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高考改革後,選考科目實行“6選3”,學生根據自己特長、偏好等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中選出3門作為選考科目,其餘作為學考科目,選考成績採用“等級賦分”的方式獲得。

高考改革後,計分方法發生鉅變

錄取模式發生變化

原來:“依據高考統考科目成績”,所謂的“一張試卷定終身”。

高考改革後:“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成績,再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考試科目發生變化

原來:文理分明。語、數、外+“文綜”=文科;語、數、外+“理綜”=理科。

高考改革後:取消文理分科,改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和3門選考科目。語數外各科滿分仍為150分。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計分方式發生變化

原來:考試總成績各科成績直接累加。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加上3門選考科目按等級折算的相應分數。

高考改革後:考生總成績由語數外3個科目(必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選考科目)成績組成。

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高考將固定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科目,並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科目中,任選3科的考試成績(自主選擇),這就是所謂“6選3”模式。科目組合共有20種不同的選擇

20種選擇,怎麼選最划算

如果僅從各學科的角度來考慮,20種選擇中似乎沒有一種是完美的,沒有一種是可以讓你高枕無憂得高分,輕輕鬆鬆上名校的“最佳選擇”!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實際上,選科目歸根結底要回歸尊重個人興趣,保護特長髮展的初衷!學我所愛的、選我想學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第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

舉例來說——

“歷史+政治+地理”的專業適配度為52.9%,

看起來是各種組合之中選擇餘地最小的。

但是也比以往文理分科情形下的,

“文科”專業範圍增加了不少。

孩子如果想要報考文史哲等各類文科專業,

這個選擇並不會有任何障礙!

再舉一個更直接的例子——

都說“物理學科是最重要、最熱門的”,

但在去年率先實行高考改革的上海等地,

物理科目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這樣一個重要學科、優勢學科,

在新高考改革中卻被很多孩子“拋棄”了!

2017年高考,浙江省透露了省內選科報考的數據,結果讓人驚訝。原先預想的熱門選考科目物理遇冷,對數理邏輯要求不高的地理、生物、歷史、政治成為選考人數較多的學科。

歷史、政治被選擇幾率增加,對偏重理科學習的社會大氛圍來說,是一個調整。著名作家龍應臺說:越是功利的年代,越應該注重人文素養的提升,多讀“無用之書”。

比如多學歷史,所看到的是現象和現象背後,一點一滴的線索,輾轉曲折、千絲萬縷的來歷。

這個東西在我們的價值判斷裡,它的美是驚天動地的,它的復活過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驚駭演出。我們能夠對它欣賞,只有一個原因——我們知道它的起點在哪裡。

“小四科”擅長的孩子能選哪些專業

選科與高考填報大學、專業有緊密的聯繫,因此,各個學科對應能選哪些專業,我們都應提前做了解,以下再給大家一些參考!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思想政治與教育學、文學經管等方面的專業有很大的關聯!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通過選修課的學習,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自己的興趣,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獨立、學會生存。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階段如何突破“小四科”

初中小四科地位提升,怎麼學習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以往人們普遍認為,政治背背就行了,考不出什麼新花樣,可是從歷年的高考真題可以看出政治出題是越來越靈活。既需要了解政治,又需要熟知歷史或者其他學科知識,你才能把題做對。

這幾科有沒有學習技巧呢?初中階段怎麼學習呢?

一位媽媽卻這樣說:初一至今,兒子生物、地理、政治、歷史的成績排名一直在班裡是第一、二名,相對兒子的主課成績反而是略弱些。

雖然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說到好的學習方法時,我想似乎應該也有可取之處的,所以今日將兒子以往小四科的一些學習小方法,擬此文與眾家長分享一下: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歷史篇

初中階段可以這樣學習:

看書:《史記》、《資治通鑑》、《中國歷史》、《全球通史》、《大國崛起》看電視:《百家講壇》

大概是一、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帶兒子去市圖書館,他自己選了一本《小故事大道理》,或許最初是被書中精美的插圖所吸引了吧!但是一個個精小而簡練的歷史小故事卻能折射出來人生的大道理,跌宕起伏的故事“引誘“著兒子至此就開始與讀史結下了緣份。

既然說到歷史愛好的建立,在這裡又不得不提及中央十臺的《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因為兒子自從三年級開始,每天中午是雷打不動的在電視機前要邊吃飯邊觀看《百家講壇》,至今他能記得並敘述最清楚的是袁騰飛主講的《明朝那些事兒》。

直至今日,兒子邊吃飯邊看《百家講壇》已經是他的每日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經過數次的變革,講壇內容所含概面也已從詩歌延伸到戲劇,從遠古冷兵器演講到近代軍事學,從小人物的出現襯托出大人物的演變……

“觀史能使人明鑑”,因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在鏡裡面刻畫出一個生動的歷史人物,而在鏡外也能鮮明的照亮出一個睿智的你。

去年暑假的時候,朋友推薦一套《全球通史》,之前兒子第一本接觸外國曆史的書籍是《大國崛起》,所以在看《全球通史》這套書籍的時候,相對也沒有感覺到很吃力!

反而在觀後感的時候兒子說:媽,中國歷史文化這麼深厚,怎麼在書裡描寫秦始皇的時候,就簡單草草一句了事,我要是作家的話,我絕對比他寫得還要好,但是這本書寫得實在是太好了,真是一本名符其實的全球通史”。所以歷史課對於兒子而言,就如同聽故事般聽了一次次現場講壇。

提醒:

如果想多瞭解更寬度的歷史就一定要多看相關的書籍,切忌不要看穿越歷史劇,那是會毀滅孩子的五觀!

校內課本里的知識點真的也就只是點而已,雖有體系框架的存在,但如果想了解更廣更深層的歷史知識,還是建議課外多讀書!

隨著中考命題更加開放性的思維推崇,所以關於解析和理解的答題思路也是較以往會更加突顯個人辨析能力的提高!因為每一個標準的切入點將會更加彰顯答題人的文化底蘊!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都要學會通過表面看本質,而具有鮮明特色文、史、哲的準確語言文字的表述將是把握答題準確的大命脈!請記住!歷史開不開卷都是不易的事實!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政治篇

初中階段可以這樣學習:

看電視:《新聞聯播》

單從初中的政治知識涵蓋面上,往大的來講,學政治就是要學會用法制來束縛自己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往小的來講,學政治就是要自己學會如何去做一個正直、善良 的人!如何更好的以積極的心態學會融入社會併為社會做一份貢獻!

有的同學可能最討厭政治這個科目,認為是空、大、虛!翻來覆去的就是一個字“背”,即使背來背去,但是到頭來,還是詞不答意,語不對題的錯誤一連篇!

小升初時有一次在聽講座時,一位老師曾說,請家長及時幫助孩子正確的收看《新聞聯播》,長期以往後對孩子語言的培養將會有一定的幫助!

起初我也很不解,總認為《新聞聯播》太官方了,離我們老百姓又是那麼遙遠!孩子又那麼小,大人還不愛看,何況孩子呢?

帶著疑惑我們開始嘗試陪著兒子每日堅持收看《新聞聯播》,回想從六年級至今也已有兩三年的時間了,期間曾和兒子探討過《新聞聯播》的觀後收穫!

兒子曾經的一番話當時就震驚了我:“新聞的詞語很簡練,文章代表著官方有深度,用詞考究值得推敲,語境和語感對語文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幫助,而新聞所報告的各種事實可以更多的瞭解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國內到國外,上到國家主度下到平民百姓,我的視野開闊了許多,和同學的談論點也更多了”。

或許會有家長非常不認同《新聞聯播》,那是因為大人的眼睛裡已有沙子了,但是孩子們的眼睛裡卻是透明光亮的,不要讓家長們“越俎代庖”似的設防孩子們的身心發展,而應該選擇相信他們,試著放手讓孩子們多接觸並聆聽到代表中國最高聲音的宣講,而這也正是培養孩子們正確的三觀。

提醒:

政治的確不好學,語言幹扃、苦燥,背起來總是感覺不那麼朗朗上口,但是孩子們也要學會“逆水行舟”式的苦背老師圈住的知識點。

開卷後的政治君是最能折磨人了,因為書本所學到的知識點並不是體現在試卷上的考點,中招的政治君考與學是不相對稱的,也互不相接軌的,反而更抽象更追求廣而深的方式,所以讓孩子們在空閒之餘多接觸新聞,多接觸社會的各種評論對視線的擴寬不失為一上策!

世界是那麼大,聲音又是那麼多,怎麼能樹立具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創新力,那麼具有理性的辨析,獨立的思考,講究的表述和精細的邏輯則就是一個最能施展和體現個人魅力的發光點!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地理篇

初中階段可以這樣學習:

看電視:《天氣預報》《探索與發現》《我愛地理中國》多旅行:首選最具有地理形態代表的西北五省(甘、青、內、藏、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山海經》以後,因為有了徐霞克,所以中國古代河川的大美就被文字一一的記錄在冊。

如果說山川、河流這些靜態的可以用圖片來加以深刻記憶的話,那麼關於氣候、緯度等比較抽象的知識就會讓一些孩子不得不感到抓狂,因為有時無論你怎麼死記硬背,反而一到考試的時候腦子裡依然會混沌一片!這時兒子的自繪地圖表就有了用武之地!

關於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兒子和我談過,並且兒子也曾經和班裡同學分享並討論過此事,從上初一後,每週他都會做各科目的小結!

起初也是短短的幾句話,但隨著學業的深入,所能記錄描寫的小結也就多了起來,兒子喜歡用圖表邏輯性的將看似一些並無有聯繫的知識點,將其穿插在一起,把表面抽象化的文字東西變的更加豐滿以增強其立體感!

《天氣預報》也不錯的!沒事就看看預報,瞭解一下各種天氣圖標!和各種雲圖的走向!兒子非常喜歡看中央九臺的《探索與發現》、《我愛地理中國》等,這些電視欄目都是非常不錯的在科普地理知識!

因為男孩子終究要長大面向社會的,所以我們的家庭教育觀念是多讀書,多行路!走遠門,看風景!

隨著一次次的出門旅行,祖國的山脈、河流、氣候、地質、地貌和民族文化都與兒子有過一次次的近距離的接觸並使之深刻感知,目前兒子已去過17個省份,而最具有地理形態代表的西北五省(甘、青、內、藏、疆)使得兒子親眼目睹並能很好的分辨出什麼是高原?什麼是平原?什麼是溼地?什麼是戈壁?什麼是盆地?什麼是湖泊?什麼是絲綢之路?什麼是民族大團結?……

書本上原僵硬化的文字此時已華麗轉身靈動起來了!結合書本所學到的知識體系,外加上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再加上自己的事後圖表歸類總結,所以兒子在學習地理這個課目也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起來了!

提醒: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看的多了,走的多了,於是記得也就更牢了!無論是中國地圖還是世界地圖家裡還是需要張貼示牆的!

即使拿著圓形的地球儀,也要將書本中每一個國家穿成串兒,編織成一條“項鍊”,就象哥倫布環遊地球一樣,從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從這個大洲再到那個大洲,這樣所學到的知識將會更加牢固可靠!

以前地理沒有進入中考,有些家長和孩子們一致認為反正地理課初二就結業了,即使初中學得再差,只要高中能好好再學也照樣能趕超前列,不影響高考就行!錯!這個觀點其實是大錯特錯!

高中的地理知識份量要遠遠高於初中的一個大臺階,因為最基礎最概念性的框架是建立在初中這兩年的地理學業中的,既然初中的基礎完全能打好,何必非要等到高中的時候才想起去“亡羊補牢”。

請記住!一幢高樓大廈的高度是取決於它的地基是否是穩定牢固的!

高考改革後將“翻身”的“小四科”,初中生暑假如何準備?

生物篇

初中階段可以這樣學習:

看書:《百科全書》之《生物篇》看電視:《寰宇視野》《動物世界》實踐:到花卉市場研究動、植物

這個地球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體,任何地球上存在的大大小小的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競爭性!生物學是在近代史才分支成立出來的一門學科,記得,我們上學的時候,這門學課的名字是《植物學》和《動物學》這兩本書,外加一本《生理衛生學》。隨著教育的改革,這三個課目早已合併升級為一本《生物》。

由於兒子自小愛看書,在《百科全書》系列中最鍾愛之一的就是《生物篇》,小的時候常帶著兒子拿著書本到花卉市場,看著每一個動、植物,再對照著每一頁圖片,細細比較。中央九臺的《寰宇視野》和《動物世界》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科教節目!愛生命也要愛自然!無論從生命的起源到進化,還是從細胞的分裂到組合,無論是縱觀動物世界的高低食物鏈,還是橫看人類基因學大門的開啟……

兒子都特別痴迷,正如他自己所言:“任何的生命都是誠可貴!,只有立足學好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才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可貴之處”!因為世界就是如此之神奇,而生活也就是如此之美好!

讓兒子感到非常慶幸的是遇到了一位非常優秀的生物老師,因為喜愛老師的魄力,再加上好奇心驅使著自己內心學習的動力,所以兒子在生物學課上也是在平步青雲似的輕鬆快樂的學習!

提醒:

從簡單的瞭解自己,再擴展到觸摸自然,乃至最後瞭解整個社會宇宙!生物學是一門多麼有趣的學課,其奧秘是深淵無知的。生物進入中考前,會有家長和學生打內心裡認為無所謂了,差一點也無防!反正到高中再學也是來得及的!

但同樣試問:初中的學習壓力相對高中不是特別的緊張,如果在初中階段都不能好好的學習這門課程,難道要在高中高強壓、多科目之下的時候,再去死讀書,再去找初中的生物老師去補生物課嗎?(生活中有一個實例)

雖然中招的生、化、物試驗走的是一套沉悶而機器式的套路,但是標準的流程和嚴謹的追求卻是更高的要求,目的在於提升學生們的規範性和認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