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縣醫院的破產:宿遷「賣醫院」改革疑似失敗

一家县医院的破产:宿迁“卖医院”改革疑似失败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呂方銳 陳鋒 北京報道

近日,江蘇省沭陽縣人民法院公告,沭陽縣第二人民醫院(下稱沭陽二院)進入破產清算流程。《華夏時報》記者獨家獲悉,該醫院資產約有幾個億,債務規模約為幾千萬,具體的債務和資產數額尚未統計完畢。醫院剛剛建成,運營不久,運營過程中產生的資金缺口沒有解決,是走向破產的直接原因。

沭陽縣所在的宿遷市,在2000年官員仇和主政時,進行了舉國聞名的“宿遷醫改”——外界稱其為“賣醫院”,即絕大多數當地醫院由公立轉為私立,投入了市場化運營和競爭的大潮。沭陽二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成為宿遷市第一家走向破產的醫院。

沭陽二院的破產對當地的醫療服務行業影響不大。“別看名字叫‘第二人民醫院’,其實在當地是小醫院,本身病人也不多。”破產清算管理人江蘇鐘山明鏡(宿遷)律師事務所胡主任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但它的破產對於至今仍存在爭議的“宿遷醫改”模式,意義重大。

曾進行“宿遷醫改”調查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李玲此前斷言: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完全取消公立醫院的地級市,所謂“宿遷模式”是失敗的。沭陽二院的破產為這一觀點提供了例證。也有支持“宿遷醫改”的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宿遷尤其是沭陽當地的醫院競爭提高了醫療服務水平,沭陽二院的破產是優勝劣汰的自然現象。

激進醫改

沭陽縣是江蘇三個省直管試點縣之一,曾連續6年躋身“全國百強縣”。2016年末的縣城戶籍人口超過197萬,約佔到宿遷市人口的4成,屬於全國人口最多的縣城之一。眾多的人口註定需要較大的醫療資源。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沭陽縣共擁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96家。其中三級綜合醫院1所,三級中醫院1所,二級綜合醫院5所等。

沭陽縣所屬的宿遷市,經濟發展並不理想,GDP排名常年位於江蘇省尾部。根據李玲的研究,經濟落後導致宿遷地區財政困頓,需要財政支持的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的發展,面臨極大的困難。

尤其是財政分權改革後,社會公共支出的職責也分權到地方,宿遷政府沒有太多資金投入醫療衛生事業,導致衛生資源不足,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條件差、水平低。1999年底,宿遷地區人均衛生資產和千人擁有衛技人員處在江蘇省最後一位。截至2000年,全市鄉鎮衛生院資產負債率為48.8%,床位利用率是20%;全市1萬元以上設備總值僅為1868.6萬元;鄉鎮衛生院在職職工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僅34人,佔職工總數的0.6%,初級和無職稱人員佔近90% 。

面對經濟落後的現實,宿遷採取的是超常規的發展模式,以趕超經濟發達地區。宿遷對社會事業的建設,尤其是教育和醫療衛生,是通過甩包袱(政府完全退出醫療領域)、賣學校和醫院(盤活資產存量)、引入社會資本以擴大資源,促進競爭以提高效率。

宿遷醫改的兩個重點是,政府退出醫療服務市場,由“辦醫院”轉向“管醫院”,同時負責公共衛生;建立社會投資機制、鼓勵市場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經營機制。

2006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宿遷地區134家公立醫院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包括124所鄉鎮衛生院和10所縣級以上醫院,形成了合夥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獨資等辦醫主體。宿遷地區各個層次的醫療服務機構都已經由民間資本購買或經營,宿遷地區政府已經完全從辦醫中退出。

“大部分還是原來醫院的院長、領導,以及退休官員等,通過籌集社會資金或者銀行貸款,收購了醫院股權。”前述觀察人士指出。他還表示,幾乎所有醫院轉為私立的,全國僅有宿遷一例。

在這樣的改制過程中,政府是最直接的獲益者,既可以通過改制盤活醫院的資產,套現過去50年政府在醫療領域的積累,減輕地方財政壓力,同時,等到民營醫院免稅期滿後,政府稅收也會增加。

但李玲認為,宿遷醫改並沒有解決“看病貴”的老問題,還使得醫院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矛盾愈發突出。

破產清算

前述行業觀察人士曾考察過宿遷醫療市場。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2008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推出一攬子計劃,投資4萬億元。趁著這次流動性釋放,宿遷當地醫院爭相擴建,迎來擴張潮。

他介紹,沭陽縣最大的醫院有3家,分別是沭陽縣人民醫院,沭陽縣中醫院和沭陽協和醫院。前兩家的市場份額相當,第三家的市場份額約為前兩家的一半。最大的兩家醫院,床位都達到一千多張,在縣級醫院裡是很少見的。三家收入合起來應該有十幾億。

相比之下,沭陽二院的規模就小了很多。“醫院太多了,它本身沒多少病號,破產了對市場構不成任何衝擊。”胡主任表示。亦有當地居民在網上發帖表示:“二院位置太偏,那邊住的人太少了。”

天眼查信息顯示,沭陽二院工商註冊於2015年12月,由江蘇眾潤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江蘇眾潤)全資持有。江蘇眾潤的股東為三名自然人:仲昭威(持股65%),蔡純麗(持股23%)和楊玉蘭(持股12%)。另有案卷顯示,江蘇眾潤的主業為房地產開發。

胡主任表示,三人從事房地產開發,並不熟悉醫院業務。醫院基本建成後,沒有實力較強的醫療團隊,因此收治的病人一直不多。

為改變這種狀況,江蘇眾潤找到上海一家投資公司,尋求專業化運作。雙方商定通過股權轉讓的形式,移交醫院的經營權。據胡主任瞭解,股權轉讓價格為2個多億。問題在於,經營權移交後,上海這家投資公司一直沒有支付對價款。

天眼查信息顯示,2017年7月,江蘇眾潤曾將沭陽二院股權質押給上海民榮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民榮),與江蘇眾潤股東蔡純麗名字極為相似的蔡洪麗,在上海民榮持股25%。

沭陽二院的變更信息也顯示,蔡純麗和上海民榮曾在2017年成為沭陽二院的法定代表人和股東。2018年法定代表人變為仲從友,與江蘇眾潤大股東仲昭威同姓。

因此可以推斷,上海民榮為此次交易的股權受讓方。沭陽二院的在宣傳語中明確喊出“家門口的上海醫院,匯聚上海三甲醫院精英”的口號。

胡主任表示,沭陽二院破產的主要原因是醫療團隊和資金沒有及時到位。

盲目擴張

關於債權人登記和資產清算的工作正在進行。負責具體工作的江蘇鐘山明鏡(宿遷)律師事務所律師孫球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已經登記的債權人約有200多人;因沒能與上海方面取得聯繫,資產清算工作未能展開。

記者查詢大量案卷發現,沭陽二院在建設過程中就拖欠了工程款,並以江蘇眾潤開發的商品房抵扣給建設方,通過配合建設方出售這些房屋支付工程款。孫球表示,沭陽二院仍有樓房至今未能完工。

界首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界首醫藥公司)向法院申請了破產清算。案卷顯示,2014年10月開始,沭陽二院將該院藥房的經營管理權託管給界首醫藥公司,前者出具藥品清單給後者,由後者採購並向患者銷售藥品,後者按銷售額一定比例提成,上繳利潤給醫院。之後醫院多次拖欠界首醫藥公司藥品款約155萬元。

另外,沭陽二院還拖欠江蘇恆泰藥業有限公司藥品款和多名自然人借款,沭陽二院和江蘇眾潤都已經因多起執行案未能執行,被列入失信人信息。胡主任估計醫院的總負債規模約為幾千萬,而資產規模為幾個億,清償債務不成問題。

記者未能撥通沭陽二院和沭陽縣衛計委的電話。曾進行“宿遷醫改”調查的李玲表示,最近沒有關注宿遷,婉拒了記者的置評請求。

“如果說宿遷醫改有負面作用的話,那就是政府設置的市場準入的門檻太低,導致各路資本湧入,最後陷入了投資失控的局面。但是投資失控不只是醫療行業的問題,哪個行業都有。”談到沭陽二院的破產,前述觀察人士表示。孫球也認為,破產的原因可能是攤子鋪的太大。

該觀察人士還強調,醫改早期出現的問題,近年來一一得到了解決。醫院間競爭加劇,提高了宿遷醫療服務水平,降低了看病開銷,利遠大於弊。

李玲則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明確反對宿遷醫改。她稱醫療是一個市場幾乎完全失靈的領域,甚至可以說所有的市場手段在醫療領域都是起的反作用。她的調查結果顯示,早在2006年宿遷醫院就已經陷入了盲目擴建和上高新設備的惡性競爭中。

胡主任認為,即便沭陽二院能夠清償債務重新開張,也很難在沭陽市場立住腳,“競爭太激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