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前段时间满满妈的大宝时不时就喊肚子痛,好友就说,可能是肚子有虫,要吃“打虫药”了。

一向注重以科学育儿的满满妈一听到“药”就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了,既然是药,哪能随便吃呢!

这种所谓的“打虫药”80后的父母应该都吃过,是的,就是这个顶端尖尖的“彩色糖果”,看起来像糖果一样可爱,实际上是有打虫功效的药。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前不久新闻上报道过:一名不到1岁的小朋友突然间上吐下泻,抱到医院,医生检查发现这么小的孩子就出现了急性肝衰竭的症状。后来家人仔细找原因,才发现放桌上的一整包“打虫药”被孩子当糖果给吃了。

后台医生解释说:不要随便给孩子吃驱虫药!

因为,大多数驱虫药内含有影响肝脏功能的成分,对肝脏发育不完全的幼儿来说,一定要谨慎服用驱虫药。一般来说,大多数驱虫药需经肝脏分解代谢,孩子的脏器发育不完全,代谢功能不如成人。

尤其是2岁以下的幼儿,肝脏还在发育之中,解毒能力还不强。驱虫药中含有一种叫甲苯咪唑的物质,会对宝宝的肝功能造成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

今天满满妈就和大家详细说一说打虫药该不该吃,怎么检测宝宝有没有感染寄生虫。

01

现在的孩子还会感染寄生虫吗?

有可能,不过没有以前那么常见了。

我们平时说宝宝肚子里的虫,是一类被称为“土源性线虫”的寄生虫,常见的蛔虫、蛲虫和钩虫、鞭虫等都包含其中。他们会寄宿在孩子的肠道内,虫卵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现在的卫生水平的确比以前提高了不少,但是根据2010年的统计,我国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为 11.25%,其中 5~10 岁的儿童感染率达到了 16.33%。尤其是农村孩子的感染率会高于城市。

02

孩子为什么会感染寄生虫?

一方面是这些寄生虫很容易在幼儿园和家庭环境里传播。咱们假设一下啊,一个孩子被感染了,他可能因为屁屁瘙痒抓了一下没有及时洗手。手上可能占到了有寄生虫卵的粪便,留在了幼儿园的玩具桌椅板凳等各处,其他孩子碰到了再吃个手……一连串的口腔——肛门传播就完成了。

在卫生环境不好的地区虫卵的传播就更容易了,打赤脚下地、不爱洗手、使用未处理的粪便作为肥料、厕所环境差等因素综合,孩子会感染寄生虫也不奇怪。

除此之外,孩子随地大小便,吃没有洗干净的生食也是感染的原因。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03

孩子感染寄生虫以后有什么表现?如何判断?

感染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宝宝的症状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2岁以下宝宝感染寄生虫的概率较低。

蛔虫:间断肚子疼、挑食、消瘦;

蛲虫:夜间哭闹、常常挠屁股、女孩的下体分泌物增多;

钩虫:上腹部疼痛、呕吐、厌食、贫血、无力;

鞭虫:便秘(甚至便血)、无食欲、消瘦。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面部长的白斑是这样(块状的),很多就会联想到是虫作怪,其实这并不能判断是寄生虫导致的哦~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疑似感染寄生虫的症状,不要盲目给孩子吃驱虫药,因为其它疾病也可能引发类似的症状,不是专业人员无法辨别。

咱们可以做的是:先观察宝宝的便便,看有没有虫体被排出;或者在宝宝晚上熟睡约2~3小时后,检查他的肛门附近有没有虫子;还可以连续三个早晨用透明胶黏一黏宝宝的肛门,留存样本送到医院检查有没有虫卵;实在不行就简单粗暴带着孩子的便便去医院确诊,然后谨遵医嘱吃药才对。

04

怎么吃打虫药?

在医生确认孩子感染寄生虫后,一般会开出阿苯达唑(肠虫清)这款药物。虽然吃一次就可以清除孩子肠道内的虫子,但如果孩子的手又乱摸了肛门,再次把虫体吃下。往往重复感染就需多次服药。

驱虫药在睡前、空腹时服用效果好。孕妇和2岁以下的宝宝不适合服药驱虫药。其他孩子可能会在吃完药后把虫子排出来,并伴有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头晕、肚子疼痛等)。

05

如何预防孩子被寄生虫感染?

注意卫生,勤洗手!虽然说起来简单,落实到具体生活的细节还是不容易的。要想宝宝不被感染,一家人都要注意卫生。吃饭前出门后都要用肥皂水仔细洗手。家中的内衣和床品及时更换。可能有虫卵的玩具、马桶、宠物等都要定时清理。(宠物不会感染蛲虫,但它们的毛发里可能会藏着虫卵)蔬菜水果要洗干净再食用,尤其是肉类要煮熟。

让宝宝勤剪指甲勤洗手,早点戒除吃手啃指甲的不良习惯。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洗手步骤图

搓洗要仔细哦,具体方法如下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1岁孩子把“打虫药”当糖吃了,医生诊断肝衰竭

—— The End ——

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