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史上十大搭檔有哪些?

靖逸軒主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坦率的說,在相聲界好的搭檔是事業成功的一半。相聲百年,自從相聲祖師爺朱紹文首創對口相聲開始到現在,誕生了無數的黃金搭檔,下面就給您介紹一下相聲史上比較成功的十對黃金搭檔。

十,王謙祥 李增瑞


二人同為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的弟子,一起搭檔合作長達五十年,是中國相聲有史以來,合作時間最長的搭檔。代表作有《羅成戲貂蟬》《笑得藝術》《方言外語》《換包裝》等等。

九,趙偉洲 楊少華


楊少華在相聲界輩分不低,他是郭榮起的口盟徒弟(不是正式擺支弟子),與侯寶林大師是平輩藝人,但是一直不溫不火,直到與趙偉洲合作,一段《枯木逢春》讓這個蔫蔫巴巴的壞老頭紅遍大江南北。二人儘管合作的時間不是太長,但是作品很多,代表作有《枯木逢春》《八扇屏》《一舉成名》《抬槓》等等。

八,奇志大兵

南派相聲的代表人物,二人合作期間曾經紅遍三湘四水,在當時的相聲界有“北有牛群馮鞏,南有奇志大兵”的說法,可惜的是二人因種種原因裂穴,讓喜歡他們人都倍感惋惜。代表作有《喜喪》《樓上樓下》《白吃》《挑戰主持人》等等。

七,高英培 範振玉

高英培是津味相聲的代表人物,特點是颱風火爆,語速急快,要給這樣的藝人量活,沒有深厚的藝術功底根本不可能,但是範振玉老先生做到了,二人合作了三十餘年,創造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比如《釣魚》《不正之風》《跳舞風波》《下棋》等等。

六,姜昆 李文華


僅管姜昆現在飽受非議,但是不得不承認,其早期作品還是非常出色的,尤其是與李文華老先生合作期間。姜昆作品中塑造的好多人物都是帶點急躁的小青年,而李文華老先生是一位忠厚長者,二人嗓音一個高,一個低,風格一個晃悠,一個穩重,矛盾中互補,衝突中和諧,舞臺效果極佳。二人的代表作有《打針》《如此照相》《談情說愛》《誇家鄉》等等。

五,李伯祥 杜國芝

李伯祥的相聲特點是爆、脆、快、響。尤其擅長貫口。搭檔杜國芝先生的敦厚老實,二人靠活佐料與逗哏較勁的神氣,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被藝術評論界稱為“李杜黃金搭檔”。代表作有《報菜名》《看紅巖》《謙虛論》《兩面人》等等。

四,郭德綱 于謙

當今相聲界最火的搭檔,

公平的說,是于謙成就今天的郭德綱。老郭以前搭檔不少,但就是火不起來,直到與于謙合作,二人形成了難得默契,才有了現在的如日中天。二人代表作有《西征夢》《敗家子》《我要上春晚》等等。

三,侯耀文 石富寬

侯耀文、石富寬自1965年與合作以來,整整24年,從少年到中年,從一對不知名的小演員到名滿全國的笑星。俗話說,同患難易,共富貴難。在名、利到來時候,他們經受住了考驗,他們把藝術和友誼擺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代表作有《糖醋活魚》《打岔》《小站聯歡會》《侯大明白》等等。

二,牛群 馮鞏


一句“親愛的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陪伴了多少人人的成長。那時每年的春晚,除了趙本山,最讓人期待的就是牛群馮鞏,二人創作了太多的經典,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太多的歡樂,代表作有《小偷公司》《點子公司》《瞧這兩爹》《坐享其成》等等。

一,侯寶林 郭啟儒

侯寶林是一代相聲大師,給大師捧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話多了搶戲,話少了沒存在感。而且大師的話還必須要接住,其難度可想而知。但是郭啟儒老先生就完美的做到了。代表作有《關公戰秦瓊》《夜行記》《打百分》《改行》等等。


靖逸軒主


額,只能選十對麼?

如果只有十對的話,那些後生們可沒有地方了

閒話少說,先來說最開始的

馬三立、趙佩茹

人們都知道馬三立的單口不錯,不過,他的對口的幾個搭檔也是不錯的。馬三立先後有四位對口搭檔,張慶森(早年關外演出,和回津及解放初期)、趙佩茹(張慶森去世後)、王鳳山(趙佩茹去世後)和楊少華,至於最後一位別人承不承認的,也都罷了。畢竟,當時馬三爺提攜楊少華的時候,可真的是給了楊少華一個“吃飯”的機會。

侯寶林與郭啟儒、郭全寶

侯寶林的搭檔不少,從郭啟儒開始,郭全寶、劉寶瑞、馬季、常寶華、李國勝、姜寶林等人都有過合作演出。當然,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就屬郭啟儒和郭全寶兩位大師。

其中《關公戰秦瓊》就是侯寶林和郭啟儒合說的相聲。兩個人合作時間也是最長的。除此之外,就是和郭全寶合作的最舒服。《醉酒》《戲劇與方言》《賣包子》等作品也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別是《醉酒》在電視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馬季、趙炎

這對師徒的搭檔演出還是比較受到觀眾的認可的。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電視相聲的興起也帶火了一大批電視相聲從業者。而馬季、趙炎則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馬季作為一代大師,也創作了許多的諷刺相聲,期間也和趙炎有過不少的經典。如《吹牛》、《五官爭功》等等。

侯耀文、石富寬

同樣是新時代的相聲演員,侯三爺的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的傳統相聲的影子。出身相聲世家的侯耀文沒有給侯寶林丟臉。早年和石富寬也是創造了不少的相聲段子。雖然有些是歌頌型的相聲,但是存在即合理。怎樣在那樣的環境之下還能有所創新,也算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牛群、馮鞏

牛群馮鞏可以說是春晚舞臺上比較亮眼的一對相聲演員。早期的牛群馮鞏雖然說的也是電視相聲,但是兩個人說的歌頌型的段子還真不多。(《亞運之最》之類的可以忽略)

更多的是諷刺兼搞笑的經典段子,比如《小偷公司》、《最差先生》、《坐享其成》、《瞧這倆爹》等等

只是,牛群太喜歡折騰,以至於最後什麼也沒有辦成。兩個人的組合也是無疾而終。

王謙祥、李增瑞

這一對可以說是目前相聲界合作時間最長的組合了,有人給算了一下,從他們合作至今有將近40年了。這份默契估計在相聲界也不會找出第二對了。代表作品有《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天仙配》 、《老放牛》等。

姜昆、李文華

額,願意不願意的吧都會有他們

同樣是新時期的相聲演員,姜昆在屬於他的年代可以說是紅得發紫。《如此照相》、《對口詞》、《看電視》、《戰士之歌》等等作品都是他們的代表作。可以說,當時的姜昆在這方面無人可敵。

奇志、大兵

相聲一直以來是北方曲種,南方人一般不聽相聲。直到奇志大兵的出現,人們才發現帶點長沙口音的相聲原來也很好聽。《白吃》、《雙簧開會》都是經典之作。

只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兩個人分道揚鑣,從此南方相聲也就沒落了。

郭德綱、于謙

2004年兩個人開始正式合作至今,沒吵過嘴、沒紅過臉,至今還活躍在相聲專場裡面的也就只有他倆了

看這個勁頭如果不出意外,應該還可以繼續的說下去

那就繼續的說下去吧,創造下一個奇蹟

第十對交給你,你來補充吧


蜜桔娛樂


一、馬三爺和趙佩茹

二、高範

三、蘇文茂和朱相臣

四、侯石

五、田立禾和王文玉

六、趙偉洲和楊少華

七、李杜

八、常白

九、二趙

十、於寶林和馮寶華

我覺得選十對搭檔,不是看名氣,比如侯大師,沒選侯大師不是他藝術不行,而是他的段子兩位郭爺捧,都差不了太多,同樣,馬季,唐傑忠和趙炎還有於世猷差不了多少,少馬爺和黃先生,其實少馬爺和謝天順更好,所以沒選他們。我選的這十組,換了搭檔,就效果大減,甚至沒效果,比如趙偉洲和楊少華當年那幾個段子,無論他倆誰換誰,都得泥。


天真君公83260442


馬三立一王鳳山,高英培一範振鈺,候寶林一郭全保,劉寶瑞一郭啟儒,馬季一唐傑忠,楊振華一金丙𠂆,郝愛民一趙炎,蘇文荗一馬志存,劉文亨一王文玉,姜昆一李文華,侯耀文一石富寬,劉偉一馮鞏,劉際一馬雲路,賈際光一魏蘭柱,王志濤一馮景順,常貴田一常寶華,笑林一李國勝,劉文亮一孟祥光!


鼾聲如雷105004681


姜昆相聲也是很好的,和李文華配的"售貨員的兩隻腳丫子"那段相聲,現在想起來也可樂,還有和唐傑忠的虎口遐想,困電梯裡有水槍喝蛋花湯都是精典,只是現在年紀大了,心思不在相聲上,所以才感覺比GDG差,但郭德剛老了不說相聲了,是不是也會和姜昆一樣打壓後輩也不一定,要我說無所謂什麼精典丶宗師,只要說的我高興你就是玉帝也行


mran1164254291


我聽過的

1 馬三立趙佩茹

2 侯寶林郭啟儒

3 馬志明謝天順

4 常寶霆白全福

5 趙振鐸趙世忠

6 郭榮啟朱相臣

7 高英培範振鈺

8 侯耀文石富寬

9 牛群馮鞏(李立山)

10 郭德綱于謙


也曾相識93569031


只談搭配,不談個人牛逼度:

馬三立,王鳳山。都是大家。

侯耀文,石富寬。相濡以沫。

姜昆,唐傑忠。姜的幾個巔峰之作。

牛群,馮鞏。頗有佳作,馮鞏厲害。

馬志明,謝天順。後者搭得上話。

蘇文茂,馬志存。文哏頗有心得。

李伯祥,杜國芝。快嘴,配合默契。

郭德綱,于謙。沒有後者,前者一般。

盧鑫,玉浩。如牛馮,值得期待。

岳雲鵬,孫越。沒有後者,嶽不會說。

侯寶林搭檔太多了,馬季的也不少。

還有更多的大家,搭檔談不上匹配。

話說,為什麼會有姜昆唐傑忠?

因為“虎口遐想”“特大新聞”“電梯奇遇”“樓道曲”,就這四個也夠了。

論針砭時弊,“特大新聞”這個作品,是被中央拉黑了的,可比電視臺不讓播嚴重多了。

那個年代的相聲,現在看,

很多所謂名家的都不好聽不搞笑,

能有幾個讓人想的起來還好笑,足矣。


A相由新生


很多啊,一定要選十對,從我個人喜好來說:

馬三立 趙佩茹/王鳳山 ,侯寶林 郭啟儒,馬志明 黃族民,常寶霆 白全福,趙振鐸 趙世忠,李伯祥 杜國芝,高英培 範振鈺,侯耀文 石富寬,王謙祥 李增瑞,李金斗 陳永泉

排名無先後,本人偏愛傳統段子,郭德綱也是我喜歡的之一,不過那都是在北緯路甲一號的時候,現在商演有些跑偏了,傳統相聲基本不說了,全靠于謙一家活著,德雲社現在正經說相聲的應該就剩高峰了


廣陵魚


侯寶林 郭全寶,馬季 趙炎,侯耀文 石富寬,高英培 範振鈺,趙振鐸 趙世忠,王謙祥 李增瑞,牛群 馮鞏,姜昆 李文華,魏文亮 孟祥光,李金斗 陳湧泉。

完全是個人喜好,絕無厚此薄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