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開「同股不同權」先河,什麼是「同股不同權」?

小米於7月9日正式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規模躋身有史以來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創下了全球散戶規模最大的IPO。同時小米也創下了“同股不同權”的先河,“同股不同權”為更多有意向註冊香港公司、有意向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提供了更好的選擇,那到底什麼是“同股不同權”呢?

小米開“同股不同權”先河,什麼是“同股不同權”?

什麼是“同股不同權”?

所謂“同股不同權”,是企業的一種股權結構形式,就是同一類型的股份享有同樣的權利,又稱雙重股權結構或者AB股結構。而“同股不同權”跟“同股同權”是相對的,“同股不同權”常見於創始團隊具有優勢的企業剛上市時使用。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股權融資是通過向公眾投資者發行企業股票來募資。

例如,一家企業在創立之初就具備了較大的發展潛力和成長優勢。企業生意越做越大,需要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向外界募集資金。但是問題來了,投資的人越多,意味著攥在手裡的股權會越少,如此下去,企業的老闆就就失去了掌控權。於是企業的老闆與外界的投資者商量發行兩種股票,企業管理者手中的股票是超級股票,投票權一股算10票,其他投資者手中的股票是普通股票,投票權一股只算一票,此外,超級股票和普通股票的收益都一樣。

“同股不同權”需要同時滿足3個條件:

1、同次發行的股票;

2、每股的發行條件和價格相同;

3、單位或者個人所認購的股份,每股支付的價格相同。

只有在這三個條件同時滿足的前提下,才能享有同樣的權利。

“同股不同權”帶來哪些影響?

①保護了公司創始人和管理者的利益

股份公司的出現,意味著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但對創始人而言,當公司發展壯大,發行的股票越來越多時,自己手中的股權會被逐漸稀釋。當出現被外界惡意收購,創始人很有可能會喪失對企業的控制權。如果企業採取“同股不同權”的制度後,保證了企業的決策權掌握在企業的管理者手中。

馬雲只有阿里不到8%的股份,但對阿里卻有著絕對的控制權。這還要得益於阿里當年上市時,選擇了允許“同股不同權”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②增加了港股市場的吸引力和企業的上市渠道

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政策的實施,會吸引更多企業到香港申請上市。尤其是很多大陸企業,比起去不熟悉的國外進行上市,無論是從IPO成本、文化相近程度,還是從市場熟悉度及投資者溝通的便利等方面來看,他們可能更願意選擇去香港申請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