似乎越来越强烈,有人将中国近代史上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原因都归结为所谓儒家的愚民政策。那么事实真相究竟是否如此呢?事实上真正愚民的不是儒家,而是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

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事实上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仁义皆是亮亮对等的——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并非出自孔孟之口。

事实上儒家至少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就变味了:在此之前的儒家士子是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的,当面对暴力时也并不会轻易屈服——以秦代的焚书坑儒为例:尽管这些儒家士子非议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已被历史证明是彻头彻尾的错误,但他们为捍卫自己心中理念而殉身的气节却是有目共睹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士子和兵家、法家、墨家一样并不缺乏为民请命的铮铮铁骨,孔子自己就是武将家族出身,常年佩剑,不可谓没有血性。然而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就日渐沦为统治阶级的遮羞布——被后世广为诟病的三纲五常理念就出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董仲舒的手笔。到了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更是出现了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言论。

由此可见儒家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步退化为了统治阶级的洗脑工具,孔孟之道本身有其可取之道,然而任何一种思想都不应该妄自尊大到一家独尊的地步,否则必将走向腐化堕落。儒、道、法、墨、兵皆为华夏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当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努力将华夏文明发扬光大,而不是纠结于门户之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远比独尊某家更利于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儒家学说说的是仁义道德,君君臣臣,孔夫子要害在于只讲“礼”不讲理,



没有“理“做基础的“礼”是悬浮在真理公理法理之上的礼,是无根,虚伪的,无耻的自欺欺人,愚民的礼。


在孔子的意识里,

“君子”与“小人”是不该平等的;

“上智”和“下愚”是不该平等的,

“劳心者”和“劳力者”是不该平等的,

“难养”的“女子与小人”是没有资格与人平等的,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从实践中捍卫这种等级秩序,他要求人们“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的实在意义就是牺牲自己,

也要维护统治阶级等级森严秩序框定的“礼”。

所以,这种“礼”否定人的平等,公平正义。

儒家向人们宣示:君永远处于尊、刚、健、主的地位,臣永远处于卑、柔、顺、从的地位,这是天的规定、道的本质,是上天的律令或自然的法则,任何人都不能违逆。百姓只能永远匍匐在统治者权力脚下。

法家那套教唆君王不惜一切无耻手段怎样残民害民保住君王的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力,2000多年的皇权社会他们实行都是内法外儒,用儒家来愚昧洗脑人民,用法家来残暴屠杀人民,所以整个历史就是儒法的历史,笔杆子与枪杆子的历史,软刀与钢刀历史,也就是鲁迅说我打开历史一看歪歪斜斜写着两个字“”吃人“”,打江山,血成河,坐金銮,睡女人,抢财产直至满清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