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和普通生差一個抽象能力的距離,你家寶貝學會“假裝”做事嗎

我在上學的時候就發現,區分學霸和普通學生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抽象能力的強弱。

我猜很多人聽到“抽象能力”這個詞,大概就已經覺得太抽象,想退出這篇文了……先別急,其實“抽象能力”的重要性被大多數人低估了,而是否有意識從小培養孩子的“抽象能力”對他們未來的影響很大。

大家如果還記得,在中小學數學的道路上,從數字,到xyz的代數,再到f(x)的函數,一步步越來越抽象,學明白的和學不明白的差距越來越大。更不用說理科生到了高中一開始學物理,需要把現實世界的各種變化轉化為數學符號和公式,又增加了一步抽象過程,更成了很多人的噩夢。


文科生就能逃過對抽象能力的考驗嗎?大錯特錯,為什麼有些人寥寥數筆就能把一個人物寫得活靈活現,而有些人說了半天大家都覺得不知所云?


除了語言功底之外,抓住事物本質和精髓的抽象能力,是核心。

學霸和普通生差一個抽象能力的距離,你家寶貝學會“假裝”做事嗎


搞藝術、搞音樂、當廚師、當全職太太,任何一件事,要想真的做得好,都離不開這個能力。


說深一點,當人工智能AI的機器人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下棋、畫畫、彈鋼琴都比普通人好,咱們的孩子作為未來那個時代的弄潮兒,最關鍵的就是要具備抽象能力。


因為機械地重複是沒前途的,你需要理解事情背後最本質的那些概念,能運用那些抽象概念進行思考和創造,才能成為勝利者。

每個孩子都天生會在生活中發展出一些抽象能力,但是如果沒有任何外界的幫助,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能達到的高度也是靠命(天賦)的。

靠命怎麼行?咱們還是來說說怎麼幫孩子一把吧~

首先要強調一下,學齡前孩子的抽象能力總的來說就是很差的,這是生理發展規律決定的,所以我們絕對不是要提前讓孩子理解超越年齡階段的概念,而是要知道哪些事情有助於他們未來的抽象能力的發展。


有三類事情為抽象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發現事物的相同之處和區別;

2.規劃一系列有序的事情以達到一個目標;

3.參與解決問題,並試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還能對這些方法進行評估和選擇。


為什麼是這三類事情呢?


因為抽象能力說白了就是看穿事物的本質,拋開表面現象,找到那些看起來不一樣的東西之間隱藏的聯繫,再用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去解決問題。這個看起來很難的過程,就是首先要能發現事物之間的區別和相似點,然後能通過一步步的推理進行歸納總結,最後能夠把總結出來的規律再運用到問題的解決上。

這樣說,還是有點抽象,我再具體說幾件咱們能做的事情吧。

1

假裝遊戲


假裝遊戲對孩子的抽象能力發展非常非常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們寫過一篇假裝遊戲的文章《為什麼說愛玩“過家家”的孩子更聰明?答案遠超你想象!》

(點擊文章標題直接查看)

但這裡我要特別強調一下,當孩子第一次把一根棍子當槍的時候,他們已經意識到了棍子和槍這兩個東西的區別和相似之處,他們想象出了一個不在眼前的東西,代表著他們逐漸開始擺脫必須要一個具體的實物才能認識世界的侷限。他們開始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似處,比如槍(杆子)和棍子的外形。

學霸和普通生差一個抽象能力的距離,你家寶貝學會“假裝”做事嗎


有研究表明:

弱視的孩子一般抽象能力比較差,一二年級還只是背誦的時候他們還能跟得上,但到了三年級以後出現越來越多“為什麼”“總結”“推導”問題的時候就會比較費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由於視力問題參與假裝遊戲的機會很少。


有一個特別的點提醒一下,孩子剛開始玩兒假裝遊戲的時候,可能會偏好用那些跟真的東西長得很像的玩具來玩兒,比如小熊玩偶扮演的就是小熊,玩具茶杯替代的是真實的茶杯。


我們可以逐漸提供和引導他們用更“不像“的東西來玩兒,比如就是簡單的盒子當茶杯,隨便撐一塊布就是房子,等等,這都是在逐步提升抽象的水平。

慢慢地,他們還會提煉出一些事物背後的聯繫,比如一開始用香蕉打電話,後來就直接用手,甚至不用比劃,假裝帶著藍牙耳機,無實物表演對話。因為孩子開始明白了“打電話”背後的重點是要跟不在眼前的人說話。

他們開始用符號來替代真實的東西,而這樣的符號化的思維,就是發展抽象能力很重要的一步。

2

比表面深入一點的討論


我們很容易跟孩子就一些表面問題進行討論:


“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是誰?“

“花”“牡丹花”“車“……


然後呢?

如果我們習慣性地稍微多深入一點,討論一下花的特點、車的特點,比如車都有四個輪子,花的顏色都很鮮豔,就會逐漸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輸入進孩子的腦海中。


學霸和普通生差一個抽象能力的距離,你家寶貝學會“假裝”做事嗎


3

鼓勵孩子多聯想


當孩子看到一本書講小豬的時候,問問他是否記得另一本講小豬的書,是否記得某一次去動物園看到小豬的旅程,看到小豬像什麼呢?是像家裡的大枕頭嗎?跟大枕頭哪裡像呀?跟大枕頭有什麼不一樣呢?

把眼前的東西和之前見過的東西聯繫起來,找到他們之間的相似和不同點,就是在抽象。


4

把思考過程說出來


這是培養元認知的重要過程,一開始,是大人在孩子身邊做事兒的時候,儘量地把事情的步驟一邊做一邊說,比如:


“媽媽現在要給你洗澡啦,先放好水,看看溫度合不合適,不冷不熱,然後要脫掉衣服,先用水打溼身體,再抹上香噴噴的沐浴露……“


雖然,這顯得非常話癆,但是對孩子形成步驟、順序和規劃思維,可是很重要的哦!


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以後,開始鼓勵他自己把自己做事情的步驟講出來,甚至在做事情之前先想好有哪些步驟,這就更能夠幫助他們抽象思維的發展了。


學霸和普通生差一個抽象能力的距離,你家寶貝學會“假裝”做事嗎


5

多用生活場景找多種解決方案


要讓孩子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來,就要給孩子各種機會去遇到問題。


不管是在早教遊戲中、還是在平時的吃喝拉撒中,都能遇到很多問題。這有點老生常談了,不要直接給答案、給指導、給方法,等一下,啟發孩子自己找辦法。


而且,當找到一個辦法以後,還可以試著問,還有別的辦法嗎?


比如孩子的玩具滾到沙發下面去了,他可能想得到拿一根木棒去夠,但也可以鼓勵他思考是不是可以挪開沙發,這其實都是在潛意識裡培養他們挖掘對“障礙物“這樣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6

多玩兒找不同和找相似的遊戲


事物之間的區別,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要鼓勵他們也多多去找找那些看起來很不一樣的東西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


比如爸爸和爺爺之間的相似之處,比如一盤蔬菜和一盤水果之間的相似之處,甚至可以聊聊去一趟超市和去一趟幼兒園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哪怕會找出很多很幼稚無聊的點,也是有意義的。

歸納和分類相關的早教遊戲多玩兒起來也是很有幫助的。


學霸和普通生差一個抽象能力的距離,你家寶貝學會“假裝”做事嗎


7

教會孩子評價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


這一點是多數人都會忽視的,一件事情的成功,可能可以從我們自己或他人的情緒(比如非常高興、非常舒服)表現出來,也可能有一些客觀的標準(比如更快、更準確、更好吃)等等,形成這樣的評價體系,對孩子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非常有幫助。

其實可以做的事情還可以舉出很多,大家只要記住三類事兒就可以了:


第一,多種辦法解決問題;

第二,找相同不同點;

第三,有順序地達成一個目標。

雖然有點抽象,但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