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希望那個假裝努力的人不是你!

萬娘娘精品課程推薦(直接點擊鏈接即可進行了解)

“只有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在朋友圈上看到這句話的你,突然間熱血沸騰,熱淚盈眶,彷彿這句話說的就是你。


於是你暗暗發誓:只有努力,才能得到認可。你感覺,看到這句話就是你牛逼逆襲的開始,於是你點了個贊並且轉發。


嗯,馬上就要開始努力奮鬥了,看書……


才過了15分鐘,你惦記著剛剛轉發的朋友圈有沒有人評論,打開手機,沒有人點贊也沒有評論,有些失落。


突然,朋友圈又更新了一條:“現在努力,只為有朝一日與你平起平坐!”


你心想:哎唷,這句話說得賊棒啦!於是你熱情澎湃地點了一個贊,並且發起了一個集贊做作業的活動,你要讓所有人都見證你所付出的努力。


“集夠20個贊今晚做完物理作業”

“集夠30個贊今晚做完數學作業”

……


接下來,你便沉浸在朋友圈的評論回覆以及不斷的互動當中,當你晃過神來,時間已經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個小時。


很多同學總會抱怨自己學習壓力太大,儘管自己很努力,但是時間根本不夠。


那現在,你終於知道你的時間都去哪裡了嗎?你真的已經很努力了嗎?


如果你想改變,為什麼不勇敢一點承認?“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在很多學霸身上,都能看到非常強的制定計劃和執行計劃的能力。他們能夠為了一個清晰的目標,制定合理的計劃,並一以貫之地執行到底。


然而,大多數學生面臨的問題是:計劃制定之後要麼束之高閣,要麼三分鐘熱度,總之就是執行不下去。


最後的結果是,計劃定了也沒用。


所以,如何讓自己的計劃能夠真正被執行下去才是所有問題的重點!


初中生,希望那個假裝努力的人不是你!

02 什麼樣的目標,才是高質量目標?


一個好的目標一定包括五大要素,即:必要性、可行性、具體性、可拆解、可反饋。


換句話說,制定任何一個目標,都要先自我反思下面幾個問題:


我的目標,真的是一定要實現的嗎?


每次制定目標的時候,都發自內心地問問自己,這個目標非實現不可嗎?我想上重點高中,是真的想上,還是說說而已?還是覺得隨便一個其他學校也能接受?


首先,衡量大目標是否值得實現,是否能給現在自己帶來有意義的收穫,即便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代價,也值得自己為此付出努力。


因而,必要性往往會要求目標至少比現狀要更好一些,才能激勵人向著目標去提升自我。進一步,要思考小目標和大方向之間有沒有關係。


比如“把英語成績提高到140分”這個小目標和“上重點高中”這個大目標就是相關的。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應當選擇和大方向關係更密切的小目標。


很多同學,在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往往在經過理性判斷並付出一些時間後,就放不下了,於是不斷在活動上投入更多的時間, 而且往往用犧牲精神來麻痺自己。


必要性實際上要求制定目標的人,在不同的目標當中做出取捨和選擇,衡量實現每個目標需要付出的代價,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集中在最有價值的目標上。


初中生,希望那個假裝努力的人不是你!


我的目標,在努力後有可能實現嗎?


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毫無任何意義,反正也實現不了。甚至在進入執行階段後,就會成為不去努力的託詞。


目標不是為了制定而制定的,一個無法完成的目標沒有任何意義。而一個不重視自己目標的人,也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的目標,是不是隻是一種可能性?


好的目標首先要具體到讓自己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不要給自己太多的附加選擇,因為目標不等於可能性。


一個目標越是具體,越容易圍繞這個目標制定出高效的計劃,也越容易激發出實現目標的動力和上進心。在思考目標的過程中進行得越深入、越全面、越具體,本身也是在反思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思考自己內心的渴望和恐懼。


比如“提高英語成績”作為目標,那提高1分也是提高,提高10分也是提高,這完全不如每天一篇完型閱讀來的實際。


一個不夠具體的目標缺乏一個清晰的邊界。進一步說,在模糊化目標的同時給自己太多的退縮的藉口。


初中生,希望那個假裝努力的人不是你!

03 我的目標,能不被分步去完成?


一個大的目標應當能拆解成幾個可衡量的小目標。


比如從“考上重點高中”這個大目標當中,分解出“英語要上140”這個大目標,再往下分解出“提升單詞量”、“提高英語聽音辨音能力”、“掌握考試中的語法現象”、“減少閱讀失分”、“減少完形失分”等一系列更加細化的子目標。


再將每一個子目標變成可衡量的小目標。


比如“提升單詞量”就可以往下拆解成“在年底前熟背1600詞”和“中考前拓展額外詞彙量達到3000詞”等一系列可量化的小目標。


我的目標,有沒有一個客觀的進度條?


目標在從開始執行到最終實現的過程中的幾個關鍵的時間點,應當能夠檢驗自己目標完成的進度和成效。


比如“初三上學期熟背1600詞”,就可以平攤到每月、每週甚至每一天,每天制定一個背單詞計劃。


一個可反饋的目標使得每一個時間節點都可以檢驗自己階段性的目標是否得到完成。而每個小目標的完成都是在給自己一個正向激勵,瞭解完成目標的進度。


一個可反饋的目標,不但保證了執行的效率,也能夠在懈怠時給自己壓力,督促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目標。


瞭解了什麼樣的目標是可執行的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當你制定了這樣一個目標之後,你要怎麼把它落地,也就是堅持完成它。


初中生,希望那個假裝努力的人不是你!

04 執行計劃的不同階段應該怎麼做?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的作者古川武士把培養習慣的過程分為反抗期、不穩定期和倦怠期,

要想成功完成一項長期的計劃,養成自律,關鍵就在於如何度過這三大階段。


即是培養行為習慣的三個關鍵性階段(以30天為例):


反抗期:困難重重,很想放棄(第1天~第7天)

不穩定期:容易被環境所影響(第8天~第21天)

倦怠期:提不起勁,感到厭煩(第22天~第30天)


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之後,就可以輕鬆度過這三個階段。


反抗期

從開始行動的第1天到第7天,可以劃分為第一個階段。前面兩天最容易讓人興奮,一切都充滿新鮮感,做起事來往往很高效。但是到了第三、第四天,就開始覺得沒勁了。


書中提供了一個數據,在挑戰新習慣的商業人士中,有42%的人在七天之內失敗了。反抗期困難重重,怎樣才能平穩度過呢?這裡有兩個對策:


1.從嬰兒學步開始。小寶寶學走路的時候,邁的步子是很小的,我們開始一項新習慣的時候,也要走小步。從小地方開始,這樣才能學得快,走得穩。比如你想養成每天寫文章的習慣,一開始的時候不急著要求自己寫800字,可以先從一句話開始寫起。


如果你因為害怕而不敢行動,或者因為嫌麻煩而堅持不下去,那就從最細小的地方入手,把行動壓力降到最小,比如閱讀20頁書、背15個單詞等等。


設定最容易執行的門檻,你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度過最初的7天了。


2.留下小腳印。當你按照第一步設定符合自己的“嬰兒學步”之後,接下來就是簡單記錄完成的情況,完成的那天“打鉤”,未完成的那天“打叉”。


像這樣,把要記錄的內容減到最少,就不會覺得麻煩。通過持續記錄,可以讓你從已執行任務中獲得成就感,以及反省偷懶的原因。


初中生,希望那個假裝努力的人不是你!


不穩定期


第8天到第21天是第二階段,在這期間我們容易受到影響,因為這個階段不再是“嬰兒學步”,行動難度逐漸增強到我們原本要求的程度。


比如你過去7天每天寫一句話,那接下來十幾天,要慢慢提高到800字了。


難度增大了,怎麼辦呢?這個階段也有三個對策:


1.行為模式化。把你想培養的習慣變成固定的模式,即固定時間、地點和做法。行為模式化之後,如果你不在某個時間去做事就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2.設定例外規則。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可能當你有一天學習量特別大,身體又不舒服的時候,就沒法寫800字了。


因為突發情況中斷行動,也會讓人產生無力感和自責。因此,設定“例外規則”,當你生病或者加班很晚才回來的時候,允許自己只寫一行字或者簡單記錄一下想法。


這個例外不是放縱自己,而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讓計劃保持彈性。


3.設定持續開關。“持續開關”是能激勵你繼續往下做的小方法,有兩類,一類是糖果型開關,能讓你產生快感,比如獎勵自己某個東西;一類是處罰型開關,讓你產生危機感,比如罰自己不能吃最喜歡的食物,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獎勵還是處罰。


初中生,希望那個假裝努力的人不是你!


倦怠期


第22天到第30天是最後一個階段,容易讓人感到倦怠,因為可能會感受不到培養習慣的意義,或者因為一成不變而產生空虛感,覺得“好煩躁”,“好無聊”。


在倦怠期,有兩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度過最後的難關。


1.添加變化。一成不變的生活會消磨掉人的激情,然後尋找各種藉口放棄行動。


所以,我們需要花點心思尋求變化。比如換一些不同的方式來學習,嘗試做一些思維導圖之類;如果你想培養跑步的習慣,在這個時期就可以更換跑步路線。


變化,可以讓你以嶄新的心情重新出發,告別單調的生活。


2.計劃下一項習慣。當你把一個習慣完成到80%,也就是進入倦怠期的時候,如果開始制定下一個習慣,不僅會提高現階段的行動力,也能夠以嶄新的心情投入新的學習項目中,一舉兩得。


寫在最後


沒有人是純粹因為喜歡學習而去學習的。


學霸純粹是因為熱愛學習而去學習的嗎?每天加班到凌晨的人是因為喜歡工作而去加班的嗎?


顯然不是。


因為他們都明白,為了一個值得去實現的目標,現在吃的苦不算什麼。為了上到一個更好的平臺,為了申請到國外一流的大學,為了拿到更好的工作機會,為了實現理想的生活,值得為了這個目標付出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