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中國人喜歡清朝,而不是明朝?

我是三無明粉


先說我自己吧,明朝和清朝喜歡哪個?我兩個都不喜歡,而且我不喜歡任何一個古典君主專制王朝,君主專制王朝,所有的資源、地契都在皇上手裡,全國老百姓都是皇帝的奴僕,喜歡這些王朝就是奴才沒當夠。如果想要矮子裡拔大個,找一個喜歡的,那我喜歡清朝。


如果從古典時期來說的話,我喜歡清初對西學包容的態度。清朝從西方引進了數學、天文學、測繪學、地理學等科技,同時也引進了西方造船、琺琅、鐘錶製作等技術。到了清朝中期,湧現出了袁枚、崔邁等思想家,袁枚主張解放婦女;崔邁主張君主民選,並宣城君主專制制度必然滅亡;戴震將傳統樸素主義哲學推向近代,意義不亞於盧梭。這幾位的言論可謂是離經叛道,結果朝廷不僅沒迫害他們,還名震一時。也難怪有些歷史愛好者認為清朝是“思想解放的前夜”。

在學術方面,除了理學之外,清朝有主張“經世致用”的經世之學,有考古輯佚的輯軼學。而清朝的學術發展也影響了日本,日本學者太田錦城有云:得明人之書十卷不如得清人一卷。而反觀明朝,顧炎武如此說: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也難怪梁啟超會在《清代學術概論》當中稱讚清朝為“中國的文藝復興”。而清朝乾隆修的《四庫全書》,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無限抹黑,可是《四庫》收錄的書籍,陳寅恪先生表示,清朝所忌諱、禁燬的不過是東北一隅之地、明末清初那幾十年間的記載,因此造成了這一時期歷史記錄的空白。而對於其他的歷史時期,所有忌諱,亦非違礙。而且,四庫很大方的承認了中國科技落後於西方,因此收錄了大量西學書籍供人閱讀。日本NHK電視臺評價為——《四庫全書》中凝縮著當時的整個世界。

而且,清朝推行的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永不加賦等政策,合理了朝廷稅收,緩解了人民的負擔,有效緩解了社會矛盾,使得土地兼併不再成為導致農民反抗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攤丁入畝,廢除了延續千年的人頭稅,開放了百姓的自由流動,標誌朝廷不再通過收取人頭稅來穩定稅源。同時,清朝廢除了明朝的依附農制度,解放其為佃農或自耕農。依附農者,就是所謂的農奴。所以清朝關於農民反抗的記錄,就從明朝的“奴弒其主”、“惡僕”變成了“奸民”、“頑佃”。而且,清朝還廢除了工匠的匠籍,這也標誌著人民的身份不再受戶籍約束,極大的調動了老百姓勞動積極性。

更何況,清朝居然允許民間持有火槍。其實這是因為當時刑偵技術沒有今天先進,清朝以良民自保原則,允許民間持有火器。順治六年諭旨:曩因民間有火炮、甲冑、弓箭、刀槍、馬匹,慮為賊資,戕害小民,故行禁止。近聞民無兵器,不能禦侮,賊反得利,良民受其荼毒。今思炮與甲冑兩者原非民間宜有,仍照舊嚴禁。其三眼槍、鳥槍、弓箭、刀、槍、馬匹等項,悉聽民間存留,不得禁止。可謂是開放了火器之禁,老百姓在官府登記就可以買一杆火繩槍玩。而且康熙還表示:

朕思治天下之道、在政事之得失、於火器何與。夫火器孰有多於吳三桂者乎、因其所行悖逆、即致滅亡。觀此、則火器之不足恃可知矣。所奏不必行。此等氣度可謂是無人可比。

另外,說道康熙的氣度,我真是十分佩服康熙的氣度。以清初三先生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為代表的明朝遺民這一群體,在康熙時期各種寫書寫文章號召漢人造康熙的反,尤其是王夫之把康熙當禽獸來寫。而康熙認為這是文人死鴨子嘴硬而不予理睬,這不僅是寬容,而是TMD縱容,我都覺得康熙真不該當這個忍者神龜。結果,除了王夫之死的早之外,大部分明朝遺民都改變了態度,黃宗羲、顧炎武都稱讚過康熙,尤其是黃宗羲直接稱讚康熙為“今聖天子無幽不燭”,還說“五百年名世,於今見之”,“拭目以觀太平”。更有明朝遺民稱讚清朝是“我朝興湯武之師,應來蘇之望”,引用了三個典故,可謂是明顯的稱頌。反觀明朝對待遺民的態度呢?“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王所用者,誅其身而滅其家”。對比之下,高下明顯。

所以,我喜歡清朝,不是因為清朝開疆拓土,不是清朝在傳統戰爭領域勝率第一,不是因為人口達到三億,而是以上我列舉的原因。除此之外,我更喜歡清朝1840年以後的歷史。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清朝在被拉入威斯伐利亞條約體系後,能夠及時調整政策,將王朝模糊的勢力範圍轉變為帝國主權領土。

我喜歡清朝為了保護海外華人而不惜血本。派軍艦去東南亞巡航宣示護僑,在東南亞各埠設立領事保護華人並扶植中華學堂,石泉案敦促美國承諾懲罰兇徒、保護華僑合法利益並賠款13萬銀元,派軍艦去發生反華暴亂的墨西哥、古巴示威。即便是在清朝完蛋前幾個月,清朝依然在為保護華僑努力。

清朝制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也是世界第一部以血統主義為標準的國籍法。而清朝主張的血統主義,不僅為清朝保護華人華僑的合法權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影響了後世國籍法的制定。北洋海軍巡視海防到新加坡宣示護僑,當地的華文報紙《叻報》在社論中激動的說:凡我華人,瞻漢家之儀幟,睹宗國之旌旗,殊足令人氣宇為之一揚,而瞻望者亦為之色舞眉飛,此為中國振丕之徵。華人雖異地棲遲,然其心志尚不忘故國也。

—————————人畜分界線—————————


對比一下明朝對海外華僑的態度,西班牙在馬尼拉屠殺了近三萬華人,隔了一年明朝去了一封信,信中先是色厲內荏的威脅西班牙要仿照播州,然後話鋒一轉:“又中國四民,商賈最賤,豈以賤民,興動兵革,又商賈棄家遊海,壓冬不歸,父兄親戚,共所不齒,棄之無所可惜,兵之反義勞師”。把海外華人視做賤民、棄民而打入另冊,對比之下我有什麼理由喜歡明朝?同完蛋前還想著保護華僑的清朝比可謂是人畜分明。

所以對比之下,我寧願喜歡矮子裡拔大個的清朝而不是明朝。另外,自從清末以來,關於清朝的惡毒謠言喧囂塵上,甚至在清朝完蛋100多年後依然陰魂不散,流毒至今。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的現代人,我自然會查閱歷史資料以尋找真相。只可惜,我在歷史檔案中,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清朝。雖然清朝是矮子裡拔大個,但是清朝卻是最完美的古典王朝,幾乎完美的解決了全部的傳統挑戰,雖然在近代應對列強的衝擊而表現蹩腳,但是依然無法掩蓋清朝在古典時期散發出的光芒。

所以,我對於清朝的興趣,完全是被民族主義蛋白質編造的惡毒謠言噁心到以後,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才感興趣的,可以說十分被動。而且,我這個人幫理不幫親,我不會因為我是漢族人而厭惡清朝,也不會因為我是漢族人而喜歡明朝。正所謂俯仰無愧天地間,我的信念不會因為民族主義蛋白質的汙言穢語而改變。

全文完。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安南國追捕兇徒,因黑夜誤殺中國守卡之綠營兵,地方大臣請求寬大處理,乾隆直接懟一句:外夷戕害中國之卡兵者,罪無可赦——話說乾隆這句話才應該是民族主義蛋白質的口頭禪才對。


北洋海軍陸戰隊


無論是喜歡清朝還是明朝,首先我們先從秦統一六國開始。秦統一了六國,而且也統一了文字。因為統治時間不久,天下群雄作亂,導致秦統一中國幾十年就被漢所取代。隨著時間輪轉,經過多個朝代轉換到達了宋朝。

毫無疑問,宋朝是一個藏富於民的時代,也是一個比較民主化的時代。也是歷史上中國最為民主的一個時代。可惜被強大的蒙古帝國所征服,不是宋朝的抵抗力不夠,而是那時的蒙古帝國太厲害。不但征服了中原,而且還打倒了歐洲16國。其實那時的宋朝是被弱化啦,如果說那時的宋朝遇到清兵,清兵只會被打得滿地找牙。明朝末年是一個群雄四起的時代,李自成先攻佔北京城,後導致吳三桂放清兵入關。沒多久清朝就變統治了中國。

清朝相對於明朝,明朝的老百姓相對平和,明朝的政治也是一個比較民主的時代。但是在清朝不同,那時的老百姓只是四等奴才,文字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剃髮易服等等一系列的動作,讓老百姓對清兵恨之入骨。現在很多電視劇上歌頌清朝是太平盛世,其實不然,在清朝統治中國時期,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戰役,都有很多老百姓起義造反。就明清時期,老百姓對明朝的認同感更強。而對清朝更多的是一種仇恨。嘉定三屠,揚州十日殺戮了多少漢族人民。以至於後來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政治綱要,沒幾年清朝便滅亡。

在很多時候,清朝的統治的時候滿族,對於漢族人民來說滿族就是一個異類。明朝是漢族統冶,所以,漢人更認同明朝。


十方印記


這麼說吧,實際上宋明清三個朝代都不是值得人去歌頌和喜歡的朝代。

不過,如果這三個朝代比爛的話,排名就是順著來了。

宋朝對內緊外鬆,對外懦弱不堪,要麼每年丟失領土,要麼每年要上供給其他國家。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中華朝代何時都在接受貢品,從來沒有給其他國家上貢過。)。對外懦弱也就罷了,宋朝對內,特別是對百姓十分苛刻,宋朝的農民起義應該算是歷朝歷代最多的了。甚至有官員感嘆說宋朝後來幾乎是每年一次農民起義。最後,宋還魔改了儒家學說,搞出了程朱理學,奴化中國人的思想。這個朝代是中國弱化的根源。

明朝好嗎?好個屁。明朝政治畸形,經濟畸形,也就軍事和科技看得上眼。朱元璋作為一個布衣天子,自己不懂治國也就罷了,權力慾還很大,做事走極端,結果就是一邊給官員們只能維持吃喝住行的俸祿,一邊對腐敗大打出手。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給夠維持吃喝住行的俸祿不夠嗎?難道腐敗不是壞事嗎?答案是,腐敗是壞事,但是明朝腐敗的根源就是這個俸祿的量。明朝的俸祿只夠一家子用,但是一個官員怎麼都會有三妻四妾,怎麼也得是子孫滿堂,怎麼也得有僕役丫鬟,靠那點俸祿,根本不足以維持一個家庭。如果你說,那官員們省吃儉用點,別那麼鋪張浪費不就完了嗎?明朝海瑞知道吧?大清官,一個不貪的。結果是什麼?死了連下葬錢都湊不齊。你讓人都當海瑞?可能嗎?OK,就算官員們可以自己過的清貧點,那地方官怎麼辦?要知道,明朝官員是有俸祿的,但是小吏們可是沒有官方俸祿的。一地父母官得用自己的錢給吏們發工資。你說你不要吏了?那幫你去收稅?誰幫你去破案?誰幫你去抓犯人?誰幫你去看守牢房?縣太爺離開了吏什麼都不是,權利出不了縣衙。你那點點俸祿,怎麼養吏?縣太爺沒錢的結果是什麼?這些吏們不得自己找點副業幹?你說有權的想找副業最容易的不就是利用手中權力嗎?吏們搞點副業,全縣百姓都得遭殃了。政治說到這裡,我們再說說經濟。明朝是第一個搞地區人口固定的朝代,人口不準隨意流通,結果就是商業也是一潭死水。後來還搞什麼封關禁海政策,搞得外貿也完蛋。明朝全年的稅負竟然還沒有南海地區海盜頭子鄭家的一年收入高。你說如果是稅收低我也就認了,為了人民幸福嘛。然而可惜的是明朝稅負是歷史新高,最後崇禎時期追加的剿餉和練餉成為壓死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我們說說清朝。清朝的基本規則是延續了明朝的規矩。也就是說清朝擁有宋朝的程朱理學,也擁有明朝的固定百姓遷徙和封關禁海的陋習。不過,清朝之在康乾盛世時代逐步解決,和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對官僚俸祿問題,清朝弄出了養廉銀,以保證地方官吏可以當一個清官。搞出了永不加負,促使人民可用糧增加,直接導致人口不斷增加。清朝還嘗試解決裹腳之類的陋習,不過,並不成功就是了。當然,清朝對閉關鎖國推行的很徹底。同時,乾隆開始搞起了夜郎自大,明明能夠接觸到西方的先進科技,卻不思進取,當個井底之蛙,最終在清末被西方人用堅船利炮,洞開了國門。洞開國門後,清朝其實還是有機會翻盤,可惜,清朝的當權者們也許還是有作為少數民族的自卑心理的緣故,拼命的想區分漢人和滿人,拒絕變法,拒絕放權,最終結果是引來了火山爆發,革命黨起義。葬送了清王朝。

三個朝代都不是什麼好的朝代,但是如果做個排列順序,那就是宋最爛,之後就是明,最後才是清。


金晶林


說實話,明朝和清朝都不喜歡。

雖然明朝一路攻城掠地,推翻了蒙元的統治,恢復了漢人政權,但在政治基本上就是昏暗殘酷以及高壓,另有東廠錦衣衛這種特務機構,人民過的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得遭殃。實在令人談不上喜歡。


清朝那就更不用說了,前期入關基本上和蒙元一個路子,什麼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種屠殺百姓的做法實在讓人恨之入骨。即使後來清朝改變了對漢人的政策,但也有防備之意,最著名的就是皇族內閣了。

其實就清朝後期閉關鎖國遭到西方侵略來說,在以前,我和大多數網友一樣,特別憎恨清朝,使國家喪失那麼多領土。但經過這幾年對歷史的瞭解,我改變了我的想法,閉關鎖國的跡象可以追溯到元朝。自從蒙古大軍南下滅亡了宋朝。國家的對外交流可以說急劇減少,因為他們不懂的經商,不懂的管理國家。時隔九十多年,明朝建立,明朝有過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那時候國家的造船業還是可以的,但統治者花大力氣組建艦隊居然是為了宣揚國威,一點實際好處都沒有。對宋人發達的對外貿易的利好忘的一乾二淨,加之日本戰國時代的到來,倭寇入侵,直接導致了明朝統治者對外產生的排斥,由此國家開始正式進入閉關鎖國時期,清朝只不過在此基礎上更嚴重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不斷的外患是直接因素。而清朝則是缺乏一個有雄才大略,銳意改革的君主。康熙縱有雄才大略,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但卻無法看清世界的變化,沒有徹底變革清朝。

直到清末,衰落了六百多年的海權最終被西方殖民者徹底驚醒。

扯了這麼多,就是說明了我對明清這種態度產生的原因以及對閉關鎖國的深究。目的則是說明封建王朝劣性的同一性,現

站在人民的角度,沒有那個好那個不好,反正國家是他們皇上貴族的,與我們無關。要說好不好,只能由他們為我們留下遺產的大小評判。

毫無疑問,清朝給我們留下了主體的大片土地,即使清末國家丟掉了成片的國土,到對比明末(西藏不屬於中央管轄,名義上的統治,直到清朝設駐藏大臣才改變)國土大小,簡直是穩賺不賠,如果沒有清朝打下來的江山,中國不可能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基礎,頂多就和印度差不多的面積,資源會更加匱乏,頂多是個大國。




歷史就是,我們只能站在現在的角度去衡量前朝。否則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沒有真正的答案。


20歲的大男孩


如果把在位皇帝的勤政率來作比較看,清朝的皇帝明顯要比明朝的皇帝勤政,但是得考慮實際因素,就是清朝是屬於外族入侵,別看什麼康乾盛世,實際上也就把中國人口回覆到明末的2億人口的水平,且這當中幾乎每年都有凌亂的農民起義,可以說一直有老百姓造反的因素,所以清朝皇帝想偷懶就說是找死的做法,沒辦法不勤政。清朝皇帝勤政除了對清朝國力來說是一大好事,對清朝皇帝自己來說也是保健養生的一大訣竅。咸豐之前的清朝皇帝基本都活得比較長壽,皇帝子嗣都能成年之後正常在繼位,所以咸豐之前的皇帝除了鴉片戰爭外族入侵之外可以說清朝都比較固定,但如果咸豐一旦突然暴斃,咸豐之後的三個兒童皇帝就把清朝之前所有皇帝付出的努力打水漂了。這其中最讓人痛惜的就是甲午戰爭,明明可以打贏的,就是因為光緒剛親政三年,實際上洋務大臣與光緒帝師為首的清流大臣不和,光緒小屁孩啥都不懂,把清朝亞洲宗主國的地位拱手讓給小日本,鴉片戰爭對清朝來說不一定是壞事,至少它讓清朝沒法閉關鎖國了,但甲午戰爭以及因為甲午戰敗後面引發的八國聯軍,清朝就幾乎淪落為列強殖民地了。這也說明清朝皇帝並不是很了不起,只不過被迫勤政,一旦出了一點問題,整個體制就經不起一點考驗。

相比明朝來說,起家比清朝更困難,朱元璋要飯的出身,努爾哈赤好歹也是部落首領。清朝入駐中原撿的是明末內亂的大便宜,明朝可是真刀真槍打下來的。且為了防止北方遊牧民族反撲,把首都由南京遷到北京,皇帝親自守國門,這其中也有些曲折,但北方至少在明朝中期是平定的,只不過這一平等明朝就出了一個敗家子皇帝明武宗朱壽。這是明朝朝綱開始內鬥的開始,也是明朝滅亡的導火線。有人說明朝專制,不能否認,但相比現在的某些朝代我只能說:呵呵呵。明朝壞就壞在皇帝並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然嘉靖萬曆也不至於幾十年不上早朝,就是拿那些所謂儒生大臣沒有辦法,只能由它們鬧,哪像現在哪個儒生敢鬧天安門實踐。明朝朝綱即使內鬥,但萬曆時小日本想打歪心思,明朝不但替朝鮮復國,而且打得小日本的豐臣秀吉(被稱為小日本史上最偉大的關白)一代而亡,小日本從此進入德川時代。

明朝滅亡歷史上還有一個小冰川的說法,就是明末正好趕上各種自然災害,內部農民矛盾被激化了,不然光一個農民起義或者是北方遊牧民族是沒辦法讓明朝滅亡的,。最讓人痛恨的就是東林黨所謂的儒家經典,明朝都快要滅亡了還扯什麼祖宗理法,之乎者也。什麼浙黨湘黨,還不是一己私慾,最後皇帝沒辦法,宦官就光明正大的登場了(本人地道的無錫人,但讀完明史,就差一身摸金本領把那些東林黨挫骨揚灰)。


畫緣20



這問題問的,難不成非要喜歡明朝不能喜歡清朝還有其他朝代嘛?

乍一看這個標題很明顯是一個極端明粉提出的,再一看配圖,拿清朝巔峰地圖跟明朝衰落地圖對比,更是讓人覺得有意思了。

這樣費盡心機的黑一個朝代,有什麼意思呢?

清朝明朝孰強孰弱,這裡也不分個高下了。

因為過去的歷史是死的,史料記載你看與不看都在哪裡。

很多人寫朝代對比時候難免會犯一個主觀意識的錯誤,那就是引用的資料比較片面,利用這些片面資料會刻意引導人認為某個朝代很好,而不是全面客觀的引用史料來認真說說。

每個人心中都有他喜歡的朝代,這是任何人干涉不了。

本文也不會長篇大論的引導大家喜歡那個朝代的,只是希望當下浮躁的社會,大家可以用客觀的態度去看看史料學習學習,而不是浮躁的拿著自己心中喜歡的朝代去踩另一個別人喜歡的朝代。

只要是客觀還有全面訴說歷史,以此對比其他朝代,才是最好的坐而論道。


宋安之


說著的,明朝有黑點嗎?有啊!有一堆!清朝呢?有啊!也是一堆!

可是就在大航海時代開始,殖民時代開始以後,到了西方人敲開咱們的大門的時候,在這個五千年未有之變局之前誰沒守住!誰就是要負責任的!

為什麼很多更喜歡明朝?甚至說明清都不喜歡但至少對明朝好感還多一點,因為每一個朝代都有優點-----而且現實是我們現在能幻想一下假如明朝沒有滅亡,一直到後面,西方人能否蹂躪我們?或者說,在經歷失敗之後,明朝或者改朝換代後面的人能夠迅速崛起。而清朝我們不必幻想了,他們已經把自己釘在棺材裡放在恥辱柱上曬屍骨了,成百上千的屈辱條約撒在旁邊。

這就是滿清政權的侷限性了,他們不單單要防著外國人,還要防著天下人,還怕自己的屁股坐不穩,索性就賣了國,穩下自己。

而明朝,君主立憲制和資本主義萌芽都已經誕生了,但是他們沒有機會發展了因為清朝代替了明,而清朝帶了的是文字獄,是削髮異服,是思想,文化,甚至技術上的後退,就挑詩詞說說吧,漢賦唐詩宋詞的豪氣風流氣在清朝還剩點什麼呢?在從小到大的教科書上還有幾首呢?

賈誼質問皇帝,陛下不問蒼生問鬼神?周亞夫不準皇帝夜近軍營,魏徵指著李世民言辭尖銳,寇準押著皇帝北上親征,宋朝文彥博說難道太祖趙匡胤不是篡位來的嗎?于謙見皇帝被俘立刻送王爺登基,死守北京。

到了清朝呢?臣子言事,先稱奴才。

思想的禁錮,甚於鴉片啊!


歷史區的哈士奇


我對明朝與清朝的有關資料瞭解不深,但起碼一點,世界任何國家和政權,它們的領導人都會在交往中或慘痛的教訓中,瞭解到一些國外的信息,會任用一些能人志士吸收先進的文化科技和加工製造技能,使自已的政權變得強大,國家變的富裕。明朝在這點做得不夠,沒能出現同時期歐洲文藝復興運動那樣突飛猛進的局面,至少沒有禁錮人們的思想,也出現了顧炎武,王陽明之類思想家,戲曲,小說,《永樂大典》以及一些百科全書之類!科技文化沒有落後,還算當時的強國,鄭和下西洋,利馬竇等人筆下的明帝國足以說明。反觀清朝,缺少文制,喜歡用暴力統治國民,對西方文明視而不見,夜郎自大,用文字獄等手段禁錮人們的思想,閉關鎖國限制了經濟的互通有無和繁榮,在受到英國葡萄牙之類蛋丸小國掠地攻城,落後的沙俄強佔我北國大片富饒國土的情況下,儘管有漢人提洋務運動搞變法,有睜眼看世界想發一人田直追,富國強兵,都一一都被愚腐的滿清統治者扼殺在萌芽狀態。多好的家底敗光了,大好的河山被瓜分了,在人類發展史上,中國人本是領跑者,在滿人的束縛下掉隊了。本是超級強國變成任人宰割的羔羊,最後一步步走向亡國。還有人說滿清時國土比明朝才肥碩了很多奠定了今天大國的基礎,殊不知明朝留下的遺產有多豐富……有多少附屬小國,有多先進的文明成果,在漢民族影響力下週邊沒強國,都是向漢人學習的。而且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資本主義也開始萌芽,科學技術也比較先進。可以肯定地講清統治者把一手好牌賭輸了,而且輸得很殘,直接導致了140多年的屈辱史,導致今日中國人的崇洋媚外心理。


人在旅途145257595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喜好,不能說因為明朝是漢人政權,大家就必須都喜歡明朝,這樣也太幼稚,太狹隘了。

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絕大部分都是文盲,誰來統治我都是順民,明朝末期亂成那種程度,財政徹底崩塌,官場從頭腐敗到尾,怎麼彌補財政虧空?只能給老百姓各種收稅,老百姓只能起來反抗,崇禎最後十年可以說明朝已經癱瘓了,很多地方都是無政府狀態,官民之間徹底對立,老百姓哪還有什麼國家歸屬感?

所以在當時的老百姓看來,讓闖王執政或許更好,後來清軍入關,因為剃髮易服導致了很多反抗,但一旦滿族統治者對老百姓施行仁政,尤其康熙皇帝幾百次下令減稅,老百姓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失去了反抗的理由。

從今天的視角看,明清都是過去式,現在的滿族已經徹底漢化了,現在的滿族同胞很少有會說滿語的吧,其實嚴格來講滿族這個民族已經接近消失了,即便是身份證上寫著滿族身份的人,他也和漢族沒啥區別了,早就和漢族世輩通婚。所以,大可不必仍舊帶著民族情緒去看待明清兩朝,都是自己人建立的國家,有必要那麼較真嗎?都是過去的事了。


耶律蕭


滿滿漢藏回,幾十個民族,一個家是清朝奠定的。但清朝割地賠款也是挺禍國殃民。明朝,閹黨亂政之後,東林黨亂政。被只有20萬人口的滿人滅國,確實不是值得炫耀的事。崇禎寧可自殺,也沒能撤退到南京。然後也不和親,不和談。很多明粉,就因為這樣才喜歡明朝。但事實上,寧可死,絕不撤退,這是多傻的決策,其實也是崇禎的無奈。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結局就是崇禎自殺明朝滅亡。宋朝面對元金遼的策略讓南宋多堅持200年。

現在有一個選擇,要麼和談納貢,要麼滅國,大家自己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